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搭古詩|在古詩中學習春節傳統習俗,小朋友一定要知道哦

2020-12-20 貝樂機器人

樂高學古詩

樂高,現代國際上最流行的玩具

古詩,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國粹

看似不相關的兩個領域

卻在某一天碰撞出火花

結果,令人驚喜

將樂高與古詩詞融合

小孩子記得又快又牢

快樂搭建,輕鬆學習

賞析背誦,其樂無窮

又是一年新春到

千家萬戶樂陶陶

穿新衣、吃美食

大人小孩哈哈笑

春節

中國人最為看重的節日

意味著:喜慶、團圓,新的開始

自古至今

龍的傳人對春節有著極深厚的感情

留下有關春節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

今天我們就用樂高搭建法背一首快炙人口、描寫春節的古詩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一首描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我們先來了解下這首詩的作者吧!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再來說下這首古詩的整體意思吧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人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現在我們就用「樂高場景搭建法」來快速學背這首古詩

第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

想像場景: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了。

樂高搭建:爆竹、小孩

第二句:春風送暖入屠蘇

想像場景:和暖的春風吹來,到處一片喜慶,人們快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樂高搭建:春風楊柳、人物、酒杯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

想像場景:太陽升起來了,金色的陽光照耀著千家萬戶,到處一片祥和。

樂高搭建:太陽、房屋

第四句:總把新桃換舊符

想像場景:人們忙著把去年舊的春聯拿掉,換成新的春聯,祝願新的一年好光景

樂高搭建:大門,對聯

搭完了各句詩的場景,我們再從整體上來感受下這首詩,把四句詩連起來背一遍: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邊讀著這首詩,我們也可以想像著以下場景進行賞析,深刻了解詩中的寓意。

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人們忙著把去年的舊春聯換成新春聯,處處體現出萬象更新的美好景象。

歌頌春節的詩很多。王安石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蘇酒、新桃換舊符三件傳統習俗來渲染春節祥和歡樂的氣氛。這樣寫,精煉、典型、概括力強。詩中流露出的歡快氣氛,與作者開始推行新法、實行改革、希望獲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

用樂高搭建場景,邊背邊賞析,相信小朋友們一定都很快會背了吧,而且肯定不會忘記!

貝樂說

詩詞的魅力在於「以字敘景」,畫面感強,又蘊含深刻的道理。「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背多了,人的氣質才華自然橫溢。

神奇的樂高,創意無限,通過場景搭建,還原詩中人物、山水、樹木、道路等,歷歷在目,情景再現,加深記憶,幫助小朋友快速背誦古詩。

所謂「玩中學,學中玩,輕輕鬆鬆學知識」,就是這個樣子吧!

