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怒火特攻隊》:期望透過戰爭這種激烈的手段,追求和平生活

2020-12-16 妞妞為您說電影

個人很喜歡日本的軍事漫畫家小林源文的作品,他有一部名為《街道上的怪物》當中的同名故事,描述二次大戰期間一輛在道路上阻擋德軍步兵團的蘇聯KV-1戰車。KV-1戰車乘載著四人,搭載76.2公裡炮,實為扎紮實實的戰爭機器,德軍步兵團花了兩天兩夜,在沒有空中優勢與武力支援的情況下,才將這個履帶脫落無法移動的KV-1戰車殲滅。故事是根據史實改編,雖然史實故事的主角是比KV-1更強大的KV-2,但我們可以知道戰車的演進與其戰場上的地位,實為重要的戰爭機器。而這以少擊眾的故事,怒火特攻隊似乎相當巧合地將內容的蘇聯戰車替換成美軍M4雪曼戰車,在道路上以少擊眾的阻擋德軍,這裡是本人在觀賞電影時覺得相當興奮的地方。

以二戰戰車為主題的《怒火特攻隊》,確實透過冰冷色調的鏡頭,將接近二戰尾聲的1945年,真實又毫無保留的將戰爭的悽美感呈現出來。受戰亂影響的小鎮殘破不堪,原本美麗的歐洲大地卻始終濫爛地,戰爭中的機器、車輛、步兵等都將地面踏破,成為血腥又殘忍的泥濘。而與其他以步兵短兵相見、輕武器對抗的二戰電影,以戰車為主體的場景,當中的音效相當震撼。不論是各種炮彈飛越耳邊,或者炮彈彈開戰車裝甲的尖銳聲,電影製作團隊上也相當用心。而火光四射的場面,人體與戰車、子彈、兵器互相撞擊的畫面,實為將戰場上的殘酷與冷血的樣貌完全呈現,是個人認為《怒火特攻隊》讓人相當震撼的地方。另外,在《怒火特攻隊》中,我們隨著戰車緩慢的步調前進冷酷的戰場,因此電影整體的步調也隨之緩慢沉重,個人認為這並不是一部節奏快速的戰爭片,而是透過戰車沉穩的腳步,看清這場殘酷的戰爭。

在二戰接近尾聲之際,雙方不論是盟軍或是德軍都開始厭倦了戰爭。個人認為,《怒火特攻隊》中的主角並非布萊德彼特飾演的戰爸,而是應該以羅根洛曼所飾演的菜鳥諾曼出發。諾曼被電影設定為沒戰場經驗的菜鳥文書兵,從一開始面對自己毫無概念的坦克內部,接著看到殘破又不全的屍體,又在戰場上看到自己痛苦的同胞,或者被同僚逼著掃射躺在地上的屍體,這樣如此震撼的景象都是導演利用諾曼的眼睛,將觀眾一步步踏入真實又殘酷的戰場世界。而導演與電影團隊所製造出的電影舞臺空間,配置了一個菜鳥諾曼,如同觀眾每個人都是諾曼一樣,整個故事都是在講述著一個男孩,經過戰爭的洗禮與鍛鍊,成為一個男人。另外,電影當中講述的宗教暗喻也頗為潛移默化,同樣以諾曼出發,並且透過西亞李畢福聖經這個角色,讓原本宛如白紙的諾曼,透過一連串的事件,從聖經口中講出的聖經經文,慢慢的使諾曼轉變為一個名為戰爭信仰的信徒。諾曼在過程中體驗到痛苦,從不願開槍的菜鳥,轉變為罵著髒話詛咒敵人開著連發機槍的軍人,再到眾人在戰車中賜名機器,宛如教徒受洗並賜名。而觀眾們似乎一同進入了這個名為戰爭的宗教,相信不論如何都必須殘酷對待敵人,以保護自己的瘋狂舉動。確實悲哀,確實殘酷,確實反諷,且非常真實。

