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朱祁鎮是好人的恐怕不是什麼好人。
開個玩笑。
總得來說,按照一個皇帝治國理政的角度,他是很不稱職的。
作為大明王朝的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朱祁鎮的命運可算是跌宕起伏,非常具有戲劇性,朱祁鎮他爹死的早,年僅九歲就當了皇帝,由於年少不懂事,就讓太皇太后垂憐聽政,到了自己管事的時候,治國能力的硬傷就顯露無疑了。
太皇太后一死,本來很不受待見的太監王振開始得到朱祁鎮的寵信(真是人以群分,沒辦法),而原本欣欣向榮的大明王朝馬上走了下坡路。
治理國家能力差點也就算了,偏偏還愛打仗,動不動就御駕親徵,大家都知道萬曆三大徵,其實朱祁鎮也來個了個英宗4次北伐,前三次還好說,總算是小有收穫,主要自己人沒出事,到了第四次北伐,由於受太監王振誤導,加上自己麻痺大意,直接在土木堡被瓦剌包了餃子,自己悲劇的成了俘虜,手下文臣武將死傷無數,可謂損失慘重。
由於自己成了俘虜,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定,他弟弟朱祁鈺順勢當了皇帝,等他一年後從牢裡出來後,突然發現自己成了太上皇,從此被弟弟關了七年禁閉,七年之後在大臣的幫助下發動「奪門之變」,又從弟弟的手上把皇位奪了回來,至此,朱祁鎮的人生已經實在是大起大落,太刺激了。
但這還沒完,接下來臭毛病又犯了,先是殺了中興大臣于謙,然後緊接著重門達、逯杲等幾個大奸臣,民間又爆發了數十萬的流民起義,把他弟弟好不容易恢復了一點的家業又敗了七七八八,然後兩腿一蹬,自己也掛了。
就這麼結束了自己老拖明朝後腿的一生,享年37歲。
如果非要說他和好人有點關係的事,可能就是廢除人殉制度了吧。
當朱祁鎮第二次當皇帝之後,深感自由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突然想起太宗皇帝朱棣時代就被關禁閉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這位哥的人生可就慘了,靖難之役後才兩歲就被幽禁宮中超過五十年,要不是朱祁鎮有被關禁閉的慘痛經驗,肯定想不起他來,朱祁鎮很爽快的把他放了,準許他從此自由生活,這也算做了一件好事吧。
另一個就不得不說嬪妃人殉制度了,這個是老朱同志(朱元璋)開得最不好的一次歷史倒車,按說人殉制度這麼不人道的事早就消失在封建社會的長河當中了,連秦始皇下葬的時候都知道用兵馬俑來代替活人了,老朱硬是想不開要活人陪葬,知道朱祁鎮這一代,朱祁鎮也覺得人殉制度實在太過沒有人性,終於幫老朱改正了錯誤,廢除了人殉制度,並明確規定,後代都不能再這麼做了。
歷史就是這麼的神奇,想想如果唐朝的時候也有人殉制度,那我們的武媚娘就沒機會成為武則天了,中國歷史將會少了很多精彩。
結語
明英宗是不是好人,都是一家之言,從不同角度看,得出的結論也不同,見仁見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