他們治病更治心!來自建新醫院三位「醫管護」的心聲

2020-12-18 騰訊網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社會生產生活逐漸恢復正常,只有監獄仍然處於戰時模式,一輪又一輪的集中備勤、封閉執勤,周而復始。

建新醫院(福建省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作為全省唯一一家監獄中心醫院,疫情期間堅持「閉門不閉診」,全體民警職工用愛心和擔當,守護著高牆內的一方平安,守護著高牆外的萬家燈火。

日前,建新醫院全體民警職工點讚了3名「醫管護」,並作為勵志榜樣,他們分別是擔當治療重任的醫生周樑、管人更管心的管教陳長衛、勇敢扛下壓力的護士黃春鶯。且看他們在嚴峻而持久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如何主動作為,勇挑重擔——

醫生周樑:

醫者仁心不言棄 職責使命不曾忘

周樑畢業於福建醫科大學,從醫已有15個年頭,現在是建新醫院承擔尿毒症病人血透治療重任的醫生。4年來,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是他的日常。

每天早上7時,周樑會和他的團隊到血透診室準備開機前的各項工作。7時30分,開始第一輪為期4個小時的病犯透析。等做完收尾工作,通常是12時左右了。中午1時30分,第二場透析開始,期間要進行各種巡查、突發狀況處理。到最後進行機器消毒,已是晚上7時後了。

疫情期間,建新醫院實行的是ABC封閉執勤模式,而周樑和他的另一名同事是全院唯一實行 AB封閉執勤模式的崗位。常態化封閉後,其他崗位封閉10天,他們則要封閉20天,工作時間、工作強度更是其他崗位的數倍。

周樑告訴記者,疫情以來,他在監區一線執勤已近100天了。

去年底,醫院接收了新犯邱某,邱某患糖尿病、腎病,最早在內科的其他組治療。今年年初,邱某的肌酐指數升高,並出現胃腸道噁心惡吐、視力下降症狀,很快被送往外院做右眼手術,之後又進行經皮腎鏡手術。然而,兩次手術後,邱某的狀況並沒有好轉,反而全身腫脹,體重最高達到89公斤。5月初,周樑開始為邱某做誘導透析,發現肌酐指數還是降不下來,在跟邱某充分協商後,於7月18日做了動靜脈內瘻手術。

疫情前,血透病人通常在外院做完動靜脈內瘻手術後,才能回建新醫院做血透。可是疫期病犯若送出去做手術,回來不但要隔離14天,還會給送診單位帶來很大麻煩。為了省去不必要的麻煩,作為主治醫生的周樑通過個人關係去外院借了動靜脈內瘻手術包,他在建新醫院為邱某直接做手術,解決了病犯和送診單位的一大難題。

目前,血透診室有病犯19人,每人每周3次透析。周樑和他的團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著這項繁瑣而細緻的工作。由於疫情期間病犯不能見家屬,他們大多情緒較低落。除了給病犯治病,周樑更要醫治他們的心靈。他會播放一些輕音樂舒緩病犯的情緒,跟病犯聊天談心,盡最大努力讓病犯放下心理負擔。

周樑的女兒讀小學四年級,疫情前,她最快樂的日子就是爸爸每周都會帶她去公園玩。如今,這一願望已成奢望。「家裡有事時,女兒成績跟不上時,我卻在監區一線幫不上忙。但作為警察、醫生、黨員,我必須舍小家為大家,只因扛在肩上的是職責使命,更是責任擔當。」周樑把對家人的愧疚深深地放在了心底。

管教陳長衛:

責任在肩勇擔當 衝鋒在前永不退

43歲的陳長衛是建新醫院愛滋病專管區唯一的管教民警,也是整個醫院年紀最大的一線管教。他所在的病區目前有11名病犯,大多是難管的「刺頭」病犯,其工作壓力可想而知。

戰疫打響,陳長衛第一時間請戰,至今已參加四輪封閉值勤,最長的一次封閉了整整50天。在這長達半年的時間裡,除了日常的看病押送、獄政管理、談話教育、心理矯治,陳長衛還要處理病犯之間的矛盾衝突,甚至情緒安撫。他要做的事很多,但對待每件事他都事無巨細、盡職盡責。

6月,病區接收了一名新犯劉某。劉某因販毒獲刑,剛到建新醫院時各種牴觸,拒不配合治療。陳長衛每天找劉某談話,從家人、愛好等各個方面入手,讓劉某放下戒備從被動治療到主動治療。現在,只要陳長衛的腳步聲在走廊一響,劉某就會主動穿好衣服,迅速準備完畢去做檢查。

