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動名校引優質資源 即墨民辦學校迎來臺灣教師

2020-12-27 信網

信網3月31日訊 為進一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強區市間教育交流,整體提升全市教育工作水平,3月30日,全市教育現場觀摩會在即墨市召開。信網從會上獲悉,本次現場觀摩會的主題是:多元辦學促進教育優質發展。即墨市通過大力引進北大、山師大等優質教育資源,成功實現「嫁接」,帶動提高當地教育發展水平;通過大力扶持民辦教育,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有效緩解了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

一年級考試像遊戲 學生可以自選試卷

試題不在卷面上,而是在一輪輪闖關遊戲中。在即墨市山師實驗學校,一年級的學生再也不用為考試發愁了。通過「樂考」的考試形式,學校將對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的考察融入遊戲當中,緩解了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後,學生們對考試、考察的畏難情緒。

「以語文考試為例,考試共有四關,考察的是學生對拼音和漢字認知的掌握情況,但考試形式則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不給學生製造考試的緊張氣氛。」山師實驗學校的老師介紹說,「樂考」考察的仍舊是學生應知應會的課程內容,但有了形式上的變化,學生甚至可以自主選擇試題,讓原本靜止在紙面上的試題變得立體且生動。

據了解,即墨市山師實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的公辦學校,目前有8個一年級班級和4個七年級班級。面對眾多剛剛結束幼兒園生活的小學生,學校在課程設置和授課內容上更為多樣和活潑。學校實行小班化教學,在一年級的課堂裡,老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互動遊戲教授課程內容,也能隨時帶著全班學生一起拍手唱歌,寓教於樂。在一年級(2)班的教室裡,崔晟旻正在用太空泥製作綠色的漢堡包,旁邊放著的是他剛剛用褐色太空泥製作的蛋糕,「上小學也挺好玩的,跟幼兒園一樣沒有太多的作業,上課的時候也能經常動手做手工。」

民辦學校迎來臺灣教師 課堂上研究「發射火箭」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歷史悠久的公辦學校是孩子上學、讀書的不二選擇;而隨著教育形式的多元化發展,不少民辦學校從眾多學校中脫穎而出。通過大力扶持民辦教育,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有效緩解了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

青島通濟實驗學校建於2013年,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制民辦學校,學生大多來自城陽區和即墨市,全校共有95個教學班,3800多名學生。「學校的道路都是用世界名校的名字命名的,像是劍橋路、北大路,我們希望從小培養學生求學上進的品質。」

寄宿制學校意味著學生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要在學校度過,除了保證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質量,如何安排學生的課外生活也是學校關注的重點。在通濟實驗學校,各類社團開展了多種課外特長課程,無論是器樂舞蹈,還是籃球擊劍,學生們在學校就能掌握一技之長。「每周三下午學校都安排了自由活動時間,學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課程。」學校分管藝術教育的馬主任告訴信網,利用在校的九年時間,學生不用多花一分錢,就能熟練掌握一門特長,對於學生的終身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而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當屬兩位臺灣元智大學派駐教師開設的科普課程。乾冰實驗、發射火箭、機器人球賽……這些有趣的課程讓課堂上充滿歡聲笑語,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學習科技知識。「學校的大部分孩子都是來自農村的,放在以前,他們基本上不會有機會接觸到這些課程,可現在學生們的眼界和知識面一點不比城市的孩子差。」說起學校開設的這些課程,馬主任對教學成果非常自信。

聯動名校 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近年來,即墨市在籌建新校、升級老校的通過大力引進北大、山師大、山東大學、中央美院等優質教育資源,成功實現「嫁接」,帶動提高當地教育發展水平。

2015年9月投入使用的德馨瓏湖小學實行託管制和小班化,提託即墨市小燕子藝術團、上海戲劇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的合作辦學優勢,建立了優質資源共享機制,為學生提供了更高的藝術教育平臺。而2014年投入使用的即墨市唯一一所公辦完全中學即墨市萃英中學則在今年成為中央美術學院在全國設置的唯一的縣級市考點。

青島市教育局局長鄧雲鋒對即墨市在多元辦學方面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今後還要加大經費投入、強化政策保障等方面,對全市教育實現多元發展,為學生提供多樣選擇工作。」同時,鄧雲峰強調,今後一個時期,各區市教育(體)局要著力抓好全國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貫徹落實和促進家校聯動,調動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支持教育等重點工作。

信媒體記者 於曉

[編輯:光影]

