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貴「鹽瓶」:村民用特級國寶存放五年鹽,三個謎團困擾專家
我們都知道,文物的價值非常高。除了文物本身的價值,我們更在意的則是它對於現代考古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透過這些文物,現代人可以更近距離的理解古人的生活習慣和古代的文明風貌。
文物現世的方式大體有兩種,第一是從古墓中出土,一般來說古墓如果沒有被盜墓賊偷盜過的話,古墓中的文物是保存完整度最高的;其次就是來自民間,在時間的流逝中,許多古代物品因為各種天災人禍而掩埋低下,最終以千奇百怪的方式被人們發現。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考古專家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發現了大地灣遺址。這處遺址出土了陶、石、玉、骨、角、蚌器等珍貴萬物將近一萬件。村民們都來大地灣遺址看熱鬧,有位張大爺也來看。
當他看到大地灣出土的文物時,感覺特別眼熟。仔細一想,原來家裡的鹽瓶和這些文物的風格非常類似。這件鹽瓶是他在田間幹農活的時候挖出來的,當時他以為只是一塊石頭,結果挖出來一看,是一個彩色的陶瓶。當時張大爺並沒有意識到這隻陶瓶是一個文物,他覺得這陶瓶還挺好看的,就拿回家洗乾淨當了鹽瓶。
張大爺也沒敢耽擱,立馬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文物局。文物局也是快馬加鞭趕到張大爺的家裡,對這件彩陶進行了鑑定。果然,這件彩陶真的是文物,而且被評定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這件彩陶瓶高26釐米,瓶身橙黃色,上面刻畫的魚紋,瓶口是一個額頭上有短髮,耳垂有耳洞的人物。面部由錐子刻畫而成,一個神態悲傷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
除了女性形象的彩陶,在甘肅省還出土了一個男性形象的彩陶。這兩件彩陶都製造於距離我們五千到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文化前期,男女形象並存的彩陶證明那個時間段正處於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階段。
到仰韶文化後期,彩陶上的人物幾乎都是男性形象。這也表明了當時的社會已經成功進入父系社會,男子的地位升高。
再說回張大爺發現的這件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專家們關於這件彩陶有三個疑問。第一,陶罐的頭部為什麼是一個少女。第二,這件陶瓶的作用是什麼。第三,彩陶瓶身上的魚紋代表著什麼。
關於第一個問題,因為少女的神情悲傷,所以專家們推測,這可能是一件為了紀念一位夭折少女的物品;而第二個問題,陶瓶的容積很小,不像是裝水或者是其他東西的容器,因此可能是祭祀品;第三個問題他們猜測可能是仰韶文化時期人們信仰的圖騰。
其實如果沒有確切的文字資料作為證據的話,我們能做的就只有猜想。如果沒有人能夠穿越到過去,那麼這些問題可能永遠也解決不了,真實的情況只有我們五千年前的先祖能夠知道,希望以後能夠有證據解開這些謎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