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風光,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和聖索菲亞大教堂

2021-01-11 筆大如椽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筆大如椽原創並發布。

安迪 安德魯斯在《上得天堂,下得地獄》一書中曾說過:「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次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另一次是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我羨慕有的人愛情旅行雙豐收,而我則是既然沒有愛情的眷顧,不如就保持自己在路上,去體驗全世界的微風。今天帶大家領略的就是伊斯坦堡風光。

剛剛有說到伊斯坦堡,最先回憶起的是那抹藍色,你一定聽說過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也是人們俗稱的藍色清真寺,這個暱稱其實是因為牆壁上的伊斯尼克瓷磚反射的太陽光線,使整個清真寺內顯示出藍色光彩而來。伊斯蘭教在土耳其是絕對的主流,國民有96.5%是穆斯林,基督教信徒僅僅佔到0.3%,剩下的人口要麼信奉其他宗教,要麼就沒有信仰。

寺內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聖龕,聖龕右邊有一個美輪美奐的講道壇,在星期五午間及宗教節日,阿訇會在此講道。無論清真寺內多麼擁擠,任何人都能夠看到及聽到阿訇講道。前面提到藍色清真寺,建起了外形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它就坐落在藍色清真寺對面,兩棟宏偉的建築遙相呼應,成為伊斯坦堡落日餘暉下的壁紙美景。聖索菲亞大教堂現在被稱為阿亞索菲亞博物館,有近1500年的歷史了,是唯一一座由神廟改為教堂,由教堂改為清真寺,後又改為教堂的建築。

教堂內的馬賽克壁畫更是不可錯過的亮點,這些馬賽克描繪了聖母瑪利亞耶穌、聖人、帝王及皇后,還有其他純粹裝飾性的幾何馬賽克,布置的相當華麗。聖索菲亞大教堂由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間都是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奧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徵服君士坦丁堡,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還將中林、祭壇、聖章、祭典用的器皿一句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畫,日後又逐漸加上了一些伊斯蘭建築。隨著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1934年該教堂失去了宗教意義。

1935年2月1日,這座見證了數個帝國興盛衰亡的建築以博物館的身份重新對市民開放。從這兩座偉大的宗教建築的歷史變遷,我們也瞥見幾句伊斯坦堡宗教文化的嚴格。從東正教轉為伊斯蘭教宗教在伊斯坦堡,或者說是君士坦丁堡的變化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成分。然而特別的是,經過了幾百年的變革和洗禮在伊斯蘭教統治下的伊斯坦堡,依然是一座自由奔放的城市,很少會在街頭看到女子包頭巾、蒙面紗。

在這座城市中你可以感受到來自人心的熱情,也可以感受到源於宗教的克己,這不是矛盾,而是一種歷史的沉澱。伊斯坦堡是一個很值得去的城市,除了威嚴的宗教文化,還有它獨特的美食魅力,下一期,我將繼續帶大家領略伊斯坦堡風光,繼續為你解釋這一抹藍色之美。

