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一個不簡單的生態養豬「共同體」——重慶萬州以工業化思維探索鄉村產業發展路徑 - 滾動熱點 - 21CN.COM

2021-02-18 家園綠牧歌

                                                                                                 

  新華社重慶11月2日電題:2+86,一個不簡單的生態養豬「共同體」——重慶萬州以工業化思維探索鄉村產業發展路徑

  新華社記者李勇、陳國洲

  2+86,看似簡單的數學題,背後卻是一個複雜的工業化生態養豬「共同體」。

  在重慶萬州,2家業內知名的農業生物企業和當地86個養豬合作社,在統一管理標準、統一技術支持、統一飼料供應、統一市場開拓下,結成了一個讓多方獲利的「共同體」。記者近日深入萬州多個村鎮採訪發現,這正是當地一直在探索的如何用工業化發展模式,讓農業產業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性產業。

  這個養豬「共同體」有多大

  降溫水簾、自動餵食管道、步履式刮糞機、24小時室內環境採集檢測……即將完工的萬州區龍沙鎮馬巖豬場處處透露出工業化車間的氣息。

  「我這裡就近招聘了14名工人,建成後年出欄1.2萬頭生豬,帶動周邊5個村集體經濟、40多戶貧困戶入股。」豬場負責人郎三奎說。

  2018年,萬州區先後引進四川德康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和廣西奇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兩大生豬養殖和技術服務公司,投資25億元,採用標準化生產方式,在農村建設86個標準化生態養豬場,形成年出欄100萬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產業。

  「目前,生態養豬項目已覆蓋萬州38個鄉鎮街道,帶動2000多人直接就業,140個村集體合作社獲得收益,近萬名農民受益。」萬州區農業農村委調研員陳蓉說,通過大企業引領,為鄉村產業發展聚集了龐大的利益「共同體」。

  四川德康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川東片區總經理彭鵬說,從飼料生產、仔豬供應,到防疫把控、管理標準、深加工銷售,做到全過程把控,最終實現一塊豬肉由誰生產、豬吃的什麼料等等,都可精準溯源。

  工業化生產模式,聚攏了生態養豬產業鏈上更多「共同體」。據了解,目前,圍繞百萬頭生豬養殖,一個年產50萬噸飼料基地正在萬州經開區開工新建,德康公司後續200萬頭生豬屠宰暨食品深加工項目正在推進。待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約160億元。

  生態養豬鏈是怎麼拉長的

  「養了20多年豬,從沒見過不用衝洗的豬場。」面對今年初完成標準化改造後投產的新豬場,萬州優農益家家庭農場總經理向成兵高興地說,現在他這裡的豬過上了「吃益生菌、睡彈簧床、喝中藥保健」的「幸福生活」,技術創新拉長了生態養豬產業鏈。

  向成兵說,造成養豬面源汙染大的主要原因是需要用大量水衝洗豬圈,廢水夾雜糞便難以處理,豬生活在潮溼環境中也容易生病。萬州區引進廣西奇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低架網床、益生菌、異位發酵」養殖技術,將圈舍地板改為有彈性的碳鋼「網床」,排到樓下的糞便不用水衝,而是通過自動刮糞器統一收納到圈舍外,與秸稈、益生菌等深度混合發酵,製成有機肥。與此同時,豬飼料中添加了益生菌和「治未病」的中藥材,不但有利於充分消化、少排便多吸收,而且替代了抗生素,實現了綠色無公害。

  「新技術在破解養豬環境汙染難題的同時,催生出益生菌飼料、中藥添加飼料等新產業,縱向拉長了產業鏈,橫向支持了種養循環等其他產業。」陳蓉說。

  深秋時節,萬州區甘寧鎮南浦西苑玫瑰香橙種植園裡,碧綠叢中掛滿沉甸甸的果實,引得眾多客人前來採摘。「玫瑰香橙之所以甘甜味美,得益於有機肥。」種植園負責人楊波說,過去豬場產生的糞肥因含水率過高無法遠距離運輸和儲存,很難真正實現種養結合。新技術將豬場糞肥變成乾料,解決了糞肥循環利用難題。據了解,萬州100萬頭生豬每年可產生約25萬噸有機肥,可替代50萬畝土地使用化肥。

  多方受益,潛力還在釋放

  不久前,在萬州區長嶺鎮安溪村,生態豬養殖產業進行了首次分紅。「入股5萬元,這次分紅拿了4000元。」貧困戶楊祖財領到了分紅股金。

  安溪村黨總支書記張健介紹,當地牧潤養殖場與6個村居、24戶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一個村居投資40萬元入股,每年能固定分紅5萬元,以此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貧困戶每戶入股5萬元,每年可增收4000元;另外,豬場還常年就近解決農民工務工10人,人均年務工收入2.5萬元以上。

