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鳳是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的珍禽,是經常出現在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吉祥鳥。但由於很多人從未見過桐花鳳,遂將桐花鳳與綠毛么鳳等混淆起來。經今人翔實考證,才證實桐花鳳為藍喉太陽鳥。
曹瑞祥《藍喉太陽鳥》
藍喉太陽鳥
俞致貞《桐花鳳》
于非闇《桐花鳳》
蘇軾多次在詩文中提到桐花鳳
我國的禽類,以鳳凰為尊。因鳳凰為五色鳥,故古人認為「諸鳥之有文採者,皆為鳳之子姓」。而「鳳之子姓」,又被稱為「鵷雛」、「鳳雛」、「么鳳」、「小鳳」等。清代文人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就列舉了數種「小鳳」,其中包括蘇軾親眼目睹過的五色雀、綠毛么鳳和桐花鳳。這三種「小鳳」均為珍禽,被古人視為「五彩」瑞鳥。因它們的產地不同,又極少出現,能見到一種,已屬幸運。蘇軾能與它們結緣,令古代很多文人墨客羨慕不已。
蘇軾與五色雀和綠毛么鳳的偶遇,是在被貶嶺南期間。在惠州羅浮山梅花村,他見到了被當地人稱為「倒掛子」的綠毛么鳳。在海南儋州,他又見到了「貴人鳥」五色雀,並寫下《五色雀並序》,使五色雀流芳千古。而蘇軾與桐花鳳的相遇,則是在少年時期。他在《記先夫人不殘鳥雀》中寫道:「少時所居書堂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武陽君(蘇軾母親)惡殺生,兒童婢僕,皆不得捕取鳥雀。數年間,皆巢於低枝,其鷇可俯而窺。又有桐花鳳四五,日翔集其間。此鳥羽毛至為珍異難見,而能馴擾,殊不畏人。閭裡間見之,以為異事。」
而桐花鳳翔集在蘇家庭院,確實也是祥瑞之兆。1057年,蘇軾、蘇轍高中進士,當年的考官梅堯臣馬上賦詩一首,稱讚蘇軾、蘇轍是兩隻「雛鳳凰」出世。梅詩曰:「歲月不知老,家有雛鳳凰。百鳥戢羽翼,不敢呈文章。」此後,蘇軾多次在詩文中提到故鄉家園的桐花鳳。如《異鵲》曰:「昔我先君子,仁孝行於家。家有五畝園,么鳳集桐花。」《次韻李公擇梅花》曰:「感時念羈旅,此意吾儕共。故山亦何有,桐花集么鳳。」可見蘇軾始終視桐花鳳為吉祥鳥,且認為桐花鳳的出現,是「先君子」行仁孝之道所致。
唐朝時成都的貴婦人喜歡馴養桐花鳳
桐花鳳之所以被稱為「么鳳」,除了其羽毛具五彩之色外,與其生活習性也有關。《詩經·大雅·卷阿》曰:「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古語稱:「鳳凰非梧桐不棲。」而桐花鳳與桐花關係,與鳳凰與梧桐的關係十分相似,可說是一脈相承。唐初張鷟《朝野僉載》曰:「劍南彭蜀間有鳥大如指,五色畢具。有冠似鳳,食桐花,每桐結花即來,桐花落即去,不知何之。俗謂之『桐花鳥』,極馴善,止於婦人釵上,客終席不飛。人愛之,無所害也。」至唐代中葉,曾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李德裕,在《畫桐花鳳扇賦並序》中提到:「成都夾岷江磯岸,多植紫桐。每至春暮,有靈禽五色,小於玄鳥,來集桐華,以飲朝露。及華落,則煙飛雨散,不知其所往。有名工繢於素扇,以賚稚子,餘因作小賦書於扇上。」
