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詞中反覆出現的「桐花鳳」到底是那種珍禽?

2020-12-19 江蘇頻道

桐花鳳是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的珍禽,是經常出現在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吉祥鳥。但由於很多人從未見過桐花鳳,遂將桐花鳳與綠毛么鳳等混淆起來。經今人翔實考證,才證實桐花鳳為藍喉太陽鳥。 

曹瑞祥《藍喉太陽鳥》

藍喉太陽鳥

俞致貞《桐花鳳》

于非闇《桐花鳳》

蘇軾多次在詩文中提到桐花鳳

我國的禽類,以鳳凰為尊。因鳳凰為五色鳥,故古人認為「諸鳥之有文採者,皆為鳳之子姓」。而「鳳之子姓」,又被稱為「鵷雛」、「鳳雛」、「么鳳」、「小鳳」等。清代文人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就列舉了數種「小鳳」,其中包括蘇軾親眼目睹過的五色雀、綠毛么鳳和桐花鳳。這三種「小鳳」均為珍禽,被古人視為「五彩」瑞鳥。因它們的產地不同,又極少出現,能見到一種,已屬幸運。蘇軾能與它們結緣,令古代很多文人墨客羨慕不已。        

蘇軾與五色雀和綠毛么鳳的偶遇,是在被貶嶺南期間。在惠州羅浮山梅花村,他見到了被當地人稱為「倒掛子」的綠毛么鳳。在海南儋州,他又見到了「貴人鳥」五色雀,並寫下《五色雀並序》,使五色雀流芳千古。而蘇軾與桐花鳳的相遇,則是在少年時期。他在《記先夫人不殘鳥雀》中寫道:「少時所居書堂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武陽君(蘇軾母親)惡殺生,兒童婢僕,皆不得捕取鳥雀。數年間,皆巢於低枝,其鷇可俯而窺。又有桐花鳳四五,日翔集其間。此鳥羽毛至為珍異難見,而能馴擾,殊不畏人。閭裡間見之,以為異事。」    

而桐花鳳翔集在蘇家庭院,確實也是祥瑞之兆。1057年,蘇軾、蘇轍高中進士,當年的考官梅堯臣馬上賦詩一首,稱讚蘇軾、蘇轍是兩隻「雛鳳凰」出世。梅詩曰:「歲月不知老,家有雛鳳凰。百鳥戢羽翼,不敢呈文章。」此後,蘇軾多次在詩文中提到故鄉家園的桐花鳳。如《異鵲》曰:「昔我先君子,仁孝行於家。家有五畝園,么鳳集桐花。」《次韻李公擇梅花》曰:「感時念羈旅,此意吾儕共。故山亦何有,桐花集么鳳。」可見蘇軾始終視桐花鳳為吉祥鳥,且認為桐花鳳的出現,是「先君子」行仁孝之道所致。

唐朝時成都的貴婦人喜歡馴養桐花鳳

桐花鳳之所以被稱為「么鳳」,除了其羽毛具五彩之色外,與其生活習性也有關。《詩經·大雅·卷阿》曰:「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古語稱:「鳳凰非梧桐不棲。」而桐花鳳與桐花關係,與鳳凰與梧桐的關係十分相似,可說是一脈相承。唐初張鷟《朝野僉載》曰:「劍南彭蜀間有鳥大如指,五色畢具。有冠似鳳,食桐花,每桐結花即來,桐花落即去,不知何之。俗謂之『桐花鳥』,極馴善,止於婦人釵上,客終席不飛。人愛之,無所害也。」至唐代中葉,曾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李德裕,在《畫桐花鳳扇賦並序》中提到:「成都夾岷江磯岸,多植紫桐。每至春暮,有靈禽五色,小於玄鳥,來集桐華,以飲朝露。及華落,則煙飛雨散,不知其所往。有名工繢於素扇,以賚稚子,餘因作小賦書於扇上。」   

從以上詩文的記載可知,桐花鳳又稱「桐花鳥」,文人稱之為「鳳雛」。它們經常出現在成都岷江兩岸的紫桐上,每當春暮桐花盛開,便翔集桐花之上,以朝露為飲。《朝野僉載》稱這種鳥以桐花為食,可能是沿襲舊說,李德裕在成都生活過,他的記載可信得多。另外,唐朝時成都的貴婦人喜歡馴養桐花鳳,而桐花鳳也十分乖巧,常止於婦人釵上,始終不離,所以人見人愛。這種「時尚」搭配,可謂另類新奇。同時,蜀地的工藝扇,也出現了桐花鳳的形象。當時桐花鳳扇,是流行一時的送禮佳品。

