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上學|目的論

2021-02-08 實驗哲學

這次的哲普小餐推文和以往有點不同

文章內容來自這本書:

<Plato and a Platypus Walk into a Bar… >

從書名和封面可以看出它並不是嚴肅地談論著理論

書裡用了大量的小故事來闡述理論

關於每一種理論的介紹篇幅也不長

非常推薦給對哲學感興趣的同學作為日常讀物

裡面的black jokes讓理解哲學變得更輕鬆了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形上學中的目 的 論


形上學首先從這些大問題入手:

 

 是存在?

實在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有多少天使能在針尖上跳舞?

(引申為糾結於研究細小奇怪沒多大用處的東西)

……

如果你查字典,你會發現「形上學」其實是亞里斯多德研究在自然科學以外的抽象問題的著作名稱,後面被證實源於拉丁文中人們熟知的一句「post hoc hokum(事後的廢話)」。事實上,以「形上學」命名這本書的人並不是亞里斯多德,而是公元前一世紀時負責收集亞里斯多德作品的安德羅尼柯。他之所以選這個題目,是因為這本冊子排在亞里斯多德研究事物具體形態變化的《物理學》(physica)一書之後。



迪米特裡:  塔索,我最近一直被一些事情困擾著。

塔索: 什麼事?

迪米特裡: 所有這些的意義是什麼?

塔索: 所有什麼?

迪米特裡: 你看:生命、死亡、愛情——甚至一片葡萄葉子

塔索: 為什麼你要思考它們的意義?

迪米特裡: 因為它們必須有意義,不然的話我們的生命就只是……

塔索: 只是怎樣?

迪米特裡: 還是給我一杯酒吧……



宇宙的存在是有目的的嗎?


亞里斯多德認為,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有它們應該達到的內在目的。一顆橡子有它的目的:長成一棵橡樹,這是「命中注定」的。鳥也有目的,蜜蜂也有,甚至有人說在波士頓的一粒豌豆也有目的。這是實在的特有組成部分。


如果這聽起來有些抽象,接下來這位戈德斯坦女士的故事會讓「目的」兩字的理解更接地氣。

一位戈德斯坦女士和她的孫子孫女在路上走著,一個朋友遇見了她,停下來問她的兒孫們多大。


她回答說:「這個律師七歲,這個醫生五歲。」

人生有目的嗎?


亞里斯多德認為有。他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幸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他的這個觀點被其他的哲學家反覆討論。聖奧古斯丁在七世紀後提出人生的目的是「愛上帝」。二十世紀的海德格爾則認為人的目的應當是不拒絕真實的人類境況而生活,尤其是死亡。幸福?多麼膚淺!


人們在討論生活的意義的同時

也衍生出了許多笑話

催生了許多哲學家

一個追尋者聽說印度最智慧的古魯(古魯:印度北部錫克教地區最初十名領袖之統稱。)住在印度最高的山峰,於是他翻山越嶺,經歷了無數次的跌倒,滿身傷痕,最後終於登上了山頂。此時他看見古魯正盤腿坐在他面前的洞穴中。


「啊,最智慧的古魯,」這個追尋者說,「我來向你尋求生活的秘密。」


「噢對,說到這個生活的意義」,古魯說,「生活的意義就是一個茶杯。」


「一個茶杯?!我走這麼遠來追尋生活的意義,你就告訴我它是個茶杯?」


古魯聳聳肩說。「那它可能不是一個茶杯吧。」


這裡古魯承認要明確地表達生活的意義和目的是很難做到的,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去做這件事。

 

這裡有一個關於生活目的的區別:人類註定要去做的和一個特定的個體想要做的。在接下來的故事中,牙醫薩姆就是這樣一個不斷糾結到底是去尋找普遍化的人生目標還是簡單地做他想做的事的人。但對於兒子的人生目標,很明顯,他的母親有自己的想法。

 

一個費城的牙醫薩姆•利普希茨為了找尋生活的意義去了印度。


幾個月過去了,他的母親沒有收到任何音訊,於是她飛去了印度,她問當地最有智慧的人在哪裡?人們把她帶到了一個靜修處,那裡的守衛告訴她,她如果要見古魯,就要等上一個禮拜,而且只能對古魯說三個字。


薩姆的母親答應了,耐心地等待並且仔細斟酌她要說的那三個字。當她終於見到了古魯的時候,她對他說:「薩姆,走!」

快戳後臺告訴我們吧!

