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使野生哺乳動物夜行性增強
一項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為了躲避人類的幹擾,全球多種野生哺乳動物正越來越多地轉移到夜間活動,表現出夜行性增強的趨勢。
此前關於人類活動影響野生動物數量和生活空間的研究已經很多,但對動物習性的影響缺乏量化分析。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綜合了76項研究的數據,這些研究涉及6個大洲的62種野生哺乳動物。分析發現,受到人類活動影響後,這些野生哺乳動物的夜行性平均增強到先前的1.36倍。
分析結果表明,這一結論適用於該研究涉及的所有體重在1公斤以上的野生哺乳動物。研究還顯示,不僅狩獵、農業生產、道路和住宅建設會把動物驅趕到黑夜中,爬山和山間騎行等貌似沒有直接威脅的活動,也會對野生哺乳動物的生活習性產生幹擾。
研究人員說,夜行性增強可能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包括生活習性與環境不適應、正常覓食行為受到幹擾、被天敵捕食的風險增加、生存競爭激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