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非遺咖啡!看平川朱苦拉咖啡製作技藝

2021-01-09 騰訊網

朱苦拉村位於楚雄、大理、麗江三個州市的交界地,是賓川縣平川鎮漁泡江邊一個偏遠的小山村。「朱苦拉」彝語意為「彎彎曲曲的小路」,老百姓稱進入朱苦拉的路有「九十九道彎、八十八道坎」。這裡有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林,有傳承百年的朱苦拉咖啡製作技藝。2017年6月,平川朱苦拉咖啡製作技藝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據史料記載,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田徳能(中國名)神父到賓川傳教,在朱苦拉村修建了天主教堂,並引進種植了從越南帶入的咖啡苗,之後又培育了更多的咖啡樹,栽種在教堂周圍。從那時開始,朱苦拉村便開始了咖啡種植。現在朱苦拉有1134株古咖啡樹,其中100年以上的老咖啡樹有24株,其餘咖啡樹樹齡均在60年以上。

田德能神父在傳教的同時也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到了朱苦拉村,村民自種、自磨、自煮咖啡,保存了完整的咖啡土法加工、製作和飲用習慣,並與當地的「彝族打歌」「長桌宴」等習俗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山區咖啡文化。

朱苦拉咖啡製作技藝獨具特色,從栽種到煮都十分講究。栽種一般用咖啡豆種,選無霜區的黑沙土種植。埋土時咖啡豆有裂縫的面向下,種下4個月出苗,出苗後半個月長葉,3年後開花結果,7~10年為盛果期。期間要防治介殼蟲。一棵樹一般一年分4次開花,分4次採果。咖啡豆加工首先要清洗,用人工剝去外皮。除皮後再清洗,用簸箕晾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晾乾後用杵臼舂,簸箕簸出外殼。然後在大鐵鍋中用柴火加熱焙炒,出鍋後冷卻,晾一天。接著把炒熟的咖啡豆用石磨磨碎成咖啡粉,用紙箱儲存。煮咖啡用開水煮,先放糖再放咖啡,糖、咖啡的比例一般是3∶5,煮10分鐘左右,不停地邊煮邊攪,避免咖啡沉澱煮糊,而且不能讓咖啡沸騰的水溢出鍋外,否則煮出的咖啡味道不好喝。

朱苦拉咖啡是中國最純正、最古老的波邦鐵皮卡品種,品質優異,被稱為中國咖啡的「活化石」。現有的13畝古咖啡林被列為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林,流傳至今的咖啡土法加工製作和飲用習慣,成為中國百年咖啡文化的原生地和經典。

賓川縣委、縣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朱苦拉咖啡製作技藝保護傳承工作。近年來,縣財政每年撥專款資金進行扶持,著力打造「朱苦拉百年古咖啡」品牌。通過政府主導,引進企業,興建水洗咖啡加工廠,對朱苦拉天主教堂進行修繕。在賓川新建咖啡精深加工生產線,不斷發展並形成朱苦拉咖啡產業鏈。2012年完成了「賓川朱苦拉咖啡」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工作,創作了膾炙人口的歌曲《朱苦拉》。2010年7月成立了賓川縣平川朱苦拉咖啡協會。同時加大宣傳保護力度,先後出版了《大理朱苦拉咖啡傳奇》《尋找咖啡活化石——賓川朱苦拉咖啡林》等書籍,製作了《深谷飄香——探訪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林》《再訪朱苦拉》《深山尋香記》《大山深處的遺夢——百年朱苦拉咖啡》等系列專題片。2017年6月組織召開了「2017首屆雲南大理賓川朱苦拉咖啡論壇」,共有國內外專家及嘉賓及朱苦拉村民總計近200人參加了論壇系列活動,共話朱苦拉咖啡的產業發展前景。與此同時,文化管理部門認真開展項目調查和檔案建設,開展傳承培訓活動,著力保護和傳承朱苦拉咖啡傳統製作技藝,讓朱苦拉咖啡融入生活,活態傳承,煥發出新的生機。

大理廣播電視臺 施曉倩 整理編輯

來源:大理非遺

《政風行風熱線》節目預告

大理州民政局局長高康3月18號上午11點到12點,將做客662期《政風行風熱線》,就全州社會救助兜底保障、養老服務、殯葬改革、社會組織管理等相關問題,與聽眾朋友們進行溝通交流,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