然而,在電影開頭,利用黑底白字的方式,說明了幾個重要的戰爭史解釋。第一,德國製造坦克的技術遠遠超越美國;第二,德國在戰爭尾聲時,因人力不足,所以開始動員國內不論男女老少都投入戰爭,以防止德國滅亡。電影當中確實講述了第二點,真實呈現在銀幕上的反差感、對比感也相當震撼,是有別於一般二戰題材電影;然而,針對第一點美軍德軍之間的戰車技術反差講述的明顯非常少。當中雖然有一臺德國虎式戰車對抗四臺雪曼戰車的場景,電影在開始的文字說明似乎有些累贅。回到電影本身的呈現手法,電影架設的舞臺,實為戰爭後期的西部戰線,隨著盟軍朝德國本土推進,雙方嘗盡了死亡氣息,每個軍人對死亡已麻木,並且因為不知明日是否還存在的心態,而在態度上明顯非常消極。而電影當中的美軍亦是如此,在面對困獸之鬥的德國人,逐漸明顯看到殘忍的景象,而對這場戰爭的正當性產生質疑。雙方你來我往的戰鬥,盟軍在初期為了解放淪陷的歐洲而戰,但在後期已成為德軍如何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戰,在這個毫無對錯的戰場上,已淪為人性泯滅且為了保命而殺人,個人認為,道出血腥又殘酷的戰場,實為《怒火特攻隊》最主要的嚴肅議題。

回到電影的整體呈現,個人認為在取材上以戰車為主體的步調非常緩慢沉重,如同前述,觀眾透過菜鳥的眼睛慢慢踏入這個宛如地域的戰場。雖然電影不論在考究,與場景架設等製作技術上,有相當用心的製作與呈現。但在講故事的手法上,明顯功力不足,個人認為電影的剪接,與鏡頭取景的運鏡上,是非常大的關鍵。故事片段與片段間的銜接上相當不流暢,而在取景上鏡頭變化較少,以至於不論在戰場橋段或者對話場景上顯得單調。然而,回顧導演大衛艾耶過去的電影作品,他雖然參與了相當多賣座電影的製作,但在真正擔任導演的電影僅為五部,他的電影風格平淡,但在《怒火特攻隊》中透過戰爭的特殊化妝,與毫無保留的血腥畫面,真實將戰場的殘酷的確彌補了說故事流暢性上的不足。

整體而言,《怒火特攻隊》的二戰觀點以美國為主體,在二戰末期的舞臺上,明顯拍攝出雙方疲於戰鬥的消極心理。而透過菜鳥諾曼的眼睛進入這人間煉獄中,個人想到2010年普立茲新聞獎,由丹佛郵報刊登的一連串照片,講述一名美國年輕人從從軍到前往伊拉克打仗的真實紀錄。我們隨著諾曼登上怒火號M4雪曼戰車,與這些將戰車當家的老鳥戰車兵們哈拉打屁,過程中歷經痛苦、成長,最後成為嶄新的戰爭機器,觀眾在最後至高鳥瞰戰後的畫面可以得知,不論是諾曼或者任何一位戰場上的軍人,在經過戰爭的千錘百鍊,最終只能成為一個殺人於麻木的殺手。個人認為電影嘗試將這部戰爭電影站在中立的立場呈現,加入了如最後個人認為諾曼在車底的重要橋段,利用真實殘忍的手法,對戰爭提出嚴肅的控訴。如同電影中布萊德彼特提到:理想是和平,現實是殘酷,戰爭的開始想必有其原因,理性的想法思考,是期望透過戰爭這種激烈的手段追求和平的生活,但現實的情況是殘酷的,回過頭想想,戰爭只會讓世人看到人性更醜陋又催敗的一面。

