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是個圈,你跳出來沒?

2020-12-23 林江影月

2016年被稱為「知識變現元年」。緊接著幾年來,知識付費行業成為內容市場一大熱點,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現代人沒掏錢在網上買個課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網絡新人類。就算自己不給自己充電,也給孩子買過網課吧。這可比,整天在家,在某寶上買買買有意義的多了,不是嗎?既可以好好利用時間,管理好時間。可以使自己增長技能,如此一舉數得的事情,你還不做?

有人發出疑問,在網上百度一下,各種信息知識都來了,還用得著付費嗎?這不是亂花錢?確實,我們在網上一搜,很多信息接踵而至,但在這些繁冗複雜的信息中,你怎麼知道哪個才是你最需要的?哪個才是正確的,精準適合你的呢?難道你忘了百度莆田系事件了嗎?鑑別良莠不齊的信息,一舉找到自己所缺少的信息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呀!

因此,知識付費才應運而生。那麼我們首先要知道,知識付費為何會興盛起來,而且收到眾人吹捧的呢?

一、知識大咖販賣焦慮

我們聽到越來越多人對我們說,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就算你呆在原地,你緩慢成長,也是一種退步」這種語句。公眾號也充斥這各類焦慮文,裡面枚舉的事例無不在充斥我們的大腦:你落後很多啦!

因此,文章藉機推廣相關課程,你看到多人學了這個課程之後。又實現了逆風翻盤,似乎眼前也出現這樣的景象:你在邊學邊進步的過程中,快速地實現了升職加薪的目的,妥妥的一枚斜槓青年。是不是不用李佳琦的奪命連環口訣:買他買他買他。你就自覺自愿地點了付款?

二、消費結構和心理的變化

如今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物質條件提升了,自然而然帶來就是精神層次的滿足。除了吃穿住行的基本生存需求之外,精神文化需求和個人發展需求日益增長。教育、文化、娛樂需求的快速增長為內容付費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

而且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普及,此類平臺為消費者提供了穩定的渠道和基礎,你在不經意間就實現了消費。

那麼有人自然要問了:既然付費那麼方便,而且比我們線下支付的費用便宜許多,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學有所成?

非也,舉個簡單的例子:

在學校裡,同一個班級的40多名學生。老師是同一個人,課程也是一樣的,為什麼還會出現成績參差不齊的現象?有考100分,也有考個位數的?老師不盡心嗎?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學生本人身上。

如果學生不聽講,不做筆記,作業不完成,達不到老師要求的效果,考試不及格那是理所當然的,且這還是在有老師監督的情況下。

同樣,在線上教學也是一樣,如果你不自覺,不聽課,不做筆記,不完成老師要求的作業,沒有自律的精神,也是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而且,能不能達到你想要的目的還要看個人的天賦、努力以及多年積累下的基礎。

比如現在自媒體十分火爆,網上一些寫作課程也多如牛毛,很多人都是抱著,交了一次錢,聽完課立馬可以掙回學費,從此實現爆文不斷,稿費收到手軟的情況。或者說聽了理財的課程,自己也可以將家庭的資產打理的津津有條,立馬可以翻倍。但是這是理想,是願景。

拿我所在的社群來說,真正實現,第一個月就能把學習寫作的學費掙回來的,有,但不多,和社群的總人數相比確實不值一提。而且,人都是有疲倦期的。要是在投稿多次沒人採納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就有所懈怠了。是看著別人爆款不斷,收益不斷,而自己只能顧影自憐,只能歸咎於自己不是寫作那塊料。

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另一方面,網上這些知識付費的內容確實很繁多。是你在購買之前有沒有做深入的調查呢?你所購買的這是產品是否是同類裡最好的,老師是否是真正有資歷的,可以帶領大家共同進步的老師呢?

因此,在知識付費的同時,還應該多方思考,多方打聽,應該多規劃有沒有時間聽課,操作,能不能把課程內化為自己所用。

當然,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自律的心和行動力,不然,再囤更多的課也是沒用的。

總體來說,知識付費今後將是人們攝入知識的一個大趨勢,但如何鑑別有效的知識、使買到的課程成為我們內部的知識體系,以及通過何種方式使學到的知識點發揮最大的作用,還是我們每個人思考的重點。

