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場疫情,一家公司虧損近20億,什麼情況?
有人說:「如果我哪天失蹤了,請把我的照片貼在這個酒瓶上。這樣我的好友親朋就能知道我沒了……」
疫情引起的黑天鵝已經席捲全球,大大小小的企業幾乎都受到了影響,其中最慘的要數墨西哥啤酒「科羅娜」了。
科羅娜啤酒以其獨特的口味,成為世界上銷量第一的墨西哥啤酒,同時也是在華銷量第一的進口啤酒。
科羅娜英文名稱是「Corona(コロナ)」,由於和新型冠狀病毒「Coronavirus(コロナウイルス)」太過相似(「virus」意為病毒),而導致消費者產生負面聯想。
甚至有人覺得喝了以後會感染病毒……
為此,科羅娜品牌方特地發出聲明,其發言人Maggie Bowman表示:
總體而言,我們相信我們的顧客明白,新型冠狀病毒與科羅娜啤酒及其相關業務沒有關聯。
但都無法阻止民眾對科羅娜(Corona)和新冠病毒(CoronaVirus)的捆綁聯想。
科羅娜啤酒官號,別再問我病毒的事了。
對於這事,網友們樂瘋了,段子手們重現江湖:
震驚,冠狀病毒其實長這樣......
我的冰箱感染了科羅娜病毒……
「科羅娜走開,守護全世界最好的喜力啤酒!」
左邊是科羅娜啤酒,右邊是戴了口罩的喜力。
「保護我方摯愛,守護全世界最好的尊美醇威士忌!」
甚至還出了科羅娜同款防疫衛衣。
此次重名對科羅娜啤酒影響有多大?
據CNN報導,
38%的美國啤酒愛好者說絕不會再喝科羅娜啤酒;
16%的人仍對兩者是否存在任何聯繫感到困惑;
14%的表示不會在公共場合喝;
4%的科羅娜鐵桿粉,甚至表示你永遠失去了我……
隨著新冠病毒的蔓延,僅今年的1到2月,科羅娜啤酒股票狂跌,被將近四成消費者抵制,就給科羅娜集團造成了2億2100萬英鎊(約19.6億人民幣)的銷售額損失。
史稱【科羅娜啤酒躺槍事件】。
與此同時,在谷歌上搜索「科羅娜啤酒病毒」、「啤酒病毒」、「啤酒冠狀病毒」的人數也在劇增。
針對這一現狀,科羅娜集團表示願意出價1500萬美元,請求把「新冠病毒」改名為「百威病毒」。(這一條是洋蔥新聞的報導,不要當真喲。)
不管怎麼說,因為這麼沙雕的原因,讓這麼好喝的科羅娜啤酒背鍋真是太慘了!
科羅娜啤酒在日本
在日本,商家擔心網絡輿論導致科羅娜啤酒銷量巨減,也開始打折出售。
推特上的日本網友開始自發地拒絕這種謠言 O( ̄ヘ ̄o#)。
新冠病毒就是個XXX!科羅娜啤酒是神!
為科羅娜啤酒應援!
據悉,與「病毒」撞名的品牌或公司,並非科羅娜一家。
從中國市場來看,全國目前有1813家在營業企業名稱中帶有「新冠」二字,最早的成立於1991年。
近期,一家有著三十年歷史,名為「成都市新都區冠生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銷售粽子和月餅的企業在網絡引起熱議,只因為這家公司的商標為「新冠」。
對此,有不少網友建議該公司將商標改名,還有網友為公司想出了新名字:「可以由『新冠』改為『新園』」。
被網友要求改名的不止一家企業。面對網友們的要求,成都市新都區冠生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期春表示:「不考慮更名,不可能更名」。劉期春說,畢竟品牌已經有了三十年時間,不會輕易更名。那麼,其他「新冠」企業們該怎麼做呢?
三點建議科羅娜、「新冠」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名字把自己坑了。
儘管一般理智的消費者,都相信它們是無辜的,但我們也看到實際的負面影響已經造成。
這就應了中國的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1.接受迷信思維
2.建立自己的科學思維
3.利用別人的迷信思維,讓自己獲利
「想要賺錢,不見得要多聰明,因為傻人很多,利用別人愚蠢,一樣能賺錢。」
做事也一樣,凡事拋開「直覺」,獨立思考,多找些資源和信息源頭,再下判斷。
來源:經銷商論壇、廣告創意、良大師、 律鯉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