  張健說,過去村集體經濟沒有收入,沒有能力發展鄉村公益事業。通過入股生態養豬業,村集體經濟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龍頭企業獲利,養殖戶增收,集體經濟壯大,農戶分紅,真正實現了多方受益。」陳蓉說。

  10月26日,德康公司與德國綜合肉類食品屠宰加工企業通內斯集團籤約,全面打造歐盟標準食品、加快生豬養殖屠宰和深加工的全球布局。

  「將來萬州養殖的生豬經過深加工後,會銷售到歐洲市場。」彭鵬說,依靠龍頭企業的市場開發能力,鄉村產業獲得了穩定可靠的市場,生態養豬產業鏈的潛力還在持續釋放。(完)

                                           

相關焦點

  • 鄉村產業振興新路徑的探索思考——關於杭州市鄉村產業發展的調研...
    特別在鄉村產業發展方面,雖然近年來農村電商、民宿經濟、鄉村旅遊蓬勃發展,但普遍存在層次低、規模小、布局散等問題,還處在碎片化、粗放型發展階段,迫切需要作進一步提質增效。對調研中發現的好的做法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入分析,對杭州鄉村產業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了幾個方面的理性思考。
  • 吃益生菌、睡彈簧床、喝中藥保健——重慶萬州生態養豬有新招
    新華社重慶11月4日電(記者陳國洲)不臭!這是記者走進重慶市萬州區優農益家家庭農場的第一印象。相對於以往養豬場周邊數十米就能聞到異味,優農益家家庭農場裡幾乎沒有什麼臭味。2018年,重慶市萬州區先後引進四川德康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和廣西奇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兩大生豬養殖和技術服務公司,採用「低架網床、益生菌、異位發酵」的養殖技術,在農村建設86個標準化生態養豬場,形成年出欄100萬頭以上規模化養殖產業,並與萬州區100萬畝經果林配套形成種養循環,探索「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之路。
  • 甘肅旅行社創新思維探索發展新路徑
    旅行社創新思維探索發展新路徑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張櫟「隴東社火、天水『上九朝觀』、甘南『正月祈福法會』、九曲黃河燈陣、酒泉肅北冬季那達慕……想要體會真正的年味,那就選甘肅產品!」17日,蘭神國旅營銷人員給河北的客人回復著消息。
  • 萬州錯位發展文旅產業,持續唱響「暢遊三峽,萬州出發」旅遊品牌
    萬州在做大做強文旅產業的過程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統一布局錯位發展,堅持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加快形成產業集群,或坐在亭子裡休閒聊天,領略鄉村美景,如畫般的美景讓來到這裡的遊客流連忘返。美麗的大周鎮,將當地的自然景觀,產業布局、百姓生活、人文旅遊相互融合。
  • 萬州龍沙鎮:興產業 美環境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7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範晴 通訊員 應鳳林 )在萬州,有一個距離城區僅半個小時車程的大鎮——龍沙鎮。龍沙鎮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依賴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乘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緊扣人居環境整治的節拍,近年來,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變成遠近聞名的明星鎮。
  • 萬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4月15、16日,萬州區委書記莫恭明到長灘鎮、太安鎮、白羊鎮、太龍鎮、甘寧鎮、龍沙鎮、郭村鎮、武陵鎮、瀼渡鎮、黃柏鄉調研,他強調,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突出地域特色,紮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萬州全面落地落實
  • 發展產業 提升鄉村經濟活力
    這樣的變化,恰恰映照了中央一號文件由關注三農問題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升級換代。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背景下,中國鄉村如何振興?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
  • 乘風破浪 「雙曬」助力重慶萬州譜寫文旅新篇
    西山公園將綜合改造,以紅色抗戰革命教育文化為主、中式園林美學文化和都市旅遊健康休閒文化為輔,打造極具萬州地域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公園,塑造巴渝園林典範……一個個濱江親水空間,將把萬州裝扮得更美更生態,讓萬州成為具有豐富生態景觀、親水觀景、和諧宜居的山水城市,成為更具魅力的平湖之州。
  • 生態莊園經濟:鄉村振興戰略的「山西路徑」
    在山西,面對山多地少、生態環境脆弱、農業發展相對落後的現狀,鄉村振興的任務十分艱巨。山西鄉村振興的「路徑」在哪裡?實際上,和鄉村振興戰略主題內容相一致的實踐探索早已在路上,源於晉中進而影響全省、輻射國內的生態莊園經濟,經過十二年的發展壯大,已經在現代高效農業、綠色美麗經濟、帶動農民共同富裕等多方面產生了實際的成果和積極的現實意義,得到了國內眾多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積極肯定。
  • 萬州濱水生態公園視頻_2020年萬州濱水生態公園視頻資料下載_築龍...
    萬州濱水生態公園視頻專題為您提供萬州濱水生態公園視頻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萬州濱水生態公園視頻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重慶萬州長江二橋濱水生態公園 立即下載
  • 營造城市產業發展新圖景
