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調研,與一些校長閒聊,從遠景規劃到管理理念,從學校文化到管理藝術,許多校長口若懸河,講得頭頭是道。當你與他談起學校的教師、班級與學生時,他們卻了解甚少,有的甚至連全校學生總數都掌握不清。當你深入學校,發現他們所談的往往與實際情況相差太遠,有的學校管理相當混亂。當你指出存在的問題時,他們常常會說:「我主要抓宏觀思想,具體工作由分管領導負責。」還有一些校長,在學校很難找到他們的身影,不是開會就是外出辦事了,即使有幸碰到,也是端坐在校長室裡。有的教師說:「我們的校長除了開會布置工作,就是提筆籤單據,具體工作與他無關。」
毋庸置疑,學校工作千頭萬緒,必須分工負責,但上面提及的校長,總有「甩手校長」之嫌。空談思想,整天不和教師、學生和課堂接觸的校長,又如何領導學校的教育教學?
「甩手校長」折射出某些校長工作「浮」在面上,張口閉口這個理念那種模式,整日停留在空想之中。而一旦設想與現實產生了距離,便埋怨環境差,埋怨教師水平低。這種紙上談兵式的管理,一方面反映了校長懶於管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他們不會調查與研究,缺乏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
「甩手校長」折射出某些校長的「官本位」思想還很嚴重。有的校長認為幹具體工作有損形象,進了課堂便會混同於一般教師,在學生中轉一轉便沒了威信,他們熱衷於開會聽報告,熱衷於前呼後擁拍板定案,熱衷於與上級領導聯絡感情,對於學校具體工作不聞不問。
管理是需要雄韜偉略,但是沒有精細化的管理,缺少不折不扣的執行,想實現宏觀目標就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校長每天都思考這樣一些問題:今天我作為校長做了些什麼?哪些事情是有效的?我發現了哪些問題?哪些問題必須及時解決?如此審視自己的工作,我們就可能會少一些浮躁,少了一些官氣,必能成就一番大事。
寫到這裡,不由地想起了洋思中學的蔡林森校長。洋思中學佔地200多畝,教職工也有300多人。可蔡校長每天仍是很早起床,到學生宿舍裡轉一轉,到校園裡走一走,每天還要和學生一起做早操,經常到教室裡聽課。論資格、論貢獻、論能力、論年齡,我們的一些「甩手校長」是否感到汗顏呢?
分層管理不過是學校管理的一種手段,它絕不是學校管理的目標。學校管理的目標是促進師生的發展。規模大的學校,分工負責、分層管理有其必要性,但規模不大的學校,分層過多必然會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
校長自然不能事無巨細「事必躬親」,但校長要根據學校實際,有所為有所不為。校長要關注教學,貼近師生,經常作調查研究,能領導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能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校長要身體力行,躬身實踐,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師,以充滿睿智的管理藝術鼓舞教師,引領全體教職工提高和發揮自己的才幹,從而產生集體的巨大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