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間世上最大的基督教堂,在1453年變成了清真寺

2021-02-28 陸開的路

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興好幾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難過了好幾年...

新媒體管家

題圖: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

來源:flickr  /  作者:Erik Seket


文 | 陸開

去年看2016版《賓虛》,寫了一篇《耶路撒冷:同時存在於天堂與人間的城市》,它成了我閱讀量最高的文章(其實也沒有多少); 這幾天讀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看到拜佔庭陷落的那一場戰爭,情不自禁寫下這篇文章。

寫的雖是一座建築,但查閱資料,捋順人物和事件,花了不少時間,卻也更加了解這些宗教建築背後的歷史,和其所承載的信仰和象徵。

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是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宗教建築,有1500年歷史,因其巨大的圓頂聞名於世,是一幢「改變了建築史」的拜佔庭式建築典範。

我們現在看到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實際是該地址上建造的第三代教堂,由東羅馬帝國(也稱拜佔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建造,532年動工,537年竣工,一舉成為基督世界的嚮往。在1519年被塞維亞主教座堂取代之前的1000年間,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

▍圖:夜幕下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第一代大教堂是拜佔庭首位君主君士坦丁大帝建造,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亞。後來,君士坦丁堡牧首(東正教的教區領袖,與天主教的教區主教相當;東正教最高領袖為普世牧首,天主教最高領袖為教皇約翰一世因為與羅馬皇帝阿卡狄奧斯的妻子、皇后阿麗亞·尤多希亞幹架而被流放,因此而起的暴亂使第一代教堂毀於一旦,關於第一代教堂的一切已徹底消失。

第二代教堂是狄奧多西二世建造,於415年10月10日落成,532年尼卡暴動引起的一場大火將第二代教堂燒成灰燼,只有幾塊大理石殘骸倖存下來。

▍圖:迪奧多西二世建造的第二代教堂殘骸

第三代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大教堂,由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建造,537年竣工時,面對富麗堂皇的大教堂,查士丁尼不禁聲稱:「所羅門,我已經超越了你」。

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錫安山上建立了猶太人的第一聖殿,638年阿拉伯帝國徵服耶路撒冷,691年,阿拉伯哈裡發阿布杜勒•馬裡克在聖殿的原址上建造了圓頂清真寺,即薩赫拉清真寺。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皇帝馬霍梅特率領15萬大軍攻陷拜佔庭時,拜佔庭帝國實際只剩下一座孤城,那就是在歐洲聞名的泰奧多西城牆護衛下的君士坦丁堡,西羅馬皇帝巴西列烏斯率領8000守軍,在希臘和羅馬教會的袖手旁觀下苦戰兩個月,最終,西羅馬皇帝與他的帝國一起同歸於盡。

▍圖:奧斯曼土耳其人攻破君士坦丁堡復原圖

破城後,奧斯曼皇帝履行對士兵們許下的承諾,放任士兵搶奪女人、珍珠、寶石,劫掠持續了3天。而皇帝騎著馬緩緩前往聖索菲亞大教堂,那裡有圍城近兩個月來,他每天在城外看著的光芒四射的球形圓頂,他要昂頭挺胸跨進拜佔庭金碧輝煌的冠冕。

他要的是:攻佔拜佔庭,終結東羅馬的無上榮光。

第二天,奧斯曼皇帝下令拆毀大教堂象徵信仰的祭壇、神像,把象徵虔誠的壁畫塗掉。聖索菲亞大教堂那隻千年來無比神聖的十字架轟然倒地,發出巨響。

自此,這座千年來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變成了阿亞索菲亞清真寺。而君士坦丁堡也被改名為伊斯坦堡,意為「伊斯蘭之城」。

公元135年,猶太人再次起兵反抗羅馬人的統治,羅馬帝國「五賢君」之一的哈德良派兵包圍並奪取了耶路撒冷,他下令將耶路撒冷夷為平地,在原址新建羅馬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

