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鞠峰】美國將崛起的中國視作最大的挑戰,不斷用所謂「實體清單」限制中企發展,還對華為、中興等中企、技術「潑髒水」、「使絆子」。不過在昨日的美聯邦參議院聽證會上,美方專家認為,不能光靠「防守」贏下比賽,還要「進攻」,這種「進攻」就是加大國內投資。
還有鼓吹「中美脫鉤」的美方人士也不得不承認,就算把華為搞破產,中國還能創造一個新的公司來替代它,美國又會面臨跟以前一樣的問題。
當地時間12月16日,美國聯邦參議院銀行、住宅和城市事務委員會的經濟政策下屬委員會,舉行名為「贏得美中貿易競賽勝利」的線上聽證會。
來自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AP)」的中國政策專家梅蘭妮·哈特(Melanie Hart)博士則認為,美國需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梅蘭妮·哈特
「美國絕不會把裝備著冷戰時代武器的士兵,送到現代戰場,但是,現在美國正在強迫她的工人打一場21世紀的經濟戰爭,但他們用的是20世紀的基礎設施。這是送給北京的一件禮物。」哈特說,她所在的CAP被美媒認為是中間偏左的智庫。
哈特還稱,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受益國際化浪潮和信息技術革命而崛起,同期美國並沒有在投資、科研和發展中保持住領先地位。
「美國必須首先解決它的經濟挑戰,重新投資於驅動我們經濟繁榮的力量,」哈特認為,「好的防守很重要,但是你不能光靠防守贏得一場比賽。你也需要採取進攻。聰明的投資就是進攻手段。」
「需要(加大)投資的領域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和科技行業等,」哈特認為,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把對經濟實力基礎的投資作為了首要任務之一,而美國沒有。
最後哈特呼籲美政府聯合國際盟友,利用自身優勢,減輕在產業鏈上對中國的依賴。「如果美國使出全力來競爭,中國就無法獲勝,」 她宣稱。
近年,美國政府頻頻對多家中國知名企業設限、「卡脖子」,對於華為這樣的企業更是污衊、「拉清單」,無所不用其極。但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經濟學家德雷克·錫澤斯(Derek Scissors)的觀念依然停留在冷戰時期,他宣稱,對具體的中國科技公司進行制裁,不如對整個行業進行剝離。
但,錫澤斯也不得不承認,「如果你只限制華為、中興或任何一個這樣的企業,中國還能再創造一個新的公司來替代它。就算我們把華為搞破產,華為的資產也能被一個名字稍微有點不一樣的公司繼承。我們又會面臨跟以前一樣的問題。」
德雷克·錫澤斯
作為「中美脫鉤」的鼓吹者,他聲稱,受美國制裁的中國企業,有政府的「保護」作為緩衝墊,導致制裁達不到美國政府想要的效果。
雖然提倡採取的方式不同,但美國在未來需要繼續保持與中國競爭的態勢,已經是民主和共和兩黨的共識,周三的聽證會上同樣得以體現。
民主黨參議員凱薩琳·科爾特斯·馬斯託(Catherine Cortez Masto)宣稱,「與中國的競爭影響到每一個領域,影響到我們如何創新、如何經商、如何處理氣候變化、如何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如何保護我們的國家安全,以及如何影響我們周圍的世界。」 「我們有這個機會利用兩黨在這方面的共識,對我們有競爭力的領域進行投資,不僅是為了今天,也是為了未來。」
12月11日,我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出席國際形勢研討會中表示,中美關係錯綜複雜,已經不是單純的雙邊關係,成為進步與倒退,公道與強權的較量。中美應該打開對話的大門,所有事情都可以放到桌面上談,管控分歧,通力合作。如今的中美關係,是建交40多年以來,最嚴峻的時刻。如今世界迫切需要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然而美國卻一意孤行,在單邊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王毅強調,美國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主要取決於美國的一些反華勢力。這些反華勢力,為了政治私利,不得挑唆矛盾,抹黑中國,企圖把世界推向衝突的境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