節目當天,歡迎您通過廣播頻率FM102.7、FM99.9實時收聽,也可以撥打熱線電話8881027、8891027參與節目,反映您關注的問題。此外,您還可以通過「大理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微贊直播間和999微大理微信平臺觀看視頻直播。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林守護者:世代為農,卻種出中國頂級咖啡
    雲南是中國咖啡主產區,佔全國咖啡產量的90%左右,而「雲南小粒咖啡」的起源便是來自這個叫「朱苦拉」的彝族小山村。從地圖上看,朱苦拉村恰好位於楚雄、麗江和大理三個州市的交界處,平均海拔1450米,屬金沙江上遊乾熱河谷區域。朱苦拉村離賓川縣城108公裡,距離平川鎮政府51公裡。
  • 「大咖」齊聚,賓川原創歌曲《咖啡飄香朱苦拉》魅力來襲!
    「朱苦拉,朱苦拉,有心栽花花不開……」這是很久以前寫朱苦拉的歌曲了。有新歌嗎?別急,立即啟動! 「小粒咖啡在這裡生長,咖啡文化在山鄉飄蕩,朱苦拉帶著祖輩的守望,朱苦拉載著詩意的濃香……」怎麼樣?好聽吧?
  • 揭秘雲南獨特的「吻初咖啡」:少女用嘴剝咖啡豆
    人民網芒市11月19日電  (徐前)在雲南有一種獨特的咖啡,它是少女用嘴剝出來進行烘焙,具有獨特的口感,當地人稱其為「吻初咖啡」。11月18日,記者在雲南德宏芒市見到「吻初咖啡」的製作過程。 據介紹,咖啡紅時像櫻桃,在雲南很多地方,少男少女們把採摘來的咖啡,用嘴脫皮,再把脫皮的帶殼咖啡進行晾曬,隨後用石臼舂,用簸箕篩,精選出的咖啡經過焙炒,再用石磨磨細,作為待客的尊貴飲品。
  • 這個天主教神父好神奇,他怎麼就成了中國咖啡的始祖?
    他怎麼就成了中國咖啡的始祖?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法國傳教士田德能在雲南大理朱苦拉傳教期間,親手在教堂外種下了中國大陸第一棵咖啡樹,慢慢孕育成一片片咖啡林,朱苦拉這片古老的咖啡林也便成為中國咖啡的發源地,田德能神父因此被譽為中國咖啡始祖。
  • 世界飲品中國造③︱走向大眾的咖啡文化
    然而,這些文獻未提及的是,中國也正在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咖啡生產國--雲南省成為了主要的咖啡豆種植基地,尤其是保山、德宏、普洱和臨滄等地。自2010年起,筆者每年至少探訪雲南一次,帶著學生們一起在咖啡相關地區做田野調查。在此期間,我們有幸調研了歷史悠久的咖啡村--賓川縣朱苦拉村,並在昆明和大理兩地開展了咖啡消費的調查。
  • 雲南小粒咖啡
    起源1892年,法國傳教士田神父在雲南一個叫朱苦拉的地方試種咖啡成功。至今朱苦拉鄉仍生長著有90多年樹齡的咖啡樹24株。朱苦拉村的咖啡林朱苦拉是一個神秘、傳奇、美麗的自然村寨,隸屬於大理州賓川縣平川鎮朱苦拉村委會,位於金沙江支流漁泡江畔,這是一個大理州、楚雄州、麗江市3地交界的地方。
  • 走進咖啡之雲南咖啡
    >走進咖啡朱苦拉朱苦拉,有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林,這裡有1134株古老的咖啡樹,110年的古咖啡樹24棵。這裡比較完好地保留了中國咖啡的百年文化,這裡是中國咖啡的發祥地。今天,咖老師帶領大家走進這裡,走進雲南咖啡。雲南小粒咖啡對於非深度接觸咖啡的普通飲用者來說,咖啡一直都是舶來品。
  • 「拿鐵」究竟是不是咖啡?咖啡的冷知識在這!
    貓屎咖啡究竟是不是貓的糞便貓屎咖啡,又稱麝香貓咖啡,他是由麝香貓在吃完咖啡豆後又原封不動的排洩出來,然後經過清洗、烘焙加工而成的。在麝香貓胃裡發酵後,咖啡的苦澀味會降低很多,變的清淡些。這種稀有的咖啡,每年只出產500磅。
  • 雲報觀察|雲南咖啡蛻變:從「種子」到「杯子」
    起航剛開始只是一粒「種子」有中國咖啡發源地之稱的朱苦拉是一個偏遠的彝族小山村,地處賓川縣平川鎮漁泡江邊,位於楚雄、大理、麗江三個州市的交界地。「朱苦拉」彝語名「若客來」,意為彎彎曲曲的山路。這裡不僅是一個古老的彝族小山村,也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因咖啡而聞名的地方。1892年,法國傳教士田徳能到賓川,並引進種植了從越南帶入的咖啡苗。從那時起,小小的咖啡苗便在朱苦拉生長繁衍、茁壯成長,逐漸長成了13畝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林。
  • 你所不知道的雲南咖啡!
    尤其是位於北回歸線上的普洱市,面積4.5萬平方公裡,熱區面積超過50%,森林覆蓋率超過67%,已經日漸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咖啡主產區和咖啡貿易集散地。雲南咖啡故事雲南與咖啡結緣有四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們逐一描述。