哈德良不僅下令將所有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禁止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居住;殺人誅心,要摧毀猶太人,就要先摧毀他們的信仰,你們猶太人不是最愛你們的聖殿麼,那我就拆毀你們的第二聖殿,在聖殿山上另外建造一所羅馬神廟。

有意思是,羅馬人對猶太人做的事,幾百年後,穆斯林在羅馬人身上還了回去。

691年,穆斯林阿拉伯哈裡發阿布杜勒•馬裡克將哈德良在猶太人的聖殿上建起來的羅馬神廟摧毀,建造了穆斯林三大聖寺之一的圓頂清真寺(薩赫拉清真寺)。

1000多年的1543年,穆斯林的奧斯曼皇帝馬霍梅特又幹了一次,但他比較虔誠,面對金碧輝煌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他深感這一切屬於安拉,他並沒有下令摧毀這座教堂,而只是把祭壇拆毀,移走聖像和祭典用的器皿,用灰泥將壁畫覆蓋,代之星月圖形,可蘭經讀經臺,並在教堂周圍建造四座尖塔,將之改造為清真寺。

1935年,第一任土耳其總統、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將聖索菲亞大教堂作為博物館開放,改名為阿亞索菲拉博物館。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對面的就是同樣著名的藍色清真寺(原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因為是這個蘇丹所建),很多人會弄混這兩座建築。

▍圖:聖索菲亞大教堂和藍色清真寺隔著公園相望

▍圖:聖索菲亞大教堂

▍圖:藍色清真寺

這兩座清真寺從地理上看,離的很近,中間就隔了一座公園和一個浴場;從外觀上看,這兩座清真寺很像,因為藍色清真寺本就是奧斯曼帝國第14代蘇丹艾哈邁德一世仿照聖索菲亞大教堂建造的。尖塔的高度和數量是皇室權力的象徵,一般的伊斯蘭清真寺只有4個尖塔,但是艾哈邁德一世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力,藍色清真寺就建了6座尖塔。

