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研究房子,就不能繞開學區房。不管是確實需要使用學區指標,還是想投資,都需要面臨學區房選擇的問題。
哪個學校好?
什麼學區房性價比高?
什麼學校適合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孩子成績段?
這些都是讓許許多多教育剛需剛改群體頭疼的話題。
網上各類數據、各種聲音非常多,但是,讓對指標到校概念都不甚理解的小白來解讀,簡直是比天書還難,許多學區房的選擇往往靠「感覺」和「口碑」。
本文嘗試以前所未有的視角為大連市熱門學區房進行賦值,運用公開數據,從多個角度來為各大學區房賦值。
量化其「感覺」和「口碑」,使學區房性價比透明化、可視化,從而為深刻研究其性價比提供可能。
首先我們要知道性價比的概念,性價比=性能/價格。
價格好理解,性能怎麼解決呢?
本文選擇五個區的11個中學作為指標大校代表,從指標數量、質量、指標趨勢、學生平均成績等對學校進行排名。
並使用平均權重法,計算出各初中學校的性能,再除以學區房代表房價,則得出學區房的總體性價比。
注意,本文數據及計算方式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建議,房產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如發現數據有較大出入,歡迎廣大網友指正。如果您對權重計算方式持有不同意見,也可以自行更換計算方式得出自己的結論。
註:以上學校均不包括分校,集團化學校除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指標最多的學校依次如下,我們設最高值為1,其餘學校得分=其指標數與最高指標數的比值。
註:權重=各校指標數/第一名80中指標數
通過閱讀本號馬英八先生的「2020大連中考填報難度歷史最高」一文,我們可以了解指標分配的機制,這種機制下各中學分配到的指標與應屆學生總數佔比基本一致,但是指標指標質量不盡相同。先說結果,在這種機制下,指標最大校不僅能保證按比例獲得五甲學校的指標數,還很有可能獲取更多五甲高中的指標。讓我們看表說話:
註:佔比=五甲指標數/指標總數;權重得分為各校佔比值/第一名80中佔比值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指標質量大體與學校獲得的指標總數成正比,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看:
每個區的指標最多校,是指標質量這一項的得分王者!
其在指標質量上的優勢,會甩掉本區指標第二大校一個身位!
比較典型的就是80中和76中的比較,34和37中的比較。
造成這種情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各初中的指標以區為單位進行統一分配
2、分配時,抽籤決定13所高中指標的分配順序
3、指標分滿以後依次推出指標分配
4、留在最後的指標大校,獲得剩下的全部指標
再說一次,依然看不懂的話,請仔細閱讀本號馬英八先生的「2020大連中考填報難度歷史最高」一文,其中說的非常清楚,或者在留言區互動留言!
本項參數考慮的是指標大校們的教學質量。
從結果看,大部分指標大校都能通過校內服從的方式,消化掉所分配的指標,僅有弘文中學出現了指標用不完的情況。
另外,大多數指標大校都能夠通過指標統調爭取到額外的指標數量,本文通過推出「指標預期率」這一概念參數,來進行深度考核。
指標預期率=實際使用總數/指標分配數
以九中為例,九中的教育質量可以做到,分配到1個指標,但可以實際使用到1.15個,在所有指標大校中傲視群雄。
同樣作為指標大校的弘文中學,在保指標、爭指標的能力上就體現出明顯不足。
註:
1. 不計算軍人子女、醫務人員子女及三僑子女指標
2. 實際使用總數=使用數+統調數
3. 指標預期率=實際使用總數/指標分配數
4. 以上數據引用自公眾號「濱城家長會」
既然學區房價值和學校強力掛鈎,那我們就不能不考慮指標數量的成長性。
尤其是在多校學區預警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看在多校預警的政策下,在校生的變化情況,來預測三年後的指標數量情況,在這裡,我們搜集了11所學校初一新生的數量,以此來推算2023年中考指標數量,並進行排名。
筆者認為,對於房屋升值預期而言,這是個權重更大的參數,講道理應該賦予更多權重,但是本文暫對其一視同仁,採用相同標準賦值。
註:數據來自網絡,筆者已經盡力核實,難免有誤,歡迎指正,在此一併感謝網友COCO、五月的拾光、戴先生、阿蜚對數據的貢獻,感謝八神和咖哥對數據的匯總。
如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匯文中學的指標增長量是獨佔鰲頭,獨一檔位的,未來三年將取代80中,成為第一指標大校。
好了,截止目前我們已經從指標絕對數量、質量、預期率和成長性四個方面進行了權重計算,是時候看看我們初步的計算結果了。
看完這個表,相信一定會引起許多看官的不服氣,別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請期待
《數讀大連學區房丨中篇——教育質量誰更優?》
文章來源:來自達裡尼 作者:西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