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米的深海裡,用鋼瓶裝滿水後密封,撈上來時瓶內還有高壓嗎?

2020-12-20 魅力科學君

海洋的深度每增加10米,就會增加大約一個大氣壓,在1萬米的深海裡,其水壓可達到大約1000個大氣壓(100MPa)之高,深海的恐怖之處主要就在於此。想像一下,假如我們把這裡的處於高壓狀態的海水,用一個容器(比如說鋼瓶)密封起來,那麼當這個容器被撈上來時,容器內的壓強會有什麼變化呢?

簡單地講就是,在1萬米的深海裡,用鋼瓶裝滿水後密封,撈上來時瓶內還有高壓嗎?

一般來講,我們都會認為水是不可壓縮的,它的體積不會隨壓力的大小而發生改變,1萬米的深海裡,水只是充當傳遞深海壓力的介質,因此可以認為,將鋼瓶撈上來時,鋼瓶內並沒有高壓存在。

然而這是錯誤的看法,事實上水是可以壓縮的,數據顯示,在常溫下水的壓縮係數約為 4.74 x 10^-10 平方米/牛頓,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所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將其忽略不計,而我們普遍認為水不可壓縮,其原因就在於此。

1萬米的深海裡,其水壓高達100MPa,在如此高壓下,水的壓縮係數就不能忽略不計了,通過簡單的計算我們可以得出,在這裡水的體積會被壓縮大約4.74%,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比例。既然水是可以壓縮的,那麼情況就變得有些複雜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簡單思考一下,在1萬米的深海裡,用鋼瓶裝滿水後密封,密封后的鋼瓶會被壓癟嗎?很明顯,鋼瓶是不會發生任何變化的。這就說明了鋼瓶的內外都受到了同樣大小的力,現在問題就來了,鋼瓶密封后,其內部就不再具有外部的水壓,那麼在鋼瓶的內部,是什麼力在與鋼瓶外部的水壓抗衡的呢?答案就是水分子之間的分子作用力。

需要指出的是,分子作用力的本質是電磁力,既然是電磁力,那麼分子作用力就會表現出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的特性,而因為水分子是極性分子(正負電荷的中心不重合的分子),所以在水分子之間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其具體變化如下圖所示。

圖中的橫坐標 r 代表水分子間的當前距離,r0 代表水分子間的標準距離,我們可以看到當水分子間的距離小於 r0 時,它們之間的分子作用力表現為斥力,而且距離越近,斥力越大。

前面已經提到水是可以壓縮的,因此在1萬米的深海裡的水分子之間的距離,會比水分子間的標準距離小一些,這時水的分子作用力就表現為斥力,它阻止了水被進一步壓縮,同時又試圖將水分子之間的距離擴張到標準距離。

在鋼瓶裝滿水後還沒有密封時,水的分子作用力是由水壓來平衡的,而當我們將鋼瓶密封后,由於鋼瓶的內部不再具有水壓,水的分子作用力就直接作用在鋼瓶內部的瓶壁上了。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水的分子作用力的強度是與水壓相等的,所以鋼瓶也就不會被壓癟了。

我們也可以看到,鋼瓶被密封后,作用於鋼瓶內外的力就失去了聯繫,這就意味著,從鋼瓶被密封的那一刻起,鋼瓶內部的壓力大小就與外部的水壓完全沒有了關係。那這是不是說明,當我們把這個鋼瓶撈上來時瓶內依然是高壓呢?

當鋼瓶撈上來後(不考慮其中過程),其外部所受的水壓也就沒有了,鋼瓶只受到來自內部的分子作用力。我們已經知道,雖然這個力非常大,但是它的目的只是將水分子之間的距離擴張到標準距離,而且會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加而減小,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只需要鋼瓶發生很小的形變(大約是小於或等於其體積的4.74%),就可以減小甚至是完全釋放出其內部的壓力了。

就像氣球一樣,在彈性限度內,幾乎所有的物體都會隨著應力的大小而發生應變,在材料力學中,我們把應力與應變的比值,稱之為「楊氏模量」,它是標誌材料剛性的一種指標,一個物體的楊氏模量越大,就越不容易發生形變。