貝樂,動手搭建自信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古詩裡的傳統節日——組文閱讀教學設計
    「傳統文化」為人文主題,選了《古詩三首》《紙的發明》《趙州橋》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4篇課文,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感受深厚的傳統文化,做有根的中國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怎麼圍繞一個意思把一 段話寫清楚的」和「收集傳統節日的資料,交流節日的風俗習慣,寫一寫過節的過程」。教學目標1.讀通圖書中的三首古詩,大致知曉詩文內容,了解學習古詩的方法。2.通過整合閱讀,多角度了解我國節日的傳統習俗,激發學生搜集有關節日習俗的資料,為展示活動和習作做準備。
  • 「新春走基層」「浸入式」古詩小鎮帶小朋友穿越千年詩境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鑼鼓聲響起,一場舞獅精彩上演,現場觀眾區也隨之傳來陣陣喝彩……這是記者日前在北京古詩小鎮「大手拉小手」文化活動現場捕捉到的一幕。活動現場精彩紛呈,不僅舞獅表演,還有美輪美奐的「古詩手勢舞」,更有小朋友帶來的深情詩歌朗誦。在熱鬧的氛圍中也傳達出濃濃年味兒。記者了解到,2020「大手拉小手」是「古詩小鎮」即將推出的重點活動版塊。在新的一年裡,將會有來自中國傳統文化、民俗、古詩、音樂、表演、朗誦等各個領域的名家,來到這裡為孩子們授課。
  • 評論: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基因
    「退役」——刪除了舊版本中《畫》《草》《登鸛雀樓》等全部8首古詩。因此,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全面刪除古詩,顯然是對傳統文化極大的否定,刪除它們,驅逐它們,其實就是驅逐我們的文化蘊涵,驅逐我們的精氣神。雖然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年紀小,無法完全理解古詩中的意境、含義、思想,但我個人覺得,古詩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並非僅僅傳達「意境」「含義」「思想」,而是肩承著美感的體驗與語感的培養、文化的薰陶、為人處世道理的領悟等更多更深遠的內涵。  首先是美感的體驗。
  • 「網絡中國節·春節」品古詩知年俗 過大年有講究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古往今來,關於春節的名篇佳作不勝枚舉。今天就讓我們在古詩文中學習了解春節傳統民俗感受喜慶的節日氣氛。《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可能是關於春節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首古詩了。在爆竹聲中辭舊歲,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暢飲美酒,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 吟誦,讓古詩文學習成為一種享受
    在廣西武宣縣城文化廣場,小朋友誦讀《論語》。新華社發安徽合肥市蓮花小學教師在吟誦《遊子吟》,表達對母親的愛和祝福。新華社發編者按學習本民族的語言就必須充分尊重本民族的語言特點。徐健順向記者介紹,余光中這位鄉愁詩人正是得閩腔吳調的口授啟蒙,兼採哦嘆之音,日後才發展出唯其獨有的曼吟回唱。在徐健順看來,餘先生的曼吟回唱就是吟誦,這是漢詩文的讀法,是其固有的聲音、本來的聲音、傳統的聲音。幾千年來,漢詩文就是這樣的聲音,它是漢詩文的活態。「但現在我們只知讀音,不知讀法。」
  • 古詩中的冬至節習俗 拜冬 履長
    古代人把冬至當作節過,稱作「亞節」、「亞歲」,這都是和春節相比較的說法。是說在一年的民俗節日中,冬至的地位高於端午、中秋,僅次於春節。要麼怎就就把冬至前一天叫做「冬除」呢。甚至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詩提到冬至的有六七十首,還有一些標題提到冬至的。由此可見古人對冬至的重視程度。
  • 幼兒園寶寶學古詩——《泊船花洲》
    晚上,要躺到床上睡覺了,我們家的小不點兒突然對我說:「媽媽,今天老師教我們學了一首古詩。」「什麼古詩啊??」「《泊船花洲》」我無聲的笑了,開始教他一句一句的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遍教完,我才知道他學習到的古詩是這樣的:泊船花洲•王安石京口花州一水間,中幹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神照我還。
  • 用身體讀古詩/《古詩二首》.《村居》
    這首古詩,我不只要坐在教室裡,用嘴巴讀,我還要到郊外、到公園裡,去尋找剛冒頭的小草,然後脫了鞋,用光腳丫輕輕地碰碰小草,真切感受什麼叫做「草長」,那會是扎扎的感覺吧?會很癢吧。呵呵。當然,你要對小草溫柔一點哦,別把它們踩壞了。
  • 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詩詞文、思想道德觀念等都是傳統文化
    作為傳承五千年的文明大國,雖然我國的傳統文化在不同時期展現了不同的風貌,但是卻始終未曾斷絕,具有極強的民族特色,是中華民族發展至今的精神依靠。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詩詞文、思想道德觀念等等都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學習這些內容,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更可以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與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中考高考孩子古詩文閱讀理解不會,只怕你沒讓孩子在一年級就背詩