李某是令陳長衛最驕傲的救治病犯。病犯李某從2000年起,反反覆覆在建新醫院住院,哮喘、C肝、脊柱癱瘓,多種疾病纏身,是個「特大難」病犯。李某幾度想放棄治療,但陳長衛始終給予他關愛,給予他支持。「每個醫生和護士都這麼用心地搶救你的生命,用最好的藥物為你治療。我們不放棄你,你又有什麼理由放棄自己?」就是在這樣的鼓勵與溫暖中,李某幾次被通知病危,又幾次奇蹟般地生還下來。

而在陳長衛一心撲在工作的背後,是一個艱難而又辛酸的家庭。妻子患病一年多,他無暇照顧;70多歲的父親因病住院多次,他分不開身盡孝。每次和雙胞胎女兒視頻時,她們總問:「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陪我們啊?」「還要十幾天!」「十幾天是多久啊?」「明天,後天,大後天,再大後天,再……」

「不管是妻子、女兒,還是父親和兄弟,我欠他們的實在太多太多了。但我的職業註定我必須衝鋒在前。」 陳長衛說,只有把裝著家庭的這頭沉沉地壓下去,才能把裝著職業責任的那頭高高升起。

護士黃春鶯:

一個人扛起壓力 迎難而上不退縮

「隨時隨地都在」是她積極的工作狀態,「忍忍就過去」是她堅持的工作原則。

2007年,黃春鶯從部隊轉業到建新醫院,她的崗位是門診護士。

疫情期間,因執勤模式變化,黃春鶯和她的搭檔要克服醫務人員緊缺、工作量劇增的巨大壓力,支撐起整個門診的衛生防疫、醫療救助工作,開展新犯接診的各項細節,體溫檢測、打針抽血、防疫消殺、急診救治,還有二樓的胃腸鏡、CT增強各種檢查,甚至接聽急診電話。一天下來,她們常常是跑斷了腿,喊啞了嗓子,腰板子都直不起來。

黃春鶯的愛人是省戒毒系統的一名民警。第二輪封閉值勤執行「一戰到底」模式,夫妻雙雙參與一線抗疫,連續40多天回不了家。

他們上高一的兒子只能自己做飯或點外賣,一個人默默承受著疫期帶來的孤獨與恐慌。「兒子長這麼大第一次遇到這種事,第一次這麼長時間一個人在家。大人都怕,更何況一個孩子,打電話或視頻時,他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我總是應道『快了快了…… 」黃春鶯說,這段經歷對兒子而言,是歷練,更是成長。

7月1日,黃春鶯進入新一輪封閉輪值。臨去酒店隔離備勤的時候,部門主任給她打來電話,告訴她:「參與封閉的搭檔臨時生病了,你只能一個人扛下所有的工作。」

「行!我理解。」黃春鶯非常乾脆地回了話。

接下來,整個建新醫院的門診護理崗位只有黃春鶯一個人在戰鬥,不分晝夜。

每天8時開始,黃春鶯開始一天的連軸轉,她主動、豁達、幹勁滿滿,面對工作壓力,從未叫苦喊累,協助醫生做好各項日常工作。一日三餐託同事帶,草草扒幾口了事;半夜有急診電話,迅速起床接診。醫生叫她「拼命三娘」,她一笑置之。

這幾天,黃春鶯的手腕突然腫脹,疼痛不己,活動明顯受限,但她緘口不語,直到同事發現。大家建議黃春鶯去跟領導反映情況,但她再三搖頭:「其他護士要麼孩子小,要麼家庭事情多,如今常態化封閉只有10天,我再忍忍就好了……」

「隨時隨地都在」是她積極的工作狀態,「忍忍就過去」是她堅持的工作原則,面對高壓的封閉狀態,面對自身疾病的疼痛,黃春鶯咬緊牙關,堅韌果敢,始終堅守在崗位上。

歲月靜好,總有人負重前行。

無論你是病患還是病犯,

在這個大家庭裡,沒有人會放棄。

最後,讓我們來傾聽下:

建新醫院「醫管護」的心聲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在建新醫院,有多少病犯需要治療,就有多少心靈需要救贖;在建新醫院,有多少「醫管護」在堅守,就有多少溫暖在撫慰。