有了以上的認識,現在我們就可以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了,在1萬米的深海裡,用鋼瓶裝滿水後密封,撈上來時瓶內的壓力是與這個鋼瓶的材料密切相關的,總的來講,鋼瓶材料的楊氏模量越大,瓶內的壓力就越高,而假如這個鋼瓶材料的楊氏模量是無窮大(絕對剛體),那麼這個鋼瓶內就保持了1萬米深海裡的高壓。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冰冷的深海裡,怎麼會有383.3℃的「氣態水」?
    但是,如果說「在冰冷的海底有氣態水」,這裡面的每個字和詞都不難,但連起來,卻讓人有些困惑。提到氣態水時似乎總離不開一個「熱」字,液體在較高氣壓下沸點會上升,在深海海底高壓的環境下,海水的氣化溫度可達幾百攝氏度,在深海裡真的有氣態水嗎?
  • 蛟龍號繪製中國深海藏寶圖 1.1萬米版引進民資(圖)
    2012年6月27日11時47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蛟龍號已經成為中國經略深海遠洋的先行官,去探索深海遠洋,尋找水、深海生物、礦物等那些珍貴的甚至是未知的資源。本刊記者進入蛟龍號探秘  蛟龍號為中國繪製一份深海藏寶圖  「新蛟龍」:4500米版瞄準市場,1.1萬米版引進民資
  • 浙商造出全球最大天然氣鋼瓶 200升壓縮氣相當於36升汽油
    拿到浙江科技一等獎,只因造出能裝高壓氣體的密封鋼瓶。  在醫院,危重病人床前往往擺著氧氣鋼瓶;在有電焊的地方,氧氣鋼瓶也缺不了;在馬路上,燒壓縮天然氣的轎車尾部,都背著一個鋼瓶。  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鋼瓶,卻也曾是中國製造業的痛,10年前,它們清一色靠進口。
  • 深海生物知識的大門
    2020年7月中旬,彩虹魚深海科普體驗基地迎來了一批活潑可愛的親子團隊參觀學習。此次,基地為其展開了「深海生物」主題活動,引領孩子們打開深海生物知識的大門,令其了解到獨特的生物知識、並擁有更加曠闊的視野。
  • 「奮鬥」萬米後,大洋底部還有什麼是我們沒見過的?
    11月10號中國首艘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國載人深潛紀錄!還記得之前聽到蛟龍號時的新聞都只是下潛到幾千米的位置真沒想到這麼快就進入了萬米的世界並且還是攻破了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可以說是我國深海探索的巨大突破了
  • 科學網—潛萬米深海 尋技術突破
    ——記2019中科院年度團隊深海探測技術研究團隊
  • 海底1萬米,你好!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
  • 深度與高度——7000米深海科考側記
    由於深海和海洋表層環境條件(特別是溫度和鹽度)差異巨大,如7000米海底與海洋表層的壓力相差700倍,溫度相差二十多度,深海生物從形態結構、內部化學物質成分和濃度等方面都已進化出一系列能夠適應高壓、低溫環境的特徵,而能夠適應深海環境的生物除了少數細菌等結構簡單、個體微小的生物外,絕大部分都無法在海洋表層環境存活。
  • 一路「潛」行——中國萬米深潛的光榮與夢想
    萬米,如果成人步行大約需要2.5小時,汽車行駛大約15分鐘。但邁向萬米深海,中國載人深潛團隊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卻走了近20年。  2020年11月10日,中國萬米載人深潛器「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 人類能夠下潛到深海的1萬米嗎?科學家:這些東西足以嚇退人類!
    人類能夠下潛到深海的1萬米嗎?科學家:這些東西足以嚇退人類!對於前段時間嫦娥4號的升空,不僅是讓其他的國家看到了中國的科技實力是有多麼的強大,而且也是讓人類看到了一些之前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比如說嫦娥4號就拍到了月球的背面是什麼樣子的,並且還已經成功的著陸。
  • 1萬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水是液態的嗎?答案原來是這樣
    馬裡亞納海溝是地球上最神秘的海洋,因為它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洋,最深處可達1萬米,在1萬米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環境是非常惡劣的,人類也無法探測到這麼深處的海洋,所以在這個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必然會藏著很多秘密。另外1萬米的深處水壓很高、完全黑暗、溫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資源匱乏,因此成為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
  • 深海1萬米到底有多恐怖?還有生物在此生存嗎?難怪人類畏懼海洋
