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

2020-12-18 史成於思

【甲午戰爭中日本死傷1.2萬人,清軍死了多少?說出來讓人大跌眼鏡】

如果給各朝各代軍隊戰鬥力排一個名,那清王朝一定是倒數第一,畢竟那麼多「光榮」戰績擺在面前,很難讓人承認它的強大。就八國聯軍時,八國軍隊中只有英法出了3000人補刀的正規軍,其餘國家均是從殖民地招來的殘兵,總數不超過萬人,而就是這樣一支軍隊竟然將慈禧太后打得西逃,清王朝的落後甚至都影響到當時的官員。八國聯軍時李鴻章等人發起東南自保,都不願意幫助懦弱的清王朝。

那麼在甲午戰爭中,中國軍隊損失是多少呢?我們都知道甲午戰爭中北洋軍隊全軍覆沒,甚至在最後的殲滅戰中因為指揮問題,北洋軍隊連還手餘地都沒有,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情況呢?真的是清軍菜嗎?那麼損傷比例又是多少呢?

清王朝倒是的軍隊實力並不弱,至少在裝備對比上,清軍比日本高出幾個等級。傷亡比例是1:3.4,日軍在甲午戰爭中總共傷亡人數1.2萬人,清軍死亡人數達到4萬,在戰艦損傷上,日本僅失去一艘巡航艦,而清軍北洋軍隊全軍覆沒,「保船避戰」下很多優良的軍艦被擊沉在港口。但是出戰人數呢?日本舉全國之力集結軍隊42萬來犯,而清政府卻有68萬參戰將士。不得不說這實力差距太大。

從以上數字都可以看出,日本軍隊在打清政府的臉,號稱強大的清軍,卻抵不住倭寇的進攻,實在是丟臉!不過甲午戰爭的失敗是必定的,首先清政府在政治上過於迂腐。臣子沒有相應權力,當日軍來犯,皇帝下命令後清軍已然錯失了最佳戰機。其次北洋軍隊在洋務運動後雖然不斷更新軍隊設備,卻沒有真正的參戰演習,面對來犯的日軍措手不及。最後北洋軍隊在後期少有更新軍隊裝備,炮彈雖然射程遠,但是射速慢,幾乎打不中快速輕便的日本軍艦。而且許多炮彈因為年老陳舊早已不具備殺傷力。在最後關頭李鴻章下達「迎敵」命令,發現我方失利嚴重,不得不採取「保船避戰」,為甲午戰爭失敗留下最後一塊遮羞布。

