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最近很頭疼,他經營了一家廣告公司,老張是表哥的元老,第一個員工,當時條件簡陋,表哥是老闆,跟老張兩個人一起跑業務,還有1個會計、2個倉儲,一共4個人的公司。
老張業務能力很強,起初開拓市場都很辛苦,跟表哥兩個人負責全國,每個人手上都有很多客戶,忙不過來,差不多2年後,表哥招兵買馬擴大公司規模,表哥將手上所有客戶全部分給新員工。
跟老張協商交出部分客戶,每個人專心服務一小部分,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
老張負責的15個省份,他只將普通的、一般客戶都拿了出來,大客戶一個不交出來。這樣會導致新來的員工由於客戶資源質量低下,很多幹了1個月沒掙著錢,只拿基本工資就離職了,根本待不下去。
表哥找他談話直言,公司要發展,必須要顧全大局,老張也精明知道這樣貢獻出去,收入減少,明面上跟表哥說客戶已經熟悉他了,只認他,換了人,客戶容易流失,是公司的損失。
表哥左右為難,老張說的這個理由雖然是為自己,但也是存在這個問題,但是公司要發展,不能永遠是小作坊,又多次找老張談話。
老張開始迴避表哥,對表哥開始躲躲閃閃,甚至經常遲到,由於公司50%的優質客戶都掌握在他手上,表哥也只能對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軟硬兼施都拿他沒撤。
老張漸漸變成了老油條,不過在業務上、客戶面前表現得很專業,就是因為跟表哥有了一些隔閡,開始距離拉遠。二人心生嫌隙,表哥找到我,問我有什麼好的建議:
在我看來,老張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是老闆的左膀右臂,如今變成老油條一方面表哥沒有給出一套讓老張的KPI業績政策,以此來保障老張的利益,老張一定是在等表哥出臺一個比較合理的保障政策。
否則白白地拱手讓出客戶,意味著把口袋裡的錢分出去,換成誰也心裡不會舒服。所以開始沒有紀律性、以遲到來進行無聲抗議。
我建議表哥要改變觀念,老張是公司的主心骨,這樣的員工一開始創業初期一直跟過來,也是特別不容易,眼看公司發展越來越好,但是分到自己碗裡的羹越來越少,老闆沒有任何表示。
為了公司更好的發展,如果允諾老張一部分乾股,或是將手上部分客戶轉出來,但是保底的收入有個說法,這才是老張心裡的節。
一家正規公司,實際上80%的利潤是來自於20%的核心員工,這些核心員工便是老闆的財富,如何將他們抓牢、忠誠,這在於老闆的智慧與心胸,在利益分配上要表現出來。
否則,如果只是將員工當成員工,小老闆思維,永遠也留不住真正的好員工,一旦讓這部分人寒心離去,損失也只能是公司。
員工遲到,是老闆問題還是員工自身問題,如果是員工自身心態的問題,再優秀也不能因為一個人而破壞了公司的工作氛圍;
另一方面如果是老闆的決策和分配問題,那麼從本質上將利益機制制定出來,便可以化解這種遲到問題,畢竟遲到的根源在於老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司無法發展壯大,老闆無法與員工共享利益,前期艱難創業的時候,與員工稱兄道弟,等公司發展壯大,卻發現老闆並沒有保護他們的利益,得不償失。
表哥在聽了我的意見之後,表示回去思考一下,也意識到公司想要長久穩定發展,守著利益不放很難攏住人家,也明白了小舍大得的道理。
沒有作何一個員工,會將老闆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可是一旦老闆的事業藍圖規劃中有員工,便是大智慧,這也是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提到的經營者高度思維——「利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