感謝您的閱讀,我們會繼續為您提供優質的原創內容。該文章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採用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結構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採用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結構,內部建有4個周長10米的粗壯圓柱,支撐著中央那座懸空而起的大穹頂,大穹頂離地50多米高,直徑約有22米。在它的四面還分別建起一個直徑 5.5米的半圓穹頂,每個半圓穹頂的外部又有三個更小的半圓穹頂。
  •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奧斯曼的榮光,藍色的明珠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奧斯曼的輝煌持續了一百五十年,在奧斯曼——薩法維戰爭中首次失利,時任蘇丹的艾哈邁德一世為了穩定民心,鞏固政權,決心在以前拜佔庭帝國皇宮的遺址上建立一座前所未有的恢弘清真寺。氣勢恢宏的清真寺但是蘇丹艾哈邁德一世依舊我行我素,他命當時奧斯曼最偉大的建築師希南的徒弟建築師馬哈茂德和穆斯塔法·阿迦負責設計。
  • 伊斯坦堡藍色清真寺,逾矩擁有六座尖塔,卻成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藍色清真寺,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原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始建於1609年。該清真寺因大量使用一種名為伊茲尼克的藍色瓷磚而被世人形象地稱為「藍色清真寺」,它是當今世界唯一擁有六座尖塔(即宣禮塔,伊斯蘭的標誌性建築)的清真寺,該清真寺更以其獨特的風格,雄偉的規模而被譽為「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 伊斯坦堡最漂亮的清真寺——蘇萊曼尼耶清真寺
    蘇萊曼尼耶清真寺(Suleymaniye Camii)是伊斯坦堡第二大清真寺(第一大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即藍色清真寺),這座清真寺是由奧斯曼帝國第十代皇帝蘇萊曼一世下令建造的,因此習慣上人們也把它稱著蘇萊曼清真寺。蘇萊曼尼耶清真寺是土耳其伊斯坦堡市內的數座大清真寺之一。
  • 聖索菲亞大教堂,世界上宏偉建築之一,名字意思是「聖潔的智慧」
    聖索菲亞大教堂作為世界上宏偉的建築之一,名字的意思是「聖潔的智慧」。聖索菲亞大教堂現已矗立在伊斯坦堡超過1400年,現在以博物館的形式供遊客遊覽。伊斯坦堡地下水宮殿座落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西南方,這個地下儲水池內矗立著無數根大理石柱支撐著。
  • 土耳其藍色清真寺「美麗的城堡」
    土耳其一個「美麗的城堡」耗時七年建成的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又稱藍色清真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伊斯坦堡的地標建築,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牆壁使用了土耳其瓷器名鎮燒制的藍彩釉貼瓷,以白色為底,刻有豐富的花紋圖案,使得整個清真寺內都充滿了藍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堡最大的圓頂建築,四周建有六座宣禮塔,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
  • 「藍色清真寺」,世界十大奇蹟之一!世界上最美麗的清真寺
    趕快上路吧,不要有一天我們在對方的葬禮上說,要是當時去了就好了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892,閱讀約2分鐘土耳其伊斯坦堡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擁有迷人的自然風光和輝煌的歷史遺蹟。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於17世紀初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最強盛時期,結構嚴謹,外觀獨特,是市內最著名的古蹟,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一般的清真寺只有4個宣禮塔,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有6個宣禮塔的清真寺,這是它的標誌之一。據說設計者將蘇丹的"金(阿爾金)"誤解為"6(阿魯)",於是建造了6座宣禮塔,成為前無古人的設計,被譽為世界十大奇蹟之一。
  • 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伊斯坦堡9大最著名建築
    土耳其伊斯坦堡有許多獨特的建築,從歷史悠久的博物館到傳統的清真寺,下面列出9個最著名的建築,它們代表著土耳其的文化和歷史。1、聖索菲亞大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意思是「聖潔的智慧」,是一座擁有1483年歷史的建築,最初是希臘東正教的主教大教堂,後來成為奧斯曼帝國的清真寺,最後成為博物館。它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寬闊平坦的穹頂,直徑32.6米,離地54.8米,通過帆拱支承在四個大柱墩上,在聖彼得大教堂建成之前,它一直享有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稱號。
  • 土耳其宣布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引發歐美俄眾怒
    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正式宣布,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將於7月24日以清真寺的形式重新向穆斯林開放,並將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管理權移交給土耳其宗教事務國家委員會(Diyanet)。這一舉動引發美國、俄羅斯、希臘、法國等國的不滿。
  • 土耳其改聖索菲亞大教堂為清真寺引爭議。該教堂歷史上的宗教變化
