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量和慣性的故事》:有人看到了自然的魅力,而我想要換位思考

2020-12-12 小豬動漫新篇章

動畫短片有一種魔力,它明明非常簡短,卻能夠讓人從中獲取到很多潛藏在其中的道理,《動量和慣性的故事》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第一次看到這名字,我以為這是一個物理教學視頻,動量和慣性都是中學物理的知識,結合視頻與故事的教學方式在近年來非常流行。可是看完這個時長僅有一分十六秒的短片後,我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動量和慣性的故事》由美國波特蘭創意工作室製作,講述了一名石頭巨人拯救一座小鎮的故事,充滿哲理的結尾引人深思。因創意和視效獲得布魯克林動畫街區動畫舞會最佳短片獎等五項國際獎項。

這是一個人與自然的故事嗎?

當看到巨人搬石造山,而後巨石滑落摧毀小鎮時,石頭巨人和小鎮一大一小的對比之下,確實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人類與自然。面對大自然的災害,人類總是顯得渺小又無力。我們都叫喊著要徵服世界,可是這個風與浪都不是我們輕易能夠承受的。巨石滾落之時,小鎮裡的居民甚至連作出反應的機會都沒有,縱使大如城堡的房屋也沒有阻礙巨石分毫。

那麼這是一個人與自然的故事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後感,只是這樣認為的人多了,我們才會以為這是一個大家都認可的道理。既然有人這樣解讀這個故事,我們不妨就從「人與自然」的角度切入,從而明白故事講述了什麼。

短片的開頭,是一個石頭巨人將一塊比自己的身形還要龐大的圓石搬上了山頂,當它回頭下山時,圓石從另一側滾下了山坡。緊接著畫面轉到了臨海的山腳,那裡有一個略顯古老的城堡,居住在裡面的人對於即將到來的危險沒有絲毫的察覺。把巨人與圓石比做大自然,巨人搬石造山是一種自然行為,石頭巨人在這裡是一個擬人化的「大自然」。圓石沒有放穩,形成了鬆動,向山底滾落,繼而引發了可能形成的災難。而生活在海岸邊的人類,沒有預知自然災害的能力,只能靜靜等待那一刻的到來。短片到這裡,都像是在講述一個人與自然的故事,可它並沒有就此結束。

石頭巨人看到可滾落的圓石,看到了圓石可能會碾壓而過的小鎮城堡,於是竭力組織圓石的滾落,在它從小鎮碾壓而過之前成功的讓它停了下來,可是由於慣性,石頭巨人的腳碰倒了小鎮的一座房屋。故事的轉折也由此而起,小鎮上的居民對石頭巨人的「侵略」發起了反擊,而石頭巨人也難以忍受他們的「恩將仇報」,讓巨石滾落,小鎮夷為平地。

看完了整個故事,我認為它所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人與自然」的故事。把石頭巨人與圓石比做自然,只在故事的前半段能夠成立,到了後半段巨人的拯救過程,再把它看作是擬人化的自然就有點牽強了。實際上,巨人與小鎮裡的人更像是兩種不同的人,而圓石則是一個重大的事件。

站在不同的位置,換位思考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如果將石頭巨人看作是一個獨立個體的人,而不賦予它那麼神聖的身份,怎樣看待它搬運圓石這件事呢?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事業,石頭巨人只是在實現它的夢想。把圓石當作是巨人的事業,將一塊塊石頭搬上山頂,或許是為了造就一個它想要看到的東西。只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才讓圓石滾向了山的另一側。而巨石的滾落將會對其他人造成傷害,巨人阻止圓石的過程即是對在拯救小鎮,也是在挽救自己。

爭論也由此而起。

有人說,小鎮的居民太過小氣,巨人為他們擋住了一場災難,可他們卻對自己的恩人發起了攻擊。又有人說,圓石本就是巨人搬上來的,造成的後果本就應當由它自己承擔,而它鬆開巨石任其滾落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造成這樣的一個結果,責任究竟是在巨人還是在小鎮居民,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若是巨人與小鎮居民都能夠理解對方,是否能夠避免最後的結局呢?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即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相互理解、寬容。可是這件事的最大的矛盾就是在巨人與小鎮居民的大小差異,巨人擋下的災難,或許小鎮居民從始至終都沒有察覺到。他們所看到的,是自己房屋被來歷不明的東西摧毀了,而這個房屋在巨人的眼中卻又是如一粒沙子般不起眼的東西。

在這樣的局面下,還要他們換位思考,似乎有些強人所難了。巨人與普通人的視野差距過大,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都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所謂的格局不同。在整個故事中,小鎮裡的居民是損失最大的,他們失去了家園、丟掉了性命。在一方人的觀點裡,這是他們自找的結果,倘若他們不對巨人發起攻擊,之後的一切就不會發生。而我認為他們什麼都沒有做錯,小鎮居民只是在捍衛自己的家園,只可惜面對的敵人太過強大。

