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承教育是中醫傳承的千年古法,通過「師帶徒」模式讓傳統醫藥傳承下來,是中醫藥理論與臨證技能傳承發展的一個最主要手段。
為推動我市中醫傳承工作,培養更多具有實踐能力較強的中醫人才,包頭醫學院中醫學院已連續6年開展師承教育培養。
拜師現場 傳承傳統
11月20日,包頭醫學院中醫學院舉辦第六屆本科生師承教育導師聘任暨拜師儀式,包醫一附院、包醫二附院、包醫三附院、市第四醫院、市腫瘤醫院、市蒙中醫院、市中心醫院及該校相關職能部門、各院系負責人和中醫學院師生參加了儀式。
會上中醫學院院長韋麗琴、中醫學院黨總支書記劉忠和分別介紹了該院中醫學專業師承教育培養情況和第六批本科生導師名單、學生名單,學生處副處長史歡潔向聘任導師頒發聘書。
會上進行了拜師儀式,各帶教導師正坐檯上,各弟子立於其對側,齊聲朗誦拜師帖,立言明志,將拜師帖鄭重呈交導師,繼而深深三鞠躬以表勤求古訓、博採眾長之信心。隨後,導師贈予學生經典書籍併合影留念。
儀式現場,學生代表、導師代表分別作發言。第五屆跟師學生代表張佳林說:「在校學習期間自我以為專業知識掌握透徹,但臨床學習時發現自己專業掌握尚有不足。很感謝這次機會,讓我開闊眼界,在面對千變萬化臨床患者病情時懂得變通,可以做一名合格的全能醫生。」
第六屆跟師學生代表劉太乙表示:「這個機會特別可貴,在包醫中醫學院的系統性教育中,還有師承的滲透,為我們學習和應用中醫理論知識提供了一個極其優秀的平臺。」
導師代表、包醫一附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張俊清主任訓誡廣大中醫系學生:「醫學生要學會終身學習的能力,因為中醫學浩瀚如煙海,我們也只能管中窺豹,跟師學習,要有始有終。」
師承六屆 碩果纍纍
包頭醫學院中醫學院院長韋麗琴說:「師承教育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貼近臨床,接觸病人。學生隨導師經年月累的學習,能夠較為全面的掌握導師的理論體系、臨床技能,也能受到導師醫德風範的陶冶。」
據了解,中醫學院的師承教育採取的是傳統的師帶徒模式,一名老師教1-3名學生,一名學生就跟這名教師學習。
包頭醫學院從2013年開始招收中醫專業本科生,目前已有了三屆畢業生,中醫學院從2015年開始實行師承教育,至今已開展了六屆拜師活動,共有6批學生通過拜師,師從於包頭市各知名專家,全面實現了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的教育教學。
包頭醫學院教務副處長劉亮師說:「師承教育借鑑了古代中醫藥人才培養師徒相授、個性化教育的優勢,並汲取現代教育模式中導師制的精髓,秉承了中醫學傳承、發展、創新的理念。6年來,繼承與發揚中醫傳統教學,實施早跟師、早臨床,有針對性的培養中醫藥人才、發展中醫藥教育。」
據悉,2015級第3批師承的學生已經畢業,他們的能力獲得了導師、同學、領導與同行認可,考研率從13.4%提高到30.49%。2016級第4批入選的22名同學也結束師承學習,進入畢業生產實習,其臨床能力得到實習醫院的認可;2017級第5批入選的20名同學以及2018級提前入選的5名同學已經結束年度考核評估,經過5年的探索,師承教育的培養模式日臻成熟。今年又有36名學生入選師承,參加師承教育學生總數已達128人。中醫學院師承導師把握中醫藥創業、創新的方向,構思出諸多創業、創新點,今年中醫學院的5個項目入圍2020年校級或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業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記者 柴慧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