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將上班工資以外的收入來源,告訴同事,主要有這4種原因

2020-12-13 戈晟職場觀

「不能告訴你的同事,你除了上班工資以外,還有其他的收入來源」,這種說法,確定無疑是對的!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這4種原因:

一、人的嫉妒心

1、嫉妒心是人際交往中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紅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等現象,是因別人超過(或勝過)自己而產生的忌恨心理。

現在社會上有種流行的說法,叫做「見不得別人好」,「我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2、有些缺心眼的人,自己除了正當的上班工資收入外,還能利用自己的能力或者人脈關係掙到其他額外的收入,覺得自己很有能耐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因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或者為了炫耀自己的本事,就私下將這些事情告訴同事:「小李,我覺得這樣做好刺激,真來勁,找個時間我請你吃飯,我只給你一個人講了,一定要替我保密啊!」

3、當同事知道了這件事後,你給他說的所謂秘密就成了公開的「秘密」,因嫉妒心而引發的忌恨心理、報復行為隨即產生,同事很可能會偷偷地將這件事告訴領導。

二、領導擔心你耽誤工作,會認為你的工作量不足

當領導知道了這件事情後,首先他也會產生嫉妒心理:「你憑什麼掙得比我還多!」,另外他會覺得給你安排的工作量不足。領導會想方設法對你上班時間內的行為進行控制,甚至還會專門為你量身定製一個規章制度來約束你,並且同時會加大你的工作量,讓你根本就沒有時間去考慮額外掙錢的事情。

我原來在一家建材公司管銷售的時候,有些公司請我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的休息時間,給他們做一些管理方面的諮詢培訓工作,這肯定是有報酬的,要不然誰會去做。因為我在行業內有一定的知名度,後來公司領導不知通過什麼渠道知道了這件事,專門找我談了一下:「你利用休息時間、業餘時間幫其他公司做這些諮詢的事情,我不反對,但是希望你不要耽誤我們正常的工作,另外還希望你能以身作則,真正起到模範帶頭作用。」。說句實事求是的話,正常上班時間內,完全不會考慮這些事情是不可能的,因為我要思考培訓資料和解決問題的方案怎麼寫。

三、公司紀律的要求

常言到:"公司不是菜園子門,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當你在掙額外收入的過程中,說在上班時間內,不會去考慮這些事,那真是騙人的鬼話。說不定在上班過程中就會脫崗去做這些事情去了。當領導或者同事找你談工作上的事情時,結果肯定是找不到你的人而生氣、不滿。而公司的規章制度規定上班時間是不允許脫崗和幹預工作無關的事情的,否則是要受到懲罰的。

四、涉嫌違法亂紀

在一家公司內,特別是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公司,採購員、品質部人員、開發部設計師是常見的可以吃到回扣的人群,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採購員就不詳細解釋了,品質部人員可以通過嚴卡供應商材料的質量問題,來故意刁難供應商;開發部設計師有選擇、確定產品配件的權力,產品配件由哪家供應商提供,設計師有很大的話語權。

當你在忘乎所以的時候,把吃供應商回扣的事情給同事講了,難道你有100%的把握,同事不會洩露出去?這些已涉嫌違法亂紀的掙錢之道,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相關焦點

