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老師營造詩意的語文課堂,生活教學中都滿滿「儀式感」

2020-12-22 瀟湘晨報

9月初,廣東省文明辦、教育廳日前下發《關於2020年廣東「最美教師」的通報》,50位廣東「最美教師」悉數亮相。本期我們走近獲獎的深圳教師,聽他們講述跟學生在一起學習和生活背後故事。

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教師李鳳姣獲評廣東省」最美教師」。而她還是深圳市優秀教師;曾獲光明區2019「年度教師」,光明區首屆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第一名,光明區中小學「班主任帶頭人」等榮譽……

春節線上教學備戰高考

緊抓教學外做足心理輔導

今年正月初一,光明區高級中學高三年級主任李鳳姣老師過了「最忙碌的一個年」。剛給年級的班主任們發完祝福簡訊,就要向他們收集各班學生的防疫信息。農曆臘月29,全國進入疫情防控期,李鳳姣老師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師生假期離校,當時要統計師生在哪裡,老家連電腦都沒有」。正月初四,作為高三年級主任的李鳳姣老師就從湖南老家返回學校。

2月10號,學校開始線上教學,學校老師提前進行備課安排。線上教學籌備周,李老師僅通過企業微信平臺召開和參與的會議和通話就高達70次,時常達10餘個小時,並著手完成近萬字的「學生篇」「家長篇」「教師篇」等各種線上教學方案。

疫情突然,不少學生的教學資料都在學校,李老師多次返校將學生資料寄回;為解決學生線上學習,教學學案難準備的問題,她把一周的學案精心編印並一次性打包發給家長列印。

實體開學後,高考延期,疫情持續。李鳳姣在復學前後兩度舉行主題班會課,開導學生和家長;深一模結束後的衝刺誓師大會,每兩周一次的心理輔導課,高考祝福視頻的錄播,高考加油活動的策劃及實施,她都提前精心策劃。在每一個可能引起較大情緒波動的時候給學生以及時的引導和緩解。今年,光明區高級中學高考本科率高位再提升,600分以上學生、重本率全線飄紅。

語文教學探索詩意表達

教學中滿滿「儀式感」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李鳳姣一直追求詩意的課堂。散文課重語言的品鑑和手法的賞析;古詩詞重情感的體悟和用詞的精妙;文言文重文章的章法和文化的傳承;作文課重思維的訓練和思辨的培養。依文體教學,依內容設問,依主題教學,李鳳姣老師讓每一節語文課都不一樣,但同樣充滿趣味,充滿活力。

她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語文教學更有意思。課前五分鐘,開展「我推薦的一本書」,「我最欣賞的一位民國大家」,「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詞」等系列活動;將同學們「時事講評」的演講稿編入班刊《半月談》,講述文言小故事時讓每人寫一篇文言小傳記……這些活動,既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更是在培訓學生自覺探究,詩意表達。

對於生活,李鳳姣也堅持詩意追求,即使疫情期間工作繁忙,她也堅持以完美的狀態進行網課教學,「至少會收拾整潔,塗上口紅」。這樣的「儀式感」在她的生活和教學中處處可見。

新生第一次見面,身著旗袍或正裝留下美好印象;開學第一天,提前給孩子們寫一封信;開學第一周,記住所有孩子的名字;開學第一個月,全班孩子學唱班歌;讓學生們給自己的小組取一個有趣的名字並一起制定小組公約和奮鬥目標;師生共寫班級日誌記錄班級故事,舉行班旗班服班徽設計比賽,寫紙質微博關注生活,放鬆心情;手設計繪製書籤給學生做獎勵,附上一兩句別致的小詩,或是嵌著學生名字的對聯……讓學生們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

2007年,李鳳姣老師從湖南調入光明區高級中學任職。「大部分學生都是進入高中才過上寄宿制生活,我記得2007年的中秋節,沒放假,有個學生當天生日,當時全班同學齊唱生日快樂歌,我把一個月餅當作禮物送給他,學生當時很感動」。此後,李鳳姣所教班級就形成了給學生過生日的傳統,學生生日當天給媽媽打電話,她為學生送上親手製作的對聯書籤。

聲音舉行班旗班服班徽設計比賽,寫寫紙質微博關注生活,放鬆心情;手設計繪製書籤給學生做獎勵,附上一兩句別致的小詩,或是嵌著學生名字的對聯……讓學生們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李鳳姣

