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君語
沒有青菜,廣東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沒有西洋菜,廣東人的冬天是不完整的
「不吃青菜會缺維生素!」
「不吃青菜會很油膩!」
「不吃青菜會便秘!」
如果你聽到一個人嘴裡蹦出這些語句,毫無疑問,他/她就是廣東人。
廣東人對青菜總是情有獨鍾,從早茶、正餐到宵夜,沒有一碟青菜收尾,那麼這一頓便不完整。要注意的是,廣東人的青菜,並不指代蔬菜,顏色不綠、沒有葉子的蔬菜,極有可能會被開除出「青菜界」。
而廣東人最愛的青菜,除了有一年四季源源不斷的菜心外,當下最美味的、最好賣的、最常見的,要數這棵西洋菜。因為初冬之際,正是西洋菜最嫩、最無渣的時節,可清炒、可上湯、可入火鍋,還能煲老火靚湯,廣東人對這西洋菜可是下了渾身解數。
西洋菜,和菜心還是親戚
很難向一個沒見過西洋菜的人描述這種蔬菜。
儘管西洋菜來自蔬菜大戶十字花科,但它的長相和任何一種常規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菜心、芥菜、白菜)都對不上號——當然,如果你能看到西洋菜開花,那四瓣的白色小花倒是和油菜花一模一樣。不過這時候的西洋菜會苦得沒法吃,所以菜市場上是看不到開花西洋菜的。
也許是因為「西洋菜」這個名字確實表現不出它的外觀,所以西洋菜的正式中文名「豆瓣菜」,反倒更能說明情況——取其小葉圓形、狀如豆瓣之義。要是走街串巷,那麼倒可以在某些超市裡頭發現如豆芽一般的西洋菜芽。
西洋菜,不夠吃的「外來物種」
關於西洋菜,其實在我國流行起來,也是近百年來的事情。據說西洋菜傳入中國,是在20世紀30年代。一位旅居葡萄牙的廣東人,將當地的一種「水菜」種子帶回故鄉廣東中山縣栽種,並將部分種子分贈給澳門的親友,後來又隨各種原因流散到港澳。從此,這個「入侵物種」在廣港澳遍地開「菜」。然而由於可蔬可藥的特點,它不但沒被排斥,反而造福於國人,惠及香港、澳門同胞。
由於當時澳門人習慣稱葡萄牙人為「西洋人」,故而將這種水菜稱為「西洋菜」。如今,粵、港、澳人一直沿用這一名稱。
不過在粵西一帶,也有人稱西洋菜為「東洋菜」,這就涉及到傳入時輸出地的問題。而「東洋草」的說法是由14世紀初從英國、法國傳到美國、南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1780年前後傳入日本,再經由朝鮮轉至我國。
其實,西洋菜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用葉菜,歷史記載超過3000年,原產於歐洲和中亞。所以也有人認為,「西洋菜」是指原產於歐洲,經貿易傳入我國的,而「東洋草」則是指原產自中亞地區傳入我國的。兩種菜雖然現在都統稱為「西洋菜」,但品種上還是略有差異。
其中一個說法是,原產自中亞的「東洋草」更加矮短、葉片更大,吃起來更加清甜。而根據許多到過東南亞地區的國人都推薦說,當地的幾種原產蔬菜如西洋菜、通菜等,口感和味道和中國本地品種區別很大,尤其是產於越南、柬埔寨一帶的西洋菜,又清又甜,爽脆無渣,特別適合廣東人口味。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西洋菜種植地是英國奧爾斯福德,其次是東南亞地區,再者就是我國廣東粵北粵西一帶。就我國而言,粵語區是消費西洋菜的主要區域。一般來說它可以生食,也可以炒或涮火鍋。由於風味特殊,有類似芥末的辛辣味,吃起來頗為爽口。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產自於葡萄牙的「水菜」,在當地是沒有人食用的。時至今日,這種菜依然被葡萄牙人當做水生雜草。也就是說,這個「西洋人」,根本不吃西洋菜。不過除了葡萄牙之外,歐美國家大多把它作為重要的蔬菜栽培。
