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氣候變化導致更多外來物種進入英國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倫敦12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國民信託27日發布一份報告說,受氣候變化影響,2019年有許多外來物種進入英國,給本地物種帶來了多方面影響。

  英國國民信託,原名國家歷史名勝信託基金會,是一個以保護自然風貌和歷史建築等為宗旨的慈善組織。據報告介紹,英國今年上半年早期天氣偏暖,導致蝴蝶、飛蛾和蜻蜓等大量物種從南邊和東邊的國家來到英國本土。比如,報告提到發現了超過42萬隻的小紅蛺蝶,這麼大量小紅蛺蝶到來還是十年來首次出現。

  今年夏季,英國經歷了較多暴雨天氣。進入6月以後,大量蜻蜓出現在英國;一些罕見的鳥類也在這個夏天來到英國,比如一種名為褐鰹鳥的大型海鳥本來通常在加勒比地區棲息,被研究人員在英國不同地方發現。

  報告表示,這樣的天氣狀況也對本土的水鼠、善知鳥和燕鷗等一些野生生物的生存帶來一定挑戰。

  國民信託自然保護和生態恢復方面負責人本·麥卡錫說,越來越多的外來昆蟲和鳥類被觀察到,這讓人興奮。但也讓人擔憂相關改變是否會影響到本地物種,原因是它們本身已承受了來自人類佔用土地、棲息地碎片化和氣候變化帶來的壓力。