  • 我為什麼建議你,千萬別告訴同事,你有工資以外的收入來源?
    這事兒換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你在公司幹了10年,各方面都很熟,突然有個職位比你低,和你同時進公司,甚至比你還晚進公司的同事,告訴你他有副業收入,還是你工資的幾倍,而你的工資可能連這個月的房租都夠嗆,你是什麼心情?
  • 親身經歷告訴你,千萬別告訴你的同事,你有額外的收入來源
    職場上,一定不要告訴你的同事,你除了工資以外還有其他的收入來源。為什麼這樣說呢,說說我的好友琳琳的故事。有一次做設計做的太投入,同事在旁邊喊她都沒注意,於是發現她在電腦上在做與工作無關的事。琳琳覺得跟這個同事關係挺不錯的,平時都是有什麼說什麼,又恰巧被看見了,就如實告訴了這個同事。
  • 你是如何增加工資以外的收入的?
    當然這個算法比較粗糙,比如說過去十年的房價上漲佔了全國居民收入的絕大部分,很顯然這個房價上漲帶來的收入增加並沒有被算進人均可支配收入裡面,不然這兩年的全國房價大漲,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家庭只要有房的,應該家家戶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百萬了。 不管怎樣,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中國50%的人年收入高於4.1萬。
  • 今天隨便聊聊,你是如何增加工資以外的收入的?
    因此如果你是一個35歲以下的年輕人,年入4.1萬就不能成為你滿足的理由了,你要知道在年輕人這個群體裡面,由於總體受教育水平更高的緣故,中位數收入只會比這個數字更高。由於沒有相應的統計數據支持,我們只能猜測應該是4.5萬—5萬左右。我們目標定高一點,年入5萬。中國的年輕人現階段應該把年入5萬不拖國家後腿作為目標。這個5萬不只是你的工資收入,而是你的所有收入之和。
  • 除了工資以外的主動收入,如何提高自己的其它收入?
    我們通過個人努力賺到的工資收入,這是基本勞務報酬,相當於是大家常常談起的「主業工作」。這筆收入是自己通過辛勤汗水換來的,相當於是自己每個月收入的主要來源,如果你跟我說被動收入已經超過了主業收入,這時的個人資產就應該是達到了「提前退休」的標準。
  • 工資是瑞士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
    瑞士時代報網站12月6日消息,國際勞工組織12月5日發布的2014/2015年度工資最新報告指出,自危機以來全球工資增長停滯。2013年和2012年工資收入增加幅度分別為2%和2.2%,2008年前年均增長幅度近3%。
  • 復旦大學教授工資8000多?這4個方面才是大學教授的主要收入來源
    但是大學教授的工資來源實際上非常少,這四個方面才是大學教授的主要收入來源,而這些收入甚至超過工資幾倍甚至幾十倍。1、入職可獲得很大的福利補貼。因此這也是作為大學教授的一個很大的收入來源。讓大學教授獲得足夠的安家費,才能讓他們安心在大學裡面任教,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以免在教學過程當中因為收入的問題從而跳槽,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2、科研經費的收入。大學教授在做一些科研任務的時候,往往也會獲得一筆金額不菲的科研經費。
  • 疫情期堅持上班,工資和休假的同事一樣,遇到不公平待遇怎麼辦?
    疫情期堅持上班,但是發的工資和其他同事一樣,很明顯這是不公平的。但是很多公司講求人性化,平衡員工之間的關係,照顧大多數人的感受,維持整體的和諧,對於付出多的員工就是一種不公平,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做的是轉換思維,關注成長,管理情緒,讓自己擁有離開的勇氣以及找到更好工作的能力。
  • 朋友爸爸上班期間突發腦溢血,此種情形是否是工傷?
    小張的爸爸16日在上班時突發腦溢血暈倒在地,被同事們急救送醫,目前仍在醫院的ICU病房裡搶救。醫院給家屬下了病危通知書,醫生也跟小張講他爸爸可能搶救不回來,讓他們有一個心理準備。小張的問題是:類似這種上班期間如果發生疾病就醫的,是不是工傷呢?
  • 為什麼在工廠上班,同事之間存在勾心鬥角的現象?4個原因
    職場上同事之間勾心鬥角的4個原因:    一是同事之間相互是競爭對手  職場上,與同事在同一個工廠上班,每一個人都想取得突出的業績,得到領導的認可,獲得更高的薪酬待遇,在單位裡出人頭地。  二是同事之間都面臨著優勝劣汰  職場如戰場,職場是殘酷無情的。在企業工作,新老交替、優勝劣汰是常有的事,每一個職場人都難以避免。為了延緩自己被淘汰出局,為了自己不被替代,很多職場人在提高能力、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競爭力的同時,為了保住自己的優勢地位,為了壓制同事,對待同事難有真誠,與同事相處難有真心,見不得別人好,只想著別人差,使自己在單位裡始終處於優勢有利地位。
