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悟的老師從往年經驗來看,很多初中成績很好的同學,到了高中卻成績平平,而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考生未能適應高中學習的轉變,學習方法和方式都還是初中思維。
初高中學習差異
差異一:知識量變大
牛小悟的老師一致同意,初升高知識跨度非常大。初中三年學習的知識總量甚至不如高中一年的學習量。比如,數學每一本書都有高考的重要考點;英語單詞量從初中要求的1600個,上升到3500詞+500短語。
所以在新高一一開始很多學生會有「撞牆」的感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陡坡效應。
差異二:高一內容在高考直接考查
牛小悟的物理王文博老師認為,由於高中知識量大,所以高一和初一完全不同。初一學的知識更多是實現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過度,比如有理數、線段與角等內容,在中考中並不直接考查。高中就不同了,高一學的知識在高考中直接考查40%~50%,如數學大概考65分左右。
差異三:老師授課方式不同
初中教師常常採用直觀形象教學方法,反覆講解,教師要用較多的時間給學生以具體輔導。進入高中後,教師上課更注重分析,反覆講解的做法少了,學生活動多了,許多問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而且高中學科多,教師多,每個教師教學方法不同、教學內容不同,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經常不一致,所以,只有適應每個教師的教學方法,才能促進自己的學習。
差異四:學習方法不同
牛小悟認為,初中生學習方法比較單一,習慣於「聽、背、默」,習慣於書面作業,習慣於依賴教師。高中的學習,是為了最終來臨的高考做準備,這就要求學生學會獨立學習、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高考要求學生的學習方法靈活、多樣,並要防止和克服單純死記硬背、重記憶輕理解、重做題輕讀書、重計算輕概念等不正確的學習方法。
語數英學科快速適應方法
語文
一、初高中語文的區別
1. 選文上的區別:初中語文的選文較簡短,到高中不僅長度加長,深度也明顯增加,有時甚至要從哲學、人生的角度來解讀,因此不能再以初中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須在個性化體驗、感悟和審美上加強。
2. 文言文的區別:初中的文言文大多為淺顯的、有哲理性、有情節的小故事、寓言、短詩、散文,而高中的文言文則是長篇人物傳記和論述文章等,需要有較強的閱讀和翻譯能力。
3. 作文的區別:中考作文一般只要求不少於五六百字,而高考作文要求在800字以上。從中可以明顯看出初中作文和高中作文在思維廣度和深度上的區別。據了解,現在高考語文中常出現犯思維幼稚病的作文,就是沒有很好地適應。要想充分準備高考複習,在高考作文得高分,必須學會觀察生活,學會思考,學會成長,對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感悟和揚棄。
二、怎樣適應
1. 擴大課外閱讀。不是直接將高中教材拿來讀,牛小悟的老師希望大家有計劃地讀一些課外閱讀,如《紅樓夢》《水滸傳》等長篇作品。
2. 注意生活積累。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當你說話、作文、看報、看書和與人交往時,都是學語文的機會,因此要對周邊生活仔細觀察,一定要關心時政。養成記日記的習慣,對作文技法和內容的積累很有好處。
數學
一、初高中數學的區別
1. 牛小悟的數學司馬紅麗老師認為,高中數學內容抽象性、理論性更強,尤其是在高一代數中,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論性很強的函數,使一些初中數學很好的學生難以適應。
2. 牛小悟的數學司馬紅麗老師認為,高中數學的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進,初中數學要簡單些,按一定步驟就可解決,而高中數學的解題更複雜,要求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為高考數學的難題做準備。
3. 知識內容有所增加,學生在同樣時間內掌握知識的工作量要明顯增多。
二、怎樣適應
1. 別有依賴心理。初中數學學習中,教師會列出中考各類型題目進行反覆練習,學生易養成依賴老師、套用模式的習慣。到高中這種模式就完全轉變了,況且初中數學家長還可以稍加輔導,但到了高中,大多數家長知識水平已無法跟上。這時候,高考數學複習真正能靠的只有自己。
2. 不能思想鬆懈。如果用初中方法學習高中數學,沒有在思想上重視,方法上改變,即使是拔尖的學生也很容易跟不上。高一是高中三年中最關鍵、打基礎的階段,一旦跟不上就很難趕上。所以,高中學習為高考服務,一天都不能鬆懈。
英語
一、初高中英語的區別
1. 課本的作用不同。高中英語的課文只是給你一個範本,大量的學習要靠課外閱讀,要將課外的泛讀和課內的精讀相配合,進行自主學習。同語文一樣,英語成績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出來,用出來的。
2. 好奇心減少。初中學生上課時經常表現踴躍,紛紛舉手回答問題,但到了高中後,很多同學不肯在課堂上直接表露。
二、怎樣適應
親近英語。可以讀讀單詞量在500至800字左右或800至1000字的英語小說,要注意最好是每頁只有五六個生詞,從簡單的先入手,水平相宜,從而親近英語,培養語感。也可以看看各大衛視的英語類節目等,因為這些節目有字幕、圖像,比較適合同學們學習。
家長請注意
要注意初升高的陡坡效應
牛小悟認為,一般的成績分布,是高分和低分都少,處於中間水平的比例最高。但是在初升高銜接階段,高中前幾次考試,成績卻會出現類似社會結構的2/8規律分布,即:成績不好的人佔八成,成績好的人只佔兩成,因為很多人都會經歷人生第一次「掛科」啦。
產生「陡坡效應」的根本原因,就是高中知識和能力要求的急劇變化和學生心理、方法調整慢的矛盾造成的一個結果。
同時由於高中高考對於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不再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記憶+套用模式,太多鬆散的知識掌握在考試成績中沒有太大的體現,所以造成多數學生成績不理想。「陡坡效應」會使學生壓力倍增,名次迅速落後,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對學習失去興趣。
由於知識難度和能力要求是一個個逐步提升的陡坡,不進則退,學生在爬坡過程中多數會處於山腳,在開端就造成知識的爛尾,就很難在後續的爬坡過程中繼續足夠的知識儲備和信心。
要留意孩子的心理變化
初高中銜接時期是一個生理和心理巨變時期。一些學生的適應性很強,能迅速調整,坦然過渡;也有一部分學生由於種種原因,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走過了一段黯然神傷的歷程。由於環境的轉變,很多學生心理上還會產生諸如失落感、孤獨感、失重感等現象。
1. 失落感
特別是對於那些能考上重點中學的學生來說,原先的遙遙領先的成績優勢已不復存在,「落差」太大。不少同學則很難擺正心態。
2. 孤獨感
進入高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善於交往,不知道如何與同學相處,不懂得去理解他人。雖然大多數同學會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融合到群體之中,但其中也有少數性格內向,具有一定社交障礙的同學,因種種原因其「閉鎖心理」不斷增強,形成一種心理缺陷,嚴重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3. 「失重」感
上了高中後就發現,沿用初中的那些學習方法已經不靈了,茫茫然無所適從,各科考試全線告急,很是失落。在高一,還有一種比較「經典」的理論:「告別初三,進入高一,終於可以好好地歇一口氣了」。於是,一些同學趁機放縱自己,武打、言情小說鋪天蓋地,電腦遊戲、網上聊天天昏地暗,結果是「中毒」太深,難以自拔。
同學們也可以在搜尋引擎中搜索「牛小悟」可以免費試聽高中物理王文博和高中數學司馬紅麗等老師的牛小悟最新課程,直接通過精彩的課程內容,完成初中到高中學習的平滑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