 

著者|Thomas Cathcart and Danielklein

翻譯|段文昕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周振忠:實在論、形上學和語義
    周振忠:實在論、形上學和語義 2017年04月21日 16:43 來源:《世界哲學》 作者:周振忠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論《道德形上學》對法權義務和德性義務之劃分
    《道德形上學》導論並未把法權義務和德性義務的劃分當作重點來詳加論述,但第三部分「道德形上學的劃分」中的有關論述,與法權義務和德性義務的劃分密切相關。道德形上學(die Metaphysik der Sitten)是康德對自己的道德哲學的專有命名,在《道德形上學》中,康德也稱之為道德論(die Sittenlehre或die Moral[4]),它被劃分為法權論(die Rechtslehre)或法學(ius)和德性論(die Tugendlehre)或倫理學(ehica)兩個分支。
  • 形上學,究竟什麼是形上學
    記得我在學校學習馬哲的時候,對「形上學」的解釋是:「形上學就是用孤立,靜止,片面的方式看待問題。」但它實際上是後來的引申義。要想了解形上學到底是什麼意思,就要讓我們追根溯源從它誕生時說起。形上學的英文是Metaphysics,古希臘文是τ μετ τ φυσικ,拉丁文是metaphysica。
  • 西方哲學史 | 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
    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分為三部分:存在論、實體論、神學原因論原因論是指構成事物存在的原因,在亞里斯多德時期的原因論更接近於一個事物存在所必需或者說必備的
  • 《形上學》:亞里斯多德與形上學
    它曾經是西方哲學的核心部分,長時間內被認為是人類所有知識的根基,一個「形上學」概念就能串起一部西方哲學史,但就其概念本身而言,它始終未到一般的確定性,哲學家們對於其研究的問題與對象從未達成共識,由於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盛名在外,被認為是走進西哲入門之作。與此同時,恩格斯將形上學作為辯證法相對的思維方式,即「孤立」、「靜止」的概念,鑑於馬主義的影響之深,更導致了形上學概念的固化。
  • 窺探形上學的層級性訴求
    於是,形上學的層級性訴求就在於認為表層我們所看到的、言說的是虛假的不真實,而與之相對的就一定存在著一個深層的、作為根基的確定性。不論是本體論形上學,還是認識論形上學,亦或分析的形上學都難逃這種形上學的層級性。  筆者不打算對形上學的層級性作出整部哲學史的恢宏論證,而是「取巧」的找到了一位極佳的代表--美國哲學家普特南。
  • 南哲思享|代玉民:邏輯分析可以取消形上學麼——論馮友蘭對邏輯...
    為揭示形上學命題的似是而非,卡爾納普(R.Carnap)在1934年提出了語言的邏輯句法理論,主張將形上學命題之類的假對象句子翻譯為分析性的句法句子,以此澄清其看似能表述某種知識的迷惑性。此後,奎因(W.V.O.Quine)批評卡爾納普使用語義規則來解釋「分析性」,並藉助一階邏輯的量詞理論凸顯關於本體論的承諾,以此維護形上學。
  • 彭國華:形上學的歷史與命運
    對哲學稍具常識的人都知道,形上學是與辯證法相對立的一個範疇,指的是孤立、靜止、片面地認識事物的一種哲學立場、觀點和方法。不過,形上學還有另外一種涵義,是指探求事物的共性及一般發展規律的學問,與哲學大致相當。從這種涵義上說,形上學的歷史與命運也就是哲學的歷史與命運。
  • 託馬斯·阿奎那的形上學和神學觀點
    託馬斯·阿奎那的形上學觀點較接近於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同時也參考了其他經院哲學家的觀點。 亞里斯多德對世界本質的解釋是偏向於唯物主義的,物質的概念和「四因說」在他的哲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託馬斯·阿奎那認為物質和形式是構成世界的本質。
  • 張志偉丨形上學的概念及其歷史演變
    如前所述,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大致包含三方面的含義:關於終極原因和原則的科學、研究「作為存在的存在」的科學和探索不動的動者的「神學」。顧名思義,自然哲學以自然萬物為其研究對象,形上學所研究的則是自然萬物的基礎、根據或最高的原因,所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形上學被看作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根據和前提,是一切科學的科學。
