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以身為亞裔而恥」的美國總統候選人,或主導未來中美經貿合作

2020-12-11 大明扶蘇

不管川普是否承認敗選的事實,拜登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而拜登組建的新內閣團隊,也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在這諸多的報導中,有一個華裔面孔異常顯眼,就是民主黨前總統候選人楊安澤。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華裔楊安澤很可能在拜登政府中出任商務部長。

楊安澤何許人也?或許叫他美國名字安德魯·楊更合適,大家應該對他在今年參加美國總統大選有所耳聞,祖籍為中國臺灣省,算是第三代移民,1975年出生於紐約,先後參加了2016年和2020年的總統大選,先是被希拉蕊擠下去,再被拜登擠走,然後在2020年經歷兩次初選失利後,宣布退出選舉,隨後就加入CNN成為政治評論員,為拜登站臺。

或許大家在看到華裔,中國臺灣,美國出生,這幾個字眼後,就已經把安德魯·楊劃歸為黃皮白心的「香蕉人」,我要說這種感覺是對的。因為無論是教育,理念,還是價值觀,安德魯·楊接受的都是美國那一套,他不會說中文,甚至羞於自己的亞裔身份。

在疫情爆發後,楊安澤曾在美國《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說自己在購物時,有人用帶有歧視和指責的眼神看他,這讓他對自己亞裔的身份感到羞愧,並說從小他就有這種感覺,接著他又呼籲亞裔美國人,在這種危急時刻,應該用行動向別人證明自己是個愛美國、願意為美國做貢獻的美國人,才不會再被人視作「病毒」,而且還用到二戰期間日裔美國人參加美軍舉例。

然而,這不僅得罪了日裔美國人,美國少數族裔也開始反感他,中文網際網路上更是對他口誅筆伐。但總體來講,雖然楊安澤沒有從政經驗,因為競選理念和身份政治,他也一度受到了很高的關注,擁有了一群自稱「楊幫」的支持者。

其實從楊安澤的這些政治表態就能看出,如果他真的出任了商務部長,也會為了自己當選總統這一終極政治理想,去努力擺脫亞裔身份對他造成的負面影響,畢竟在美國,連非裔和拉丁裔的地位都比亞裔高,而為了這個目的,不排除他會對中國表現出更加強硬的姿態,來證明自己比美國人更加美國。

對於以楊安澤為代表的二代、三代移民來說,他們中的大多數,除了和我們長得差不多,他們已經完完全全美國化了。他們在美國出生,在美國長大,對著美國國旗宣誓。也不排除有人會產生楊安澤這種「皈依者狂熱的心理」,為了洗白自己,向美國人表「忠心」,什麼話都說得出來。而如果讓這樣的人來主導未來中美經貿合作的話,只會比白人和黑人更加兇狠。

