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絕智棄辯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
絕偽棄詐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屬
見素抱樸
少私寡慾
這章的意思是:
斷絕智慧,去掉辯論,百姓就會得到百倍的利益。斷絕虛偽,去掉狡詐,百姓就會恢復到孝慈。斷絕機巧,去掉利益,盜賊就不會再有。
此三者,只說到表面,還不足說到本質,所以要讓歸屬到本質,減少私慾,逐漸現出生命本色,自然就抱住生成最初始生命的母親,大道。
智,道德經中到底說的是什麼?
關於智,道德經中有,「智慧出,有大偽」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民以難治,以其智多」等,智的意思是人為的思想,附加於人事上。而這裡的智,有聰明的意思,且實際上呢,愚,是大智,大智若愚嗎。世界萬物本自自然而成,人多於自己的主觀思想而強加於上。比如,現在的社會現象中,一種以形式為重的企業,淋漓盡致的展示這這個企業領導的思路,以顯示這個人的很有的智慧。可實際上,本來自然的東西增加了很多人為的管理套路,等。粉飾著一些真實的東西,人或事。
辯,真的是自己正確的嗎?
道德經中有「善者不辨,辯者不善」「大辯若訥」天地萬物,各類學說,大都是自己的認知,客觀的符合,倒也正確,也是在一個時期條件下的正確。所有的辯論,都是自己的認知,或帶自己的偏私妄念,世事本來自然。無為也就是自然而為。
總的來說:
世上總有人樹立名分,榮譽等條件,以引導世人去符合,人們為了獲得這些名分,榮譽而去投機取巧,偽言行,違背自然規律,人性規律去做事。絕棄這些,人們獲得的好處才會不斷地增加。
絕棄虛偽,狡詐,人們會恢復真正的孝慈。
如果人們放下巧詐和利慾之心,那麼一切都會太平。
上面所說的,全都是巧飾過的大偽,違背自然規律和人性規律的大偽。因此我們得知曉自己的本心的需求,而不是被引導而來的名利追求讓一切事物都原到最本真的狀態,對世間的人和事少一些偏私之心,保持本心,斷絕那些智巧偽詐利辯,以免於禍患。
所以我們能不能活的真實點,面對真實的自己,真實的人,事,自然。去除那虛妄的粉飾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