    這意味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任務不僅是追趕,更要創新,既要借鑑東部與其他地區的改革發展經驗,還要根據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實現路徑和模式的革新。  回顧歷史,成都堅持系統思維,將產業置於城市總體戰略下加以部署,取得了發展質量與速度上的成效。
  • 瀏陽市官渡鎮:創新發展「綜合體」 探索振興「新路徑」
    吳中傑 馬煉勘 楊先敏今年來,瀏陽市官渡鎮圍繞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改革試點,走出了一條「多方參與、多點開花、多邊受益」的鄉村振興「官渡路徑」。多點開花,產鎮融合,解決「發展什麼」問題按照中央試點要求,三年內打造3大項目和47個子項目,項目完成率100%。一是聚焦農田立體化。積極發展新型生態循環農業、立體農業10餘處。二是聚焦產業融合化。
  • 王敏赴企「親清三訪」:龍頭帶動,打造產業生態共同體!
    公司致力於以高端智能裝備核心技術推動我國工業轉型升級,能夠助力複合材料、廣告文印、汽車內飾、家居家紡、紡織服裝、辦公自動化、鞋業、箱包等多種行業客戶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工業化生產。王敏走進數位化裝備展示中心,看設備研發,聽產品介紹,對企業實現從軟體研發到設備製造轉型表示讚賞。
  • 萬州加快構建長江生態廊道 譜寫高質量綠色發展新篇章
    通過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先後否決一批不符合1公裡產業管控政策的項目,關停三陽化工、九稜化工等1公裡範圍內的汙染企業;取締非法碼頭25個,整治長江岸線利用項目54個;在長江河道保護線外側設立分別不少於50米和100米的綠化緩衝帶,栽種了三角梅、景觀樹等植物,建設了紅砂磧、天子湖等溼地公園,進一步管控好緩衝帶,實現了保護長江河道與提升萬州濱水城市品質雙贏
  • 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成立 探索智能時代教育生態
    原標題: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成立 探索智能時代教育生態   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成立大會暨第四次教育革命與未來學校研討會20日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行。   任昌山希望,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可以面向未來、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教育改革發展新路徑,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共同開創教育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國教科院國際與比較教育所所長、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王素介紹了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成立背景及未來學校創新計劃。
  • 重慶開州齊聖村:「農業+生態+旅遊」走出富民路
    馬佳欣 攝【美麗中國長江行】重慶開州齊聖村:「農業+生態+旅遊」走出富民路中新網重慶5月15日電(馬佳欣)七條溝、八道梁,高坡土地不產糧,開門就見山,種田走半天,上學路太遠,看病更困難,曾是重慶市開州區齊聖村真實寫照。
  • 公園城市 鄉村表達 新都區夏河溪鄉野公園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成都市新都區夏河溪鄉野公園。作為鄉村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典範,11月18日,在「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頒獎典禮暨成渝文旅發展交流活動現場,夏河溪鄉野公園、尖鋒運動公園一舉斬獲「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成渝潮流新地標」兩項大獎。生態環境改造讓城鄉風貌巧妙融合  走進夏河溪鄉野公園,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無疑是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的清新空氣和一望無際的翠綠植被。
  • 重慶之美·萬州篇
    一棵樹、一座公園、一個廣場,既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又展示著萬州的飛速發展,更成為三峽平湖景區的景點景觀,吸引著遊客去讀懂這個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去做一個臨時的萬州人。 西山公園始建於1925年,為紀念1926年萬縣「九五」慘案,朱德曾親筆題名「九五公園」。園內古木參天,曾被評為中國百家名園之一。2016年成功創建為「國際傑出茶花園」。
  • 六次產業與鄉村振興研討會暨《第四產業:來自中國農村的探索》新
    張教授說: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非常重要,有可能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的動力。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際上就是要發展第六產業。談到六次產業,很多人認為來源於日本。但是日本的六次產業化只是一產的接二連三,是一二三產業的簡單相加,不是有機地融合。
  • 中子星創科:探索養殖領域的產業數位化賦能
    金融科技 賦能產業 近幾年來,以ABCDI(人工智慧AI、區塊鏈Blockchain、雲計算Cloud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物聯網IOT)為代表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為農業產業數位化提供了良好的升級基礎和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