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小學生街頭賣蠶 原是養蠶太多母親鼓勵

2020-12-16 安徽門戶網站

「賣蠶嘍,賣蠶嘍,一塊錢十隻。」 5月9日傍晚時分,經過雙崗郵局旁邊小巷子的人們都被一個稚嫩的叫賣聲吸引。叫賣的男孩,叫可樂,在他面前的鞋盒裡裝了滿滿一盒的幼蠶。只見他一邊招呼生意,一邊折起了用來裝蠶的小紙船。可樂是雙崗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這次賣蠶可是他今生的第一次做生意。

記者到達現場的時候,可樂的蠶攤子才開張一個小時,營業額也只有1塊8毛錢。旁邊一位賣蛋餅的大媽打趣說:「你看你,辛苦了這麼久,但要收攤買個蛋餅,還得賒兩毛錢呢。」

面對大媽的玩笑,可樂卻很淡定:「不會的,媽媽說,我賣多少錢,回家後她雙倍給我。」

可樂媽媽說,賣蠶是孩子自己要求的,主要是可樂自己養的蠶太多了。孩子要來,她也不攔著,「讓他出來鍛鍊鍛鍊也是件好事」,但事先聲明她不出力。

不過,為了鼓勵可樂,她還是承諾,不管孩子賣了多少,她雙倍給他錢。當天賣了快兩個小時,總營業額是3塊8毛錢。

相關焦點

  • 「小學生養蠶」的意義不可小覷
    【事件】杭州小學生養蠶找不到桑葉引熱議,以致輿論一邊倒地批評學校這一課程設計  【觀點】小學生以養蠶為課業,實有傳承和弘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鮮明題旨  近日來,杭州小學生養蠶找不到桑葉引起全社會的熱議。
  • 在杭州養10條蠶寶寶至少花2500元?家長崩潰!
    小學生為什麼一定要養蠶? 既然桑葉這麼難找,小學生為什麼一定要養蠶?能不能用同類昆蟲替代?杭州小學科學老師們給出了一致的答案,認為這不太可能! 杭州市賣魚橋小學的科學教研組長吳建中說,三年級小學生養蠶可以說是一項傳統,現在的小學生科學課,沿用的是2001年新課改後的教材,三年級第二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講的就是蠶的一生,要求學生了解蠶的生長變化,對比不同形態蠶的特點,記錄蠶一生的變化,細緻到觀察蠶是怎麼吃桑葉的,蠶用什麼爬行。
  • 講講大井人養蠶的故事——風「蠶」露宿
    一張蠶寶寶的蠶床面積,大約需要十幾條蓆子,長勢較旺的,更需二十多條蓆子。要整整鋪滿三間或五間房屋。吃足了桑葉的蠶寶寶,肚子裡攢滿了略呈綠色透明的膠狀粘液,這叫「絲漿」。這時的蠶寶寶,通體透明,禁止了吃食桑葉,便可「上簇」結繭了。
  • 在杭州養10條蠶寶寶至少花2500元?家長崩潰:自己都吃不好!
    杭州某家長朋友圈截圖昨天杭州一位家長向快報報料:「在盒馬鮮生上看到一款預售產品——新鮮桑葉,20克售價9.9元,一斤桑葉賣250元!據我知道,一條蠶寶寶一生要吃一斤左右的桑葉,按照這樣計算,養十條蠶寶寶光桑葉就需要2500元!」每年,一到三四月份,杭州一群小學生又要開始養蠶了。
  • 小朋友養蠶超有愛!怕蠶寶寶「睡不著」編搖籃曲
    小朋友養蠶超有愛!「秒光」,養蠶日記持續徵集中  怕蠶寶寶「睡不著」 有個小朋友編了首搖籃曲  本報記者 林曉瑩 本報實習生 王丹情  張皓怡小朋友創作的蠶寶寶搖籃曲  上周,時值浙江理工大學120周年校慶倒計時200天,學校和錢江晚報共同推出了蠶寶寶「思思」認養活動。
  • 寧波孩子養蠶忙 養蠶不光是玩 更是體驗一種生命的過程
    慈谿市育才小學302班的孫晨嘉用放大鏡觀察蠶寶寶又到養蠶季節,孩子們在學校打招呼的方式從「今天玩什麼」到「你家的蠶寶寶結繭了嗎」。原來,小學三年級的教材中有一課是《動物的一生》,很多老師會選擇讓孩子觀察蝸牛、蚯蚓、蠶等小動物。俗語說「立夏三朝開蠶黨」,老師便布置養蠶的「家庭作業」。