  • 重思「形上學」:中國哲學的視角
    」與中國哲學傳統中以儒家哲學為代表的「形上學」,可見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西方metaphysics所包括的本體論與宇宙論兩部分涇渭分明,而在中國哲學中,二者則相互貫通。 關鍵詞:中國哲學;哲學傳統;形上學;西方哲學;本體論;牟宗三;思考;陳來;楊國榮;儒家 作者簡介:   內容提要:對比分析哲西方學傳統中以柏拉圖哲學為代表的「metaphysics」與中國哲學傳統中以儒家哲學為代表的
  • 亞里斯多德:什麼是「形上學」?
    例如井上哲次郎將metaphysical漢譯為「形上學」,嚴復則譯為「玄學」。兩種譯法都無法準確說明metaphysical的意思,反而混淆了朱熹的「形上學」和王弼的「玄學」,傷害了母語。又如十八世紀的法國唯物主義者都反對笛卡爾和萊布尼茲的形上學,但國內的教科書卻把他們稱為「形上學唯物主義」者,這種「形上學唯物主義者」反對「形上學」的說法,顯得十分彆扭和矛盾,其實他們應該叫「機械唯物主義者」才是。為此,我們有必要弄清楚究竟什麼是西方人所說的「形上學」?
  • 對馮友蘭形上學體系的改進和補充
    關鍵詞:馮友蘭/形上學/形而中學/語言學轉向/語言實踐  標題注釋: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計算社會科學的解釋研究」(19BZX033)、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語境主義反懷疑論方案批判研究」(18BZX040)的階段性成果。
  • 對康德《道德形上學》 之「德性論導論」的結構分析
    龔李萱(GONG Lixuan)*摘要:本文彌補了目前對康德《道德形上學》中「德性論導論」缺乏整體性結構梳理的理論裂隙,將導論分為「引入——目的學說——意向學說——方法論」這四個環節,並著重對兩個核心環節(目的學說和意向學說)進行結構梳理。
  • 形上學的三次翻轉
    這些研究往往缺乏對形上學的本質、意義和發展規律的深入探索,人們卻把這類缺乏真正形上學之思的文字理解為形上學研究方面的經典之作。然而,無論人們是出於克服現代性焦慮的目的而重建民族精神,還是為了站在思想的制高點上來重振哲學,都無法迴避形上學問題。正如康德所指出的:「人類精神一勞永逸地放棄形上學研究,這是一種因噎廢食的辦法,這種辦法是不能採取的。」
  • 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羅素
    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文/羅素 閱讀任何一個重要的哲學家,而尤其是閱讀亞里斯多德,我們有必要從兩個方面來研究他
  • 《形上學》Z3的解釋困境與剝離論證
    《形上學》Z3的解釋困境與剝離論證 曹青雲 作者簡介:曹青雲,1984年生,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 人大複印:《外國哲學》2012 年 05 期
  • 「形上學」到底是個什麼學?
    中國普通老百姓口中的「形上學」與其命名起始定義雖然有關聯,但其實相去甚遠。「形上學」作為一個哲學詞彙,算是一個非常有意思、貼切的舶來品翻譯。哲學詞彙的翻譯相對於那些一般國內沒有的物品,如「jeep」翻成吉普的音譯,要麻煩許多。因為哲學本來就是概念、定義、思考的學問,如果詞彙不能精準,很容易導致思緒混亂,所以哲學詞彙的翻譯應該是更注重「信達雅」的一類。
  • 在西方哲學史上,馬克思哲學排斥形上學,實現哲學主題的轉換
    現如今,後現代主義思想家們對馬克思哲學的論述,涉及馬克思哲學與「形上學」的關係,馬克思哲學與當代西方哲學包括後現代主義的關係。儘管後現代主義思想家們對馬克思哲學的理解各異,取捨不同,但從總體上看,在後現代語境中,馬克思哲學的拒斥「形上學」性、實踐的存在論意義以及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這些被忽略、被抑制乃至被遺忘的部分得以彰顯。
  • 多一點實證主義,也多一點形上學
    導語:實證主義與形上學都希望抵近「真理」,前者運用實驗和數學的方式,安營紮寨,向著微觀和宏觀的層面一代又一代地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