  • 教師離開農村學校,只是收入問題嗎?其實那不是主要原因
    大約需要45分鐘,這也是大多數老師主要的上班方式。4.坐公交車。大約需要1個多小時,時間有時還要看具體情況而定。前三種上班方式,應該是大多數人常用的出行方式,騎行的時間短可能不覺得什麼,但長時間騎行,箇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尤其是冬天,騎到單位,手基本上是麻木的。雨雪天更不用說,雪天摔跤、雨天溼透都是常有的事。
  • 職場上,為什麼不能與同事間相互談論工資?原因如下
    相互討論工資麻煩多「因為去打聽其他員工的薪酬,我就被罰了20元錢,還哪有公平可言呢。」海濤無奈地說:「我們為什麼不能知道其他員工的薪酬呢?」他們公司有規定,薪酬保密,不能互相打聽,自己心中有數就好。每月5日發放工資時,都是採用打進工資卡的形式,員工之間根本不了解他人的工資,所以總覺得好奇。
  • 上班期間同事不愛聊天,是高傲還是冷淡?原來是這樣原因
    周末,跟朋友聊天,她吐槽辦公室的一個同事不愛聊天,每天上班就對著文件和電腦,問他話,就簡單回答一兩句,從來不會說自己的私事,到現在,同事們都對他很不了解。朋友問我,同事的行為屬於正常嗎?其實,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同事,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吧。
  • 農村主要收入來源有哪些?
    從古至今家鄉父老鄉親世代以農耕為生,土地是我賴你生存的資源,農村的生過來主要收入來源如下:一、種莊稼家鄉主要以玉米,水稻,小麥,胡豆,豌豆為主,現在種植水稻的少之又少了,主要玉米,小麥是養家畜主要材料。
  • 為什麼不要告訴同事你有副業收入?這四個理由定會讓你瞬間清醒
    除了銷售這項本職工作以外,這位同事還有一項「副業」,那就是做代購,據說是她有一位閨蜜在韓國工作,於是經常從韓國代購一些面膜、美妝等產品。這件事情起初誰都不知道,而且她的朋友圈保護的也很好,對同事們全都屏蔽了,估計思思想的也很明白,做同事的生意麻煩太多,真要是人家開口了,她也不好意思不做。
  • 工資是不是你的唯一收入?
    工資是不是你的唯一收入?是不是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忽然會覺得自己的收入好少,可是轉念一想,不靠工資生活下去,還能靠什麼呢?特別是一些中年人,喜歡抱怨自己是收入太低,抱怨社會競爭才殘酷,另一方面又不願意主動去打破生活的「僵局」,一直在墨守成規上班。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都是靠工資生活,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 澳公司發布工資查詢工具:行業差距大 醫生收入高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同事可能做著同樣的工作卻拿到更多的工資?費爾法克斯傳媒(Fairfax Media)近日發布「Interactive」工資查詢工具。在該工具上輸入你所在的職業,就能看到該職業的平均工資水平、男性與女性工資差距,以及同等工資水平的其他各職業。  其中,收入名列前茅的神經外科醫生平均年工資為52萬澳元,最低收入的職業則為水果或堅果採摘工,平均年工資1.6萬澳元。
  • 我用真實經歷告訴你,為什麼不要輕易告訴別人工資
    現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當我們的收入在逐年遞增時,物價也在不斷攀升,這就使得現在的年輕人往往承受著較大的經濟壓力。當我們離開校園步入社會以後,就不能再像以往那樣繼續依賴父母,我們需要自己養活自己,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找到一份工作。
  • 自己的這三件事情,最好不要與同事說,就算關係再好也會惡化
    ;大家一定要明白,關係再好的同事,在工作中也有競爭關係,甚至是還有嚴重的利益衝突;一旦自己將升職加薪的欲望表現出來,這也可能是同事最想的事情,很容易導致同事將你的想法到處傳播,傳到領導的耳朵裡後,肯定會遭到領導的打壓,畢竟領導也害怕自己的位置有危險;所以說,自己有野心的想法,最好不要與同事說。
  • 員工打聽同事工資被開除,薪酬保密制度合理嗎?網友熱議中……
    有不少公司將「禁止私下交流工資獎金」寫入合同,甚至還有公司讓員工籤訂收入保密協議,明確違反者將被開除。如此一來,打聽同事工資由「會不會」變成了「能不能」。不過,即使是用人單位的明文規定,薪酬保密就真的合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