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保持敬畏之心虛懷若谷,《道德經》第四章隨筆

2020-12-17 國學隨筆

01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道是虛的是空的,但是用的時候卻能夠源源不斷地提供我們所需。這句話很有意思,為什麼虛空卻能夠不枯竭。舉個例子,空水杯如何能提供源源不斷的水?這顯然不符合我們平常的認知。所以這句話應該這樣理解更符合我們的認知,道是虛無縹緲的,是沒有固定形體的,我們無法準確地形容,不過他起的作用是無窮大的。

我們國學中有「天人合一」的說法,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相處的,這兩者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我們傷害自然破壞環境就是在傷害人類自己,其實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只不過很多人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選擇忘記,最近幾年我們國家加大力度整治了一批這樣的企業,恢復了很多生態環境,不過這種事任重而道遠願我們一起努力。

天人合一

再往小了說,個人與自然也是命運共同體,順應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調理身體的方式,無論是飲食還是起居都是如此。

拿我自己舉例,作為愛玩遊戲我當然熬過夜,我的體會就是白天就算可以補覺,但是還是不一樣。最明顯的差別就是解決處理突發事件時明顯感覺自己腦子比平時有點慢,不可否認以前年輕另外也沒有很多事物要處理所以沒有感覺,但是如今感覺越來越明顯,因此我決定不逆自然基本不再熬夜。

命運共同體

其實最想說的是心胸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有句話叫宰相肚裡能撐船,真正的大人物一定是有大智慧大心胸的,就如同道衝一樣,虛懷若谷,什麼都可以被裝在心裡。最近深有感觸如果一個男人小肚雞腸什麼事都能弄個沒完沒了真的會讓人忍受不了。

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多是極具度量之人,他們不但能包容別人的缺點,甚至能允許他人指責自己的缺點。我們生活中也是以此為戒,至少做到不嚴於律人寬於己。

小肚雞腸

02和其光,同其塵。

有些版本裡這句不在這章中,不過大家都說王弼是天才,那就跟著天才的想法來看看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早接觸這句是在一個國風遊戲《天下貳》中,後來才知道這句話是源於《道德經》。其實我覺得道衝兩個字就可以包含這章的主旨了,其他都是再做解釋說明和展開。不過這句話太有名了實在是不能跳過去。下面說下我自己想到的:

國風

比如交友,你會被對方的優點所吸引從而產生「喜歡」的情緒,但是也會接觸多了也會因為對方的缺點而產生「討厭」的情緒,優點則是你們這段關係上限缺點則是下限。能否保持這段關係則需要調整或者接受下限,或者拉高上限到可以容忍下限的地步。

交友如此,商場競爭也是如此。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宇宙中,這裡的規則適合在此之內的所有事物。我們的先賢在幾千年前就知道上觀天文近察自身,並且將這些道理流傳下來遞給了如今我們,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多加關注國學方面的內容。在國學這裡獲得的成長不說足以獲得讓我們成功的智慧,但也至少比那些市面上很多「勵志」、「成功」類的書籍靠譜。

國學

最後再說下,這句話中的另一個引申,平等。如今現實中存在著很多的「鄙視鏈」,比如收藏來說,字大於畫大於青銅器大於瓷器大於雜項;遊戲來說玩星際爭霸的看不起玩魔獸爭霸的,玩魔獸爭霸的看不起玩英雄聯盟的,玩英雄聯盟的看不起玩王者榮耀的;職業也是如此,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長此以往必將失衡,願我們同心協力從個人這裡開始緩解這種現象。