在西方眼中,中國已經完全淪為了肥肉,泱泱大國,居然連日本都打不過,至此西方列強加快了侵略步伐,各種租界與代理人湧現,清朝徹底淪為傀儡,一輪新的革命也在蓄勢待發。而對於清政府的軍隊,除了可以鎮壓一下平民百姓,也沒有其他作用了。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軍陣亡4萬人,那日軍傷亡多少?
    導語: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軍陣亡4萬人,那日軍傷亡多少?清朝末期,英國用大炮轟開了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大門。當時的清政府為了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開啟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清政府的實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後來甚至擁有強大的北洋水師,當時幾乎可以說是亞洲最強海軍。
  • 甲午戰爭清軍陣亡4萬人,那到底殲滅了多少名日軍?數字讓人沉默
    在晚清時期,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方新思想的影響下,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首的清朝大臣開展了洋務運動,但甲午戰爭的失敗,也就預示著洋務運動的失敗,那麼在這次的戰爭當中清軍到底殲滅了多少人呢
  • 甲午戰爭前夕,日本母親對兒子說的話,讓清軍汗顏
    洋務運動三十年間,清朝的進步有目共睹,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清軍士兵作戰拿的還是大刀長矛,而到了1884年中法戰爭時期,大部分清軍都裝備了洋槍,再到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北洋水師的實力已經躋身世界第六,亞洲第一。
  • 甲午戰爭陸戰的最後一戰:清軍慘敗 600多百姓喪生
    「從甲午戰爭開始,就暴露出日本軍國主義的殘忍本性,旅順大屠殺與九一八事變後在遼寧阜新、撫順發生的萬人坑以及後來的南京大屠殺,在本質上別無二致。如此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在當時沒有得到很好的清算和揭露,這也是日本在全面侵華戰爭肆意殺戮的重要原因。」  9月11日,盤錦田莊臺鎮甲午戰爭陸地遺址。清軍殉國將士墓,靜靜地安放在一大片玉米地的懷抱中。
  • 在甲午戰爭時,清軍和日軍的武器到底誰更強
    在早先的一些研究裡認為清軍裝備了新式的後膛連發步槍和克虜伯大炮,其裝備比日本裝備的國產村田單發步槍和青銅炮要先進的多,因此清軍的裝備要優於日軍。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裝備的數量。因此到了甲午戰爭的時候,清軍既裝備有最新式的後膛連發步槍和克虜伯大炮,也有已經被列強甚至是日本淘汰的前膛槍、前膛炮,裝備差點的部隊還會有火繩槍和土炮,裝備最差的部隊甚至還在使用冷兵器。比如說日軍在平壤之戰共繳獲了各類連發步槍550支,單發步槍409支,火繩槍201支,這新式的連發步槍不到一半。
  • 甲午戰爭旅順屠城細節公開 僅剩36人埋屍體(圖)
    現場展示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戰爭和屠殺圖冊,50篇日本隨軍記者龜井茲明的日記,日本參戰官兵戰後獲得的從軍紀念章……  廣東省博物館歷史部副研究館員易建萍稱,本次展出的證物是去年專門從日本民間購買回來的原件,其中記錄日軍和清軍的戰爭書籍就有500冊,這些書籍和證物是侵華日軍自己形成的文字和圖片記載內容,數量之多在中國內地罕見。
  • 日本侵略中國一共來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死了?
    日本侵略中國一共來了多少人
  • 甲午戰爭為什麼清朝一敗塗地?日本究竟靠什麼打贏清朝?
    清軍在戰爭中受傷都是個人負擔醫療費用,而且軍隊沒有軍醫,所以清軍一旦受傷很難及時得到治療,很多人都是由小傷變為大傷最後去世,另外獸醫的缺少使得騎兵的馬匹一旦染病,無法及時救治。清軍的建制是以營為單位,正規步兵營定員是505人,有四個哨隊和一個營部,一個哨定員108人,營的長官為參將、遊擊。哨的長官則是都司、守備、千總。
  • 以甲午戰爭為契機,被勝利所陶醉的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蔑視風潮
    百家原創作者:水瓶說歷史歡迎來到百家號水瓶說歷史,說到日本,相信全部的國人都知道中國與日本的」淵源「,即使到現在,我們還是不能忘卻這些」淵源「。在近代的中國,一直都被日本人看不起,而且我國在一段時期遭到日本的侵略。
  • 老照片,甲午戰爭時期的朝鮮,那時清朝和日本正在這裡激戰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國王邀請宗主國清朝出兵鎮壓,清政府派葉志超、聶士成率2500名清軍入朝。日軍亦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藉口不請自來,逐漸增至上萬人,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圖為在仁川登陸的日本軍隊,日軍登陸後通過馬匹把大量的戰略物資運輸到戰爭前線。
