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家長,買學區房進名校還是走普校保指標?

2020-09-20 老單來了

2020中考後,一個話題引起了很多家長的關注。很多家長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買學區房進名校和走普校保指標這兩條路,到底要選擇哪一條?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答案很明顯,必須上名校啊!只有有點經濟實力都會在這個時候買上一個名校的學區房,解決孩子讀書問題,而名校的學區房房價也證實了這一點。均價不到2萬的大連房價,學區房4-5萬起,而且還是所謂的老破小。

但隨著指標政策的執行,特別是今年中考的結果,讓這個問題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問題,也就是說原來走普校保指標也是一條出路。

以兩所學校為例,就是筆者孩子所在的四中和臨近的一所名校雙語做個比較吧!

一、考生概況

四中:畢業生256人,其中指標生150,重點高中指標到校總數57,四甲高中指標總數18。

雙語:畢業生168人,其中指標生156,重點高中指標到校總數60,四甲高中指標總數19。

四中的非指標生佔比很高,側面反應生源複雜,雙語的學區房房價是接近3萬起,而四中的學區房價為1-2萬。

二、考生成績

660分以上:雙語7人,四中1人

統招生和統調生:具體數據不詳,但估計雙語有30+,4中有10人左右

指標生:

雙語640分率為10%、620分率為26%、600分率為36%

四中640分率為5%、620分率為18%、600分率為26%

家長買了3萬的學區房去了雙語,孩子的成績會有比較高的保證,上四甲高中至少需要年級前50。(雙語有個特殊因素是軍人子女多,所以有加分的優惠政策)。

家長沒有買學區房而是去了普校的四中,那麼上四甲高中至少需要成績排名年級前30。

雙語排名前50的孩子和四中排名前30的孩子分數其實相差不大,到了四甲高中又是重新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所以不是一定非要上名校不可。

所以如果孩子是比較不錯的,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上雙語和上四中的差別不大,但如果是資質普通,不是前30%的選手,那麼上名校的意義更大一些吧。