不同的格局、不同的視野,換位思考的難度我們根本想像不到。小鎮夷為平地之後,我們再去探討這究竟是誰的過錯已經沒有了意義。倘若不能換位思考,也請在有所行動之前多加考慮,因為你的一個小動作或許對於別人來說就如「山洪海嘯」。《動量和慣性的故事》,不只是一個講述科學原理、人與自然的故事,它所蘊含的道理值得我們深思。

相關焦點

  • 慣性的人生和人生的慣性
    「慣性」在我們常識性的認知中,它應該屬於物理學的範疇。我最早接觸這個詞是在初中的物理課上,我的物理老師宋索銀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我便牢牢地記住了它。他說:「有一次,我在聊城坐公交車,公交車上人比較多,很多人都站著,包括我。司機開著開著車,前面突然有人橫穿馬路,他一個急剎車,我站立不穩,一下子摔到前面一個婦女身上。她瞪了我一眼說,德性!
  • 換位思考,換位做事,換位做人
    丈夫很平靜地說:「我只想讓你知道,我開車的時候,你在旁邊一直嘮嘮叨叨,我的感覺是怎樣的.」換位思考,是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學會理解和體諒。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意見不合,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要給別人說話的機會,不能不聽別人的意見,固執己見。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換位思考能讓人學會理解,懂得有人會因為我不開心,有人會因為我快樂。
  • 人們常說在婚姻中要換位思考,怎麼做才算是真的換位思考
    我們平時在說道婚姻問題的時候,總是會想到一個詞語,這個詞語就是「換位思考」。可是對於換位思考,又有多少人可以真的知道該怎麼做呢?至少在我看來,大部分的人雖然知道換位思考的做法,但是具體要怎麼做才可以感受到換位思考的感覺卻是很少有人知道。
  • 換位思考與感同身受!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沒有感同身受,何來的切膚之痛。畫人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說的就是這種換位思考,換位思考只是換位,只是思考,是模仿被換位、被思考者的言行,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看問題和思考問題,只是表面的東西,就是我們所說的表相,很難知道當事人的真正想法,也很難指導當事人的真正想法和意圖 ,有時候甚至是背道而馳,大相逕庭,這與換位思考的人的熟悉程度是由很大的關係的,換位思考很難做到感同身受。
  • 健康心理需要換位思考
    第一步,讓兒童從前後左右不同方位觀察這座模型;第二步,讓他分別看四張從前後左右四個方位所攝的模型照片;第三步,詢問他,站在各個不同方位的人看到的分別是哪張照片?結果顯示,2~7歲的兒童認為,別人在另一個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樣的。7歲以後的兒童能根據站在不同方位的人選擇不同的照片。通過這個實驗,皮亞傑認為,2~7歲的兒童採取一種自我中心的「我向思維」。
  • 學會換位思考,不要以偏概全.
    圖片來源於網絡換位思考,我們很多人都說過,但真正能做到的幾乎沒有,換位思考的前提是,人要大度才會換位思考;(小肚雞腸的人請自覺繞行)著名演員黃渤說過:曾經有一個粉絲把黃渤認成了王寶強,但黃渤並沒有明確告訴粉絲自己不是,而是直接說自己就是王寶強
  • 人際交往的黃金法則——換位思考
    第一句和第二句是關於人與人間的相互理解。當我們把自己當作別人時,我們也應該把別人當作自己,這其實是一種換位思考。因此,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懂得換位思考是非常重要的。02上世紀30年代的一天,英國一家珠寶店的售貨員茱莉亞在接待顧客時,不小心把一顆貴重的珍珠掉在了地上。當時店裡面顧客很多,難免有人會趁機渾水摸魚。
  • 點滴智慧-換位思考
    「責備別人不對時,何妨換位思考…」星雲大師說:孩子不願意做爸爸留的課外作業,於是爸爸靈機一動說:「兒子,我來做作業,你來檢查如何?」孩子高興地答應了,並且把爸爸的「作業」認真地檢查一遍,還列出算式給爸爸講解。
  • 怎麼才能感同身受~換位思考
    提升自己的溝通水平其實並不困難,是有技巧和方法可循的。一方面是掌握真誠溝通的技巧和話術,另一方面就是學會洞察對方的認知、立場和邏輯。因為成功的溝通,就是讓兩個立場與認知有差異的人達成共識。推薦一本書《換位思考》該書將溝通技巧與各種場景緊密結合,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快速、輕鬆地成為溝通高手。
  • 能換位思考的,都是聰明人
    在黃州,蘇東坡被朋友邀請在園中喝酒賞花,當他看到滿園飄落的菊花瓣時,非常震驚地問:「菊花不是不落花瓣的嗎?」 朋友說:「菊花在其地方確實是不落花瓣的,只有黃州是會落花瓣的。」 縱使如蘇東坡這般才高八鬥,也有認知達不到的地方,出醜皆因不懂換位思考的傲慢心態。
  • 學會換位思考:讓殘疾人和健全人相處自然快樂
    學會換位思考:讓殘疾人和健全人的相處自然快樂2月22日,位於大興區的北京市殘疾人體育訓練與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像過節一樣熱鬧。濮存昕、白巖松、楊揚、樓雲、錢紅、楊凌、王麗萍、高紅、春妮等文體界的名人都趕來了,「在這裡我們不是明星,那些殘疾人運動員才是明星。我們是來學習的,學習如何和殘疾人相處的。」濮存昕誠懇地說。
  • 一則小故事,告訴您換位思考的意義
