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些時候,由兒童文學作品《小婦人》改編的電影在國內上映。從1868年首次出版至今,小說已多次被搬上銀幕。100多年來,這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仍未過時,再度引發人們的關注和思考。
《小婦人》講述了19世紀美國一個普通家庭的四姐妹從少女時期逐步成長的過程。故事真實可信、語言平實、情節有趣,女主角喬·馬奇努力擔當、成就自我的故事,激勵著不同時代的讀者去尋找真正的自我和夢想。故事給成長中的孩子們帶來啟示和鼓舞,成為世界兒童文學經典。
回顧世界兒童文學創作的漫長發展歷程,多元化是重要的發展趨勢。從17世紀至19世紀,各國兒童書籍都帶有較強的說教色彩,例如17世紀英國出版家約翰·紐伯瑞和19世紀美國出版家塞繆爾·古德瑞奇出版的兒童書籍,似乎都只是為了說明某個道理。
直到19世紀中期,兒童文學作家才開始用充滿想像力的語言創作有血有肉的角色、複雜有趣的情節。兒童讀物被劃入文學範疇,得以更好地發展和創新。人們逐漸開始喜歡道德觀與心理狀態稍顯複雜的故事,例如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書中的主人公有缺點,卻展現了一種真實的生活情境,而非人們心中的完美生活。這種人物塑造和故事敘述的方式,打開了通往真正的兒童文學世界的大門。
兒童文學從屬於文學,遵循文學的各種規範和標準,並受其理論和實踐影響,同時,也與成人文學互相參照、互相滲透。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社會變化,許多經典兒童文學都真實呈現了複雜的社會問題。這類作品能幫助青少年從他們的視角認識和理解世界;能夠培養同理心,並能增進其對世界多樣性的理解。於是,兒童文學的功能也隨著世界的多元化而拓展變化。例如哈利·波特系列的重要主題之一就是鼓勵讀者接納多元化的世界。2020年國際安徒生作家獎獲得者傑奎琳·伍德森的創作也旨在通過作品令青少年群體認識世界的多樣性。而閱讀體現多元文化、多樣性問題的文學作品長大的青少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多樣性與差異化並存的世界。
進入新世紀,兒童文學更加強調多元性。國際安徒生獎評獎標準體現了兒童文學被賦予的新功能:作品是否具有文學和審美價值,是否能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是否能從孩子的視角認識和理解世界等。對於成長中的兒童來說,道德教誨、審美閱讀和認知閱讀,都同樣重要。
近年來,青少年兒童的閱讀興趣出現了新趨勢,比如更傾向於圖畫書、網絡小說和漫畫閱讀。這些閱讀經歷對兒童成長依舊發揮著重要影響。以圖畫書為例,世界對於成長中的兒童是陌生的,他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全新的體驗。圖畫書是很好的啟蒙讀物,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說話,如何感知世界,如何學會獨立閱讀。圖畫書為兒童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去認知以文字和圖片構成的世界,使他們在事實、思想和感情領域與世界和社會建立牢固聯繫。近年來,人們愈發認識到圖畫書對兒童的重要性,許多視覺藝術領域的畫家也加入到圖畫書的創作領域,一些國家政府還資助部分作家、藝術家專心從事圖畫書創作。
文學是「童年的味蕾」,閱讀習慣從小養成。閱讀書籍,尤其是閱讀經典對成長中青少年的影響不可低估。傑奎琳·伍德森說:「閱讀等於希望乘以改變。」豐富多元的閱讀,不僅讓人更加包容、視野更加開闊,還有助於少年兒童成長為能獨立思考、理性豁達的人。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