到五代十國時期,桐花鳳的形象再次出現在畫家的作品上。後蜀著名畫家黃筌,流傳至今的真跡比較可靠的唯有《寫生珍禽圖》。在這幅作品中,繪有20多種禽鳥、昆蟲和其他動物。在居中的位置,出現了一隻藍喉太陽鳥,而這隻藍喉太陽鳥,正是古代文獻所記載的桐花鳳。藍喉太陽鳥是小型鳥類,雄鳥體長約15釐米,雌鳥體長約10釐米。雄鳥前額、頭頂、頦和喉為紫藍色,背、胸、頭側、頸側為朱紅色,耳後和胸側各有一紫藍色斑,腰、腹為黃色,中央尾羽很長,也是紫藍色。圖中間的小鳥,特徵與藍喉太陽鳥相符。藍喉太陽鳥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尤其是四川一帶。黃筌是成都人,對這種鳥自然十分熟悉,故其「寫生」也頗為逼真。       

桐花鳳主要食物是花蜜

藍喉太陽鳥的主要食物是花蜜,偶爾也吃昆蟲,常常活動在鮮花盛開的樹上,很少到近地面的花朵間覓食。這種生活習性與古代文獻對桐花鳳的記載一致。如北宋樂史的《太平寰宇記》:「(益州)桐花色白至大,有小鳥,燋紅,翠碧相間,毛羽可愛。生花中,唯飲其汁,不食他物,落花遂死。人以蜜水飲之,或得三四日,性亂跳躑,多牴觸或死。」屈大均《廣東新語》也說:「(桐花鳳)丹碧成文,羽毛珍異。其居不離桐花,飲不離露。桐花開則出,落則藏。蓋以桐花為胎,以露為命也。兒女子捕之,飲以蜜水,用相傳玩。」       

不過,因桐花鳳是西南地區的特產,不入四川,難識桐花鳳。故宋以後的文人常將蘇軾筆下的桐花鳳、五色雀、綠毛么鳳相混淆,以為是指同一種鳥。經今人翔實考證,才將這幾種鳥區分開來。五色雀很有可能是擬啄木鳥屬的鳥類,因日前在羅浮山出現的五色雀已證實是擬啄木鳥屬的黑眉擬啄木鳥。而綠毛么鳳則是短尾鸚鵡。        

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桐花鳳,有多種寓意。除象徵吉祥外,還關涉愛情。或比喻男子,或比喻女子,多與桐花並舉對應。如王士禎的「郎是桐花,妾是桐花鳳」,是以桐花鳳比喻女子。而吳石華的「瘦盡桐花,苦憶桐花鳳」,則以桐花鳳比喻男子。皆別出心裁,被廣為傳誦。    

也許是因為元、明、清時期的文人墨客常將桐花鳳與綠毛么鳳混淆,這幾個朝代的繪畫作品極少出現桐花鳳的形象。到了近現代,才在一些名家的作品中看到了真正的桐花鳳。如于非闇就曾繪有《桐花鳳》扇面,題識曰:「桐花鳳以花蜜為糧,惟蜀郡有之。」他的弟子俞致貞也畫過桐花鳳,其作品《桐花鳳》,畫面右上角一桐花鳳向下飛翔,中間一桐花鳳昂首站立在樹枝上,與上面的桐花鳳相呼應。題識曰:「桐花鳳五色絢爛,舌長如線。棲息於青城、峨眉山中。以花蜜為食,難於飼養。成都花會見有飼以蜂蜜亦能過冬者。今檢舊稿,寫此於百花書屋。」俞致貞曾至四川成都拜張大千為師,故對桐花鳳亦相當熟悉。她以工筆繪桐花鳳,色彩豔麗,姿態優美,栩栩如生。   