幻想是早就沒有了的,畢竟他們是美國人,所以無論楊安澤是否會擔任美國商務部長,代表的將始終是美國的利益。

相關焦點

  • [今日頭條]王晉斌:把握「112」原則,處理好中美經貿關係
    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拜登將出任美國第46任總統。未來中美經貿關係依然錯綜複雜。由於美國把中國定義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美國在處理中美經貿關係上不可能完全與中國相向而行。因此,理性、客觀分析雙方訴求,尋求最大公約數,是處理好中美經貿關係的出發點。我們認為把握「112」原則,即堅持「一個維護、一個不脫鉤和二個分離」應該有助於處理好中美經貿關係。
  • 王棟:中美關係現狀與未來
    但是,川普的做法強化了美國對華對衝戰略組合中競爭性和強制性的一面。第三,2017年12月份川普政府頒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視為潛在的最主要戰略競爭對手,認為中國的目標是要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中國從價值觀、利益到制度全方位對以美國為主導的所謂「自由國際秩序」構成威脅。這一判斷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當前,很多觀察家都認為中美關係可能到了一個轉折點。
  • 推進中美BITT談判邁向更深層次的中美經貿合作-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如果不把歐盟視作一總體計算,美國多年來已是中國對外貿易的最大國別。BITT可使兩國通過穩定的經貿關係和共同遵守的貿易規則,獲得更多現實利益和潛在利益,形成深度融合的制度化經貿關係,進而在BITT基礎上形成中美FTA,為全世界提供正向示範和引導。     深化中美兩國互信。
  • 如何看待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2020年1月15日,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在美國白宮東廳籤署。中美經貿摩擦發生以來,中方談判團隊來白宮已不是第一次。作為中方的經貿磋商牽頭人,劉鶴副總理數次和川普總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晤。2018年5月初,在北京曾經舉行過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長期關注中美經貿問題的朋友大概還有印象——那輪磋商結束不久,網上曾流傳過一份據說是「中美經貿協議文本」的文件。到現在還時常改頭換面地出現。
  • 李克強:中美經貿合作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 貿易衝突沒有贏家
    原標題:李克強:中美經貿合作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 貿易衝突沒有贏家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電 (記者 郭金超)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6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來華訪問並出席中美交通論壇第九次會議的美國運輸部長趙小蘭。  李克強表示,中美發展穩定健康的關係符合雙方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
  • 2020美國總統選舉與選後中美關係
    文 / 鄧斌 來源 / 財視中國美國總統選舉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牽動著全球的目光,因為這次選舉將會影響未來數十年的國際局勢。回顧2016年的總統大選,川普在全美選民總投票數上較希拉蕊少近300萬票,但仍然贏得大選。其原因是美國的聯邦選舉人制度。
  • 樂見更多推動中美經貿合作的「星巴克」
    日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覆信美國星巴克公司董事會名譽主席霍華德·舒爾茨,鼓勵其與星巴克公司為推動中美經貿合作和兩國關係發展繼續發揮積極作用。這清晰地表達了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力度、歡迎跨國公司來華投資興業的態度,也表明跨國公司在推動全球經貿合作和國際關係發展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 【十大智庫專家評美國大選】人大重陽:中美關係走向需要這幾個原則
    本期我們推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研究部研究員楊凡欣解讀未來的中美關係,以饗讀者。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剛剛揭曉,川普搶先獲得274張選舉人票,贏得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美國即將進入一個史無前例的新時代。此次大選具有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兩位候選人的傳播戰略,尤其「中國話題」這張牌,幫助兩位候選人爭取到更多的選票。
  • 對話下屆美國總統競選人楊安澤:「亞裔美國人應為自己發聲」
    此外,亞裔美國人的訴求通常得不到主流政治勢力的支持。就亞裔群體在美國這一議題,澎湃新聞再次專訪2020年美國總統競選人楊安澤。楊安澤認為,雖然亞裔美國人目前在職場和政治舞臺都無法獲得相比配的關注,但改變是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更多人為自己發聲,並激發自己的領導力潛能。
  • 中美經貿合作,如何找到「最大公約數」?專家解讀來了!
    我們再來看一看美國的財長,就這個努欽,前一陣也跟咱們參加的中美雙方的協商,努欽的表態就比較尷尬了,努欽說,我們回國要進行相應的商量,我要向川普總統來匯報這個情況,所以說我們在之間的節目中,也和大家來探討了,美國現在實際上是對於全球範圍內的一個開火掃射,這種掃射包括它傳統的北約盟友,包括像加拿大這種親上加親的盟友,那麼加拿大既是北約傳統的軍事同盟夥伴,同時又是北美一直以來的自由貿易協定的夥伴
  • 美國選舉中也有「漢語熱」 候選人紛紛取中文名
    華聲報舊金山消息:在美國社會,選舉將近,「華裔」候選人便突然多出好幾人,這年頭不取個中文名似乎跟不上時代,主流政治人物紛紛套上中文名,乍看之下,連華裔選民也分不清是否他們為同胞。  「衛思力」、「斯佩儀」、「張蕾莉」,沒有一個是華裔,但他們的競選陣營都不約而同為他們取了一個「官方」中文名,以博取華裔選民的注意。
  • 2016年美國大選及其對中美關係影響預估
    (本文來自當代世界2016年第二期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刁大明) 2016年大選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美國未來至少四年的內政外交政策走向,而中國議題向來是候選人辯論的重要議題。密切關注美國大選初選時其社會內部的選情動向、選民態度、參選人外交政策、對華政策意向的分析等就顯得尤為必要。
  • 境外媒體連續轉發總臺有關中美經貿摩擦國際銳評
    很快,中美第十一輪經貿高級別磋商將在華盛頓舉行。中方依然會一如既往盡最大努力、以最大誠意推動磋商重回正軌。不過,談判是雙方的事情,需要美方相向而行,才能管控分歧,拓展合作。美方早就清楚中方的底線所在,那就是:對貿易戰,中方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中國也願意採取合作的方式加以解決雙方分歧,但合作的底線是不得損害中國國家核心利益與人民根本利益。
  • ...美國商會及其會員企業紮根中國、致力於推動中美經貿合作表示讚賞
    彭博社記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出席了中國美國商會昨晚舉行的活動並發表演講,而這就發生在美方宣布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實施制裁之後。鑑此,有人說中方試圖以此對美方進行挑釁。你對此有何評論?
  • 合作是中美雙方的最大公約數
    【特別關注】  第六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15日在北京結束。當天,習近平主席會見了參加磋商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政部長姆努欽。從中方發布的新聞稿和美方發布的聲明來看,此次磋商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獲得良好成效,為解決中美經貿摩擦奠定重要基礎。
  • 李克強會見美總統川普:兩國合作有高度互補性和相對平衡性
    李克強會見美總統川普:兩國合作有高度互補性和相對平衡性 11月9日下午,北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川普。
  • 陳德銘:建設性地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發展
    陳德銘:建設性地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發展建設性地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發展商務部長陳德銘2010年3月28日  中美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快速發展,2009年兩國貨物貿易額近3000億美元,比建交初期的1979年增長了118倍,美國企業在華投資累計達622億美元。
  • 競選總統失利之後,美國華裔候選人楊安澤將參選紐約市長
    參選過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初選的華裔候選人楊安澤,被曝將參選紐約市長。報導稱,現年45歲的楊安澤此前沒有任何選舉政治背景,但他此前承諾建立一個全民基本收入制度,讓每個美國人每月能得到1000美元的收入,這種主張使他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初選的角逐中贏得了一群草根粉絲。由於在愛荷華州和新罕布夏州的前兩場州初選中表現不佳,楊安澤於今年2月宣布退出總統競選。
  • 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美...
    人類社會正迎來以數位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為核心特徵的新一輪工業革命,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無疑具有重要意義。美國採取各種措施實施技術保護主義,極大破壞了世界開放合作的技術創新生態,不利於人類社會共同迎接新工業革命的到來,也不利於世界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培育。而其打壓中國發展的目的也不會得逞,只會更加促使中國與其他各國合作,不斷提高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
  • 外媒:中美15日審議經貿協議執行情況 可能商討貿易以外議題
    來源:上觀外媒:中美15日審議經貿協議執行情況,協議似乎成為兩國關係「最牢固部分」摘要:在中美關係嚴峻的時刻,貿易反而成為一個合作與穩定的領域。《華爾街日報》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的說法稱,中美將於8月15日舉行視頻會議,兩國高級官員將審議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執行情況。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和美國財政部暫未回應置評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