西洋菜,清炒、煲湯最好吃
據說早年西洋菜在粵港澳一帶流行時,人們就開始研究它的食用方式。其中,人們發現西洋菜用來清炒是最佳的,又發覺它的莖質纖維多,用來滾湯也很合適。後來發現,西洋菜煮爛了也很甜。於是,講究喝湯的粵港澳人,開始用西洋菜燉湯,將西洋菜燉成黑色,和湯一起喝。
在上世紀40年代初,廣州就開始用豬肺、墨魚與西洋菜,再加上幾顆蜜棗,用文火燉上兩三小時,直至莖葉全部軟爛的「西洋菜豬肺湯」。而一向講究生活質量的港澳人,更是鍾情於西洋菜,凡是冬春時令氣候寒冷乾燥之時,就用恰有良好潤肺止咳功能的西洋菜,與瘦豬肉或鴨腎燉湯。
後來這一吃法傳到廣州等地區,人們開始模仿並改良,最後形成以西洋菜、陳腎、蜜棗為主料,配以豬肺或豬骨、瘦豬肉為輔料的「西洋菜煲陳腎」燉成湯水。
當時這一道湯水,常常和「竹蔗馬蹄水」「羅漢果煲豬肺」等,出現在廣東的涼茶鋪裡,成為了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搭配。
眾所周知,青菜往往是用來「滾湯」,但是西洋菜雖然被稱為「水菜」,但實際上它本身含有的水分不高,而且纖維細胞不容易「破壁」,因此在長時間的燉煮後,並不會產生大量的乳酸,而是把纖維中的成分分解,成為糖分,因此反而會顯甜。
不過,西洋菜雖然能久燉,但單獨燉煮到發黃髮黑時,其實味道中除了有甜味以外,還會有澀味。而陳腎的香味和油分,剛好能把這種澀味遮蓋掉,而且多餘的鹽分,能起到提甜、提鮮的作用。在加入蜜棗的前提下,西洋菜煲出來的湯,就可以更顯甘甜了。
可以說,這道老火湯,可是「負負得正」的最佳代表之一。
廣東的西洋菜,一枝獨秀
說到西洋菜的產處,一般以兩廣一帶為主。
第一個要說的是陽山西洋菜,來自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特產,擁有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由於陽山的地理環境適合西洋菜生長,這裡的西洋菜「個子」特別高,一般有30—40釐米,質地脆嫩、多汁,清香爽口。其中陽山魚水村的特產「旱種西洋菜」,更是最為人所稱奇和熟知。
第二個是口吳西洋菜,產自揭陽市榕城區仙橋,同樣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口吳在仙橋河上遊,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所產西洋菜,葉色青翠,枝莖酥脆,味道甘厚而有韻味,且有相當的藥效。
第三種西洋菜,並沒有特殊的稱呼,來自江門恩平、臺山一帶,外地人也許會叫它「臺山西洋菜」。不過其中最有名的西洋菜並不產於臺山,而是恩平的橫陂鎮飛鵝朗村和竹排村,當地甚至稱其為「西洋菜專業村」。這種西洋菜爽脆、清甜,更適合煲湯,據說有一部分還是供應港澳地區的。
除了這幾種廣東特產,大家不妨試試來自東南亞地區,尤其是越南的西洋菜。
越南不僅有合理合適的生長環境,越南人種植西洋菜的方式也和我們有所差異。其中最大的一個特點便是很少放催生劑。因此,這種在較天然的環境下,越南西洋菜的平均長度只有20—25釐米,而且葉片比較大,有種「矮粗肥」的感覺,和本地西洋菜又高又細的「高挑」身材完全是兩碼事。另外,這種越南西洋菜不但更清甜、無渣,而且久燙之後不易變黃,用作火鍋、滾湯等都是一流的選擇。
圖文 | 馮睿峻、龔智南
部分圖片來源 | 綜合網絡
編輯 | 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