相關焦點

  • 英國:蚱蜢和蟋蟀是研究氣候變化的理想昆蟲
    英國研究人員號召公眾報告蚱蜢和蟋蟀分布情況,因為這有助研究人員了解氣候變化。觀昆蟲研究人員將蚱蜢和蟋蟀視為觀察氣候變化的理想昆蟲。他們希望利用先前了解「五彩亞洲夫人瓢蟲」分布情況的公眾報告系統,掌握英國所有27種蚱蜢和蟋蟀的分布情況。
  • 研究稱氣候變化可能導致英國作物種植區域變化
    新華社倫敦10月29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埃克塞特大學29日發布一項研究說,如果氣候變化不減緩,英國主要作物種植區域將越來越不適合農業生產,這類生產可能要逐步轉移到北部和西部地區。該校學者領銜的團隊建模分析了氣候變化對英國農業帶來的長期影響,他們所基於的假設是:如果全球碳排放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到2100年全球預計會升溫5攝氏度左右。據團隊刊登在英國《環境研究通訊》雜誌的報告,這種場景下,預計英國的氣溫會變得更高,作物生長季節的總體降雨量會減少140毫米,該國東南部有可能出現更惡劣的乾旱。
  • 外來物種入侵或導致地球毀滅 絕不是危言聳聽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遭受物種入侵之苦。如英國為了對付12種入侵的外來物種,三年花在除草劑上的費用達到3.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億元)。歐洲每年外來物種入侵造成至少1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4.35億元)的損失。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外來物種入侵是生物多樣性銳減的主要原因之一,影響不容小覷,一些科學家斷言:外來生物入侵可以毀滅地球。
  • 哪些地球物種能逃過氣候變化而劫後餘生
    但有關地球各物種逃過氣候變化而生存下來機率大小的討論,卻是令人不安的。最近一份引起各方重視的的生物多樣性報告聲稱,目前地球上每四個物種中就有一個面臨滅絕之災。地球生物今天如此之脆弱,很大程度與當今的氣候變化有關。氣候巨變造成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而且出現更多極端反常的天氣。必須發出一些警告。
  • 英國綜合57份研究報告認為,氣候變化增大野火發生風險
    英國綜合57份研究報告認為,氣候變化增大野火發生風險 據英國湯森路透基金會網站日前報導,英國研究人員1月14日撰文稱,氣候變化「無疑」正在增加世界各地發生野火的風險,而澳大利亞政府因為否認叢林大火與全球變暖明確相關遭到批評
  • 為什麼不能帶外來物種進入國家?
    由於世界各地的交往頻繁,外來物種入侵事件越來越多,甚至遍布全世界,嚴重的破壞了生態平衡。關於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件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地蝦,造成當地蝦在許多河流中消失。在地中海和亞得裡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 000公頃的海底。
  • 報告呼籲更完善的原始森林保護措施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新華社倫敦2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國際環保組織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英等國的科研人員合作發布的一項新報告呼籲,實施更完善的措施來保護全球現存的原始森林,這對於保護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報告刊登在新一期英國《自然·生態學與進化》期刊上。報告介紹,砍伐等人類和工業活動等已導致全球超過80%的森林退化,國際上急需出臺政策保護現存的原始森林。例如,建立新的保護區,確保原住民的土地權益,規範工業發展和狩獵行為,加強森林恢復和增加公共財政撥款。
  • 美媒:氣候變化迫使魚群進入新水域 漁業被重塑
    美媒:氣候變化迫使魚群進入新水域 漁業被重塑 來源:參考消息網   發布時間:2019年01月03日09:42
  • 外來物種入侵多可怕?100多年前的英國深受其害,至今還有隱患
    地球的生態系統擁有自己的平衡,它會根據環境的變化來調整,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理論,我們可以了解到動植物超強的適應性。但有一種情況需要我們警惕,那就是外來物種入侵問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域限制已經不是問題了,這時人類就會從其它地方帶來一些新的植物或者動物。
  • 全球一百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 過半已侵入中國
    原來,這兇猛的小魚是桑氏鋸脂鯉,最早作為熱帶觀賞魚被帶入中國,由於它們生命力強,在遷徙地無節制地繁殖、掠食,成為當地生態環境的改變者,也被科學家們掛上外來入侵物種的標籤。中國人好客,沒想到在動、植物界亦如此。國家環保部2008年發布的《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四次報告》統計,目前中國已記錄的外來入侵物種多達400多種,其中58.8%的物種入侵時間在1950年後。
  • 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海豚易患淡水皮膚病
    近日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導致的暴雨頻率和嚴重性的不斷增加,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於海水鹽度的變化,在沿海地區生活的海豚種群,變得更易受到這種「淡水皮膚病」的影響。研究配圖 - 1:案例地點氣候變化正在重塑地球的天氣系統,新世界的人們正在經歷越來越強的風暴。
  • 氣候變化將導致部分美國加州魚種消失
    美國即將滅絕的銀鮭魚(圖片來源:全景網)海外媒體報導稱,科學家們相信,如果氣候變化按目前的情況發展下去,那麼在下世紀內加利福尼亞地區的鮭魚物種和其他淡水魚物種將會消失,而取代他們的將是那些習慣生活在溫暖水域的非本地魚群
  • 蝴蝶需要「乘涼點」,以應對氣候變化衝擊
    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發現,英國蝴蝶調節體溫的能力有較大差異。研究者們建議,應當通過增加景觀多樣性等方式為蝴蝶保留適宜的微氣候,幫助它們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造成的衝擊。圖片來源:Andrew Bladon研究人員發現,英國不同的蝴蝶物種維持合適體溫的能力存在顯著差異。主要依賴找到合適陰涼處來維持體溫的物種正在面臨種群數量減少的巨大風險。研究結果預測氣候變化可能如何影響蝴蝶種群,並提供保護策略來保護這些蝴蝶。該研究發表在《動物生態學》(Animal Ecology)雜誌上。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71種具有潛在威脅,其中1種變成「寶」
    這對我們生態系統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生物的入侵會帶來一定的破壞力,甚至會導致更多生物的滅絕或者生態系統的崩潰,所以嚴格控制生物的入侵才最重要的。 同時對於我國來說,在生物入侵的調查數據之中顯示,已經有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以這對我們保護生態化是一個不利影響,同時我國也成為全球遭受外來入侵物種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英國政府公布氣候預測報告
    新華社倫敦11月26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政府26日發布一份氣候預測報告說,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仍維持高位,到2070年,英國的夏季溫度預計將升高5.4攝氏度,冬季溫度的升幅也將達到4.2攝氏度。
  • 雲南已發現440餘種外來入侵物種 一半來自美洲
    (2019版)》(下稱《名錄》)21日正式發布,收錄了雲南省境內發現的巴西含羞草、美洲大蠊等外來入侵物種441種4變種,其中50.1%的原產地來自美洲。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高正文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在當地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經對生態環境、生產或者生活造成明顯損害或者不利影響的外來物種。  雲南獨特多樣的氣候環境,為不同生境需求的動植物提供了多樣的生態環境。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加劇野生動物傳染病
    參考消息網11月23日報導西媒稱,一段時間以來,氣候變化的影響被視為遙遠且不確切的威脅。然而,氣溫升高、極端天氣現象以及海平面升高正使其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上周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將加劇野生動物中傳染病的暴發。
  • 當外來物種登陸以後(美麗中國·關注外來物種入侵①)
    福建泉州海關動植物檢疫實驗室農藝師李賀說,貓草中有可能夾雜的種子或者繁殖體,會導致生物入侵的形成。   近些年,出國旅遊人數屢創新高,「海淘」讓國際郵包數量暴增,這些都導致外來物種入侵風險驟然提高。也許在不經意間,你就會成為外來有害生物的攜帶者、傳播者。
  • 當外來物種登陸以後
    福建泉州海關動植物檢疫實驗室農藝師李賀說,貓草中有可能夾雜的種子或者繁殖體,會導致生物入侵的形成。近些年,出國旅遊人數屢創新高,「海淘」讓國際郵包數量暴增,這些都導致外來物種入侵風險驟然提高。也許在不經意間,你就會成為外來有害生物的攜帶者、傳播者。
  • 當外來物種登陸中國:超半數外來有害物種系人為引種
    福建泉州海關動植物檢疫實驗室農藝師李賀說,貓草中有可能夾雜的種子或者繁殖體,會導致生物入侵的形成。  近些年,出國旅遊人數屢創新高,「海淘」讓國際郵包數量暴增,這些都導致外來物種入侵風險驟然提高。也許在不經意間,你就會成為外來有害生物的攜帶者、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