  • 咖啡圓豆和平豆區別 咖啡公豆母豆的區別 雲南咖啡小圓豆風味
    沒有呢~咖啡屬茜草科植物,其花屬於「完全花」,就是說「自花授粉」,每朵咖啡花也同時擁有雌雄兩種器官,既然是雌雄同體,便沒有所謂的公樹、母樹的區別,自然就不該有公豆、母豆的差異。那麼所謂的公豆和母豆其實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咖啡的平豆和圓豆被通俗稱呼了。前街咖啡接下來解釋一下平豆和圓豆。
  • 隱於大山名聲不響 雲南咖啡如何走出去
    賓川活化石咖啡商貿有限公司創辦者杜智濤介紹說,他每年到北京、上海、廣州參加七八場農特展會,去年去了11場,看到他在展會現場烘烤研磨朱苦拉咖啡,觀展者總會驚奇地發問:「雲南還有咖啡?」由於朱苦拉咖啡的產量不大,他每年收購的咖啡豆僅一兩噸。朱苦拉咖啡雖然在業界赫赫有名,但是喝過的人並不多。
  • 傳承咖啡,老字號的老記憶、新故事|咖啡,上海城市的味道
    咖啡和包子,共處一室,共享淮海路1314號。 2019年6月,喬家柵體驗中心在淮海大樓底層開業。喬家柵糕點製作技藝入選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驗店內有古稀之年的糕點師傅坐鎮,固定開設喬家柵糕點非遺技藝課。圍繞中國節日和文化傳統,以全工序深度體驗的形式教授傳統糕點的製作。
  • 你想知道的雲南小粒咖啡的秘密這裡都有!
    咖啡一直都是一個舶來品,一提到咖啡人們腦海裡第一想到的就是衣索比亞或者美國吧!其實咖啡這個舶來品在國內也找到了屬於它的生長之地——雲南。國產的咖啡有99%都來自雲南,雲南咖啡屬阿拉伯原種的變異種,經過長期的栽培馴化而成,一般稱為雲南小粒種咖啡,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歷史。
  • 義大利為濃縮咖啡申請非遺
    義大利認為,這種遍布義大利全國的咖啡館,用傳統的咖啡機製作出來的濃縮咖啡不僅僅是一種飲料,更是這個國家的文化遺產之一。一杯被萃取出豐富油脂的濃縮咖啡 本文圖均為 IC 資料圖這項動議是被義大利的「捍衛傳統義大利濃縮咖啡聯盟」提出的。
  • 南京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2007年,南京板鴨、鹽水鴨製作技藝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也成為南京市級和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不僅鹽水鴨製作技藝帶起了旅遊,在他們手中,「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僅是單個或幾位手藝人的匠心,它變成了可以賦能大眾生活,並帶來經濟效益的「魔力棒」。非遺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 為什麼說愛喝咖啡的女生多半更漂亮?
    100多年前,一位飽受咖啡因缺乏之苦的法國傳教士,悄悄得將咖啡樹苗種在了雲南大理朱苦拉村的某個教堂的後牆邊。據說這是咖啡,第一次在中國的土壤紮根。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這種又苦又澀的東西根本無法入口。但如今,中國消費者接受並瘋狂愛上了咖啡,越來越多的人把咖啡視為自己每天充滿精神的必需品。
  • 趣味科普--你不知道的咖啡的由來 以及咖啡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煮好的咖啡先裝在紅土燒制的大甕內。祈禱前,教長用長勺舀取咖啡入小杯,從右側開始傳給信徒啜飲。口中反覆念著:心中無雜念,唯有真主存我心......就這樣,喝咖啡成為了宗教儀式的一部分,這種加持使得咖啡成為了社交必備,更成為家常招待客人的門面當。於是咖啡豆 身價水漲船高,所以咖啡種植的歷史,也是一場無聲的"戰爭史"。
  • 雀巢和星巴克為什麼都在用雲南小粒咖啡?
    雲南省的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以山地、坡地為主,且起伏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豐富、晝夜溫差大,這些獨特的自然條件形成了雲南小粒種咖啡的獨特口感,既不會太酸也不會太苦,屬於香而不苦,濃而不烈,微酸舒適又略帶果香的咖啡。雲南的獨特環境出產的小粒咖啡品質優異,國際咖啡組織品嘗專家將雲南咖啡評價為世界上品質不錯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