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契約論
作為他的著作之一的《社會契約論》發表於1962年,是盧梭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較全面的概括。 盧梭的巨著《社會契約論》,全書共四卷,四十八章,其中第一卷九章,第二卷十二章,第三卷十八章,第四卷九章。2.方式:公意與眾意 公意在盧梭的政治理論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其社會契約論、主權理論和法律理論等都與之密切相關。尤其是社會契約論,用一句話表達出來即是:「我們每個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於公意的最高指導之下,並且我們在共同中接納每一個成員作為全體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書香校園】周末讀書會第二期 法學院教師藍藍解讀《社會契約論》
讀書會邀請到天津大學法學院藍藍老師為學生解讀《社會契約論》,來自全校各個學院20餘名學生參加了講座。 藍藍從盧梭的生平、《社會契約論》的基本結構、《社會契約論》對世界的影響以及《社會契約論》對當代中國的啟示幾個方面為學生全面解讀《社會契約論》。「書不僅僅是一種享受,也是對自己人生的拓寬與充實,要愛讀書,多讀書。閒暇之餘,捧一本書,品一杯茶,這是何等的愜意。
-
《社會契約論》你和社會有個約定
而社會契約論就是盧梭對社會的一種想法,他在書中指出一個完美的社會是建立於人與人之間的契約,而非人與政府的契約,這種思想建立了人權的概念,促進了民主思想的形成。在社會契約論中可以得知,盧梭提倡社會契約論是基於對人性的不信任,才需要以契約及責任限制人性。社會契約論所提倡是人應該放棄「天然自由」,從而換取「契約自由」,到底什麼是「天然自由」呢?
-
社會契約論的實踐性理解
本文將要闡釋著名國家學說之社會契約論在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的實踐性理解情況。(二) 社會契約論的認識社會契約論成為眾所周知的國家學說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格勞秀斯、霍布斯、斯賓諾莎為代表。
-
社會契約論:思考、分析與批評
以前讀本科的時候對社會契約論極其沉迷,前一段時間讀書會也正好討論了休謨與康德思考社會契約論的相關文獻,再加上最近相對比較關注政治哲學,想著可以寫一篇簡略的
-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究竟是不是經典?
《社會契約論》曾是19世紀70年代日本"自由民權運動"的直接理論指導,梁啓超也追隨其步伐將《社會契約論》一步步向中國傳播;與此同時,在倫敦流亡的孫中山,即使在靠資助度日的艱難條件下,依然把僅有的錢購買《社會契約論》研究;毛澤東早年曾悉心研讀《社會契約論》,了解了法國啟蒙主義思潮,而這正是他後來信仰馬克思主義必不可少的基礎。
-
《社會契約論》讀書報告
本以為自己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在歷史課本上了解了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思想,於是當合同法老師推薦我們閱讀時,我便認為這本書沒有什麼可讀的。但是,讀了之後我才發現:真正的經典之作值得我們去一讀再讀,而非僅僅在別人的敘述中窺視作者的核心思想。 盧梭所指的「契約」不同於《合同法》中的「契約」。
-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沒有發展出社會契約論?
根據權力(利)與責任對等,等價讓渡的原則,從社會契約論中實在無法推導出政府負有無限責任,除非把責任政府等同於絕對權力、極權主義,即自由個體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權利讓渡給國家,讓國家擁有絕對主權,完全支配個人的生活空間。但問題又來了,權力能等同於責任或能力嗎?2.