相關焦點

  • 大連中小學學區調整 買學區房必看
    孩子小升初的途徑有很多,買學區房已經成為大連家長們非常關注的事情。但學區房應該怎麼買?大連的家長們千萬不能盲目。在買之前一定要打探最新的中小學學區房變化。今年,最新出爐的大連中小學學區劃分與以往就有所不同。
  • 想通過買學區房在上海進大學名校,想多了
    中考新政策搖號入學實施一來,直接助推名校周邊學區房的價格飛漲!學區房背後的邏輯無非就是用機會金錢為孩子博取一個可能進好學校的機會,以求一個可能的好未來。有房產中介說全市比較好的學區房基本都已經清光了,又間接助推了家長們的這種焦慮。學區房背後的邏輯無非就是為孩子博取一個好學校好未來。下面我們看看這篇文章的觀點。
  • 數讀大連學區房丨上篇——指標到校哪家強?
    只要研究房子,就不能繞開學區房。不管是確實需要使用學區指標,還是想投資,都需要面臨學區房選擇的問題。哪個學校好?什麼學區房性價比高?什麼學校適合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孩子成績段?這些都是讓許許多多教育剛需剛改群體頭疼的話題。
  • 學區房,買還是不買?
    然而買了學區房就真的就能順理成章的考入好大學嗎?學區房三問:1. 搬到學區房之後,孩子的教育真的能夠提升嗎?孩子成績就一定能夠好嗎?學習成績好壞是一個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我們可以保證名校老師的教學質量,但無法保證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再好的學校也有老油條,再差的學校也有好苗子。
  • 大連主城區初中2019指標到校數據盤點 揭秘為何學區房如此貴
    那麼這些學校周邊的學區房,也吸引了太多家長的目光,「砸鍋賣鐵」也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以至於上述學校周邊的學區房的單價有的已經超過4.5萬/平。什麼叫指標大小?指標到校是指在我國部分省市實行的將重點高中招生名額分解到區域內的所有初中,給每個初中的尖子生都能獲得進入重點高中的機會的招生政策。
  • 南京學區房還買嗎?
    朝陽區:名校單校劃片 普校可搖號名校2017年確定和石景山、豐臺一起實行多校劃片,2017年6月30日取得房產證為界。實際上朝陽區到了2018年,名校和重點小學依然是單校劃片。政策沒有損害買了名校學區房家長的權益,這些家長的孩子仍可以上對口名校。
  • 2020大連學區房超全攻略,23個熱點學區多少錢能拿下?
    (標紅為已發布學區預警、學區房需搖號的中學)②請重點關注660分率、三甲指標、600分率這3項數據。660分率反映學校中超級尖子生所佔比例;三甲指標,為大連三所省重點高中指標數量總和;600分率代表學校整體水平。③學區的好壞不能僅憑一年的成績來定奪,要看近幾年的平均水平。
  • 2020大連學區房超全攻略,23個熱點學區多少錢能拿下?
    (標紅為已發布學區預警、學區房需搖號的中學) 請重點關注660分率、三甲指標、600分率這3項數據。660分率反映學校中超級尖子生所佔比例;三甲指標,為大連三所省重點高中指標數量總和;600分率代表學校整體水平。 學區的好壞不能僅憑一年的成績來定奪,要看近幾年的平均水平。
  • 從2020大連中考數據看學區選擇!(附600分比率排名及指標佔比)
    2020年大連中考成績發布了!據家長幫統計的「大連部分初中2020中考600分比率表」數據看,今年大連中考分數普遍很高,超過600分的整體比例提高9.65%。(數據來源,家長幫大連站)看完今年的分數,寶媽們焦慮不,學區房是不是還要買?!啥也別說了,一切為了孩子。
  • 2021年升學買學區房?慎重!先來看成都學區房現狀分析
    買學區房,錦江青羊,中小學強區,牛娃多,價格高;金牛梯度大,好高中比好小學多;今年「殺」出來的天府新區高新區,也是學區房競爭黑馬……但我在這裡還要勸家長一句:慎重!不信,我們依次來看看各個區的學區情況!
  • 想買學區房?家長們注意了!
    昨天,一場關於「漳州學區房那些事兒」的線上分享會在「秒懂漳州樓市群」裡舉行。話不多說,小馨整理了分享精華,滿滿的全是乾貨,強烈建議收藏!!! 1.漳州目前的學區房有哪些?
  • 大連2019年學區房攻略,連房價都幫你問好了!(收藏)
    而很多幼兒園即將畢業的孩子家長,也準備打足提前量,選一套合適的學區房。對於孩子一生起決定性作用的階段,非初中莫屬,因為上了好的初中才能夠考上好大學。究竟在大連的學區房如何選?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大連15大熱門重點初中、5大熱門潛力初中的對口小區。
  • 在上海魔都,是買學區房好,還是考民辦划算?
    民辦搖號,這是近段時間魔都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了。那麼,想要進入好的學校,是買學區房好,還是考民辦划算了?浦東有種學區房是用來鎖定對口名校公辦初中的,比如上海建平西校的大唐校區學區房,現在政策背景穩定,沒有受到明顯衝擊。但是對口關係其實經常變化的,如果以後趨勢向多校劃片走,還是要冒一定風險的。
  • 你的學區房還值錢麼?解讀大連中考新政之下學區房應該怎麼選
    從2021年秋季入學的初一年級開始,根據各地區分得的每一所省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指標生數,先將各初中學校按學區內人數計算出的結果整數部分直接分到各初中,再將計算結果的小數部分匯總採用「電腦派位」辦法分配到各初中。面對這樣的政策,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我為啥還買學區房,租學區房他不香麼?
  • 學區預警如何應對?與其老房搖號,不如新區搶先!
    「就算現在買了學區房,但又怕等孩子要入學時搖不上號,進不了最好的學校。」她擔心道,「白花錢倒是次要的,最怕影響孩子的教育質量。」對於很多家長而言,學區房漲價可以忍,但是學區房「失效」卻不能忍。大家花大價錢買學區房的目的,就是為了能給孩子的教育許一個更明確的未來。但是預警後的搖號,恰恰是對這種「明確」的最大動搖。
  • 買學區房並不等於能上學區內名校!
    ……最近關於孩子上學的問題成為家長們的熱議話題。作為家長,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個好學校,接受更好更優質的教育,所以一些家長也是盡其所能的來尋求各種途徑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買當地名校的學區房,這也促使學區房的價格水漲船高~一房難求,而家長們也是報著為了能買到學區房,寧可背負高額房貸也要讓孩子能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 買「學區房」並不一定能進入「名校」就讀
    一說到教育,相信這是大部分購房者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尤其在教育政策改革後,大家開始探討,學區房還能買嗎?學區房到底該怎麼買?昨天的直播話題,就是關於學區房的購買建議,引發了不少人關注。即使如此,學區房依然有存在的價值,在廣大購房者心目中,學區與地鐵、商業並列為鐵三項。
  • 20萬/平買學區房,中考成績「慘不忍睹」,家長直言:想轉學
    20萬/平買學區房,中考考不上高中?家長擔憂:班級第一名都想轉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學習成績是每個家長和孩子都繞不開的話題,當孩子學習成績優秀時,全家喜笑顏開;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全家烏雲籠罩,孩子的學習成績牽動著萬千家長的心弦。
  • 買學區房有必要嗎?
    這篇文章皆在分析學區房值得買,而不是鼓動大家去買。一般來說,學區房的定位大部分都是老破小,買學區房的意圖很明確,就是奔著參加高考去。富豪基本上更傾向於留學(最差也是高中畢業就出國,好的都是初中甚至小學就出國),規避高考的激烈競爭(比如那個捐了650萬美元的步長製藥集團)。
  • 2021南寧小升初要買學區房嗎?學區房對升學(中考)有影響?
    能讀上這些學校,就意味著有一隻腳踏進了南寧二中、南寧三中的門檻。在高升學率、優秀率面前,學區房的重要性被無比放大。因此,南寧樓市裡的學區房熱度一直居高不下。不管是老城區的二手房,還是現在主打學區的新房,在市場上一直都有家長為此「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