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啥不可理解的!當地繳費基數低、繳費比例也低,再加上歷史的因素,個人帳戶餘額自然也是很低的!
養老保險,個人帳戶餘額的高低,與兩個因素相關
1、繳費基數
一般情況下,繳費基數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其繳費基數也相對較高。比如,2020年上海地區以9339元作為參考,其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為4927元(與2019年一致)、上限為28017元。而同時期,江西省繳費基數下限為2842元、上限15120元,差不多只有上海地區的一半水平罷了。此時,如果你是出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其繳費基數本來就很低,自然劃入個人帳戶的金額也是比較低的。
2、個人繳費比例
雖說,現如今社保繳費劃入個人帳戶的比例為8%,但在2005年之前,這個比例可沒有那麼高。舉個簡單的例子,1998年個人繳費比例只有4%,其後每兩年提高1%,直到2005年才調高至8%。而繳納23年社保,意味著其中有8年繳費比例是低於8%的,再加上以前繳費基數普遍不高,這才導致養老個人帳戶餘額偏低的!
繳費基數低、繳費比例低,個人帳戶餘額不多,養老金也會比較少的
對於普通退休職工來說,繳費基數低、意味著當地經濟並不發達,社平工資自然也不高,那麼基礎養老金也不會很高。
而個人帳戶餘額少,只有27000元,平均每月只能領取到194.24元(按139算),也是很低的。
兩者相加便知,哪怕是工作23年,其退休金也不會高到哪裡去,每月能領取1000多元就算是不錯了。
總之,退休待遇的高低,不僅取決於社保繳費時間的長短,更與繳費基數多少、繳費水平高低有著最直接的關聯!別忘了,養老金即要「長繳多得」、更是「多繳多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