-
社會契約論另一要義:防止無政府主義
社會契約論的這兩點內容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難以分割的,但令我驚訝的是,長期以來,在汗牛充棟的關於社會契約論的論著中,卻鮮有闡釋社會契約論裡第二點的,似乎社會契約論只是釋明政府源於人民同意、人民可以約束政府的民主理論。這是值得我們糾偏的一件事情。社會契約論的邏輯起點是人類最初生活在一個沒有政府的自然狀態裡。
-
哲普 / 社會契約論
後來,他們一起確立了 Ralph 的領導位置,這時,他們已經開始了形成了一種原始的社會,在一個協調人下,每個人都安分遵守其法律,執行其工作。這篇文章將依然從霍布斯,洛克,盧梭展開對社會契約論的討論。綜上所述,霍布斯的社會契約論的重點即是主權者至上,和其臣民的絕對服從,這種契約沒有任何餘地,也沒有任何可供臣民擁有自主的可能,而這一切也反映了霍布斯對於社會絕對穩定性以及和平的追求。
-
極簡社會契約論
一、序言「社會契約論」有力打擊了「君權神授論」,將人們對於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國家、社會、
-
盧梭《社會契約論》摘要(一)
本文主要摘錄了戴光年翻譯的《社會契約論
-
盧梭《社會契約論》: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社會契約論》是西方17、18世紀資產階級用以反對封建「君權神授」理論、爭取平等自由的政治地位的思想武器,在此前提下,西方資本主義及其各項相應的制度才得以充分發展,因此,社會契約理論不僅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家在政治上與法律上獲得正當化的基礎,同時亦為資產階級國家以平等、自由為核心理念的法律制度得以確立並發達的先導。
-
現代社會契約論
社會學家齊美爾說:信任是社會中最重要的綜合力量之一。沒有人們相互間享有的普遍信任,社會本身將瓦解。現代生活遠比通常了解的更大程度上建立在對他人誠實的信任之上。坦白說,在中國講信任、講契約,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自古就有「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們也講「言而有信」、「一言九鼎」與「一諾千金」。
-
盧梭《社會契約論》:「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的適用範圍與限度
」「人是目的」,是康德哲學的重要貢獻,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共識,而康德從「天上的星空」到對「人」的關注,則得益於盧梭的啟發。在事關生命方面,沒有人可以決定另一個人的生死,「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並不適用。01 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盧梭通過分析自然狀態的人進入文明社會如何產生了不平等,得出不平等是文明的產物。但已經進入文明社會之後的人們,不能再回到自然,原始時代是回不去的,只能通過別的方式消除不平等。
-
學術爭鳴||契約論批判:從黑格爾到馬克思
馬克思對契約論的批判是徹底的,他一方面論證了基於契約論的國家本質上是「虛幻的共同體」,另一方面證明了以契約論為基礎的市民社會仍然是人的異化和不平等的根源。因此,馬克思通過對市民社會的批判和超越既為唯物史觀奠定了唯物主義的基礎,也為它確定了理論出發點,即「社會的人類」或「現實的個人」。【關鍵詞】市民社會;人類社會;契約論。
-
一文讀懂盧梭《社會契約論》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讀書筆記 一 盧梭所處的時代背景
-
《社會契約論》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盧梭所著的論文《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改良風俗是否有益》及《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對哲學發展極其重要;其《社會契約論》中所論述的人民主權及民主政治哲學思想的深遠影響可見於近代的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以至現代的政治、哲學還有教育思想[1]。他認為不論是傳統和現代的公民社會,都一樣始於私人財產。
-
名詞解釋 地理環境決定論、社會達爾文主義、社會契約論、階級論、人性論等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名詞解釋歷史唯物主義篇(三)一、地理環境決定論二、人口決定論三、馬爾薩斯人口論四、社會達爾文主義五、社會有機論六、社會契約論七、庸俗社會理論 八、形上學社會理論剝削者是「強者」、「適應能力最高者」,被剝削者是「弱者」、「劣者」,弱肉強食,優勝劣敗,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甚至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朗格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者的出路不是向資產者作鬥爭,而是限制生育。現代社會達爾文主義者認為在科學技術進步的條件下,雖然自然選擇的作用減弱了,使那些「不及格的人」也能生存下來。但是,那些「不及格的人」的「繁殖太多是造成社會災難的根源」。
-
縣機關幼兒園開展「好書推薦,共品書香」好書分享活動
交流探討為努力營造書香校園,讓好書陶冶教師情操,提升教師專業能力,11月2日,縣機關幼兒園開展了「好書推薦,共品書香」好書分享活動。活動中,教師們從好書介紹、聆聽心聲、推薦理由、讀後感悟等幾個方面,暢談了自己的讀書所得,將自己感悟最深的地方進行了分享。鄧老師推薦的《捕捉兒童敏感期》,書中鼓勵家長要給予孩子愛和自由,當孩子處於敏感期時,不焦慮不煩躁的去耐心捕捉,幫助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