區分這兩座建築,就看尖塔數量。聖索菲亞大教堂周圍的尖塔是4座,而藍色清真寺有6座尖塔。

聖索菲亞大教堂在建築史具有重要地位,對後世的建築設計產生了重大影響。

▍圖:聖索菲亞大教堂大廳的圓頂,頂部高55.6米,約20層樓高。

▍圖:聖索菲亞大教堂內部美輪美奐的壁畫

▍圖:聖索菲亞大教堂裡的蘇丹樓座

▍圖:西南大門馬賽克中的查士丁尼一世和君士坦丁一世伴在聖母和聖嬰兩側


▍圖:敏拜爾,意為「講壇」。設在清真寺禮拜大殿內的宣講臺,宗教首領在敏拜爾上向信徒們講解古蘭經中的內容。

相關閱讀

耶路撒冷:同時存在於天堂與人間的城市


蘋果用戶激情打賞通道


相關焦點

  • 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 多元宗教包容發展
    劉可耕 攝穆斯林在鄭和清真寺進行伊斯蘭教曆1453年新年首場朝拜。 劉可耕 攝   中新網印尼泗水7月29日電 題: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多元宗教包容發展  記者 張茜翼 張素  在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市的嘎叮街2號,一座赤柱碧瓦、八角亭頂飛的中式建築格外引人注目。
  • 聖索菲亞變清真寺 伊斯蘭主義下的政治盤算
    土耳其真的將擁有近1500年歷史的世界遺產聖索菲亞變回清真寺了。此舉有助鞏固總統埃爾多安的伊斯蘭政治根基,但是圍繞此一建築的國內外論戰方興未艾,東、西方國家還有得吵。當今存在的建築於公元537年建成,聖索菲亞完成後的916年間一直都是基督教堂,直到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消滅拜佔庭帝國為止。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徵服者蘇丹保留此一雄偉建築,將牆上和圓頂的聖像用灰泥覆蓋,布置伊斯蘭教的圖騰和可蘭經文,在建築四周立了4根尖塔,聖索菲亞於是搖身變成清真寺,這樣又過了481年。
  • 土耳其把索菲亞大教堂改建成清真寺,引發歐洲集團抗議,為什麼
    如果土耳其將索菲亞清真寺改為改為索菲亞大教堂呢?,你們肯定歡迎,高興,擁護,敢情土耳其只能信奉基督,不能信真主。歐洲管得有點寬。先來簡單介紹一下索菲亞大教堂的前生今世,索菲亞大教堂的名字源自希臘語「上帝智慧」,在公元537年建造的時候是便完成了其建造。
  • 土耳其宣布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引發歐美俄眾怒
    聖索菲亞教堂於1934年被改建為博物館,198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表示,她對土耳其沒有事先與聯合國文化機構對話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深感遺憾」。方濟各教皇12日對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成清真寺一事「深感悲痛」。
  • 土耳其改聖索菲亞大教堂為清真寺引爭議。該教堂歷史上的宗教變化
    7月2日,土耳其法院審理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否改建為清真寺的提案。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宣布,聖索菲亞大教堂將於7月24日改為清真寺。這引起了歐美基督勢力的各種攻訐。一、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歷史始建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位於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聖地,始建於公元325年。當時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亞而建的。
  • 聖索菲亞大教堂變身清真寺,土耳其伊斯蘭化再進一步
    聖索菲亞大教堂由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於532年下令修建。在537年建成後,該教堂成了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的東正教牧首所在地,同時也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家慶典舉辦場所。在隨後的近1000年時間裡,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都是世界最大的基督教堂。直至1453年奧斯曼人攻佔君士坦丁堡後將其改為清真寺。
  • 土耳其將聖索菲亞教堂改為清真寺,打了誰的臉?回顧一下歷史淵源
    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布了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將聖索菲亞大教堂,由博物館改為清真寺。聖索菲亞教堂,最早是基督教大教堂。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大帝穆罕默德二世攻陷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阿雅索菲亞清真寺。
  • 走進德國清真寺,我看到了什麼?
    清真寺內的馬賽克陶瓷裝飾畫,© 何詩弟這座清真寺始建於2005年,歷時三年開放,在這之前,旅居此處的土耳其人買下了一座小飯館,用其中一間廳作為當地人的禮拜地。它是當今德國最大的伊斯蘭宗教組織,不僅作為一個宗教社團存在,更重要的是它成為土耳其政府、當地伊斯蘭族群和社會之間世俗政治管理的重要角色。截至2016年,伊斯蘭宗教事務聯合會已資助了全德國境內900座清真寺的建立。這些以宗教為切口的組織深度介入於土耳其族群的現實生活中,讓局面更為複雜多變,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也多種多樣。
  • 土耳其藍色清真寺「美麗的城堡」
