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學古詩
樂高,現代國際上最流行的玩具
古詩,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國粹
看似不相關的兩個領域
卻在某一天碰撞出火花
結果,令人驚喜
將樂高與古詩詞融合
小孩子記得又快又牢
快樂搭建,輕鬆學習
賞析背誦,其樂無窮
又是一年新春到
千家萬戶樂陶陶
穿新衣、吃美食
大人小孩哈哈笑
春節
中國人最為看重的節日
意味著:喜慶、團圓,新的開始
自古至今
龍的傳人對春節有著極深厚的感情
留下有關春節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
今天我們就用樂高搭建法背一首快炙人口、描寫春節的古詩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一首描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我們先來了解下這首詩的作者吧!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再來說下這首古詩的整體意思吧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人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現在我們就用「樂高場景搭建法」來快速學背這首古詩
第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
想像場景: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了。
樂高搭建:爆竹、小孩
第二句:春風送暖入屠蘇
想像場景:和暖的春風吹來,到處一片喜慶,人們快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樂高搭建:春風楊柳、人物、酒杯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
想像場景:太陽升起來了,金色的陽光照耀著千家萬戶,到處一片祥和。
樂高搭建:太陽、房屋
第四句:總把新桃換舊符
想像場景:人們忙著把去年舊的春聯拿掉,換成新的春聯,祝願新的一年好光景
樂高搭建:大門,對聯
搭完了各句詩的場景,我們再從整體上來感受下這首詩,把四句詩連起來背一遍: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邊讀著這首詩,我們也可以想像著以下場景進行賞析,深刻了解詩中的寓意。
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人們忙著把去年的舊春聯換成新春聯,處處體現出萬象更新的美好景象。
歌頌春節的詩很多。王安石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蘇酒、新桃換舊符三件傳統習俗來渲染春節祥和歡樂的氣氛。這樣寫,精煉、典型、概括力強。詩中流露出的歡快氣氛,與作者開始推行新法、實行改革、希望獲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
用樂高搭建場景,邊背邊賞析,相信小朋友們一定都很快會背了吧,而且肯定不會忘記!
貝樂說
詩詞的魅力在於「以字敘景」,畫面感強,又蘊含深刻的道理。「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背多了,人的氣質才華自然橫溢。
神奇的樂高,創意無限,通過場景搭建,還原詩中人物、山水、樹木、道路等,歷歷在目,情景再現,加深記憶,幫助小朋友快速背誦古詩。
所謂「玩中學,學中玩,輕輕鬆鬆學知識」,就是這個樣子吧!
貝樂,動手搭建自信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