統籌:南都記者 陳欣

採寫:南都記者 謝萌

攝影:南都記者 霍健斌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課堂學習中的儀式感
    ,蹺二郎腿,坐得東倒西歪;一下課就爭先恐後湧出教室,把老師甩在身後……課堂如此散亂,就是因為學生缺乏儀式感。中學課堂包含有上下課儀式、提答問儀式、講授儀式等。這些儀式中的情境可以表述事理、表達情感、表徵寓意,給予學生成長的時空。起立,正視,鞠躬,問候,對話等環節和語言,形成了一道可視可感的課堂風景,滲透了師生情誼,構成了德育情境,潤物無聲,育人無痕。
  • 第841期:【詩意語文•詩意講壇】以發現的視角構建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文字稿)
    主持人:(開場語)羅丹說「美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伏爾泰說「發現新事物和做出新發現是很大的滿足」;一菲老師說「生活中可以沒有詩歌,但不能沒有詩意;行進中可以沒有道路,但不能沒有前進的腳步」;愛默生說「人全都是為發現而航行的探尋者」。
  • 讓詩意走進語文教育,我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實踐與嘗試
    在王崧舟詩意語文的倡導之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是用自己詩意的靈魂喚起孩子們對語文的認知,使每一個孩子從心底愛上語文,感受詩意語文帶給他們的快樂並能終身受用。一、「詩」與「意」是感性與靈性的雙重結合詩意語文需要老師的「感性教學」去激發學生的「靈性學習」,這才是真正讓學生回歸主體地位的宗旨。
  • 生活神聖而充滿儀式感,營造生活的儀式感,打造高幸福感的孩子
    儀式感是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不關你是什麼身份,你都可以去追去更加美好的生活,給自己儀式感。儀式感是人們對漫長生活的堅信和嚮往、期待,儀式感使人們是對生活中的快樂和幸福感受更加深刻,讓人們更加幸福和快樂。二、為何生活中需要「儀式感」?
  • 切磋琢磨,只為唯美的詩意課堂
    9月第四周,暑熱褪去,金秋歸來,英迪的學子們已適應學校的生活,一切步入正軌。為進一步提高課堂質量,中學部語文組正醞釀著一場教學上的挑戰——學科教研活動已悄然進行。在九二班程滎輝老師的語文課上,學生四次朗讀。從開課讀到學完讀,隨著老師帶領學生分析文章,感悟情感,朗讀效果越來越好。
  • 如何使初中語文課堂變得有詩意?教師要掌握做好這些方面
    而語文是文學的載體之一,詩意又是語文新鮮的血液鮮活的靈魂。語文老師就該脫離低價趣味,構建詩意的語文課堂引領學生感受語文當中的意境。一、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在當前我國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本該具有詩意的語文課堂,現在變得是那樣枯燥,本是有血有肉的故事也被「肢解」的支離破碎。在當今的課堂教學中,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普遍缺少詩意,這樣不利於學生更好的發展。「詩意課堂」的教學活動,對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把詩意帶到課堂中已成為眾多語文老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而本文就如何構建詩意的初中語文課堂提出相關建議。
  • 我們上學啦 一年級新生報到儀式感滿滿
    帶著滿滿的憧憬,孩子們挽著爸爸媽媽的手,踏上紅毯,走過漂亮的拱門,來到籤名牆前,留下自己的姓名併合影,代表著成為星光小學的一員,開啟屬於他們的繽紛小學生活。走進明亮整潔的教室,可以看到精心布置的黑板報,無一不展現著老師們的用心與期待……就坐後,是正式培訓時間,從洗手到坐姿及排隊伍,新生們提前體驗了與幼兒園不同的新生活。新生任玥晨說:「上小學了,我要更懂事。」
  • 語文教學中的真性情及教師真性情的三種基本表現形式
    近年來,為了杜絕語文教學中「假大空」現象的蔓延,語文教育界開展了真語文的討論。下邊筆者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對這一問題的理解。這三個方面是:語文教學需要真性情、真性情乃語文教學的靈魂、語文教學中「真性情」的三種基本表現形式。
  • 第736 期【詩意語文•詩意成長】第二十八期:祝您新年快樂
    【欄目宗旨】 積累教學的點滴智慧感受職業的美麗意義在平凡的生活裡尋找詩意在執著的追求中到達遠方課堂智慧(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教育教學案例)3.課題研究(各級各類課題的研究成果)4.》,遲金鳳老師的《班主任培訓日記一則》談培訓所得;王清麗老師的《集集體之智慧,思作文教學之途徑》,陳春霞老師的《實實在在地教,真真切切地學》,許彬老師的《且陶陶,樂盡天真》,孫靜老師的《詩意語文,一直在路上》書寫自己觀完教學大賽後的感悟;張豔豔老師的《枝頭最燦語文花》談讀書心得;朱娟悅老師的《返璞歸真,盡顯語文本色》寫名師課堂帶給自己的啟發;趙國翔老師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雷雨》課堂實錄;劉豔玲老師《
  • 營造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 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起來
    已複課學生總數超1億,我們要營造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探究知識,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筆者根據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實踐,談點營個人體會。課堂氣氛。