    土耳其一個「美麗的城堡」耗時七年建成的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又稱藍色清真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伊斯坦堡的地標建築,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牆壁使用了土耳其瓷器名鎮燒制的藍彩釉貼瓷,以白色為底,刻有豐富的花紋圖案,使得整個清真寺內都充滿了藍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堡最大的圓頂建築,四周建有六座宣禮塔,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
  • 走近日本最大清真寺:東京大清真寺
    伊斯蘭第一次被日本民眾所了解是始於1877年,他們是把伊斯蘭作為西方宗教思想的一部分來理解的,同時期關於先知穆罕默德生平的書籍也被翻譯成日文傳入日本,這些也被看作是歷史文化知識的一部分。記者走訪日本最大清真寺——東京大清真寺,帶你走進這座神秘的建築。
  • 絲路新語: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裡的齋月新年
    絲路新語: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裡的齋月新年 2014-07-28 18:17:2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印尼泗水7月28日電 題: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裡的齋月新年  中新社記者 張素 張茜翼  28日,印尼東爪哇省省會泗水,適逢齋月新年。
  • 華東最大的清真寺 朱元璋御批仿故宮太和殿修建 造型罕見就在壽縣
    數百年間,壽縣清真寺歷經多次維修,現存建築為新中國成立後,由國家及省、縣人民政府撥款修繕。 壽縣清真寺總面積5632平方米,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清真寺,走進院內,建築群飛簷翹角、裝潢華美,一派肅穆莊嚴的氣氛。
  • 藍色清真寺,其大名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成於1616年
    土耳其與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有最大的伊斯蘭文化藝術館藏,收藏數量超過4萬件。這裡展出了不同時期的書法、繪畫、瓷磚、地毯和民間作品,可以得到對伊斯蘭文明藝術比較全面的了解。藍色清真寺,因清真寺內部的牆體所貼的一種藍彩釉瓷磚得名,而其大名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建成於1616年,為蘇丹艾哈邁德一世統治時的奧斯曼帝國時期。
  • 教堂博物館擬改清真寺 土耳其被指世俗化倒退
    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國務委員會昨日完成審議,決定是否批准有近1500年歷史的著名古蹟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由博物館改建為清真寺,預計15天內頒布裁決。外界關注土耳其世俗化傳統恐再現倒退,希臘及美國等皆表反對,斥土耳其煽動民族主義與宗教狂熱,加劇分裂。
  • 伊斯坦堡風光,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和聖索菲亞大教堂
    剛剛有說到伊斯坦堡,最先回憶起的是那抹藍色,你一定聽說過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也是人們俗稱的藍色清真寺,這個暱稱其實是因為牆壁上的伊斯尼克瓷磚反射的太陽光線,使整個清真寺內顯示出藍色光彩而來。伊斯蘭教在土耳其是絕對的主流,國民有96.5%是穆斯林,基督教信徒僅僅佔到0.3%,剩下的人口要麼信奉其他宗教,要麼就沒有信仰。
  • 豫東最大的清真寺,回民小太監一句話重修,「包拯碑」也在寺中
    開封市的清真寺數量大約有38座,但只有三座稱得上真正的"古董",即:東大寺、北大寺和善義堂清真寺。其中,東大寺名聲最著,善義堂最為富有,北大寺則號稱"豫東最大的清真寺",歷史也最悠久。據專家考證,有些建築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間。當然,北大寺的主體建築經過不少次翻修,比較著名的一次是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後,慈禧太后、光緒皇帝的鑾駕從西安啟程前往北京,中途經過開封。當時,有一個回民小太監去北大寺遊玩,看到北大寺十分荒涼,破爛不堪。
  • 多國地標降半旗熄燈 向紐西蘭清真寺槍擊案致哀
    當地時間2019年3月16日凌晨,為紀念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清真寺槍擊案遇難者,艾菲爾鐵塔燈光熄滅。圖片作者:視覺中國當地時間2019年3月15日,美國紐約,紐約帝國大廈熄滅燈光,悼念紐西蘭清真寺槍擊案遇難者。
  • 最「受寵」的城市:年入1億美元,政府卻給它花1000億建造清真寺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這大千世界,假如有您的關注點讚,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在我們印象中一般只有經濟發達的城市,和發展具有很大潛力城市,政府才會更大力的扶持這座城市,將資源集中在城市但今天我要給大家說一座非常「受寵」的城市,它的人口僅200萬人,且城市的年收入僅1億美元,但政府卻為它花費了1000億美元打造了一個清真寺,你們知道這座城市嗎?
  • 最美的清真寺之一|伊瑪目清真寺
    伊瑪目清真寺伊瑪目廣場南側的伊瑪目清真寺被譽為是世界上最美的清真寺之一。伊瑪目清真寺始建於1612年阿 巴斯 一世時期,1638年完成,是波斯建築的典範。伊瑪目清真寺伊瑪目清真寺建築宏偉,設計精美。清真寺拱頂上的尖塔正對著 麥加 聖地。位於寺院南側的大拱頂高54米,主要部分均為鍍金或鍍銀,輝煌奪目,光彩照人。
  • 通訊:探訪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
    通訊:探訪印尼泗水鄭和清真寺     位於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嘎叮街的鄭和清真寺,是印尼第一座用華族穆斯林「鄭和」的名字命名之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