相關焦點

  • 不入蜀地 難識「桐花鳳」
    于非闇 《桐花鳳》   吉祥紋飾系列   桐花鳳是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的珍禽,是經常出現在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吉祥鳥。但由於很多人從未見過桐花鳳,遂將桐花鳳與綠毛么鳳等混淆起來。經今人翔實考證,才證實桐花鳳為藍喉太陽鳥。   蘇軾多次在詩文中提到桐花鳳   我國的禽類,以鳳凰為尊。因鳳凰為五色鳥,故古人認為「諸鳥之有文採者,皆為鳳之子姓」。而「鳳之子姓」,又被稱為「鵷雛」、「鳳雛」、「么鳳」、「小鳳」等。
  • 春詞麗句桐花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桐花鳳啥樣子?
    而法桐樹我們是知道的,這種遍枝長江以南的樹木,往往用作城市的道路樹木,因為它的枝葉廣袤,有著很好的綠化作用,但是它開花時節,分外的讓人不耐,那種黃蒙蒙粉塵一樣的小花,是春季呼吸道過敏的重要源頭。而中國傳統的桐花,是指的泡桐,在暮春三月,清明寒食之際,先花後葉,樹木挺拔俊俏,開出滿樹銀紫或者銀白的花朵。
  • 成都的桐花鳳
    但他有一部現代題材的長篇小說叫《桐花鳳》,並不引人注目。其實這並不是沒有在大陸出版,而是被改頭換面過。它的大陸版書名很陡,叫《咆哮中的吻》。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1年版,書的扉頁是高陽引清人王士禛(漁洋)詞《蝶戀花》的名句:「郎是桐花,妾是桐花鳳」。此書封面是打扮非常西洋的時髦男女,相當怪異媚俗的圖書設計,完全不對高陽的言路。1993年灕江出版社才推出了同名小說,封面又似乎過於簡略了。
  • 泡桐樹開花了,到了欣賞桐花鳳的季節
    >桐花鳳,早在唐朝就有記載,彼時在成都擔任要職的李德裕作《畫桐花鳳扇賦序》詠誦,「 成都夾岷江磯岸,多植紫桐,每至暮春,有靈禽五色,小於玄鳥,來集桐花,以飲朝露。浣花溪畔的泡桐樹,可惜空無桐花鳳但隨著成都的城市化迅速發展,城市中儘管還有泡桐樹花開,但是已經非常難見桐花鳳了,每當春天路過浣花溪河邊的泡桐樹,都不由得嘆息再難見到桐花鳳!
  • 蘇軾寫給三位妻妾的悼亡詩詞是怎樣的
    蘇軾是北宋的大文豪,不僅詩詞俱佳,而且書法和繪畫也有很高的成就,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他一生有三位重要的妻妾:王弗,王閏之,王朝雲。其中王弗是蘇軾的結髮妻子。王弗16歲時就嫁給19歲的蘇軾,她是一位知書懂詩的女子,也是蘇軾這三位妻妾中最有才華的女子。蘇軾在穎州做官時,在一個正月夜裡,見庭前梅花盛開,月色霽清,王弗對蘇軾說:「春月勝於秋月色,秋月讓人慘悽,春月令人和悅,可以和你朋友趙德麟他們在花下飲酒。」蘇軾高興地說:「此真詩家語也。」當即作詞一首「春庭夜舞,搖蕩春醪光欲舞……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 蘇軾「死裡逃生」被貶黃州,詩詞裡的花樣生活,讀讀就讓人羨慕
    烏臺詩案蘇軾是極其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他必然就是屬於反變法派。他的觀點是:這種變法,全是漏洞而且這樣百姓的生活會更苦、更難。但是當時皇帝宋神宗,竟然是支持王安石的這樣一來蘇軾的好日子就沒了,但無奈,蘇軾還是保持著那顆為人民謀幸福的心。所以不停上書宋神宗,蘇軾自己在上書中還說:「既然這樣,那我不在朝廷待了,我要去地方造福百姓。」
  • 改變了宋朝詩詞風格,蘇軾表示,身為文人也可以一身豪氣
    改變了宋朝詩詞風格,蘇軾表示,身為文人也可以一身豪氣不知道大家之前有沒有看過環球對董卿的那次訪談,董卿說,以前會喜歡那種淺唱低吟的風格,但是隨著年歲漸長,卻發現蘇軾,辛棄疾等人的詞句更有味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們把所有都寫進了詞裡
  • 蘇軾的低頭史:仿寫好友詩詞,但是夠講究
    蘇軾很欣賞,於是就摸索著模仿著寫了一篇。這個章楶也是個很厲害的人物,但是真的要說這個詩詞方面的問題那他肯定和男團成員蘇軾、歐陽修不太好比較,但是他寫的這首《水龍吟》是真的好,到了讓蘇軾喜歡並且願意去模仿的地步。並且蘇軾在寫完這首詩之後還給他寫了信,說是:"次韻一首寄雲,亦告以不示人也"。這話啥意思呢,就是說:老弟我模仿你寫了首詞,你可千萬別給別人說啊。
  • 中國詩詞大會:錯答令董卿蒙曼康震表情複雜,蘇軾名句到底啥意思
    在詩詞大會中,就有一道這樣的題目。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的「長久」所指是?然而關於「親情長久」,這點蘇軾肯定是不擔心的啊,今生為兄弟,肯定是長久為兄弟,親情一出現,必然是長久的。所以只能是選擇「壽命長久」了。由這首詞可以看到,蘇軾兄弟兩個的感情真的是很深的廢話!要是不深,怎麼會誕生這這這千古名篇呢?
  • 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