    一下課,她倆都怪我,這破裙子,我再也不穿了。蘭姐聽完,笑著對女兒說:好!你順著媽媽手看,前面的數字是幾?西西看了下地上大大的「6」字,肯定地說:6唄!說著母女過了馬路,蘭姐又指著剛才的數字問女兒,現在是幾?小寶寶剛張開嘴卻又閉上了。原來剛才的「6」變成了「9」她愣住了!蘭姐摸著女兒的頭,溫和地說:這就是位置不同產生的相異效果。和你那裙子的顏色是一樣的。
  • 學會換位思考,是人生的必修課丨職工悅讀
    丈夫說:「我只想讓你知道,我開車的時候你在旁邊一直嘮嘮叨叨,我的感覺是怎樣的……上周因為這個,咱們差點出了車禍。」 換位思考,是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學會理解和體諒。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意見不合,要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要給別人說話的機會,不要總是固執己見。
  • 「夜讀」學會換位思考,是人生的必修課
    學會換位思考,是人生的必修課。1聽過一對夫妻的故事:有一天妻子正在廚房炒菜,平常丈夫都會一起做飯、打打下手,這次他不僅沒幫忙,還一直在旁邊嘮叨:「火太大了,要焦了快翻魚、油太多了,你剛剛就不應該這樣……」妻子忍不住了,脫口而出:「我知道怎麼弄,不用你指手畫腳的,話那麼多。」
  •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經典)
    :有得就有失;要想別人理解你,先要理解別人;要想有人愛,就先愛別人;羨慕別人的財富,就要學習別人的「奮鬥」……貝爾奈說:「不會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愛情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為什麼有的夫妻可以一輩子恩恩愛愛,不是他們沒有矛盾,而是互相理解,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及時化解矛盾,「夫妻沒有隔夜仇,床頭吵架床尾和」。有的夫妻「一言不合、分道揚鑣」,不是沒有感情,而是讓誤會越鬧越大,反目成仇。朋友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 會說話的女人,必定會換位思考!
    學會說話前,請養成換位思考的好習慣。所以學會換位思考是有多麼的重要,一個女人學會了換位思考,而對於男人來說,娶到一個懂得換位思考的女人也是意見多麼幸福的事情。03學會說話首先你得學會換位思考,生活本來不容易,當你覺得容易的時候,肯定有人替你承擔屬於你的那份不容易。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不是單獨的個體,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社會中,都避免不了要與別人打交道。
  • 怎樣才能做到換位思考?能夠和諧地相處?
    最終的結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寬容,改善和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一切都是從換位思考做起的,寬容這一美德的得來,也開始於換位思考。在一個團隊之中,只有換位思考,才可能增強凝聚力。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換位思考的能力是能否成功進行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佔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 換位思考問題,將心比心,其實誰都不容易
    1、在相處之中,我們要懂得換位思考交往,更要學會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或許我們會看到自己的不足,將心比心體會別人的真心,你會發現,其實我們在這個環節中也會有虧欠了別人。3、在我們生活中誰都不容易,當你覺得容易的時候,肯定是有人替你承擔了你的那份不容易,哪裡是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別人幫你扛了所有的不好,生活中,我們要經常地換位思考問題,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尊重別人的,同時也是尊重自己,其實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見解。
  • 換位思考|那些兒時老師講過的經典思想文化,你用對了嗎?
    或許我們就想通了、理解了,選擇寬容和原諒對方,甚至主動提出道歉。因此延續了你們的友誼,甚至更加和諧。不錯,換位思考的魅力就是如此之大,可是,你需要懂得的是你的換位思考的內容和處境剛好是對的才會產生這樣的效果。我想你可能也經歷過即使換位思考了,你們的問題依舊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吧,最終選擇了妥協或者淡化。隨著成長你就會形成一種獨特的人格,並自信的堅定著自己的信念。
  • 自我看見 | 換位思考與自我要求一致性
    比如,我希望我和我的父母可以好好溝通,我們都相信,大家都不是期待說,父母要按照你的來做?同樣的,你和小夥伴的做事情的時候,大家統一的目標是,要把這個事情,做得怎麼樣,而不是說讓小夥伴聽你的。你想要的,影響你說出的話,你說的話,影響你所做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