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的核心症狀是社會交流與溝通障礙,行為和興趣的刻板與狹窄,如果ASD兒童沒有情緒和行為問題,TA也許真的會是一個超可愛的人。
但是……這是個悖論,因為以上兩個核心症狀的存在,會很大程度、很大頻率的產生情緒和行為問題。
也就是說,ASD的行為問題,很大的原因是來源於其社會交流障礙,而且二者相互相成,即社會交流能力提升,會減少行為問題,行為問題減少,會提升其社會交往能力,反之亦然,所以,ASD的行為幹預和支持是永恆的主題。
解決行為問題是ASD兒童融入社會、提升生活質量的關鍵,提升行為能力,也是康復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必須要明確的時,ASD的行為問題不是態度問題,也不是簡單的對抗意識,是因為表達障礙,以及可能存在的感知覺異常,對環境適應力差,行為問題發生的概率大大提升,所以,ASD的行為性質是能力不足或感知障礙的「副產品」。既然是能力不足,不是態度問題,所以我們不能粗野的「懲罰」,只能給予支持和強化引導。
在日常生活或教育中,如果我們知道ASD兒童行為問題的原因,並針對性地提供支持措施,行為問題可以大大減少,或者可以很好地預防。由於ASD兒童表達能力不足,所以,對其行為進行分析,了解其功能,提供針對性支持,這是每一個特教老師和家長的基本功。
ABA原理非常明確地表達了行為分析的方法和支持策略,即所謂的ABC理論(見下圖)。
對於ASD行為問題,我們需要明確如下關鍵要素:
1、關於「行為」:個體所發出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動作或活動。
2、關於目標行為:我們所關注和要改變的行為,就是目標行為。
3、目標行為分類:一般可以分為行為過度、行為不足和行為失當。
4、目標行為的判定和選擇
(1)該行為是否幹擾了孩子的學習和發展
(2)該行為是否會對孩子本人和他人造成傷害和安全方面的威脅
(3)該行為是否與孩子的年齡和發展水平不相符合
(4)該行為是否與所處的環境不符,會對他人造成幹擾和不良影響
5、正解ASD行為問題
(1)正向看待行為問題——那些重複在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行為,往往是孩子能因此」得到好處」的行為 !
(2)有些問題行為代表了孩子試圖交流的一系列信息
「你讓我做得事太難了。」
「我不明白你想要什麼。」
「我想要某個東西,而且馬上就想得到。」
「我很煩,和我玩一會兒吧。」
6、正向支持ASD行為的基本策略
要改變這個傳統思維模式:
當兒童出現行為問題時,我們自然會問——「孩子這個行為,我該怎麼辦?」
堅持這樣的正向行為支持策略:
當兒童出現行為問題時,我們應該問——「你想讓孩子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