相關焦點

  • 都說要跳出舒適圈,跳出來為什麼更迷茫!想好這三個問題在跳!
    這是個很尷尬的問題,聽別人說,人不能一直活在舒適圈,自己就巴不得的跳出來,想證明自己離開舒適圈也可以活的挺好,結果,出來之後,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不但沒證明自己,還陷入了迷茫的境遇!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思考幾個問題;什麼是舒適圈?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如何跳出舒適圈?
  • 宋社長:知識付費是個偽命題
    我們來看「知識付費」四個字的潛臺詞——1、過去,知識是不需要付費的;2、或者說,過去知識有不需要付費的;3、現在,知識需要付費了;4、未來,沒說比如前兩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德雲社師徒反目事件,徒弟出了名後說我為知識付費了,師傅說我沒讓任何人為學藝付費是你沒良心。這樣的三教九流,我們看九流中的帝王、道士、文士、官吏、商賈、醫卜、僧尼、士兵、農民、工匠等,也都是有歷史沿革的,大部分行業的傳承也是知識傳遞的過程,連皇帝的老師也是需要付費的吧?
  • 1個月沒賺100萬、25分鐘沒搞定婆婆,我被知識付費割韭菜
    前不久,「知識付費鼻祖」的羅輯思維衝擊創業板,想要成為「知識付費第一股」……10月21日,早期的知識付費玩家小鵝通正式宣布,獲得數億元C輪投資……號稱知識付費的兩大玩家,接連在資本市場布局,再一次把知識付費的概念推到了前臺。一小時精通、一天學會、一周實現變現百萬、階層跨越……這些聽起來美夢般的詞彙,常常見於知識付費的課程宣傳界面。
  • 知識付費 你的路在何方?
    (圖片來源:攝圖網)本文筆記俠糅合了創業邦執行總裁方軍《知識電商分析:知識變現的本質與收費知識產品的未來》與筆記俠大華《火得一逼的內容創業、知識付費到底是個什麼鬼》的有關論述,帶你撩開知識付費的紅布。你還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商業問題分析、職業成長建議、溝通技巧等等,你身邊可能就找不到擅長這方面的朋友,怎麼辦?當下最流行的方式就是:付費聽聽、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用戶針對性需求增強,他們願意用付費購買來替代個人搜尋成本,於是,收費的知識網際網路產品開始出現。歸根結底,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
  • 得到IPO背後,知識付費是個偽命題?
    某種程度上說,2019年「得到」的所有付費用戶幾乎都是新增用戶,2017年的用戶一個沒留下。從這個角度上說,所謂的知識付費,也不過是個一錘子買賣。線上業務復購率低,增長嚴重依賴新增用戶。加上隨著網際網路紅利消失,獲客成本越來越高,這部分業務的增長也難以為繼。正因為如此,羅振宇逐漸把目光轉到線下。
  • 知識付費,大家是如何看待的?
    新網際網路(自媒體、新媒體的出現)時代的營銷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知識付費」的字眼也是不知不覺走進了我們的眼中。那麼大家是如何看待這靜悄悄到來的新營銷方式呢?咱們先講一下何為知識付費。知識付費也叫內容付費,是近些年興起的概念,意思是花錢買知識,具體形式很多,羅輯思維的得到APP、樊登讀書會、有書、短書、小鵝通、知乎LIVE等等,大都以平臺的形式存在。我們都知道知識付費平臺有「四大天王」,他們是吳曉波、羅振宇、樊登和李善友,他們在做知識付費之前都是在自己領域有一定成就的人,他們為何能站在知識付費的塔尖,是因為比別人知識更淵博?
  • 微信開啟圖文付費灰度測試後,知識付費會怎麼樣?
    就是當一個概念或者市場剛出來的時候他不會選擇第一個去吃螃蟹,而是等整個市場趨於成熟並且大眾對這個概念的接受度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開始選擇入場,然後掀起整個行業的浪潮。知識付費其實已經算是一個老行業了,從邏輯思維到得到,再到現在的遍地開花,基本和新媒體掛點勾的公司都脫離不開知識付費,當然也包含我們公司本身自己。
  • 內容創業洗稿,知識付費拆書
    羅振宇又因為跨年演講的問題成為眾矢之的了,順帶著他的得到APP知識付費模式再一次被拖出來,被人批判了一番。批判知識付費的理由已經屢見不鮮。此前公眾號「混沌巡洋艦」在《知識付費的悖論與解藥》這篇文章裡提到了這樣一段話——知識分成三層:見聞,技能,思維。現在的知識付費,大多停留在見聞層面,是古代聽書的高效版,只能看做是智識的娛樂方式。真正的技能和思維沒辦法通過「聽」和「簡單的看」來完成,它需要專業訓練。我很認可這個觀點。不過,這種批判觀點已經屢見不鮮了。
  • 看看「知識付費」底色,羅振宇沒法教你成功,你卻得到了……