作者:福建法治報記者 謝偉英 通訊員 黃良智

編輯:劉瑜

福建法治報原創: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猜您喜歡

相關焦點

  • 治病更要治心 《青年醫生》再度拋出重磅話題
    治病更要治心 《青年醫生》再度拋出重磅話題 2014-11-28 16:00浙江衛視官網 視頻:任重王陽張鐸杜江《愛之聲》曝幕後花絮MV繼前幾天一場圍繞「醫患溝通」引發的大討論之後,昨晚播出的劇情中,《青年醫生》再拋重磅話題,借劇中醫生之口提出「治病≠救命」的觀點,再度引發關注與沉思。一場新生揭示的舊傷疤這次的故事開始於劇中的趙衝(杜江飾)家的飯店,來就餐的準媽媽朱雲(焦俊豔飾)突發陣痛,羊水破掉,臨盆在即,已經無論如何撐不到去醫院。
  • 福建省建新醫院以擔當精神詮釋「一學三比」
    他們戰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面對的是特殊的患者,一面挽救生命、保障特殊人群的身心健康,一面維護監所安全,他們集治病救人與捍衛法律於一身,被稱為「鐵窗天使」——他們就是福建省建新醫院的所有醫護人員。在「一學三比」活動中,建新醫院調動全體醫護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凝聚強大合力,以「再上新臺階 建設新福建」的實際成效詮釋擔當精神、體現擔當作為。
  • 11號人物-福建省建新醫院傳染病區團隊:醫者警魂 7年收治兩千重症...
    建新醫院工作團隊因為怕家人牽掛、朋友擔心,他們的名字和部門名稱不敢同時公開出現。他們就是福建省建新醫院(又稱福建省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傳染病區醫護管民警團隊,這支25人的隊伍,擔負著全省政法系統在押人員傳染病防治的重任。7年收治2000名患者,4次發生職業暴露,2人因勞累過度犧牲在崗位上。
  • 確保收治病犯零感染!探訪福建建新醫院隔離病區
    作為全省監獄系統唯一一個綜合收治感染性疾病的醫療部門,福建省建新醫院為確保疫情期間新收病犯零感染,在傳染病區臨時成立病區,收治數名疑似新冠肺炎待排除的肺部感染和發熱病犯。 在此次疫情阻擊戰中,建新醫院傳染病區護理組這個曾經獲得「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福建省三八紅旗集體」等多個榮譽稱號的集體,再次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勇敢逆行的「警醫衛」本色。
  • 廣東名中醫許學猛:治骨更治心 人病要同治
    中新網廣州9月29日電 題:廣東名中醫許學猛:治骨更治心 人病要同治  作者 蔡敏婕  「中醫講求『天人合一』,在治病中注重將醫理與常理相融合,預防和治療相結合,心病和身病一起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許學猛認為,醫生不能僅僅停留在解決病痛本身,還要深層次地解決疾病的根源,使患者的軀體、心理、思想三方面都健康,實現人病同治。
  • 天津九龍男健醫院怎麼治早射
    核心提示:男科疾病是男性常見的疾病,一般男性在在一定年齡後都會患有男科疾病,男科疾病雖然對男性的身體不大,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使病情加重,到時候就會危害男性的身體健康,那麼天津有什麼男科醫院比較好?
  •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來自抗疫一線黨支部書記的醫者心聲
    在黨的生日之際,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工會心空間推出了四位醫者,他們都是曾經前往抗疫一線戰鬥的共產黨員,同時也都是黨支部書記。 哪裡有艱險,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這些白衣「戰士」,為了人民的健康,迎難而上,義無反顧地奔向防控一線。 每一場特殊的戰鬥,都需要一批特殊的戰士。病毒頑固,但無堅不摧的戰士們從不懼怕。
  • 鍾南山的三顆心
    」 疫情發生這段時間,很多人都盼著聽到鍾南山院士說話,因為他們覺得,不管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聽到鍾南山的聲音就覺得踏實。有不少網友表示:鍾南山院士,現在是老百姓心裡的最後一道防線。 下醫治病,中醫治人,上醫治國。說的是普通醫生治療疾病,好醫生醫治人的本身,而大德之醫治理的是國家之疾。
  • 醫者仁心卻治不了人的心
    國家很重要,組成國家的人更重要。所以我想說,醫療制度是對的,醫療制度是對的,但是醫院是好醫院嗎?還是楊醫生的死亡與醫院無關?醫生是個好職業,醫院卻不一定是個好地方。即使是事業單位,也要有人保證,只能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談理想主義。
  • 福建省建新醫院與本網合作開展民警心理健康系列活動