    絕對不是,但是讀多了,背熟到一定程度也就會用了。再如每個漢字的書寫,大家都知道,中國漢字是有故事的,每個字的由來,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在其中,但是我們在識字的時候,雖然也講一下字的字義,但是真正的記憶積累靠的是多寫多練,隨著字在不同語境中的運用,我們才能自然而然的理解每個字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
  • 讓學生愛上古詩文,有章可循——聽特級教師談古詩文學習
    要學好古詩文,就需要學生走進古人的文化生活,了解古人的詩情雅趣、天文氣象、宗族家居、科舉官制、婚嫁習俗等,這才有可能更全面而深刻地理解這篇課文的思想情感,進而正向發育樂學文言文的興趣和自覺。再其次,教學生與作者生活相融通。只要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了,深度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意圖,就有可能真的學深悟透作者為什麼非要這樣而不那樣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和運招用技的緣由,進而對文言文學習真產生興趣。
  • 擬定幼兒園開展「白露古詩誦」創意主題活動
    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幼兒園應開展各種相關的主題活動,從而提高幼兒園小朋友對白露節氣的認識。信息作為時代的媒介,具有特殊的價值。
  • 古詩裡的清明習俗
    原標題:古詩裡的清明習俗   總覺得,中國傳統的清明節習俗是浸在詩詞裡的,古典又鮮活,歷久而彌新。   默默的哀思,淡淡的傷懷,構成了清明習俗的主基調。在這祭拜祖先懷念親人的日子裡,我分明聽到,那被一次次反覆吟詠的清明詩句,滿滿的竟都是思念的旋律。
  • 你知道孩子是如何愛上古詩的嗎?
    但是這種功利性學習的結果是,我依賴背誦去學習古詩,而缺乏了對古詩的思考以及自我的創新。這大概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大批學生學古詩,但是能夠作詩的沒幾個。與功利性學習不同,西方提倡創造性學習。所以,西方人更加注重對孩子創新力、專注力、想像力的培養。而中國的古詩確實是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想像力和創新力的,只是我們用錯了方法。
  • 古詩改編的國漫,每一幀都美到極致
    說到唯美國風的國漫,不得不提《中國唱詩班》,這是一個系列的動畫短片,每個短片都改編自一首古詩,以古詩為基礎,搭配水墨風的精美畫面,這才有了這麼個濃鬱古香的系列短片。之所以會說《中國唱詩班》,是因為這個系列將要再出一個短片,這次所選擇的詩是一首近代詩,偉人毛澤東的《詠梅》。
  • 古詩有雲爆竹一聲除舊歲 螞蟻莊園古詩有雲爆竹一聲除舊歲[多圖]
    螞蟻莊園古詩有雲爆竹一聲除舊歲是12月12日的最新問題,問題已經更新,想要得到今天180g小雞飼料的玩家,一定要了解正確的答案選擇,這樣才能成功的得到獎勵,遊戲鳥小編這就會在下面將正確的答案告訴大家。螞蟻莊園古詩有雲爆竹一聲除舊歲古詩有雲「爆竹聲中一歲除」,火藥被發明前,人們怎麼放「爆竹」?
  • 陪孩子讀古詩:邊玩邊學,讓「思維」遨遊在古詩的世界中
    最近女兒得到了一個很特別的獎勵,因為在老師舉辦的小小背誦活動中,她背出了很多首詩(哈哈,其實每個小朋友都有特別的獎勵哦,非常贊的一個老師)起因是三月份的時候,為了安撫和鼓勵孩子,老師發起了一項活動,鼓勵孩子背誦古詩,背的好的孩子在開學時,將會得到一份神秘禮物。和女兒講了這個活動,孩子非常樂意參加,還要和小夥伴一起PK。
  • 巧虎學古詩28個動畫視頻,小孩子學古詩推薦動畫
    巧虎學古詩28個動畫視頻,小孩子學古詩推薦動畫!巧虎對於小孩來說,可真是一個可靠的小夥伴。唱唱跳跳,能歌善舞。還能跟著見識許多有趣的動物和景觀。
  • 讓孩子在笑聲中學習古詩和成語
    米小圈團隊結合了孩子們最喜愛的動畫特點,研發出一系列動畫課程,將課本上和生活中的實用知識以及有趣的故事,以高質量的動畫視頻形式進行呈現,通過米小圈超高的人氣,讓孩子們在看動畫的快樂氛圍中,輕鬆解鎖語文知識。據該項目負責人透露,本次合作是學而思網校素養產品部第一次推出純動畫課程,將給孩子打造全新的學習體驗,幫助他們在歡樂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語文成績,提升文學素養。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古人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春節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首,不僅可以表達闔家團圓的喜慶之情,同時也可以彰顯出舉國歡慶的熱烈場面。筆者認為中國人過春節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無論身在天涯海角、不管多忙,過春節這一天都要如約回家。其實過春節回家也是春節時的一個重要習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才有過節的氣氛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