從以上詩文的記載可知,桐花鳳又稱「桐花鳥」,文人稱之為「鳳雛」。它們經常出現在成都岷江兩岸的紫桐上,每當春暮桐花盛開,便翔集桐花之上,以朝露為飲。《朝野僉載》稱這種鳥以桐花為食,可能是沿襲舊說,李德裕在成都生活過,他的記載可信得多。另外,唐朝時成都的貴婦人喜歡馴養桐花鳳,而桐花鳳也十分乖巧,常止於婦人釵上,始終不離,所以人見人愛。這種「時尚」搭配,可謂另類新奇。同時,蜀地的工藝扇,也出現了桐花鳳的形象。當時桐花鳳扇,是流行一時的送禮佳品。
到五代十國時期,桐花鳳的形象再次出現在畫家的作品上。後蜀著名畫家黃筌,流傳至今的真跡比較可靠的唯有《寫生珍禽圖》。在這幅作品中,繪有20多種禽鳥、昆蟲和其他動物。在居中的位置,出現了一隻藍喉太陽鳥,而這隻藍喉太陽鳥,正是古代文獻所記載的桐花鳳。藍喉太陽鳥是小型鳥類,雄鳥體長約15釐米,雌鳥體長約10釐米。雄鳥前額、頭頂、頦和喉為紫藍色,背、胸、頭側、頸側為朱紅色,耳後和胸側各有一紫藍色斑,腰、腹為黃色,中央尾羽很長,也是紫藍色。圖中間的小鳥,特徵與藍喉太陽鳥相符。藍喉太陽鳥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尤其是四川一帶。黃筌是成都人,對這種鳥自然十分熟悉,故其「寫生」也頗為逼真。
桐花鳳主要食物是花蜜
藍喉太陽鳥的主要食物是花蜜,偶爾也吃昆蟲,常常活動在鮮花盛開的樹上,很少到近地面的花朵間覓食。這種生活習性與古代文獻對桐花鳳的記載一致。如北宋樂史的《太平寰宇記》:「(益州)桐花色白至大,有小鳥,燋紅,翠碧相間,毛羽可愛。生花中,唯飲其汁,不食他物,落花遂死。人以蜜水飲之,或得三四日,性亂跳躑,多牴觸或死。」屈大均《廣東新語》也說:「(桐花鳳)丹碧成文,羽毛珍異。其居不離桐花,飲不離露。桐花開則出,落則藏。蓋以桐花為胎,以露為命也。兒女子捕之,飲以蜜水,用相傳玩。」
不過,因桐花鳳是西南地區的特產,不入四川,難識桐花鳳。故宋以後的文人常將蘇軾筆下的桐花鳳、五色雀、綠毛么鳳相混淆,以為是指同一種鳥。經今人翔實考證,才將這幾種鳥區分開來。五色雀很有可能是擬啄木鳥屬的鳥類,因日前在羅浮山出現的五色雀已證實是擬啄木鳥屬的黑眉擬啄木鳥。而綠毛么鳳則是短尾鸚鵡。
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桐花鳳,有多種寓意。除象徵吉祥外,還關涉愛情。或比喻男子,或比喻女子,多與桐花並舉對應。如王士禎的「郎是桐花,妾是桐花鳳」,是以桐花鳳比喻女子。而吳石華的「瘦盡桐花,苦憶桐花鳳」,則以桐花鳳比喻男子。皆別出心裁,被廣為傳誦。
也許是因為元、明、清時期的文人墨客常將桐花鳳與綠毛么鳳混淆,這幾個朝代的繪畫作品極少出現桐花鳳的形象。到了近現代,才在一些名家的作品中看到了真正的桐花鳳。如于非闇就曾繪有《桐花鳳》扇面,題識曰:「桐花鳳以花蜜為糧,惟蜀郡有之。」他的弟子俞致貞也畫過桐花鳳,其作品《桐花鳳》,畫面右上角一桐花鳳向下飛翔,中間一桐花鳳昂首站立在樹枝上,與上面的桐花鳳相呼應。題識曰:「桐花鳳五色絢爛,舌長如線。棲息於青城、峨眉山中。以花蜜為食,難於飼養。成都花會見有飼以蜂蜜亦能過冬者。今檢舊稿,寫此於百花書屋。」俞致貞曾至四川成都拜張大千為師,故對桐花鳳亦相當熟悉。她以工筆繪桐花鳳,色彩豔麗,姿態優美,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