    歲暮暖警 從「心」開始福建省建新醫院與本網合作開展民警心理健康系列活動本網訊 自本月11日起,福建省建新醫院與本網心理服務中心合作,通過向心理服務機構購買服務的方式,在院內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健康測評建檔
  • 說跑步治病很多人半信半疑,但他卻治好了醫院治不好的病
    要知道,氣管炎這種慢性疾病很難治,去醫院花很多錢都不一定能治好的。1、年紀輕輕,多種疾病纏身我習慣中午跑步,這個習慣還要從五年前說起。那是2010年的時候,那一年我31歲,體重超重30公斤,更嚴重的是得了氣管炎已經三年了!吃過各種中藥、西藥、偏方,都沒有把這個病治好,總是咳嗽有痰。
  • 治病先治心 溫州成立「護心」心理護理專業學組
    記者昨從市衛健委了解到,市護理學會成立心理護理專業學組,這是溫州首個以「護心」為主要科研方向的護理專業學組尤其是當一個健康的人在進入患者角色後,往往由於疾病的折磨、醫院診療環境的陌生、新的人際關係的出現等,會產生一系列特有的心理活動。
  • 『戰地日記』醫者父母心
    今日病區有4位患者出院,截止目前累計有29位患者從江蘇醫療隊管理的病區出院,目前病區還有危重型患者4人,其餘均為病重患者,死亡病例數為0。我們江蘇醫療隊剛剛接手C8西病區時,在院的患者並不熟悉我們,語言有差異,醫護模式也不盡相同,隊員們隱隱感覺到了他們的不太信任,甚至有些牴觸情緒。特殊的日子裡,病房裡都沒有家屬陪同,「緊張,焦慮,恐懼,無助」困擾著每位患者。
  • 網友寄信呼籲防止「被精神病」 審查送治人資格
    南方日報訊 昨日,在「世界精神衛生日」即將來臨之際,來自北京、河北、江蘇、福建的四位網友(同時也是非自願收治的親歷者)將河南「被精神病」受害者吳春霞告贏精神病院的勝訴判決,寄給全國356家精神病院和153
  • 修藍博士:不需見面 治好幾千例病人的醫生【附:治病智慧】
    所以我們今天最大的麻煩就是心不清淨,知道的東西太多、太雜了,把我們的清淨心堵死了。三月二十一號,美國夏威夷修.藍博士,他到香港來看我。這是世界上很著名的用意念治病,這些年來他治好了好幾千人。醫生不要用醫藥、不要打針,怎麼個治法?他要你的姓名,要你的出生年月日,你住在什麼地方,你是男的、是女的,就行了,其它都不要,病歷。他告訴我,治病基本的一個問題就是清淨心。
  • 荊門一醫:護士長的笑聲也是治病良方
    「我已經實現當初的約定,把同病房的3位病友一一送出院了,今天終於輪到我了……」24日,在荊門市一醫感染性疾病3病區的病房裡,新冠肺炎已經治癒即將出院的小曹高興地對護士長周翠雲說,「護士長的笑聲,也是治病的良方!」周翠雲是荊門一醫眼科護士長。
  • ...集團成立全納教育中心 「家校社醫」四位一體成就每一個孩子的...
    另外,為聯合更廣泛資源做好全納教育,賣魚橋小學教育集團聘請到杭師大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心理學博士駱宏先生,成立「駱宏博士兒童心理健康工作室」,擔任賣魚橋小學教育集團智庫專家。  自羅才軍校長在2019屆新生家長會上宣布全面推薦全納教育工作的一年多來,杭州市賣魚橋小學教育集團在實踐中探索公辦學校全納教育的支持保障系統,努力構建「家校社醫」四位一體共營育人樣板,融通「家校社醫」,走活教育「一盤棋」,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據介紹,這一年多來,在拱墅區編辦和拱墅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學校組建了3位專職老師,3位兼職老師的6人全納教育團隊。
  • 北京京醫中醫醫院皮膚科 北京京醫醫院怎麼樣
    北京京醫中醫醫院皮膚科北京京醫醫院怎麼樣奉獻愛心,收穫希望。北京京醫中醫醫院建院多年來,一直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把愛心公益進行到底。公益不是用來打發時間,也不是為品牌作秀的,而是需要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的一項公益事業,是一件有意義事情,我們會一直走下去,公益之路,不會止步。北京京醫中醫醫院承載著很多的責任和義務。
  • 醫者的初心和仁心 三位專家這樣解答
    在中國醫師節到來前的8月7日,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舉辦了一場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演講比賽,15位來自臨床一線的年輕醫護人員立足各自崗位,用一個個真實發生的故事切入,生動詮釋了醫務人員的「初心」,詮釋了從事救死扶傷這一職業的「使命」,詮釋了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這所擁有100多年歷史的醫院所獨有的「仁愛、濟民」的醫院文化。
  • 通遼醫院能治外陰白斑嗎_醫貼心服務
    核心提示:通遼醫院能治外陰白斑嗎?根據時代變化,人們對於自身的健康也是越來越加關注。尤其是女性,更是對自身的健康極為關注。那麼影響女性健康嚴重的就屬於婦科疾病,其中外陰白斑較為難纏,那麼,怎麼判斷自己患上外陰白斑?如何去除,那麼通遼醫院能治外陰白斑嗎?也是大家想要了解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