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案例分析之「小米」手機的成功之道

2020-12-14 速途網

商業案例分析之「小米」手機的成功之道

2012年04月27日13:37 騰訊教育

  自從雷軍召開小米手機發布會以來,小米手機能否成功就成為業界一大熱點話題。小米手機的關鍵詞一度成為百度十大熱門關鍵詞。

  然而業界絕大部分人士並不看好小米,特別是手機界專業人士,而形成反差的是,在市場上小米手機的預訂卻是異常火爆。

  眾所周知,小米手機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狀態,以前的兩輪開放購買都在短時間將備貨銷售一空。首先是,去年12月18日小米手機首輪備貨10萬臺,但零點開放後三小時宣布售完,而到了今年1月4日小米公司再次備貨10萬,也很快在三個半小時內售完。而在1月11日中午12:50,小米公司開始的第三輪開放購買更是引發了搶購熱潮,僅用了八個半小時便售出了三十萬臺。截止2012年1月12日23:00官網停止預定,小米手機的第三輪開放購買備貨的五十萬部小米手機已經告罄。至此,小米手機開放購機數量已達到七十萬部,加上開放銷售前的三十萬訂單,小米手機的銷量已近百萬。

  剛出生幾個月的小米為何銷量已經能比肩國內一線品牌?小米到底有何獨到之處呢?

  有人說小米手機還算可以的硬體配置是現有技術的組合,稱不上是重大技術創新。MIUI作業系統是在Android基礎之上做出改進,也沒有太大的新意。而米聊雖然號稱有數百萬用戶,比起QQ來說就小巫見大巫了。筆者作為一名資深的智慧型手機控,也完全同意以上說法。

  高規格的硬體配置、MIUI作業系統、米聊,單個說來都談不上什麼重大創新。但當雷軍將這些全都整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擁有了一種神奇的力量。

  小米的成功源於商業模式、營銷模式以及競爭戰略上的創新。

  一、營銷模式創新

  小米手機除了運營商的定製機外,只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最大限度地省去中間環節。通過網際網路直銷,市場營銷採取按效果付費模式,這樣的運營成本相比傳統品牌能大大降低,從而最終降低終端的銷售價格。

  與其他電子商務企業不同的是小米從未做過廣告。雷軍說,保持產品的透明度和良好的口碑,是小米初步取勝的秘訣。從 MIUI
開始,小米就牢牢紮根於公眾,讓公眾(尤其是發燒友)參與開發,每周五發布新版本供用戶使用,開發團隊根據反饋的意見不斷改進,此後的米聊和小米手機皆如此,而且還鼓勵用戶、媒體拆解手機。

  有人說發燒友是一個特定的用戶群,不一定能代表廣大用戶,但這些人其實是最苛刻的用戶,他們的反饋意見將推動小米手機不斷的改進用戶體驗。而且數十萬人的發燒友隊伍將成為口碑營銷的主要力量。小米的成功,在於依靠
MIUI 和米聊用戶,以及一批批用戶的口口相傳。

  二、商業模式創新

  目前所有手機廠商的商業模式都是靠銷售手機賺錢,包括蘋果、三星以及國內的華為聯想甚至是深圳的山寨廠商,在商業模式上,小米也可以跟傳統手機廠商一樣靠硬體盈利,但雷軍不,他選擇把價格壓到最低、配置做到最高。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小米更在意的是用戶口碑,只要有足夠多的用戶,盈利自然不是問題,最後也許小米公司只賣出100萬部手機,但是卻吸引到了幾千萬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

  Google免費Android想的是通過搜索和廣告賺錢。Amazon的Kindle
fire低價虧本銷售也是這個思路,只要用戶量足夠多,以後通過終端銷售內容和服務就可以大賺其錢了。

  由於手機用戶一升級換手機,這用戶可能就是別家的,所以大部分手機廠商沒有經營用戶的認識,特別是國產品牌,和運營商深度定製的廠商。所以如果只是低價賣手機,用戶又不是自己的,這就沒有意義。

  而小米是自己的手機品牌,並且自己有系統級產品服務,能讓用戶不僅是自己的手機用戶,而且是自己的系統用戶,這樣發展起來的用戶就有價值了。其實從這點上說小米與蘋果已經很類似了,區別是蘋果的利潤主要來自硬體,而小米卻不靠硬體賺錢。

  三、競爭戰略創新

  一個小公司,當沒有資源、沒有品牌、沒有用戶,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就必須找到一塊最適合的戰場,讓大公司看著眼饞,就是不敢進來。

  顯然,小米正是找到了這樣的一片藍海,小米在不靠硬體賺錢的模式上發展手機品牌,軟硬體一體化,定位中檔機市場2000元,價格不高不低,基本配置還往高端機上靠齊,甚至領先。這個產品空間以及利潤空間的考慮下,其他廠商不太好進入。

