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9章,去除粉飾太平的大偽,保持本心

2020-12-23 大李員外

第十九章 絕智棄辯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

絕偽棄詐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屬

見素抱樸

少私寡慾

這章的意思是:

斷絕智慧,去掉辯論,百姓就會得到百倍的利益。斷絕虛偽,去掉狡詐,百姓就會恢復到孝慈。斷絕機巧,去掉利益,盜賊就不會再有。

此三者,只說到表面,還不足說到本質,所以要讓歸屬到本質,減少私慾,逐漸現出生命本色,自然就抱住生成最初始生命的母親,大道。

智,道德經中到底說的是什麼?

關於智,道德經中有,「智慧出,有大偽」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民以難治,以其智多」等,智的意思是人為的思想,附加於人事上。而這裡的智,有聰明的意思,且實際上呢,愚,是大智,大智若愚嗎。世界萬物本自自然而成,人多於自己的主觀思想而強加於上。比如,現在的社會現象中,一種以形式為重的企業,淋漓盡致的展示這這個企業領導的思路,以顯示這個人的很有的智慧。可實際上,本來自然的東西增加了很多人為的管理套路,等。粉飾著一些真實的東西,人或事。

辯,真的是自己正確的嗎?

道德經中有「善者不辨,辯者不善」「大辯若訥」天地萬物,各類學說,大都是自己的認知,客觀的符合,倒也正確,也是在一個時期條件下的正確。所有的辯論,都是自己的認知,或帶自己的偏私妄念,世事本來自然。無為也就是自然而為。

總的來說:

世上總有人樹立名分,榮譽等條件,以引導世人去符合,人們為了獲得這些名分,榮譽而去投機取巧,偽言行,違背自然規律,人性規律去做事。絕棄這些,人們獲得的好處才會不斷地增加。

絕棄虛偽,狡詐,人們會恢復真正的孝慈。

如果人們放下巧詐和利慾之心,那麼一切都會太平。

上面所說的,全都是巧飾過的大偽,違背自然規律和人性規律的大偽。因此我們得知曉自己的本心的需求,而不是被引導而來的名利追求讓一切事物都原到最本真的狀態,對世間的人和事少一些偏私之心,保持本心,斷絕那些智巧偽詐利辯,以免於禍患。