相關焦點

  • 《鬥牛》:和平生活永遠是底層民眾孜孜不倦的追求
    接下來我將從電影的主題、電影的表現手法,以及我從影片中得到的幾點關於生活的啟迪,來探究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不論是影片中的時代還是如今的時代,其實他們的追求一直都很簡單。牛二追求的和平生活:影片中的牛二在抓鬮得到奶牛的看護權以前,就是一個老實的單身漢。他的想法很簡單,安靜的養著他那頭小黃牛,與寡婦「九兒」共結連理。
  • 「神風特攻隊」欲申遺 稱不適回應戰爭責任歸屬問題
    原標題:日「神風特攻隊」欲申遺遭多國質疑   日本鹿兒島縣南九州市為「神風特攻隊」申遺之舉再度掛檔上路,南九州市長13日親率「申遺團隊」來到東京外國記者俱樂部舉行記者會見,為此造勢。   在去年的「特攻申遺」遭受挫敗之後,這一廣受批駁和質疑的「創意」依然處於「進行時」。
  • 電影《超人特攻隊2》:你怎能不愛這家人?
    《超人特攻隊2》是一部美國動畫電影,久違14年的《超人特攻隊》終於回歸,同樣由皮克斯工作室製作,導演布萊德博德回歸執導。對我一個從小時候就看《超人特攻隊》、玩他們電玩遊戲長大的粉絲來說,雖然聽到續集要上映消息是非常興奮,但也不免擔心《超人特攻隊2》會不會不如自己的期待。
  • 電影《永遠的0》:批判戰爭的愚昧 宣揚反戰訊息 歌頌生命的可貴
    2014年在香港上映的日本電影《永遠的0》,改編自同名小說作品,是我近年觀看過最精彩的電影之一,用小人物的故事去批判戰爭的愚昧,歌頌生命的可貴,以及親情的偉大,宣揚反戰訊息,甚有啟發性和討論的價值。故事節奏明快,感人煽情,賺人熱淚,觀看前請準備好紙巾。
  • 《打,打個大西瓜》:戰爭的背後是對人性的詰問與「真我」的追求
    視聽語言:多重鏡頭語言與戰爭中特有的聲音的恰到好處的運用,展現出畫面的宏偉與戰爭的殘酷象徵意義:紙牌、紅十字頭盔、蜘蛛網等物象都極具象徵意義,引起觀眾的深層次思考電影主題:戰爭的背後,是對人性的詰問與探討,反思戰爭與追求
  • 一生的「戰爭與和平」
    寫作這個「自治國」在和「主流強國」的對峙中敗下陣來,而這種內心的衝突終於在我寫下這篇「戰爭與和平」之後獲得了短暫的和平。你瞧,戰爭與和平並不只是長在兩國元首的腦子裡,它幾乎貫穿了我們一生的軌跡。當能力夠不著欲望,現實夠不到期望,一個人的斤兩敵不過公序良俗,當人有一天不想一直做一隻混吃等死的豬,戰爭就開始了。把前面那句話裡的「不」字都去掉時,和平則翩然降臨。
  • 《超人特攻隊2》、《無敵破壞王2》洩...
    《超人特攻隊2》票房與口碑俱佳。(圖/翻攝自網路) 時間來到2018年,《超人特攻隊2》(Incredibles 2)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為14年前《超人特攻隊》續集,主要描寫巴氏一家必須得到大眾對超級英雄的信任,但新的敵人卻試圖讓公眾反對超級英雄再次合法化,他們該如何在平凡家庭生活取得平衡。
  • 《我們的父輩》:透過電影看戰爭下的德國!
    《我們的父輩》在2013年由德國電視臺播出的一部反戰題材的「電視劇」共三集,每集在90分鐘左右的超長時長的電視劇足以稱之為電影。這三部迷你劇在德國創下驚人的收視率。由於這個原因,一本刊報將《我們的父輩》稱作德國電視劇的轉折點。讓我們從這個超大「電視劇」中領略二戰的風雲變幻與殘酷戰鬥。
  • 動作冒險電影《絕色特攻隊》在北京開機
    日前,由北影視界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流年(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四川速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王涵璐、白舒、陳諾、於航、張煜琳、黃曉玲、莫非等演員主演的動作冒險電影《絕色特攻隊》在北京開機,主創人員參加了開機儀式。
  • 舊影感悟:《戰爭與和平》
    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是鴻篇巨製,1969年俄羅斯版的電影也是,它曾贏得196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昨天花了一整晚看電影。這電影看過許多次,都是看到一部分之後屢屢中斷。《娜塔莎》課文雖短,卻需要整個情節的支撐才顯示價值,電影是快捷方式,何況,俄羅斯版本尊重小說原著,拍出了俄羅斯味道。
  • 和《美麗人生》一樣感人的電影,透過小孩的眼睛看戰爭
