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班實施英語教學是世界性難題,難就難在人數多,加上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訓練機會少,學習過程不容易監控。在英語水平兩極分化嚴重的班級實施教學,是一件難度更大,十分棘手的事情,困難之處在於優秀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那麼,在條件不允許(例如教室、師資不足)進行「走班制」「小班化教學」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就這個問題,最近我與一些老師進行了交流。以下是我綜合了他們的做法和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第一、從辨證的角度,實事求是看待兩極分化這個問題。教學班級存在兩極分化,好的學生很好,差的學生很弱,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即使是高手教師來教這些兩極分化嚴重的學生也不太容易處理這個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這種現象無計可施。教師的教學的時候不可能總是能兼顧兩頭,或者面面俱到;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儘可能考慮「中間群」的學生。
第二、練習分層。既然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分層不太好操作,練習分層還是可行的。練習分層能夠較好地解決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這一突出矛盾。這就需要教師多花心思去設計適合於他們做的練習,不至於因為題目過淺,優秀生做了之後沒有收穫,也不至於由於「果子」太高(題目過難),學困生夠不著有挫敗感,從而導致成績進一步下滑,最後徹底絕望。
第三、切實解決好初高中教學銜接的問題。很多高一新生在學習英語時,普遍感到聽不懂、念不順、譯不出,並感到高中英語容量大、要求高、節奏快。面對越來越多的新單詞,越來越長的句子,越來越長的文章,越來越快的語速和形式多變的綜合能力考查題,他們都感到束手無策。面對完形填空、閱讀理解、語法填空、短文改錯等綜合能力考查題,他們感到十分吃力,從而產生了畏懼、無奈的心理。甚至初中時英語成績較為優秀的一些學生也感到英語難學,雖然很努力,但成績平平,對英語也失去了信心,兩極分化開始逐漸嚴重。因此,教師很有必要在高一年級一開始就注意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問題,十分有必要用一段時間(比如兩周時間)處理這個問題。如果高一沒有做好教學銜接工作,在高二或者高三年級也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融合初中的語言知識。對於大多數高中英語學困生來說,他們的初中英語基礎薄弱是不爭的事實。
教師首先認真學習和研究《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新課標對高中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都細化了要求和標準,教師還要把那些細化了要求和標準告訴學生,讓他們明白高中三年學習的具體要求。
然後,教師在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方面進行銜接:
語 音。教師可以繼續利用音標和讀音規則,學習生詞、複習舊詞。教師在複習英語語音要素(48個國際音標)時告訴學生要牢記發音要領,嚴格按照發音的部位發音,對照最新國際標準音標的示範朗讀錄音,一個一個地模仿練習,同時要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發音習慣和方法。
在糾正發音時,教師應概括和歸納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按照規則將初中所學的詞彙歸類,並注意有計劃、有步驟的把高中課文中出現的新詞彙在歸類中,有機地復現。
詞彙和句型。以課文為主線,在學習新的詞彙和句型時,不忘再現已學的知識。
語 法。系統地複習語法,把單詞、短語、句型、語法進行系統的概括和歸納,找出薄弱環節,及時進行補救,為學生順利的開展學習鋪平道路。
功能和話題。除了對高中課本各單元重現的話題再進行複習鞏固外,還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及熱點,拓展閱讀材料。
聽力理解。首先要知道「聽的目的並不在於能聽懂多少,而在於聽的本身」目的是「耳感」,養成良好習慣。其次,營造良好的聽力氛圍,擴大課外閱讀量也很重要。由於泛讀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十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閱 讀。培養學生多讀書,自主積累詞彙的習慣;教會他們科學的記憶方法,擴大詞彙量。告訴學生可以利用假期多積累詞彙,比如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閱讀一些英文版名著或學生英文報刊,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周圍事物的英語標誌。
寫 作。寫作能力的提高,貴在平時堅持訓練,沒有捷徑可走。教師要讓學生知道,開始時儘量把要點寫全,把句子寫正確,把意思表達清楚;慢慢的朝著使用地道、精美的詞彙,使用複雜句子結構和多使用關聯詞語的方向過渡,這樣在高考中才能夠取得理想的作文成績。
第四、規劃出時間「坐診」與「出診,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為了有效解決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問題,教師靠單打獨鬥是不行的,應該發揮集體的力量,團結協作,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個別輔導,答疑解惑,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讓好的學生「吃得飽」,讓學困生消化所學知識,「吃得了」。「坐診」與「出診」是桂林市第十九中學「助力優秀生,幫扶學困生」的成功做法。「坐診」是指教師(們)根據學生(這些學生經常是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生)的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消除他們的知識的盲點,促進能力的提高;基礎薄弱的學生往往發現不了自己存在的主要問題,他們總覺得自己的問題一大堆,也無力去克服,在困難的「泥潭」裡越陷越深,不可自拔。「出診」是指教師(們)主動出擊幫助學生找出他們存在的關鍵問題並幫助他們解決。
第五、與班主任聯手。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離不開班主任的協作。英語教師與班主任通力合作可以更加有效地做好學困生的思想工作,提高他們的自主性學習內驅力,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慢慢恢復自信心。
第六、發揮「小先生」的作用。儘管有的學校有解決兩極分化的教師團隊,但是畢竟人手不夠,教師在「定點扶貧」方面還是忙不過來。讓優秀生充當「小先生」,每個人「承包」1至2名基礎薄弱的同學,每周規劃出一定的時間幫扶他們很有必要。某地某高中某年出了一個全省的理科狀元。這個學生經常在放學以後在教室裡解答同學們的問題,大家都有收穫。「小先生」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梳理了知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許「小先生」的語言更接地氣,更容易被其他同學理解和消化。當然,「小先生」的使用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不要因為輔導了同學而影響自己的學業。
【往期推薦】請點擊標題進入:
1.不吐不快|這樣的英語課我實在愛不起來
2.我的學生優秀,我的小孩也優秀 ---一位優秀英語教師的育兒經
3.老師好好學習,學生天天向上︱我的多渠道學習方式
4.這些思想觀點影響了我的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
5.這篇英語作文你打多少分?
6.請不要問為什麼,儘管照著做就好! ---和高中生聊一聊英語學習
7.面對英語差生,我們該怎麼辦?
8.請 問:你的英語教學語言的「性價比」如何?
9.例說英語課的「味道」(上)
10.例說英語課的「味道」(中)
11.例說英語課的「味道」(下)
12.有心得法,踏踏實實教英語
13.答疑解惑︱這位老師遇到的問題你很有可能也會遇到
14.大道理誰都會說,關鍵是怎麼做---例說英語教學的「五重」:重習慣、重輸入、重運用、重積累、重反覆
15.「我上課講得明白,但學生感到枯燥……」 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