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聲稱:搞垮華為也沒用,中國還能造新公司替代它

2020-12-22 騰訊網

【文/觀察者網 鞠峰】美國將崛起的中國視作最大的挑戰,不斷用所謂「實體清單」限制中企發展,還對華為、中興等中企、技術「潑髒水」、「使絆子」。不過在昨日的美聯邦參議院聽證會上,美方專家認為,不能光靠「防守」贏下比賽,還要「進攻」,這種「進攻」就是加大國內投資。

還有鼓吹「中美脫鉤」的美方人士也不得不承認,就算把華為搞破產,中國還能創造一個新的公司來替代它,美國又會面臨跟以前一樣的問題。

當地時間12月16日,美國聯邦參議院銀行、住宅和城市事務委員會的經濟政策下屬委員會,舉行名為「贏得美中貿易競賽勝利」的線上聽證會。

來自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AP)」的中國政策專家梅蘭妮·哈特(Melanie Hart)博士則認為,美國需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梅蘭妮·哈特

「美國絕不會把裝備著冷戰時代武器的士兵,送到現代戰場,但是,現在美國正在強迫她的工人打一場21世紀的經濟戰爭,但他們用的是20世紀的基礎設施。這是送給北京的一件禮物。」哈特說,她所在的CAP被美媒認為是中間偏左的智庫。

哈特還稱,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受益國際化浪潮和信息技術革命而崛起,同期美國並沒有在投資、科研和發展中保持住領先地位。

「美國必須首先解決它的經濟挑戰,重新投資於驅動我們經濟繁榮的力量,」哈特認為,「好的防守很重要,但是你不能光靠防守贏得一場比賽。你也需要採取進攻。聰明的投資就是進攻手段。」

「需要(加大)投資的領域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和科技行業等,」哈特認為,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把對經濟實力基礎的投資作為了首要任務之一,而美國沒有。

最後哈特呼籲美政府聯合國際盟友,利用自身優勢,減輕在產業鏈上對中國的依賴。「如果美國使出全力來競爭,中國就無法獲勝,」 她宣稱。

近年,美國政府頻頻對多家中國知名企業設限、「卡脖子」,對於華為這樣的企業更是污衊、「拉清單」,無所不用其極。但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經濟學家德雷克·錫澤斯(Derek Scissors)的觀念依然停留在冷戰時期,他宣稱,對具體的中國科技公司進行制裁,不如對整個行業進行剝離。

但,錫澤斯也不得不承認,「如果你只限制華為、中興或任何一個這樣的企業,中國還能再創造一個新的公司來替代它。就算我們把華為搞破產,華為的資產也能被一個名字稍微有點不一樣的公司繼承。我們又會面臨跟以前一樣的問題。」

德雷克·錫澤斯

作為「中美脫鉤」的鼓吹者,他聲稱,受美國制裁的中國企業,有政府的「保護」作為緩衝墊,導致制裁達不到美國政府想要的效果。

雖然提倡採取的方式不同,但美國在未來需要繼續保持與中國競爭的態勢,已經是民主和共和兩黨的共識,周三的聽證會上同樣得以體現。

民主黨參議員凱薩琳·科爾特斯·馬斯託(Catherine Cortez Masto)宣稱,「與中國的競爭影響到每一個領域,影響到我們如何創新、如何經商、如何處理氣候變化、如何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如何保護我們的國家安全,以及如何影響我們周圍的世界。」 「我們有這個機會利用兩黨在這方面的共識,對我們有競爭力的領域進行投資,不僅是為了今天,也是為了未來。」

