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達成調解協議
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達成調解協議退一賠三 公開道歉本報訊 (張 律 記者曹吉根)由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涉及未成年人保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近日取得突破性進展,已與涉案的7名被告人達成調解協議,7名被告人將共同履行退一賠三的民事賠償責任。
-
重慶法院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典型案例
【裁判結果】經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主持調解,公益訴訟起訴人與三被告達成調解協議:由夏偉、夏順秋、毛朝勇在2020年3月至6月期間向嘉陵江放流鯉魚、鯽魚、鰱魚的成魚共計306.6公斤,放流鯉魚、鯽魚、鰱魚的幼魚23.6萬尾;支付鑑定費、公告費3000元;在省級或以上媒體向社會公眾公開道歉。
-
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達成調解協議 消費者...
中國消費者報杭州報導(記者 鄭鐵峰)記者今天從浙江省消保委獲悉,由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涉及未成年人保護的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浙江省消保委與涉案的7名被告人達成調解協議,將由7名被告人共同履行退一賠三的民事賠償責任。
-
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達成調解協議 消費者將獲退一賠三
中國消費者報杭州報導(記者 鄭鐵峰)記者今天從浙江省消保委獲悉,由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涉及未成年人保護的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浙江省消保委與涉案的7名被告人達成調解協議,將由7名被告人共同履行退一賠三的民事賠償責任
-
與侵權第三人達成和解協議能否阻卻僱主的賠償責任
某公路開發公司承擔了任某住院期間的醫療費、護理費、生活費、誤工費等費用合計10000餘元。任某未按規定期限申請工傷認定。2017年11月,任某被司法鑑定機構評定為十級傷殘。2018年7月,任某與陳某達成和解協議,約定由陳某一次性賠償任某醫療費、誤工費等費用合計7000元,任某不再追究陳某的一切法律責任,事後,陳某亦向任某支付了賠償款7000元。
-
打造公益訴訟「標準之訴」,涉船舶大氣汙染公益...
來源 | 上海檢察三分院2020年1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與某商船有限公司就一起民事公益訴訟案達成的公益損害賠償協議獲上海海事法院司法確認。
-
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達成調解...
今天,快報記者從浙江省消保委獲悉,由浙江省消保委提起的首例涉及未成年人保護的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11月26日,浙江省消保委與涉案的7名被告人達成調解協議,將由7名被告人共同履行退一賠三的民事賠償責任。
-
「四川在線」德陽:蝦農為護自家蝦苗 架網捕鳥為啥還被起訴了?
2020年6月28日,廣漢市人民檢察院對何某某、鍾某某作出不起訴決定並將該公益訴訟線索移送至德陽市人民檢察院。2020年7月24日,德陽市人民檢察院立案調查,經審查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向德陽中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
【微論點】論海事侵權賠償協議的效力及其對海事訴訟的影響
二海事侵權賠償和解協議的類型(一)根據和解協議形成的階段,分為訴前和解協議、訴訟中和解協議以及執行和解協議和解協議既可以在訴訟過程中達成,也可以在訴訟前、執行中達成。訴前和解協議是指海事侵權事故發生後,在起訴前,當事人雙方為解決侵權損害賠償爭議,通過協商的方式達成的協議,其性質屬於民法上的和解。它是一種典型的民事合同。訴訟中和解協議,是指在訴訟過程中,法院作出確定判決之前,當事人通過協商的方式就相關爭議達成的協議,以實現爭議解決和爭端終止。
-
非法狩獵千餘只夜鷺鳥售賣9元一隻,多人被判刑還得公益賠償50餘萬元
「我就打電話給收夜鷺鳥的人問她收不收鳥,她叫我送到楊家巷去,之後我就把網兜裡的鳥都給她,她說9塊錢一隻。」楊某細等人怎麼也沒想到,他們以9元一隻價格出售的夜鷺鳥,竟是價值500元屬國家保護的「三有動物」。因貪圖蠅頭小利,他們將自己送上了審判席,同時還要面對高昂的賠償。
-
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問題研究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部門共同印發《關於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的意見》,就在食品藥品領域民事公益訴訟中探索提出懲罰性賠償訴訟請求達成了共識。經過三年多的實踐,檢察機關在食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中提出懲罰性賠償的正當性、必要性及理論基礎在學界和實務界已基本形成共識。在司法實踐中,有五個方面問題仍存在爭議,需要進一步探析。一、食品安全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的請求權基礎在食品安全領域,檢察機關通常以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為依據提出懲罰性賠償金。
-