    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已走過第四個年頭,但這一次,他卻未如期獲得觀眾的認可,反而將「知識付費」這一話題推上了風口浪尖。大部分付費課程是否只是包裝常識販賣焦慮?用戶爆發的批評吐槽是否折射出大量課程滿意度不高,復購率低的現實?
  • 如何通過知識付費賺錢?知識付費賺錢案例
    一看到標題包含「知識付費」,我想大家應該聽得耳朵生鏽了吧!必須知識付費這兩年的風頭正勁者呢!但是知識付費這塊實在是大,前景(錢景)不然忽視啊!很多人就是通過喜馬拉雅、蜻蜓FM、騰訊課堂、唯庫、知乎、網易雲、十點讀書等等平臺實現財富的自由,不信?
  • 知識付費產品盤點,哪款治好了你的焦慮?
    由消費升級帶動的知識付費早已不新鮮,總在說知識付費是緩解階級焦慮的良藥,但當資本吹起的風口過去,媒體的關注不在,真正沉澱下來了哪些產品?所以,今天給大家來盤點一下那些在知識付費浪潮中充當弄潮兒的那些優秀的知識付費產品,看看到底哪一款能才適合你的「時代焦慮」。
  • 知識付費是文化資本的騙局嗎?
    但如果將內容付費圈定在網際網路範疇,那麼它最早的實踐者可能是網絡小說平臺和一些自發組織付費群的網絡紅人。 在免費分享、盜版資源盛行的時代,原本手頭拮据的網絡小說寫作者和急於找到出路的網站運營方率先達成默契,通過與作者籤約、每日更新、按章付費、轉換IP、影視改編的模式,摸索出原始的內容付費模式,由此看到曙光、大獲成功。
  • 普通人不會講課怎麼做知識付費?解密兩種網際網路虛擬課程賺錢知識付費項目
    今天分享一個思路,普通人不會講課都能做的知識付費玩法:網際網路虛擬知識付費課程搬運賺錢項目第一種:借力虛擬知識付費課程分銷賺錢說白了,這個項目的操作手法重點就在於「銷售」,因為我們普通人沒有太多的專業領域知識積累,要在短時間內生產出高質量的知識付費課程內容是不太現實(不是說不可能,畢竟總有一些牛人),就算生產出來,雖然可以上傳到各大知識付費平臺出售
  • 知識付費,下半場怎麼走(附大會PPT下載)
    部分內容有修改: 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是陳輝,這些年負責的主要都是內容型產品的運營和產品工作,去年的8月剛到了豆瓣,開始負責豆瓣的付費內容,包括豆瓣時間和豆瓣視頻。之所以選這個主題,主要是因為我自己目前做的也屬於知識付費產品;其次,我一直做的都是付費的內容型產品,也是知識付費的前身。我希望能夠通過我對知識付費產品一些思考,來談談知識付費的下半場。
  • 知識付費成潮流,但質量卻參差不齊,普通人該不該為知識付費?
    最近這兩年時間以來,知識付費一詞逐漸興起,甚至可以說它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正是這種韓流的引導下,一部分真正懂得運用它的人,也的確是賺了不少錢。當然了,這也是人家應得的,畢竟你想要學知識,那必然需要通過付費才能得到。
  • 你這麼懶,還好意思為知識付費?
    你這麼懶,還好意思為知識付費?,還好意思為知識付費?他們說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只有我們能幫你篩選出最有價值的信息、傳授最稀缺的知識,幫你拓展認知邊界、顛覆思維方式、進行知識迭代,而你只需要為知識付費,投資自己就能完成個人成長。
  • 知識付費 樂見其成
    談及知識付費,我們並不陌生,知乎、得到、千聊、知識星球等網際網路平臺凝聚起不少人氣,一度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跑者。不過,現在這種狀況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一些傳統出版機構雖說姍姍來遲,卻也開始熱情擁抱知識付費,並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
  • 財神叔:2018年,知識付費衰落,行動付費崛起,你落伍了嗎?
    一夕之間,仿佛你不訂閱幾個付費課程,你不張嘴閉嘴羅輯思維,那麼,出門都不好意思跟被人打招呼。但問題來了,知識付費到底是個什麼鬼?跟我們常識中的讀書看報,上各種培訓班和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有區別嗎?從知道層、悟到層,再到做到層,這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變世界,都必須遵循的三個層級。因此我們把知識付費這個宏觀概念具體化,可以把所有的知識付費,統一拆分成三大層級。幫你知道的知識付費。幫你悟到的知識付費。幫你做到的知識付費。
  • 「知識付費」這麼火,這門生意到底應該怎麼做?
    截止2016年9月20日,總計557場Live中,參與者人均消費為52.08元,重複購買率達到37%,上線4個月以來,知乎Live講者的平均時薪超過了1萬元,其中最高單場收益達15萬,人數最多的一場Live獲得了近43,000人參與。
  • 知識付費平臺定義,小程序知識付費系統
    知識付費平臺定義,小程序知識付費系統用一句話來概括知識付費眾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