12月11日,我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出席國際形勢研討會中表示,中美關係錯綜複雜,已經不是單純的雙邊關係,成為進步與倒退,公道與強權的較量。中美應該打開對話的大門,所有事情都可以放到桌面上談,管控分歧,通力合作。如今的中美關係,是建交40多年以來,最嚴峻的時刻。如今世界迫切需要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然而美國卻一意孤行,在單邊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王毅強調,美國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主要取決於美國的一些反華勢力。這些反華勢力,為了政治私利,不得挑唆矛盾,抹黑中國,企圖把世界推向衝突的境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華為迎來重大轉機,美專家:搞垮華為也沒用
    華為自從被美國盯上後,日子是真的很不好過。不僅被很多國家禁用,現在就連華為旗下的榮耀都賣了。不過,華為一直都沒有屈服,最近就迎來了重大轉機,短短1天傳來2個好消息,而美國方面的專家表示就算搞垮華為也沒用,因為一個華為倒下了,中國還會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企業。
  • 限制華為也沒用?美國專家:中國隨時可以出這招反擊制裁
    由於川普卸任在即,美國政府加大對華為等大陸企業的制裁力道。 但多名美國專家卻質疑制裁的最終成效,認為美國當前應先利用自身優勢,減輕在產業鏈上對大陸的依賴,如果只是限制華為、中興或任何一間這樣的企業的話,大陸還能再 創造一間新公司來替代它。
  • 華為小米「上車」記:屢次「被造車」原因何在?
    當前汽車電子已經進入新一輪技術革新周期,汽車電子滲透率及單車價值量都將會得到大幅提升,市場空間超萬億。IHS Markit發布的《中國智能網聯市場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市場搭載車聯網功能的新車滲透率約為45%,預計至2025年可達到接近60%的市場規模。中國搭載車聯網功能的汽車市場規模預計也將在未來持續增長,並在2025年超過75%。
  • 短文:華為的「新漢陽造」 VS 洋槍洋炮 | 寧南山
    ,你們可以拿著『洋槍『、』洋炮『,我們拿著新的』漢陽造『,新的』大刀、長矛『,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漢陽造是中國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使用的主流國產步槍,由清末洋務派大臣、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在漢陽設立的漢陽兵工廠所製造。1891年,張之洞聽說了新型德國制式步槍1888式,從德國引進技術資料和生產機械,經過工廠建設,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這款步槍一直生產到1944年才停產,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
  • 華為:中國智造的創新傳奇
    32年後的今天,它的產品和服務遍及170多個國家,服務於全球1/3人口,在北美、歐洲、日本、印度及中國等地設立了14個研發中心。其中,三大業務之一的消費業務,產品全面覆蓋手機、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移動寬帶終端、家庭終端和終端雲,此外,它還是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廠商。  這家公司便是華為。華為是一家獨一無二的中國企業,它的強大令其國際競爭者心生敬畏。
  • 瑞典女歌手稱代言華為妨礙「批評中國」,華為的回應高下立判
    去年4月,瑞典女歌手莎拉·拉爾森(Zara larsson)開始代言華為手機,當時她對華為滿口稱讚,不過也面對不少來自反華人士的輿論壓力。當地時間8月4日,她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自曝已在數月前終止代言華為手機,還突然換了一副面孔,聲稱華為代言阻礙自己為「中國人權問題」發聲,還稱中國政府「不友好」。
  • 華為堅決不造車?蘋果:你以前也說過不造手機
    華為:我不造車,要我說幾遍? 蘋果:我造。 百度:那我也造。 短短一個月之內,幾家科技巨頭接連被爆料。「跨界造車」雖已不是新鮮事,但在特斯拉市值的推潑助瀾之下,再度成為大公司們競相追逐的「夢中情人」。
  • 華為不造車 為什麼「有效期」三年?
    2019年5月,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與四大BG平級,同時稱不造車。五個月後,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再重申,華為要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到了今年10月,在Mate 40系列華為中國區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宣告同時上市。
  • 華為「造車」背後的陽謀|特斯拉|自動駕駛|智能駕駛|比亞迪|蔚來...
    以此推導,要讓中國選手贏,智能車+智能路,車路協同,兩條腿走路這才是中國這場產業競賽的真正核心。  這將是華為「造車」最大的底牌,也是特斯拉無人駕駛未來面臨的巨大考驗。要理解車路協同的競爭邏輯,首先要來看看華為造車到底造了些啥,華為為什麼這麼做。
  • 美國啟動撤銷中國電信在美運營授權程序,並再次對華為出手
    美國啟動撤銷中國電信在美運營授權程序,並再次對華為出手 12月11日消息,據環球時報援引路透社報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10日表示,已啟動程序撤銷中國電信在美國提供電信服務的授權