相關焦點

  • 西安"名校+"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破解"上學難""擇校難"
    陽光訊(記者 杜麗芳)為了緩解「上學難」、「擇校熱」等難題,回應人民群眾對優質均衡教育的熱切期盼,西安市大力實施「名校+」工程,加快補齊教育民生短板,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著力破解「上好學校難,上好學校貴」難題。
  • 即墨加快打造東部優質教育新高地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完善「軟、硬體」教育資源配置,打造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一體化優質教育體系……近年來,即墨區經濟開發區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今年以來,即墨區經濟開發區教育事業發展一舉突破了往年優質資源缺乏和難以滿足區內居民需求的局面。轄區內新增了三所局屬公辦學校,與實驗高級中學、山師實驗學校等老牌名校,實現了整個開發區各學校科學的合理布局和核心範圍全覆蓋。
  • 即墨:辦好優質均衡人民滿意教育
    青報教育在線訊 在建設特色鮮明宜居幸福的現代化新區進程中,即墨區委、區政府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根本目的,始終將「教育優先」原則融入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大局,以「爭先進、創典型、樹標杆」為工作引領,高點謀劃、精準施策、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完善幼有所育、學有優教、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 引領教師成長,湖南民辦教育協會推動民辦學校優質發展
    11月9日,民辦學校後勤與總務(安全)管理培訓班上,湖南師大附中後勤保衛處處長李智敏、湖南省公安廳治安總隊內保支隊支隊長張小兵、湖南師範大學後勤管理處副處長陳文雄、湖南長沙同升湖學校副校長李清江分別從如何做好民辦學校後勤管理工作——以湖南師大附中為例,校警聯動,做好新形勢下的護校安園,校園後勤治理現代化:怎麼看與怎麼辦,面對分類管理民辦學校如何依法依規做好後勤管理
  • 「優質教育資源」,誤導大眾的提法
    哪個學校升學率高,那個校就有「優質教育」。而優質教育自然有「優質教育資源」支撐著。所以升學率高的學校就順理成章地被視作「優質教育資源」。 在這種氛圍下,除了本來有名氣的公立學校是人們眼中的「優質教育資源「外,所有先後成立的收費高昂的民辦學校均裹上「優質教育資源」的外衣。因為這些民辦學校的升學率一般都高於周邊的公辦學校。
  • 上海這17所學校被批准改校名了!名校資源加持!還有一所從民辦轉...
    也就是說,同樣的優質教育資源,從民辦改為公辦以後,大家可以免費享受。對於浦東的家長來說,確實是件好事。 張江集團學校創建於2006年,到今年為止,已有近14年的發展史了。是由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上海禾佳民辦教育聯盟承辦. 在這之前,一直是一所高端民辦初中。
  • 公辦教師支持民辦學校
    【甲方】 教師帶編「支教」能獲雙贏【乙方】 公辦教師挑不起民辦學校的大梁【背景】為扶持民辦學校發展,貴陽市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之間教師相互交流,從「保留身份」「工資待遇」「職稱評審」等多個方面出發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公辦中小學教師到民辦中小學任教
  • 小升初|長沙四大名校的民辦學校到底應該怎麼選?
    「長沙的民辦學校這麼多,到底應該選擇哪一所?」「四大名校集團的民辦學校哪所會更好一點?」「他們各有哪些優勢呢?」今天小編就來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長沙四大名校集團民辦學校的優勢和特點,看看應該怎麼選?學校地址:長沙市雨花區體育新城古曲南路179號湖南師大附屬思沁中學基本信息湖南師大附屬思沁中學創建於2017年,是一所由湖南師大全面託管,師大附中、師大附小共同支持、共享湖南師大附中教育集團優質教學資源的全日制普通封閉式寄宿學校
  • 公辦學校,民辦待遇?這些被熱門民辦託管的公辦你值得期待
    隨著浙江新政改革,一些杭州民辦學校為了規避民辦老師解除編制問題,民辦託管公辦學校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也會是大勢所趨。首先解釋下何謂「託管」?民辦學校託管(領辦)公辦學校,即公辦學校會用民辦的模式來進行管理,且公辦、民辦教育資源共享。
  • 西安市深化實施「名校+」工程 優質均衡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
    important} 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均衡教育的熱切期盼,在最短時間儘可能做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有效化解「擇校熱」,西安市啟動實施「名校+」工程。周邊農村區縣縣薄弱學校,通過「名校+」模式,與市區內「名校」組建教育聯合體。通過雙方互派管理人員、骨幹教師到對方學校參與上課、聽課、評課,逐步實現「課表、課時、進度」三統一;定期開展「名師送教」「同課異構」「問診課堂」等指導,利用「網際網路+環境」模式使「+校」與「名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隨著緊湊型「名校+」模式的實施,將進一步釋放「名校+」工程的社會效應。