  • 1894年甲午戰爭時日本軍隊比清朝軍隊到底強在哪
    事實上,當時日本軍隊從官兵素質、組織制度、武器裝備這3個方面,均領先清朝軍隊一大截。官兵素質在一場近代全面戰爭中,人的因素是軍隊戰鬥力的基本保障,其重要性無論怎麼凸顯都不過分。恰恰在這一點上,中日軍隊的差距最大。日本軍隊中18位旅團級以上高級軍官,畢業於本國軍事院校,或者在歐洲學習和考察過軍事。
  • 真題與文章 | 甲午戰爭及其深度影響
    189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清軍出動2500人。日本見挑戰清軍的機會到了,派入朝鮮的陸軍增至7600人,大大超過清軍數量;而且有8艘軍艦到達朝鮮海面。如此架勢使朝鮮政府深感不安,要求中日同時撤軍,中方同意,日方拒絕。清政府想讓西方列強出面調停,促使日本從朝鮮撤軍,但無結果。日方提出中日共同參與改革朝鮮內政,清政府反對幹涉朝鮮內政。
  • 甲午戰爭大清輸得不冤,光雙方的情報工作,就輸給當時日本20年
    特別是在戰場上日本總是能佔儘先機,和年邁不堪重負的大清相比,日本在戰爭中的表現更像是一個靈活的輕量級拳擊手。而這勝利的背後,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日本在戰爭中的情報戰優勢,依靠著對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日軍也為這場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那麼,本次就和雨田君來了解一下,甲午戰爭中日清情報戰的那些事吧?
  • 甲午戰爭繼續打,清朝勝算多大?日本籤約時其實很心虛,再打躺贏
    列強本來以為清朝已經崛起,沒想到這4萬萬人的大帝國還是那麼不堪一擊。於是,西方列強再次雲集東亞,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甲午戰爭起於朝鮮,結束於遼東和山東,日軍無論是陸戰還是海戰都摧枯拉朽,清軍毫無還手之力,幾乎沒有打過像樣的勝仗。正因為軍事上的一敗塗地,李鴻章最後去日本談判,日方幾乎沒有給清朝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只有「允」或者「不允」而已。
  • 一位日本母親在甲午戰前,希望兒子戰死,與清軍家書形成強烈對比
    在滿清末年,清朝軍隊朝廷腐敗,當時與日本進行的中日甲午戰爭更是體現出來了中國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這場戰爭可以說的上是一場國家命運的戰爭,雖然滿清腐敗,但是經過洋務運動和從國外大批量購買的先進武器裝備,還是相當強悍的。
  • 甲午戰爭,大清最終還是「勝」了,不過是勝在了「愚弄」老百姓上
    旨意一下,哪有人敢不從,於是所有的中文報紙,不敢報導清軍慘敗的消息,而是仍然在渲染清軍多麼牛叉,日軍多麼窩囊。清軍的什麼火牛陣、地雷陣大展身手,什麼水陸兩棲戰、盾牌長矛戰大破日軍,甚至連新式床弩都裝備了八旗軍,打得日本人找不到北。
  • 打開清軍武器庫,八國聯軍嚇出一身冷汗:清軍難道是故意放水打敗仗?
    為了和八國聯軍硬剛,慈禧調動了北京和天津所有的清朝部隊,總計11萬人,再加上義和團自己的人馬,總人數不下16萬。而八國聯軍來了多少呢?俄軍4000,英軍3000,美軍2000,法軍800,德軍100,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的軍隊加起來一共100人,日本最多,出了10000。總共就這2萬人馬,對抗16萬清軍義和團聯合軍。
  • 樊建川:二戰中國軍死10人日本軍才死1人
    李菁:我說的9·18每年咱們現在不也是要拉響警報嘛。樊建川:報警。樊建川:抗日戰爭中 中國軍人死亡人數是日軍10倍竇文濤:警笛長鳴,咱們跟建川聊了兩天。你在收集抗戰歷史的過程當中,我覺得你對抗戰也會做過很多思考,比方說,咱們那天講到日本投降,當然日本人叫它終戰。
  • 二戰各國都死了多少人?中國排第二,第一慘烈出乎想像!
    根據統計,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饑饉、缺醫少藥、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其中歐洲和非洲戰場(抗德)約佔67%,而這些人中 33%是死於納粹集中營或是被納粹集體屠殺、虐殺的。
  • 360度反轉:中法戰爭清軍大勝法軍,卻為何突然求和?原因很殘酷
    原文標題:《360度大反轉:中法戰爭清軍大勝法軍,卻為何突然求和?原因很殘酷》清朝末年,列強爭相蠶食中國,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被人騎到頭上,敢怒不敢言。我們看到更多是清軍被打壓的情形,不過清政府倒還真有過一次大勝仗,對手是法國軍隊。可是詭異的是,這次大勝之後,清政府卻主動求和,連忙說不打了,導致清軍不敗而敗,法軍不勝而勝,很讓人費解,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歷史背景。清朝光緒年間,越南是大清朝的藩屬國,享受著天朝上國的照顧和保護。但是法國人在1883年非法入侵了越南,並且還強迫越南脫離中國,做法國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