  • 養蠶寶寶找桑葉孵小雞……小學幼兒園素質教育作業讓家長抓狂
    學生被要求養桑寶寶,家長半夜「偷」桑葉最近,南京市一家長陳女士到處託親戚找桑葉,原因是她正在讀小學四年級的兒子上個月又被老師布置養蠶寶寶了。「從孩子二年級到四年級,每年都會因為不同的課程被要求養蠶:語文課老師要求養蠶寫觀察作文,科學課老師要求養蠶,然後帶去學校看老師解剖。」
  • 又到「養蠶」季,網上商家推出「學生養蠶套餐」,寧波家長忙壞了!
    又到了養蠶的季節,孩子們在學校打招呼的方式從「今天玩什麼」到「你家的蠶寶寶結繭了嗎?」記者了解到,三年級的教材中有一課是《動物的一生》單元,很多學校會選擇讓孩子觀察蝸牛、蚯蚓、魚等小動物。有俗語說:「立夏三朝開蠶黨」,意思是,立夏三天開始養蠶。這時候老師也會布置有關於養蠶的「家庭作業」,可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蠶卵、有足夠的桑葉,怎麼辦?
  • 又到「養蠶」季,網上商家推出「學生養蠶套餐」,寧波家長忙壞了
    又到了養蠶的季節,孩子們在學校打招呼的方式從「今天玩什麼」到「你家的蠶寶寶結繭了嗎?」記者了解到,三年級的教材中有一課是《動物的一生》單元,很多學校會選擇讓孩子觀察蝸牛、蚯蚓、魚等小動物。有俗語說:「立夏三朝開蠶黨」,意思是,立夏三天開始養蠶。這時候老師也會布置有關於養蠶的「家庭作業」,可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蠶卵、有足夠的桑葉,怎麼辦?
  • 塵世間10丨養蠶舊事
    而養蠶,也就成了婦孺們春日裡重要的事。一蠶種是由政府分發的,每年春季到蠶繭站去,花幾毛錢領一張或者半張蠶種回來,母親用的量詞是「釐」。半張蠶種是五釐,四分之一張是兩釐五。蠶種拿回來,母親也引著我看,並告訴我:「找桑葉就是你的事了,蠶繭賣了你就有下學期的學費,要不然就別讀書了。」
  • 從10隻蠶養到上千隻 西安11歲男孩小區門口賣蠶給媽媽買甜甜圈
    三次賣到16元媽媽幫他製作「廣告牌」成於宣家住西安市城東金花北路紅旗乳品廠家屬院,是西安電機廠子弟學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4月23日下午4時,作業寫完了,他第一次拿出自己養的蠶,在小區擺攤售賣,10隻蠶一元,約3個小時後,他賣到7元。
  • 男孩小區門口賣蠶給媽媽買甜甜圈,體驗爸爸媽媽掙錢不易
    小學生成於宣:「養蠶很快樂,能看到蠶的生長和變化,但也有煩惱,這麼多怎麼辦呀?」媽媽:「家裡經濟情況一般,所以想鍛鍊鍛鍊兒子的能力。讓他更有陽剛之氣。」老師:「養蠶賣蠶能鍛鍊獨立自主的能力,下一次班會上讓大家向成於宣學習。」
  • 杭州小學要求學生養蠶 2萬家長抓狂滿城找桑葉
    據報導,養蠶幾乎成了杭州小學三年級科學教材的「規定動作」。這個規定動作,最近讓2萬多名小學生家長徹底抓狂了。為了讓幾顆比芝麻還小的蠶卵完成整個生命周期,有的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偷摘桑葉,有的輾轉找到農業科研單位的朋友要幾片,有的驅車幾十公裡去農村找,有的通過淘寶快遞,可謂各種腦洞全開。杭州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規定動作」,緣於科學教材中有《動物的生命周期》的課程。
  • 農村養殖家蠶,好養又好賣,教你高效實用的養蠶方法!