遊戲王者榮耀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天網恢恢,每個人都應該有敬畏之心
    老子在《道德經》第七十三章中說,「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這一章的意思是,勇於敢為就會死,勇於不敢為就可以活。這兩種勇的結果,有的獲利,有的受害。上天所厭惡的,誰知道是什麼緣故?因此,聖人也難以說明其中的道理。天下的普遍規律是,不強性抗爭卻能取勝;不言搖旗吶喊卻有響應;不大聲疾呼卻自來共事,坦然從容卻又 善於籌謀。天道就好像一張無比巨大的網,雖然疏散若無。卻從來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從中漏失。
  • 道德經19章,去除粉飾太平的大偽,保持本心
    第十九章 絕智棄辯智,道德經中到底說的是什麼?關於智,道德經中有,「智慧出,有大偽」「使夫智者不敢為也」「民以難治,以其智多」等,智的意思是人為的思想,附加於人事上。而這裡的智,有聰明的意思,且實際上呢,愚,是大智,大智若愚嗎。世界萬物本自自然而成,人多於自己的主觀思想而強加於上。
  • 《道德經》:你敬畏的,是自己心中的天地!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翻譯如下:唯諾與呵斥,相差有多遠?美好和醜陋,相差有多少?為人們所怕的,也應該有所怕。其中的道理,深遠而沒有盡頭。
  • 讀《道德經》第四章:道是什麼?給你本章正本清源的解讀
    讀《道德經》,每個人都最想知道「道」究竟是什麼,結果老子在第一章開頭拋出「道可道,非常道」之後,卻說起了「有」和「無」,接下來又講聖人以無為治國。第四章老子終於講到「道」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子怎麼說。01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給出我的釋義。
  • 06《輕鬆讀懂道德經》第六章:玄牝之門天地根.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老子講堂】生:第一章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本章又說「玄牝之門」,試為我們解惑。師:本章的重點難點是第一句「穀神不死,是謂玄牝」。師:什麼是玄牝?生:穀神不死。師:什麼是天地根?生:玄牝之門。師:笑。師:好了,什麼是穀神?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第七章
    「老子《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 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解讀《道德經》:第六十三章.為人做事之道
    所以有「道」的聖人永遠不認為自己在做大事情,才能成就大事輕易答應別人的要求,一定很少遵守信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難就一定多。因此有「道」的聖人遇到事情都把它看得很困難,所以才永遠沒有困難。以「無為」的態度去作為,以「無事」的方式去做事以「無味」作為味。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七章
    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Tao and Teh · Chapter 7 -天長地久。【第七章白話直譯】:天地長久。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它的一切運作都不是為了自己,所以能夠長久。於是,有道的聖人把自己退在後面,反而能贏得愛戴;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這不正是由於他們不自私,反而能成就自己嗎?老子《道德經》流傳至今,「由淺入深」的註解很多。
  • 《道德經》第六十二章:道者萬物之奧,老子的慈心
    《道德經》第六十二章: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道者萬物之奧"。
  • 昨日‖數九讀經 ‖六九九日讀《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道德經》河上公章句修觀 第五十四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善建者不拔,〔輟,絕也〕。
  • 老子《道德經》告訴我們,人類要敬畏自然,方可獲得幸福
    老子的《道德經》中第三十二章的內容是「守道」。原文節選如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就算是了不起的侯王也只能守道而行,才能讓國家安寧,天地只有依道而行,才能有甘霖降臨,人民才能處於均衡狀態。道德經的第一句就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老子強調了「道」的重要性。在他的意識中,道是最大的。
  • 一起來聊《道德經》之《道德經》是怎麼來的
    或者認為《道德經》無為而治,消極避世,啥都不做,也不爭取,一切。順其自然就好當然,真正的《道有經》不是這樣的,至少老子原本的意思不是這樣的,至於能從這本經中悟出什麼樣的智慧,就因人而異了。《道德經》其實是一本非常接地氣的書,而「道」,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玄乎。我們都知道《道德經》是老子他老人家寫的,與其說是老子寫的,不如說是老子編輯的,因為道德經的大多數內容來自「金人銘」。為什麼說《道德經》大多數內容來自「金人銘」呢?
  •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道日損
    投稿郵箱:13870090001@sina.cn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①,為道日損②。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③,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①益:作「增加」講。②損:作「減少」講。③取:這裡我「管理」的意思。追求學問的人,知識一天比一天增加。
  • 道德經第一章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也①,非恆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恆名也。無名④,萬物之始也;有名⑤,萬物之母也⑥。總之,在這一章裡,老子說「道」產生了天地萬物,但它不可以用語言來說明,而是非常深邃奧妙的,並不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加以領會,這需要一個從「無」到「有」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評析]在這一章裡,老子重點介紹了他的哲學範疇——「道」。道的屬性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這是早已存在的一個問題,自古及今,它引起許多學者的濃厚興趣。
  • 《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
    《道德經》免費學習群,加微信sheduoduo2020《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曲全之道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曲全之道(本文以帛書修正版的內容進行闡述)第二十二章原文: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誠全歸之。基本注釋:曲,彎曲,這裡指能屈能伸,有韌性、有彈性。全,保全。枉,彎曲、委屈。正,這裡指回複本性。窪,低洼。敝,破舊、壞。得,獲得。惑,迷惑。聖人,這裡指賢明的君主。執,執守、秉持。一,這裡指自然規律。牧,管理、治理。自是,自以為是。彰,彰顯、顯赫。見,通「現」,炫耀。明,明顯、表明。伐,誇耀。功,功績。矜,自高自大。長,成長。曲全,委曲求全。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八章
    《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第八章白話直譯】:最完美的善,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處下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安住時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博大善於保持沉靜,待人接物善於真誠相愛,說話表達善於遵守信義,為政時善於精簡的治理,處事時善於發揮所長,行動時善於把握時機。 因為水有不爭的美德,所以可以沒有怨咎。
  • 用氣功理論翻譯道德經第一章,別有風味
    亙古以來,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探索和研究老子道德經。有人以為是一本哲學典籍;有人以為是一部養生學書籍;也有人認為是一部科學著作,可以對照現代科學概念。實際上道德經是一部集哲學、養生、宇宙觀於一爐的大成典籍。我們在此只探討道德經裡面氣功理論部分。用氣功理論翻譯道德經第一章,別有風味。
  • 道德經與樹形哲學 第二十章·絕學無憂
    第二十章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幾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蹬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 道德經與樹形哲學之第十九章·絕聖棄智
    道德經與樹形哲學之說「為道」道德經與樹形哲學之第十七章·太上(上)道德經與樹形哲學之說變化道德經與樹形哲學之論法道德經與樹形哲學之說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