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廣東省文明辦、教育廳日前下發《關於2020年廣東「最美教師」的通報》,50位廣東「最美教師」悉數亮相。本期我們走近獲獎的深圳教師,聽他們講述跟學生在一起學習和生活背後故事。
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教師李鳳姣獲評廣東省」最美教師」。而她還是深圳市優秀教師;曾獲光明區2019「年度教師」,光明區首屆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第一名,光明區中小學「班主任帶頭人」等榮譽……
春節線上教學備戰高考
緊抓教學外做足心理輔導
今年正月初一,光明區高級中學高三年級主任李鳳姣老師過了「最忙碌的一個年」。剛給年級的班主任們發完祝福簡訊,就要向他們收集各班學生的防疫信息。農曆臘月29,全國進入疫情防控期,李鳳姣老師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師生假期離校,當時要統計師生在哪裡,老家連電腦都沒有」。正月初四,作為高三年級主任的李鳳姣老師就從湖南老家返回學校。
2月10號,學校開始線上教學,學校老師提前進行備課安排。線上教學籌備周,李老師僅通過企業微信平臺召開和參與的會議和通話就高達70次,時常達10餘個小時,並著手完成近萬字的「學生篇」「家長篇」「教師篇」等各種線上教學方案。
疫情突然,不少學生的教學資料都在學校,李老師多次返校將學生資料寄回;為解決學生線上學習,教學學案難準備的問題,她把一周的學案精心編印並一次性打包發給家長列印。
實體開學後,高考延期,疫情持續。李鳳姣在復學前後兩度舉行主題班會課,開導學生和家長;深一模結束後的衝刺誓師大會,每兩周一次的心理輔導課,高考祝福視頻的錄播,高考加油活動的策劃及實施,她都提前精心策劃。在每一個可能引起較大情緒波動的時候給學生以及時的引導和緩解。今年,光明區高級中學高考本科率高位再提升,600分以上學生、重本率全線飄紅。
語文教學探索詩意表達
教學中滿滿「儀式感」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李鳳姣一直追求詩意的課堂。散文課重語言的品鑑和手法的賞析;古詩詞重情感的體悟和用詞的精妙;文言文重文章的章法和文化的傳承;作文課重思維的訓練和思辨的培養。依文體教學,依內容設問,依主題教學,李鳳姣老師讓每一節語文課都不一樣,但同樣充滿趣味,充滿活力。
她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語文教學更有意思。課前五分鐘,開展「我推薦的一本書」,「我最欣賞的一位民國大家」,「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詞」等系列活動;將同學們「時事講評」的演講稿編入班刊《半月談》,講述文言小故事時讓每人寫一篇文言小傳記……這些活動,既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更是在培訓學生自覺探究,詩意表達。
對於生活,李鳳姣也堅持詩意追求,即使疫情期間工作繁忙,她也堅持以完美的狀態進行網課教學,「至少會收拾整潔,塗上口紅」。這樣的「儀式感」在她的生活和教學中處處可見。
新生第一次見面,身著旗袍或正裝留下美好印象;開學第一天,提前給孩子們寫一封信;開學第一周,記住所有孩子的名字;開學第一個月,全班孩子學唱班歌;讓學生們給自己的小組取一個有趣的名字並一起制定小組公約和奮鬥目標;師生共寫班級日誌記錄班級故事,舉行班旗班服班徽設計比賽,寫紙質微博關注生活,放鬆心情;手設計繪製書籤給學生做獎勵,附上一兩句別致的小詩,或是嵌著學生名字的對聯……讓學生們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
2007年,李鳳姣老師從湖南調入光明區高級中學任職。「大部分學生都是進入高中才過上寄宿制生活,我記得2007年的中秋節,沒放假,有個學生當天生日,當時全班同學齊唱生日快樂歌,我把一個月餅當作禮物送給他,學生當時很感動」。此後,李鳳姣所教班級就形成了給學生過生日的傳統,學生生日當天給媽媽打電話,她為學生送上親手製作的對聯書籤。
聲音舉行班旗班服班徽設計比賽,寫寫紙質微博關注生活,放鬆心情;手設計繪製書籤給學生做獎勵,附上一兩句別致的小詩,或是嵌著學生名字的對聯……讓學生們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李鳳姣
統籌:南都記者 陳欣
採寫:南都記者 謝萌
攝影:南都記者 霍健斌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