    我的答案是養蠶!儘管今年上半年初期,蠶繭單價普遍過低,後來到了中期,單價略有提高,每公斤由11元漲到了14元,我相信在下半年,蠶繭價格還會有大的改革,畢竟現在各大行業都逐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了,養蠶這行業也不落後。在我們廣西,養蠶是一個大項目,我家就養了近十年的蠶,在這方面略有經驗。對於在家務工的農民來說,養蠶是他們經濟的來源之一。就算是價格有點偏低了,維持柴米油鹽總還行的。
  • 五年級作文:蠶的一生
    同學們,你們知道蠶嗎?你們知道蠶是一種「變態」的動物嗎?蠶祖輩的一生都要經過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當母蠶蛾下出卵後不幾天便會死去,也許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長大是母蛾一生的遺憾吧!卵經過8到9天的孵化,卵中的蠶寶寶就會慢慢把卵殼咬碎變成蟻蠶,蟻蠶是黑色的,看上去像一個變異的黑色米粒,非常噁心。還有的小朋友以為他們是螞蟻,養蠶的人們會挑帶黃的嫩桑,把桑剁的很細給蟻蠶吃,吃了三天後,蟻蠶就開始睡眠了。
  • 郭喜林:養蠶在於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因此,在小學上養蠶課具有可以培養孩子們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和理念。  據成都商報2014年6月13日報導,上個月,樂山市實驗小學老師給四年級學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業———養蠶。這引起了小學生們的濃厚興趣,不少低年級同學自發加入養蠶行列,也勾起了很多家長對蠶的回憶。不過,上哪兒找桑葉,卻愁壞了同學和家長。
  • 慈谿孩子養蠶忙!今年桑葉的問題解決了,但家長和老師都說最難的是這件事……
    ——以下正文——又到養蠶季節,孩子們在學校打招呼的方式從「今天玩什麼」到「你家的蠶寶寶結繭了嗎」。  原來,小學三年級的教材中有一課是《動物的一生》,很多老師會選擇讓孩子觀察蝸牛、蚯蚓、蠶等小動物。俗語說「立夏三朝開蠶黨」,老師便布置養蠶的「家庭作業」。可是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蠶卵和有足夠的桑葉,這可怎麼辦呢?
  • 超超日記:養蠶故事
    我想說的養蠶,就是在春天能夠風靡校園的玩趣。這種完全個人養成類的玩法,和現在的遊戲機制很像。養得白白胖胖的蠶可以吸引同學的關注,需要日常維護,但是又不佔用太多時間。養到一定程度,還能進化,還能生產。我認為,這比現在的手機電腦遊戲要好玩多了。完全是5D全方位,全天候體驗,而且現實中女同學的直接反應不香嗎?
  • 「蠶媽媽」教學生感受生命成長
    11月20日,華羅庚實驗學校西寧分校三年級七班的教室裡,科學老師趙文霞帶著學生們分享「養蠶課程」的成果。「4月2日,蠶卵好像一堆小種子。4月9日,蠶卵的顏色有些變化,有的是藍色,有的是綠色。4月10日,當蠶卵變成白色時,蠶寶寶就孵出來了……」課桌上,還擺放著學生們養蠶時觀察到的蠶的孵化記錄表,每名學生認真記錄了蠶卵孵化蠶寶寶,再到蠶破繭成蝶直至死亡的全過程。
  • 我在千島湖養了30萬隻蠶
    魚見缸坐標:浙江桐鄉職業:蠶農25歲前,努力擺脫農民的標籤;25歲後,努力成為合格的農民。這是一個既養蠶又做絲綢又賣蠶絲被的男人。很多人看我在這租了20畝地養蠶,以為在發大財,紛紛點讚「恭喜擴遷」。實際上,我來這裡的目的很簡單——自己能夠真正主導一次養蠶。我出生在中國最古老的蠶區——杭嘉湖平原,對養蠶再熟悉不過。小學暑假,母親去上班,我就幫著餵幾萬隻蠶寶寶。但始終是輔助、幫忙,自己沒有主導過。也不是沒有在自己村裡嘗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