    7月2日,土耳其法院審理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否改建為清真寺的提案。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宣布,聖索菲亞大教堂將於7月24日改為清真寺。這引起了歐美基督勢力的各種攻訐。一、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歷史始建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位於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聖地,始建於公元325年。當時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亞而建的。
  • 全球最美清真寺 竟吸引多任羅馬教皇到訪 被譽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土耳其伊斯坦堡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境內擁有令人心醉的自然風光和璀璨如星的歷史遺蹟。建於十七世紀初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最強盛時期的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築結構嚴謹,外觀造型獨特,是這座城市最著名的古蹟,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 藍色清真寺,其大名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建成於1616年
    博物館展示了東羅馬帝國的裝飾藝術,可以一看由馬賽克這獨特的藝術形式記錄下來的民生百態、田園風光、宮廷活動。土耳其與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有最大的伊斯蘭文化藝術館藏,收藏數量超過4萬件。這裡展出了不同時期的書法、繪畫、瓷磚、地毯和民間作品,可以得到對伊斯蘭文明藝術比較全面的了解。
  • 傳說設計師聽錯了發音,才成就了世界上唯一6根宣禮塔的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伊斯坦堡甚至土耳其最著名的地標。由於它太過於出名,以至於遊客們都想不起來它的學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足夠拗口。這座六根宣禮塔的清真寺,建造於1609-1616年,比蘇萊曼清真寺要晚半個世紀,它氣勢恢宏,造型奢華獨特,因內部牆體貼滿了藍色彩釉瓷磚而得名。
  • 全世界唯一擁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堪稱「十大奇景」之一!
    ·耗時七年建成的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又稱藍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堡的地標建築,世界十大奇景之一。·牆壁使用了土耳其瓷器名鎮燒制的藍彩釉貼瓷,以白色為底,刻有豐富的花紋圖案,使得整個清真寺內都充滿了藍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堡最大的圓頂建築,四周建有六座宣禮塔,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
  • 聖索菲亞教堂改清真寺背後:伊斯坦堡「土耳其化」百年史
    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籤署命令,批准將伊斯坦堡聖索菲亞教堂改為清真寺,並特意選擇在24日(周五主麻大禮)進行首次穆斯林禮拜活動,教堂內外有數千人參加了禮拜,埃爾多安也親自出席。埃爾多安此前還曾宣稱「只有穆斯林青年才是土耳其的真正後裔」,土耳其是「單一宗教」國家。
  • 聖索菲亞大教堂變身清真寺,土耳其伊斯蘭化再進一步
    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正式宣布,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將於7月24日以清真寺的形式重新向穆斯林開放,並將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管理權移交給土耳其宗教事務國家委員會。
  • 土耳其敗家旅遊攻略 之一 伊斯坦堡
    話不多說,我們今天介紹我們攻略的第一站,伊斯坦堡。城市的攻略其實大都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歷史和充滿歷史底蘊的建築,往往這些地方便是城市的代表,伊斯坦堡也是如此,三朝古都的它,目前擁有伊斯坦堡現有40多座博物館、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所以,想了解這座城市,莫過於選取幾個代表性的參觀一下。
  • 被操縱的歷史記憶:世界遺產聖索菲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
    博物館的前身聖索菲亞大教堂,建於公元537年東羅馬帝國時期,曾在將近一千年的時間內,都是世界第一大教堂,它是歐洲古典文明和漫長中世紀的見證者。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滅亡後,徵服者穆罕默德二世並未將這座無比恢弘、精美的教堂毀棄,而是將其改為清真寺。在隨後近五百年的奧斯曼帝國時代,它都以清真寺的面貌存世。
  •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彩色照片集 1890-1900年
    照片中可見橋南側的新清真寺,中間的高塔是巴耶濟德塔,原建於1749年的木製塔後被大火燒毀,這座85米高的石塔是1828年蘇丹馬哈茂德二世下令建造。新清真寺和巴耶濟德塔之間是建於1749年的奴魯奧斯瑪尼耶清真寺。
  • 土耳其博覽 | 聖索菲亞博物館的前世今生和不確定的未來
    大量的圓柱、柱頭、大理石及彩石從安那託利亞地區的古城被運到伊斯坦堡,用於聖索菲亞的建築工程。建築工程於公元532年12月23日開工,公元537年12月27日竣工。新教堂由一個宏偉的中殿和兩側的耳堂組成,用圓柱、聖壇、內前廳和外前廳來區隔。教堂主廳面積長100米寬70米。頂部的大穹頂(直徑為30.31米)由4根55米高的巨柱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