  • 華為三年之內不造車,那三年後呢?
    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刊登了一份公司總裁任正非籤發的文件——《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文件中再次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 華為,為了替代谷歌地圖,推出新地圖服務WeGo
    搭載'HERE'的WeGo華為為了替代谷歌地圖,開始了新的地圖服務。由於無法獲得谷歌的服務支持,導致華為在海外的佔有率受到影響。根據國內媒體C114的消息,華為為了尋求替代谷歌移動服務(GMS)的谷歌地圖,推出了地圖服務公司(HERE)的「WeGo」地圖服務。這款地圖已經上傳到了華為專用APP商店AppGallery上。可以在AppGallery中下載WeGo地圖服務和導航服務。
  • 造車模式大相逕庭,蘋果與華為誰才是「正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最極客,作者 | 東方亦落蘋果和華為在造車方面又有了動靜。自己造車確實符合蘋果一貫的「封閉」模式,蘋果想通過整車製造將一套完整的軟硬體系統進行整合,就像其手機裡搭載iOS系統、使用自家開發的功能那樣,通過生態系統閉環建立起「護城河」,從而成為「汽車界的蘋果」。許多造車新勢力進入這個行業之後,都聲稱要做「汽車界的蘋果」,而蘋果也企圖像在手機行業那樣再度掀起波瀾,但即使是蘋果親自下場,也未必能成為「汽車界的蘋果」。
  • 俄羅斯唯一航母返廠大修,美智庫:修也沒用,讓鄰國造一艘
    導語:俄羅斯唯一航母返廠大修,美智庫:修也沒用,讓鄰國造一艘聯合國五常國家是世界上軍事實力最牛的5個國家,合法擁有核武器,常規軍事體系也十分健全,整體的戰鬥力讓中小型國家忌憚。然而其中有一個,現如今造不了航母,唯一的一艘返程大修已經很久,什麼時候能夠繼續服役還是個未知數。這個國家就是「俄羅斯」。俄羅斯海軍服役「庫茲涅佐夫號」因為遭遇各種事故,已經拖回船塢修理,然而我們都知道,俄羅斯並不具備技術,口袋裡的錢也不允許其這麼做,而且就算能夠修好,也無法再使用多久,這樣的老古董應該早就該退役了。所以俄羅斯海軍要想擁有航母,只能再造一艘。
  • 華為「造車」,汽車產業「狼」來了
    造車新勢力之一的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就認為,汽車產業的變革類似於功能手機到智慧型手機的過渡,汽車的轉變時期好比 2010 年智慧型手機的轉化時期。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抑或是網際網路企業,手機廠商,都無法放棄智能汽車這個超級終端所潛藏的市場空間。從內部賽馬到走向整合在華為智能汽車 BU 成立之初,隸屬於 ICT 管理委員會管理。而消費者業務則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有自己專門的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
  • 美媒:美國拉小弟搞開放網絡規範擺脫華為 但更多中國公司加入競爭...
    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克發表評論,勸說巴西放棄華為美聯社AP報導,然而在另一方面,通信業專家注意到,到目前為止,華為雖然被排除在一些聯盟之外,但有很多其他中國公司活躍在這些聯盟中。他說,對中國來說,只要中國能夠有其他公司影響「開放無線接入網」的標準制定和設備製造,華為就已無足輕重。 他以中國移動為例說:「毫無疑問他們是在代表中國的體制,而且肯定是在這一進程中代表華為。所有這些中國公司之間的關係不同於我們在西方世界中所看到的公司之間的關係,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
  • 華為計劃年底前替代Google Apps,鴻蒙替代安卓的第一步?
    眾所周知,雖然在今年8月份,華為提前發布了鴻蒙系統,但一直以來,在手機上華為依然使用著安卓系統,鴻蒙系統什麼時候替代安卓,並沒有被提上日程。而現在大家買手機,買平板,系統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現在競爭這麼激烈,一旦生態不夠完善,必然影響手機、平板的銷量,目前手機已經是華為第一大收入來源,所以華為不敢冒險,只能徐徐圖之。
  • 繼華為以後,又有33家中國公司被納入黑名單
    繼華為以後,又有33家中國公司被納入黑名單今年 5月15號,美國升級了對華為的施壓,全方位封禁華為晶片代工生產。一個在各行各業都很強大的強國,怎麼會對中國的一個科技企業虎視眈眈?原因非常簡單,便是由於他們過慣了霸主的生活,要想周邊國家都以他們馬首是瞻才行。一旦哪家層面觸遇到他們「蛋糕」,那麼他們便會馬上進行經濟制裁。而華為便是最硬生生的事例。
  • 事關華為5G,歐洲小國果然沒讓中國失望,讓美大使碰了一鼻子灰
    葡萄牙回應不卑不亢據葡萄牙媒體稱,格拉斯聲稱,葡萄牙不僅要把華為排除在5G項目之外,還禁止使用任何華為的設備,否則將威脅葡萄牙的「國家安全」。據美媒報導稱,在2011年金融危機之後,葡萄牙就成為最受中國投資最喜愛的歐洲國家之一。2013年,華盛頓就曾反對中國三峽集團對葡萄牙電力集團(EDP)的收購要約,導致三峽集團的持股比例沒有進一步提升,但現在,三峽集團仍是EDP的主要股東。
  • 華為「上車」以後
    新 BU 的定位是:作為智能汽車領域的端到端業務責任主體,提供智能汽車的ICT部件和解決方案,助力企業造好車。跟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上海車展說的基本一致。難以想像,就在半年前,徐直軍還是華為內部喊造車喊得最響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