    文/行走天涯深海1萬米到底有多恐怖?還有生物在此生存嗎?由於人類不能夠像魚兒一樣在海洋裡面自由的遨遊,因此從始至終人類還是比較畏懼海洋的,只是人類對於海洋的認知還是比較片面的,比如我們所了解到的海洋應該都跟沙灘有關,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著非常出名的旅遊勝地,都是有關於海洋和沙灘的,比如印尼的峇里島,中國的三亞,泰國的普吉島這些島嶼每年都能夠吸引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然而這些美麗的海灣就能夠代表海洋了嗎?
  • 「探索一號」科考船:萬米深海寫下中科院的名字—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探索一號」科考船的隊員們將升降器從後甲板緩緩放下,升降器沉入海底,將一塊寫有中科院英文縮寫——「CAS」的標識布放在了著名的挑戰者深淵萬米海水之下。在那一刻,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極少數具備萬米深淵科考能力的國家之一。 這是「探索一號」的處女航,也是中國進行的第一次綜合性萬米深潛科考活動。
  • 蛟龍號準備挑戰7000米深海 衝擊世界紀錄-蛟龍號,7000米,深海,世界...
    今年,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將上天對接天宮一號,繼去年夏天成功完成5000米深潛後,中國潛入深海的計劃進展如何?昨天,快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702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顏開,他透露,按照計劃,再過兩三個月,即五六月份,「蛟龍號」就要赴太平洋,載人挑戰7000米深海,取得成功就意味著中國的深海載人潛水器將能在全球99.9%的海底「漫步」,領跑世界深潛俱樂部。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1865年,第一次開始使用壓縮空氣罐潛水,而不是用空氣軟管拴在水面上。經過幾十年的修補後,潛水員通過攜帶自己的壓縮空氣,在水下保持呼吸。 後發而至:中國深潛技術50年 從以上深潛的演變史來看,大部分時間裡都是西方國家在參與其中,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深海1萬米有多恐怖,有生物存在嗎?網友:比想像中恐怖多了
    深海1萬米有多恐怖,有生物存在嗎?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也一直都在持續著,那麼小夥伴們知道深海1萬米有多恐怖嗎?會有生物存在嗎?下面就跟隨小意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我們普通人能夠下潛的深度大約是10米到17米。再深就需要專業訓練的潛水員才能進行了,它們穿上潛水服可以下潛大約40米左右,到達這個深度時氣壓已經非常明顯了,水壓大約有3.9個大氣壓。
  • 哈爾濱氮氣鋼瓶
    哈爾濱氮氣鋼瓶,集團旗下設有四家全資子公司,分別為山東華宸高壓容器有限公司,山東華宸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山東華宸消防器材有限公司,山東魯華宸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哈爾濱氮氣鋼瓶, 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穿防寒服,戴防寒手套。防止氣體洩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海洋|馬裡亞納海溝|潛水器...
    大洋深處有巍巍高山,有幽深峽谷,有間歇噴發的「溫泉」,有繽紛絢麗的「玫瑰花園」……大洋深處還有太多未知。根據統計,世界海洋的平均水深約3700米。我國科學家一步步走向深海,從十年前的1000米到3000米、5000米、7000米,今天將挑戰萬米。每下潛一米都是人類科技在縮小我們與自然力量之間的極限距離。
  • CO2培養箱與CO2鋼瓶的連接及注意事項
    首先在鋼瓶上面連接減壓閥(最好用培養箱專用閥門),再用軟管連接到二氧化碳培養箱的CO2氣體進口,軟管兩端用專用卡子固定好,鋼瓶閥門開之前,必須確保減壓閥完全關閉。鋼瓶閥門打開之後,再開減壓閥的小閥門,調節好壓力,具體的要控制壓力要設置在合理的壓力範圍內。
  • 1萬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1100個大氣壓,下面的水還是液態嗎?
    馬裡亞納海溝是由太平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相撞後,太平洋板塊向下俯衝後形成的,而被抬高的歐亞板塊就從海底露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島嶼,而日本本土整體就處在兩個板塊的斷裂處,因此日本是一個常年發生地震的國家。由於海溝深處的高壓、黑暗、寒冷的極端環境,目前能夠對馬裡亞納海溝進行科學考察的國家並不多,而能夠實現載人下潛到海溝底部的國家只有美國一家,2012年3月美國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獨自乘坐「深海挑戰者」號下潛了近11千米,這是人類第二次下潛馬裡亞納海溝,並且創造了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我國無人下潛深度記錄為10767米,載人深度記錄為70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