    電影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喬喬所幻想的希特勒形象十分顛覆傳統,這個希特勒不僅不兇殘,還有種卓別林的喜感,電影通過兒童的天真視角側面體現著戰爭對人們生活的壓迫與摧殘,爛番茄新鮮度高達80%,榮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獎項。
  • 八部怒火復仇類型電影,劇情緊奏暴力,殺人不眨眼
    怒火急速復仇類型電影往往以強烈的節奏感,以及暴力的視覺感官作為賣點,加上乾脆利索的動作設計,激情澎湃的火爆場面,讓熱血復仇讓之路酣暢淋漓。這種類型的好電影往往在人物塑造、劇情構造、矛盾衝突上處理地更加細膩,接下來推薦八部經典復仇類型電影,望大家喜歡。
  • 「終止戰爭·世界和平」制定國際法宣言文在首爾發布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北京3月15日消息(記者 於聞)由韓國HWPL和平組織舉辦的「終止戰爭·世界和平」制定國際法宣言文發布會3月14日在首爾coex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 還原日軍神風特攻隊:死前呼喚「媽媽」
    有人卻似乎並不情願和平降臨人間。當天下午,在已經彈痕累累的九州大分航空基地,一名日軍將領登上一架彗星轟炸機,帶著11架日機直撲在外海狂歡戰爭結束的盟軍艦隻。他的部分部下起飛後醒悟迫降,最終,只有7架飛機追隨他而去,發動了日本軍隊最後一次自殺攻擊。​​這名將領叫做宇垣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自殺戰」創始人之一,日本第五航空艦隊司令官。
  • 進口小哥哥迪瑪希新歌《戰爭與和平》上線酷狗為愛獻聲
    一直以來在忙碌的同時,迪瑪希沒有停下學習和創作的步伐,在今年重磅推出最新專輯,其中專輯主打歌《戰爭與和平》一經發布便引起巨大轟動,猶如上演了一部音樂史詩般震撼人心。歌曲名字《戰爭與和平》出自俄羅斯文豪列夫·託爾斯泰的巨著,書中描繪了俄國18世紀初的戰爭歷史,宣揚追求和平和人道主義精神,反對戰爭的宏大主旨。
  • 時隔二十三年重現經典電影,殘酷的戰爭,永遠無法摧毀美麗的人性
    在這裡要為大家介紹的電影美麗人生,便是這樣一部作品,在豆瓣上更是擁有九點五的高分。它本身是一部比較浪漫主義色彩的影片,講述了一位猶太少年來到一個義大利的小鎮上,想要以開店為生,在這裡他遇到了美麗的姑娘,接下去兩人便發生了一系列輕鬆有趣的片段,當然結局也是很美好的,他們兩個在一起了,而且還有了可愛的孩子,一家三口的生活是幸福的,令人羨慕的。
  • 臺灣要戰爭還是和平? 吳斯懷:戰爭沒有贏家
    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與蔡英文兩人就卑躬屈膝、把臺灣推向戰爭邊緣隔空交火。國民黨「立委」吳斯懷也持續在臉書發文挺馬,強調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吳斯懷也感慨,「每次誠摯的建議終遭忌嗎?」    吳斯懷認為,與其討論大陸會不會「武統」臺灣?美國會不會援臺?臺灣能支撐幾天?這些都問錯問題了,應該先問「臺灣要戰爭還是和平?」
  • 電影《決戰中途島》,百年難超越人類戰爭電影史豐碑
    大家好,今天小編將為大家安利一部戰爭片《決戰中途島》,影片通過多樣化的手段刻畫了一組美日雙方參戰者代表群像。雖然平均來看每個具體角色大都著墨不多,但他們卻表現得非常有看點。這些人物既體現了當時美日海軍甚至兩國民眾的民族秉性,又分別擁有每個人自己的個性和特點。
  • 遊戲感滿滿的魔幻巨製評《美少女特攻隊》
    在第一次看到《美少女特攻隊》時,我的反應與所有人一樣,猜想它應該是一部讓人血脈賁張的「福利片」才對。於是我樂呵呵地準備好紙巾(劃掉),按下了播放鍵,準備迎接一部華麗的視覺盛宴!但是等等,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剛開場五分鐘,導演便用一段MV巧妙地交代完了女主的身份來歷以及故事的背景女主Baby doll,一個大寫的「餐具」。
  • 埃及青年:戰爭的殘酷讓人們更加意識到和平的珍貴
    他在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了解埃及與中國在二戰期間的浴血奮戰歷史,人們更加意識到和平的珍貴。劉正曦大學本科畢業於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2019年9月進入中國傳媒大學攻讀研究生,主攻方向是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的口語傳播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