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換位思考。是的,換位思考,做父母的,有時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肯帶問題;做老師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甚至做銷售的要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問題,並且換位思考一度被奉為銷售聖經。但是換位思考真的能感同身受嗎?答案是否定的,這世上,從來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沒有感同身受,何來的切膚之痛。
畫人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說的就是這種換位思考,換位思考只是換位,只是思考,是模仿被換位、被思考者的言行,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看問題和思考問題,只是表面的東西,就是我們所說的表相,很難知道當事人的真正想法,也很難指導當事人的真正想法和意圖 ,有時候甚至是背道而馳,大相逕庭,這與換位思考的人的熟悉程度是由很大的關係的,換位思考很難做到感同身受。古代的皇帝和臣子,經常會有臣子想要討好皇帝去揣測聖意,其實就是一種換位思考,但是事實證明:聖意難測,或者是伴君如伴虎,所以說,換位思考只能換到形似而很難做到神似。
換位思考真的是一無是處,沒有意義了嗎?其實換位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會幫助我們去做很多的決策,在某種程度上和心理學有些類似,同時也與情商相關,換位思考,能夠幫助我們在現實的生活中處理很多棘手的問題,化解生活中的很多尷尬,換位思考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需要我們用一生去鑽研和學習,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有時候很難感同身受罷了,換位思考和感同身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境界,就比如有人至親過世,悲痛欲絕,旁人換位思考,只能表示理解心情,但是很難感同身受的。
換位思考和感同身受都是旁人對當事的一種模仿,現實中的換位思考和感同身受都是一種形的模仿,換位思考強調的是思考,感同身受強調的是感官,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