    憶共錦衾無半縫, 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 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續連珠弄。 桐花鳳:鳥名,羽毛五色,暮春採集桐花而得名。 連珠弄:古曲名。 【賞析】 這是《衍波詞》中的名作。此詞為和李清照《蝶戀花》詞。李作如下:「暖雨和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 蘇軾:宋朝第一大吃貨,用詩詞寫下「舌尖上的宋朝」
    蘇軾的一時有感而發,在江水邊念出了千古絕唱。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流傳千古。所以後人在提起蘇軾的時候都會說他是宋朝一代文豪。但是你以為他只能寫這些詩詞名句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作為一個資深吃貨,蘇軾不僅好吃,善吃,自然也是精通廚藝的。而且他還首創了很多的新菜。當然,寫的關於吃的詩詞更是不少。可以說是用詩詞寫下「舌尖上的宋朝」。那作為同樣吃貨的我,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蘇軾的兩首關於吃的詩詞。
  • 到底蘇軾在詩詞中想表達什麼?
    杏花《蝶戀花·春景》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從他的詩文中表現出更多的是豪放的性格,或許這只是披在外面的保護衣而已,到底他的內在本質是豪放性質更多,還是婉約性質更多,有點難說。蘇軾這首《蝶戀花·春景》是描寫暮春時節傷春的婉約之作。表現了詞人對春光流逝的嘆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為人知的煩惱。
  • 蘇軾《定風波》:詩詞中的四次掙扎與選擇,卻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
    年輕的時候喜歡華麗的詞藻,隨著年紀的越來越大,慢慢的就會很喜歡詩詞。尤其是特別喜歡蘇軾,在蘇軾的詩詞中,讀懂了人生,讀懂了情懷,也讀懂了在困難面前豁達樂觀的處事態度,我想這就是詩詞的力量,蘇軾的魅力!有一次,蘇軾和朋友外出,忽然下起了暴雨,兩人被淋得甚是狼狽,朋友一肚子的怨氣,而蘇軾卻非常的樂觀,看著這大雨,突然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定風波》,這首《定風波》也一直被人所熟知,這首詩詞體現的曠達精神一直為人所稱道。
  • 蘇軾詩詞名句賞析
    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豪放派詞人代表。蘇軾的詩詞名句不計其數。
  • 十首詩詞,見證蘇軾的真性情
    在詩詞世界裡,蘇軾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從詩詞中看蘇軾,他絕對是一位性情中人,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詩詞中,在詩詞的世界裡,永遠有一位鮮活可愛的東坡居士。
  • 蘇軾:豁達的一生,值得了解
    蘇軾,我國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文學家,他的詩詞憑藉著豁達豪邁的氣概,深受人們喜愛。蘇軾的詩詞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在每個階段也有不同的代表作品。這是蘇軾年少時的豪言壯語,此時的蘇軾還是對外面的世界充滿著幻想,眉山的小天地裡,蘇軾是想要振翅高飛的雄鷹,而不是山間的麻雀。那年,蘇軾二十一歲,父親蘇洵決定帶著兩個兒子蘇軾和弟弟蘇轍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
  • 蘇軾豪放派的代表,詩詞歌賦流芳百世
    蘇軾又名蘇東坡,在文學成就上造詣極高,而他裡邊體現出來的人性思考和人生觀點,都讓世人所景仰。他在詩詞所傳達的思想感情,以及他詩詞的文風在詩詞領域都算是一流的,為後人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蘇軾的作品當中那些詩歌,所體現的人性思考和他的文學主張,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 蘇軾寫過的所有詩詞中,只有這有這兩句,才能被稱為「瀟灑」!
    對於蘇軾來說我們從小就學習過他的古詩,並且他的詩詞當中,很多時候都是在描寫秋天的悲傷,以及對藉此物對人的比喻。所以有很多研究古典詩文的人沒到了秋季。還是會想起蘇軾的一些詩詞。在元豐三年的時候,對於蘇軾來說可謂是最難受的一年。
  • 不是《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首詩詞才是蘇軾第一豪放名篇
    蘇軾所在的時代,柳永詞名冠天下,到處都在傳唱柳詞,連婉約正宗的秦觀都大受影響,可見當時的詞壇形勢和填詞慣性。在被柳永強力籠罩下,蘇軾果然不一般,一邊極力表達著對柳詞的不快,不爽,一邊親自操刀實驗,創作了一系列迥然不同於時風的詞,與流行對抗。因為蘇軾文壇上的巨大聲望,他的創作引起了注意,並形成巨大迴響,所謂開豪放一派。但在蘇軾的時代,豪放還只是一個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