養殖戶為護蝦苗架網捕鳥 不料自己卻站上了被告席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辛苦養殖小龍蝦,卻被鳥偷吃。為防止蝦苗被鳥偷吃,養殖戶在蝦塘周圍架網捕鳥,不料自己卻站上了被告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25日,記者從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近日,德陽中院公開審理全市首例民事公益訴訟案,庭審採用了「3名法官+4名陪審員」七人合議庭模式。
-
湖北首例本地環保組織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當庭達成調解
7月31日,湖北省節能減排研究會訴李某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一案在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當庭達成調解。這是全省首例由本地環保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020年4月23日,湖北省節能減排研究會以李某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為由,向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在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後,武漢市新洲區人民檢察院根據相關規定提交《支持起訴意見書》,支持原告提起公益訴訟,並提供了必要的訴訟支持和幫助。
-
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典型意義:本案中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訴前程序靈活性和實效性的特徵,督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和嚴格執法;主動保護公益,積極行使檢察監督權,通過督促市國土局依法履職,成功盤活了處於黃金地段閒置14年的土地資源,使國有土地資產收益權能達到最優化,為國家收回了6.7億餘元土地出讓金,切實保護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
最高法院案例:行政協議約定的解決賠償的訴訟類型
廣東省茂名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粵09行初40號行政判決認為,一、根據《解除協議》及《承諾書》的內容,普天公司與茂南區政府已協商解除了《投資協議》,茂南區政府已於2017年12月29日全額返還其投資本金56129600元,履行了《解除協議》及《承諾書》中約定的義務,不存在未履行或違法履行《解除協議》的情形。
-
《民法典》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賠償範圍的擴張與完善
從訴權基礎、程序設計來看,《環境公益訴訟解釋》所指的公益訴訟與《生態損害賠償規定》及《海洋損害賠償規定》所規定的損害賠償之訴確實存在外觀上的差別,但從訴訟目的及損害賠償方面進行審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之訴也可以界定為一種特殊形式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2〕可以說,廣義上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既包括由立法明確規定的檢察院、社會組織等提起的公益訴訟,也包括行政機關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之訴。
-
25萬元公益訴訟賠償款這樣用……首例銷售偽劣兒童口罩民事公益訴訟案今日宣判
10月20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組成七人合議庭,由杜前院長擔任審判長,在線公開開庭審理公益訴訟起訴人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檢察院訴被告呂某侵權責任糾紛民事公益訴訟一案,並當庭宣判。25萬餘元。:25萬餘元公益賠償款這樣用庭審結束後,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檢察院與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共同籤署了公益訴訟賠償款委託管理協議
-
最高法判例:行政協議約定的解決賠償的訴訟類型問題
廣東省茂名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粵09行初40號行政判決認為,一、根據《解除協議》及《承諾書》的內容,普天公司與茂南區政府已協商解除了《投資協議》,茂南區政府已於2017年12月29日全額返還其投資本金56129600元,履行了《解除協議》及《承諾書》中約定的義務,不存在未履行或違法履行《解除協議
-
重慶三峽庫區首例生態損害賠償案件達成調解
8月19日,重慶二中法院朱曉麗法官赴巫溪組織賠償權利人巫溪縣林業局,支持起訴人巫溪縣人民檢察院和賠償義務人楊某某籤署生態損害賠償調解協議,待公告後,該院將正式出具調解書。至此,重慶二中法院轄區首例生態損害賠償訴訟案件得以成功調解,這也是該院環資庭首次嘗試在生態公益訴訟案件審理過程中,組織雙方磋商解決所取得的成功經驗。
-
【昔日與今朝】一起來看公益訴訟帶來的那些變化……
2020年5月,萬州區檢察院對彭某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案提起公訴,同時將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移送至忠縣檢察院。 「收到案件線索後,我們立即前往事發地現場開展調查。」忠縣檢察院檢察五部幹警譚華蓉回憶,「很多野生楨楠長在密林裡,為了查清其數量、分布區域,沒有路也只能硬著頭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