所以我們能不能活的真實點,面對真實的自己,真實的人,事,自然。去除那虛妄的粉飾的東西!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第十章釋義
    《道德經》第十章知子先生釋義聲明:偶然在本平臺上發現所有在本人頭條號「知子先生「一」即始生天地之氣,為「有名」,第一章我們已經簡單提過。《道德經》裡多次用到「一」這個字,這是首次出現「抱一」,第二十二章將會再次出現,到時會作詳細解讀。「抱一」此處意指進入「天地未分之前那種鴻蒙虛寂之境」而不離。此境界為抱一不離,這是入道境的首要條件,也是眾妙之門。原文: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 「致良知四合院」大道至簡,回歸質樸|《道德經》十九章經典解讀
    以下內容來自談總與四合院老師一起學習《道德經》第十九章的對話。談總結合在武漢一線的「戰地日記」,暢談學習《道德經》的感悟。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 《道德經》第十四章,永恆不變的道
    今天寫《道德經》第十四章,簡單了解了解道是什麼。它從古至今,一直未曾改變,它無形,無相,無聲,卻一直在我們身邊存在。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白話:看不見的東西,叫夷。理解:我們看不到道的存在,故道無相。
  • 《道德經》|明白四達
    道經第十章 明白四達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鑑,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洗滌去除心中的汙垢直到如同鏡子一般,這樣就能保證沒有瑕疵嗎?愛憐百姓治理國家,能做到無所作為嗎?眼耳口鼻開合之中進行視聽觀聞的工作,能保持它在母體之中的原狀嗎?明白知曉這天地間所有的道理,還能不運用智慧嗎?
  • 《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
    《道德經》免費學習群,加微信sheduoduo2020《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八章
    《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第八章白話直譯】:最完美的善,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處下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安住時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博大善於保持沉靜,待人接物善於真誠相愛,說話表達善於遵守信義,為政時善於精簡的治理,處事時善於發揮所長,行動時善於把握時機。 因為水有不爭的美德,所以可以沒有怨咎。
  • 《道德經》第19章解析,「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道德經【原文】絕聖棄智①,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②。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保持純潔質樸的本性,減少私慾雜念,拋棄「聖智禮法」的學問,就沒有憂患了。【導讀】老子提出「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的治世思想。認為「仁義、「聖智」等不足以作為治理國家的法則,只有歸於原始,保持事物的本性才能免除世間的憂患。【解析】在本章中,老子對前一章提到的社會弊病又作了進一步闡述,並針對社會病態,提出具體的治理方案。
  • 昨日‖數九讀經 ‖六九九日讀《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今日易視公眾號推送《道德經》兩個版本:河上公章句版本&任爺釋 王弼本。
  • 永遠保持敬畏之心虛懷若谷,《道德經》第四章隨筆
    有些版本裡這句不在這章中,不過大家都說王弼是天才,那就跟著天才的想法來看看也是不錯的選擇。最早接觸這句是在一個國風遊戲《天下貳》中,後來才知道這句話是源於《道德經》。其實我覺得道衝兩個字就可以包含這章的主旨了,其他都是再做解釋說明和展開。不過這句話太有名了實在是不能跳過去。下面說下我自己想到的:
  • 《道德經》第22章、第52章試譯
    《道德經》第22章、第52章試譯第二十二章,《益謙》。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蔽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第五章
    「老子《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31個道德經實用人際關係策略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第七章
    「老子《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這樣一本風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經典,至少應該讀一讀。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 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七章
    《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 Tao and Teh · Chapter 7 -天長地久。
  •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自強自勝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自強自勝(本文以帛書修正版的內容進行闡述)第三十三章原文: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壽也。這一句的大意是:還沒有丟掉他自己的根本的人,是真正可以保持長久的人;如果一個人在物質方面已經基本殞滅,但還能夠憑藉精神和意志砥礪前行的人,是真正的堅忍不拔的人。關於第二句話的理解,創業過的朋友,或者正在創業中的朋友,應該感觸最深。
  • 《道德經》裡的「德育」思想,如此宏深廣大!
    [13]《淮南子·本經訓》[14]《道德經》28章[15]《道德經》23章[16]《道德經》55章[17]《莊子·庚桑禁》[18][19]《道德經》19章>[21]《莊子·駢坶》[22][62]《道德經》59章[23]《道德經》68章[24][51]《道德經》73章[25][58]《道德經》8章[26][27]《道德經》81章
  • 用氣功理論翻譯道德經第一章,別有風味
    亙古以來,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探索和研究老子道德經。有人以為是一本哲學典籍;有人以為是一部養生學書籍;也有人認為是一部科學著作,可以對照現代科學概念。實際上道德經是一部集哲學、養生、宇宙觀於一爐的大成典籍。我們在此只探討道德經裡面氣功理論部分。用氣功理論翻譯道德經第一章,別有風味。
  •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道日損
    投稿郵箱:13870090001@sina.cn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①,為道日損②。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③,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①益:作「增加」講。②損:作「減少」講。③取:這裡我「管理」的意思。追求學問的人,知識一天比一天增加。
  • 《道德經》:為什麼第一章難以理解?因為第一章是序言,不是正文
    大家回想一下,有沒有這種感覺,在最開始接觸《道德經》的時候,我們興致勃勃翻開第一章,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後面又是『玄之又玄』之類的。瞬間感覺非常繞,不好理解。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去反覆學習《道德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聽了一場講座,解開了我心中的疑惑,希望大家也能有所啟發。
  • 每周一章1分鐘,共讀《道德經》 · 第五章
    《道德經》,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外文經典。每周一章「1分鐘」,全球華人共讀《道德經》。附林語堂翻譯的《道德經》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之Tao。」老子《道德經》流傳至今,「由淺入深」的註解很多。在這裡,我們會聊一些和現代人相關的,淺顯易懂的現代啟示。更多《道德經》「深度講解」,可以收聽文章底部相關音頻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