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都想將最好的給寶寶,製作寶寶輔食時亦是如此,在給寶寶製作優質的「寶寶輔食」時,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並沒有醫學證據顯示,按照特定的順序餵輔食對寶寶有特殊的好處。」所以,並不需要特別講究輔食的添加順序。
那麼,寶寶輔食如何添加才對呢?答案來了,寶媽們只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就行。
1、單次只添加一種食物
給寶寶添加輔食,每次只能添加一種新食物,然後要密切觀察2-3天,看寶寶是否有嘔吐、腹瀉或皮疹等不良反應。如果寶寶在吃的過程沒有什麼異常,則可以繼續添加其他的新事物,逐漸豐富食物多樣化。
如果寶寶出現任何不適,如嘔吐、腹瀉或皮疹等情況,那就要立即暫停吃這種食物,等寶寶症狀消失後,再從少量開始添加。如果寶寶還是出現同樣的不良反應,要儘快諮詢醫生,確認寶寶是否對這種食物過敏。
2、由少到多
寶寶第一次添加輔食時,只需要嘗試1小勺就可以了,之後再慢慢增加到2-3勺、小半碗、1碗。餵輔食的次數,也是從剛開始的一天1-2次,逐漸增加到一天2-3次,等到寶寶1歲以後,就可以逐步過渡到和大人同時吃一日三餐。如果中間寶寶覺得餓了,媽媽可以給他加餐,比如喝母乳、配方奶或吃點水果、小點心等。
3、由稀到稠,由細到粗
這一點是最好理解的,寶寶初期只喝母乳或配方奶粉,從液體到固體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在輔食稀稠、細粗上也要講究順序才對。
有的媽媽可能以為,小寶寶的消化能力不好,輔食都要做得軟爛一點,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的。最初的時候,確實應該給寶寶吃比較稀的泥糊狀輔食,但隨著寶寶咀嚼能力的增強,輔食的性狀也要逐漸過渡為半固體或固體,比如爛面、碎菜、肉末、水果塊等。
當然,無論是細膩還是大顆粒,寶媽都要根據寶寶的食量進行餵食。初期時,輔食和奶粉的比例要以奶粉為重,後期緩慢增加。按部就班,才能讓寶寶的身體發育更健康。
4、從富含鐵的食物開始添加
之所以要強調富含鐵,是因為母乳中的鐵含量比較低,在寶寶6個月以前,主要靠胎兒期儲存的鐵來滿足身體對鐵的需求,到6個月左右,體內儲存的鐵就基本消耗完了,此時如果不注意補充富含鐵的輔食,比如強化鐵的米粉或肉泥等,就很容易導致寶寶發生缺鐵性貧血,進而影響生長發育。
5、保持清淡口味不需要加鹽、糖等各種調味品
寶寶輔食要儘量保持食物原味,1歲前不需要加鹽、糖等各種調味品,1歲後也要保持淡口味。過多的鹽會增加寶寶的腎臟負擔,而額外的糖則會增加寶寶發生蛀牙、肥胖等問題的風險。
當然,除了輔食製作的順序外,食材的選擇要有技巧。
按照國人的飲食習慣通常會選擇先給寶寶添加主食類輔食,例如強化鐵米粉。這裡的主食也就是指穀物碳水類,很多寶媽之所以作為首選輔食,主要也是因為這是嬰兒最容易接受的碳水化合物。大多數穀物中都含有嬰兒所需的營養元素,作為輔食的基本盤的最佳選擇。
另外,也可以從配方奶粉上下手,金領冠珍護配方奶粉中含有的四倍活性益生菌組合,也可以改善寶寶的腸胃環境,讓寶寶小肚肚更舒適。
隨後,便是蔬菜和水果及肉類,對比水果,蔬菜的性質更溫和,對寶寶更加友善,所以才排在水果之前。
因為每個寶寶體質大不相同,耐受程度相對也不一樣,所以寶寶輔食添加也不是千篇一律。遵循大體規律,符合自家寶寶的耐受程度就好。例如有的寶寶第一口輔食是肉,也不會出現消化不良的問題。但有的寶寶可能就適應不了。
熟悉了上面需要注意的地方,想必寶媽已經記住了寶寶輔食添加的順序和具體細節,只要精心按照以上順序進行籌備,寶寶的腸胃在吸收和消化方面就不會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