  另外,手機與移動網際網路混合的模式也使得小米沒有競爭對手。小米所有Android開發的競爭對手都不是其做手機的競爭對手,所有做手機的競爭對手又都不是其做Android開發的競爭對手。而且就算是競爭對手模仿跟進,將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也是一樣的。

  小米相對於一般的Android廠商的優勢是有多個差異化競爭手段(MIUI.米聊等)。 源於Android的二次開發系統MIUI
是個優勢。而雷軍最大的優勢是那些關聯公司(金山軟體、優視科技、多玩、拉卡啦、凡客誠品、樂淘等)。只要雷軍讓小米和這些公司進行服務對接,就有了其他手機廠商都不具有的優勢—-低成本,高效率,整合速度快和雙向推動作用。可以形成一個以手機為紐帶的移動網際網路帝國。

  手機是目前人們唯一不可或缺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未來所有的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服務都要通過這個設備傳遞到用戶手上,誰能成為這一入口的統治者誰就是新一代的王者。而王者必須是硬體,系統軟體,雲服務三位一體,雷軍反覆說的鐵人三項賽就指的這個。而小米正是奔著這個方向去的,也就不難想像為何出身只有幾個月的小米可以引起業界如此的關注,並取得這樣的成績了。

相關焦點

  • 雙劍合一,小米手環的持續卓越之道
    而一旦解決了這三大問題,小米手環就能繼續保持過往的卓越之道。小米的智能手環業務,似乎就是最為契合的案例之一。其次,是有了「專注、極致、口碑、快」的方法論紅利,以及品牌和渠道帶來的加持。更具體點講,通過小米手機積攢起來的品牌資產,藉助互動和年輕人建立起來的緊密連接,以及不同於傳統而以線上為主的渠道優勢……所有這些都讓小米在智能手環業務方面,順風順水地迎來了「出道即巔峰」的局面。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小米的背後站著智能手環的無冕之王「華米科技」。
  • 誰是國產手機之王? - 華為,小米 - IT之家
    目前手機是小米之家的招牌級入口,但在小米生態鏈佔據用戶家庭場景後,就變成其他IOT及生活消費品反哺為手機導流。在小米的模式中,手機業務是所有業務重要的流量來源,只有保持住手機業務的地位,小米的IOT和網際網路業務才能順利推進。而且在未來,手機也將成為IOT和家居生活中的中樞系統,小米網際網路服務的主要承載者。
  • 小米成功案例對跨境電商的啟示
    2014-08-19 09:15 小米出書了,小米總裁黎萬強把小米4年的工作經驗全部總結為《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除了部分見不得人的事(比如水軍之類的),這本書應該完整闡述小米的發展歷程,不藏不掖。
  • 失敗是成功之母:英國企業家移民拒籤案例分析
    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想想確實很有道理,作為一個從業12年的英國移民法專業人士,我一步步見證了英國移民法律系統的發展與完善。從我12年的從業經驗裡看,我發現大部分申請者對於商業計劃的思考程度以及構建能力不足是導致企業家籤證申請不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拒籤往往不是英國籤證官有意為之,而是申請者對於籤證政策的不了解和對於籤證面試準備的不充分才會導致拒籤。總結來看,99%的英國企業家移民籤證被拒是由申請人自身各種各樣原因所導致的,其中商業計劃的不成熟不合理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 除了手機的產品在小米的商業模式扮演者什麼樣的角色
    小米可以說是過去幾年最為成功的手機廠商之一,作為一個年輕的創業企業,小米在手機上面取得的成績可以用驚人來比喻。然而靠著手機起家的小米,卻看起來並不像一個正規的手機廠商。我們都知道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因為手機市場的競爭激勵,能夠盈利的手機廠商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
  • 小米集團高雄勇引發衡東商業模式大風暴
    1月12日下午,衡東統戰「洣水大講堂」十三期在縣職業中專成功舉辦。作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崛起的見證者,ott行業的領軍人物,高雄勇以敏銳的眼光分析了拼多多、今日頭條(抖音)的強勢發展以及蘋果、阿里巴巴所面臨的危機,全面論證了移動網際網路2.0時代的悄然來臨。
  • 小米運營案例分析
    小米---為發燒而生   小米成立於2010年4月,是一家專注於高端智慧型手機自主研發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由前Google、微軟、金山等公司的頂尖高手組件。   2010年底推出手機實名社區米聊,在推出半年內註冊用戶突破300萬。
  • 關於社區商業創新之道,看看他們怎麼說