  • 西安市深化實施「名校+」工程,優質均衡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
    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均衡教育的熱切期盼,在最短時間儘可能做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有效化解「擇校熱」,西安市啟動實施「名校+」工程。自2018年全面啟動以來,各區縣、開發區按照《西安市「名校+」工程行動計劃(2018-2021)》文件要求,通過「公辦+公辦」「公辦+民辦」「民辦+公辦」「民辦+民辦」等方式,跨辦學體制、跨城鄉區域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積極探委託管理、兼併融合、集團化辦學、「一長多校」、結對提升等「名校+」管理模式;按照
  • 入學靠搖號,學校無法再挑優質生源,南寧民辦初中名校還吃香嗎?
    今年的南寧民辦初中入學錄取規則有點不一樣,以前是民辦學校挑人,現在只能看運氣。通過搖號來分配生源的民辦名校,還值得花高價去上嗎?一、南寧的民辦初中名校為何吃香?說起南寧民辦初中名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新民中學、三美學校、西大附中等,它們的靠山分別是南寧二中、南寧三中、廣西大學,這些學校在廣西都是頂尖的學校,由他們創辦的民辦學校,自然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家都追捧也就不足為奇了。
  • 西安民辦學校「擇校熱」緣何降溫?
    這一批新學校的投用,迅速擴大了區域優質資源,優化了布局結構。曲江新區、經開區都通過新建學校,解決了多年來學位供需不平衡的歷史問題。家住經開區的學生家長張先生說,「現在的教育條件是越來越好了,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成長,太幸福了!願孩子們放飛夢想,追逐未來。」
  • 上海這17所學校被批准改名!名校資源加持!對口片區變化
    也就是說,同樣的優質教育資源,從民辦改為公辦以後,大家可以免費享受。對於浦東的家長來說,確實是件好事。今年昌裡校區的招生簡章顯示依然全區招生,但沒有舞蹈特長的特殊要求,按照男生女生分類招生,超過計劃數的也都是按照電腦搖號,未被錄取的參加對口學校的第二批驗證。這所學校和上戲在教學、生源方面的合作與聯繫一直非常緊密,這次更改校名,可以看出今後這所芭蕾特色的名校,附屬在上戲之下,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
  • 「名校外援」助推青島優質教育「開枝散葉」
    今年秋季學期,青島預計有17所新建中小學投入使用,還有一些學校預計在今年年底竣工。這其中,有一些學校頭頂「名校光環」,頗受矚目。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是個不老的話題。近年來,受外來人口增多、全面二孩政策效應持續顯現等多重因素影響,青島中小學及幼兒園生源不斷增加,學位供給更加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
  • 寧波鄞州 放大優質資源 實現同頻共振
    至此,鄞州區已形成59個教育集團,構建了「名校+新校」「名校+一般校」「城區校+農村校」「中心校+農村校」等多種模式,義務教育優質品牌集團化覆蓋率超過50%。在教育集團成立之前,鄞州實驗二小連續幾年生源爆棚,每年都有200多名學生面臨分流;而幸福苑實驗學校曾經歷過國有民辦與公辦學校的辦學體制轉變,面臨著學區老化、生源銳減發展活力下降等多個學校發展的痛點。
  • 臨海:「國有民辦」學校體制調整引熱議
    浙江在線04月25日訊近日,臨海論壇一熱帖,拋出了「國有民辦」學校是否應該參與體制調整、教師隊伍如何保持穩定等問題,在網民中發起投票。帖子發出後,引來一片熱議。  截至4月24日下午,已有440人參與投票。其中,61%的網友認為臨海「國有民辦」學校不存在改不改制的問題,現已按照民辦性質運行。
  • 北大畢業放棄高薪入職一民辦學校,珠海95後教師引熱議
    公辦學校優秀的老師已經足夠多了,所以我選擇來到了民辦學校」。2020年9月,隨著新學期的開始,位於珠海前山片區的壯志學校校內,一位95後數學教師的入職引發了校內師生的熱議。這位新教師名叫麥然然,與同事們相比,她身上有著太多亮眼的標籤——頂尖學府北京大學畢業;2015年廣東省高考全省第19名;曾在北京、廣州多個頂尖民辦教育機構工作,放棄高薪來到這裡。
  • 義務教育民辦學校路在何方
    特別是一些地區教育質量較好的義務教育公辦初中(七—九年級)學校積極引進社會力量資金,建設新的高標準分校,利用本校的優秀管理人才和高素質教師隊伍,吸引了大量優秀學生爭相報考,廣大家長以孩子能考上優質的義務教育民辦學校為榮。
  • 深圳:名校辦分校是擴大還是稀釋優質資源
    優質資源擴張給不少渴求「上好學校」的家長帶來欣喜,卻也出現以上有人「不買帳」的情況。名校資源輻射後,其優質屬性究竟是擴大了還是遭到「稀釋」?記者就此作了一番調查。有利於薄弱校管理和教學水平的提升近幾年,各地名校所辦分校可謂「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