  •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多元思考探索情境教學,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與生活的現實聯繫,實現情況的再現。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現實生活和教學內容創造一定的環境。這是因為小學語文課堂不僅是學習的場所,還是學生體驗生活的天堂。在進行特定的活動時,教師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各種小物體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並進行某些感知活動,並在解釋和描述周圍的事物時運用他們所學的語言知識。
  • 淺談電子白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巧妙地運用電子白板可以加快學生與語文知識的相融相通,降低教學難度,以其動態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使課堂教學密度加大,課堂氣氛活躍,尤其能使學生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自學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如果我們老師上課的時候用好它,那效果可就不一般了。
  • 以生為本,讓趣味教學走進高中語文課堂
    第二:老師教學目的的實用性。高考考綱的制約,學校考核機制的束縛,成績評比制度的約束,使老師喜歡走實用教學的捷徑,認為"逮住老鼠的才是好貓"。導致課堂教學方法簡單粗暴,枯燥無味。只注重知識點傳授,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之間缺乏互動,這種老師師唱獨角戲的課堂教學,對於富有想像力的學生來說,毫無樂趣,是一種煎熬。這成為學生厭學語文的主要原因。
  • 新東方在線好老師:「有儀式感的課堂才能給孩子帶來小確幸」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能讓一件簡單平凡的事情變得與眾不同,它使生活成為一種儀式,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存在。
  • 守初心展青春風採 擔使命書教育華章 ——中山街小學「臻美風採杯」課堂教學比賽活動紀實
    為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加快青年教師成長的步伐,營造積極實踐、勇於創新的教研氛圍,漢中市中山街小學於10月27日至11月13日舉行了2020-2021學年上學期「臻美風採杯」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之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我校20位青年教師參加了教學比賽,全校各學科教師都認真參加了此次觀摩活動。
  • 2020年市直初中語文學科課堂教學研討會成 功召開
    市直初中語文教師150餘人匯聚一堂,以進一步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實現研訓合一為出發點,以研促教,提升市直初中語文教師整體素質為目標,展開了多層面、多維度、多形式的交流,歷時四個小時,研訓會圓滿結束。會議由語文教研員趙秀娟老師主持,鐵嶺市教師進修學院初中研訓部主任姚麗麗參加了會議。上午7:50分,第六中學周美辰老師執教了一堂文言散文《湖心亭看雪》。
  • 讓教學也充滿「儀式感」
    為了迎接孩子們的到來,老師們早就開始了對校園的裝扮,掛汽球、鋪紅地毯、做籤到牆……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美麗溫馨的家園。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無論是設置「規範月」,還是學習禮儀,抑或是其他培訓,都是在孩子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好的教育需要家校共育,同頻共振,越來越多的學校注重家長培訓,這也是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的重要舉措,為學校的用心用情用智用力點讚。
  • 「儀式感」學習,這樣的課堂最具吸引力!
    生活需要有「儀式感」,課堂也是如此。 一、「儀式感」是什麼? 《小王子》一書中,小狐狸說,「(儀式)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簡單理解,「儀式感」就是人們賦予某一天或者某一時刻以一種特殊的體驗,它是人們對心中美好的一種期盼。
  •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激發學生興趣和提升學習能力
    因此,本文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小學語文為載體,對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融合進行了闡述和闡述。當代小學生傳統知識學習的現狀傳統知識是每個學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識,小學生學習時通常很難積極地思考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優化課程設計,在教學知識中滲透傳統文化,使課程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一身詩意散芬芳 ——澧縣小學語文教師工作坊坊主唐海燕簡介
    學校的同事們都誇海燕是一名趕時髦的班主任,班上的孩子不僅是她的學生,還是她的微友。這時,海燕總是會心一笑,因為她嘗到了甜頭,而且樂此不疲。海燕自己心中的「詩意語文」今天,站在面前的海燕老師依然一襲紅衣,火熱中不失溫婉,一舉手,一投足,無不氤氳著濃濃的詩韻書香,真是一個如詩般的女子!海燕老師說,她喜歡詩意語文,是詩意語文造就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