    10月30日,由贏商網福建站主辦的第21期【海峽會】城市沙龍「社區商業創新之道」於福州三坊七巷唯美客文創聚落圓滿落幕。      本期沙龍邀請到了中輝集團、泰禾商業、三盛商業、萬科廣場、太古城、羅源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唯美客、遇見水、7-ELEVEN、小米、大圓小圈、六意超市、牛啤堂等企業代表們。
  • 【轉帖】小米手機?性價比之王?神來之筆?可悲的噱頭。
    不,我從來都沒有認同過小米是國產,小米只是一個想自己大撈一把,不顧業界長期發展,不顧國產口碑和民眾信任度的攪局者。舉幾個明顯的例子,大家可以看我文末的分析,中國這樣的案例少了麼?03-07年的MP3MP4熱潮之下。
  • 帶你認知小米的商業模式
    從推出米聊和MIUI系統,到做盒子、做手機,小米從一個小公司一步步成為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IoT企業。小米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文作者對小米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展開了分析,與大家分享~
  • 不懂零售的小米,如何把小米之家的坪效做到僅次於蘋果店
    11月5日,小米之家深圳旗艦店開業,這是小米之家的第228家店,當寫下這句文字時,小米之家又向外透露將有8家新店同時開業。新零售讓小米之家在去年和今年遍地開花。吳曉波在最近第一次演講中說,「小米過去一年的表現是教科書式的,2017年小米的這次逆襲一定會寫進教科書,會成為未來中國商學院一個非常重要的案例,因為雷軍勇敢地背叛了自己。」
  • 小米雷軍不用十年站在世界之巔,成功來自一本「絕版秘笈」
    《財富》每年以公司營業額,評選全球最大500家企業,小米成立9年就打入了500強,就成最年輕入榜公司的紀錄。說起來,首次入榜(格力同為首次入榜中國企業)的小米,對中國企業超過美國的紀錄,作出了相當的貢獻。小米是什麼的一間公司?
  • 米粉之家還是?小米手機3售後維修體驗
    說到這裡,或許會勾起不少小米手機用戶的往事。事實上,單就2014年,小米公司共售出6112萬臺手機,其數量之大,非同一般。於是,在筆者的陪同下,我們一起開啟了這次小米手機3的維修之旅。朋友的小米手機3  手機的維修之旅開始之前,筆者先來交代一下相關背景。2013年9月初,小米科技推出了旗下的又一款智慧型手機——小米手機3。
  • 小米之家的高坪效,靠的是什麼?-虎嗅網
    過去市場對小米的研究集中在商業模式、手機業務等,但對其零售體系的研究不夠系統和全面。高頻VS低頻,小米之家「新鮮感」強於周邊手機門店。從人流量來看,小米之家要明顯比周邊手機門店熱鬧得多,核心差異是小米之家上新頻率很高,門店的「新鮮感」更強,每周上新,就每周都可以逛一遍。
  • 案例解析丨「小米生活」商標訴訟終審判決出爐 小米全面勝訴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本案二審判決中維持了一審判決各判項,判決主要認定:1、在中山奔騰公司申請「小米生活」商標之前(2011年11月23日),小米公司的「小米」註冊商標已在第9類「手機」商品上達到馳名狀態;2、中山奔騰公司等在經營場所、網站、被控侵權商品等處突出使用其註冊商標「小米生活」,不正當利用了小米公司「小米」馳名商標的市場聲譽,誤導公眾
  • 加減法之爭 IUNI U2全面對比小米手機3
    相反,IUNI反其道而行之更看好做減法的方式,將ROM進行精簡,來實現更快速更流暢的操作,也讓用戶有更多可以利用的空間。今天,搭載這兩款ROM的代表機型——IUNI U2與小米手機3迎來了正面對決,兩款產品各有怎樣的表現?往下看吧。
  • [供應鏈·案例篇] 從兩個成功案例看如何進行供應鏈績效管理|案例思考
    [供應鏈·案例篇] 從供應鏈管理思考戴爾的零庫存[供應鏈·案例篇] 行業分析:耐克公司的經營理念[供應鏈·案例篇] 從供應鏈管理思考戴爾的零庫存[供應鏈·案例篇] 優衣庫商業模式及供應鏈經驗深度剖析[供應鏈·案例篇] 無印良品商業模式深度解析及其經驗借鑑[供應鏈·案例篇] 上海諾基亞貝爾的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
  • 小米手機「小米之家」杭州旗艦店開業
    小米手機「小米之家」杭州旗艦店開業 2012.07.30 14:40:15來源: 新浪科技 作者:新浪科技
  • 商業案例的原罪
    文/是凱自從商業案例分析自哈佛商學院推廣風靡全球後,細心的我們會發現許許多多案例看上去是衝突的:為什麼這樣做成功了,那樣做也成功了,最要緊的是,輪到我自己做的時候就不行了呢?譬如,關於公司在艱難時期裁不裁人,案例庫中就有著兩個典型的例子:1930年代的松下公司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一度陷入經營困境,公司有關部門提出了裁人的建議。
  • 剖析小米商業模式:「鐵人三項」的幕後真相
    小米也對外放出了這麼一張商業模式圖。從商業角度分析,鐵人三項模式,都像是一個公關說辭。因為它根本禁不起推敲,受不起深度思考。「鐵人三項」的說法有明顯的去手機化的意味。但小米現有的發展,根本不是按這張圖來運作。小米實際比誰都清楚智慧型手機對目前商業帝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