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蒙古族同胞

2020-12-16 通拉嘎牧場

月姓蒙古族--歷史來源:

江西贛州市月姓源自蒙古族。元初四傑,博爾忽與兄弟博爾朮、木黎華和赤老溫。博爾忽後人為月闊察兒。據贛州《月氏族譜》記述:贛州月氏始祖是月闊察兒。月闊察兒為 「先朝博爾忽裔也,萬戶侯,字失考。」 月闊察兒是元朝的一員戰將,官至平章政事,於1355年加封為太尉。其奉命南徵,1356年 」 死於行間 「 。月闊察兒原配為江都人閻氏,又娶了劉氏。月闊察兒南徵時,大元帝國氣數已盡,他在贛州留下貴忠和時忠兩子,但長子貴忠早夭,時忠生秉文、秉武兩子;而秉文無後,好在秉武生了四子只留下已移居龍南縣的月華、月盈兩子發脈;兩兄弟分家,月華居今龍南縣紅巖村,月盈居今龍南縣馬巷仔;因月盈之父月秉武娶大龍堡(當年全南未建縣,仍為龍南縣管轄)黃氏為妾,月盈就在今全南縣燒鬥村置買了山嶺田地,帶第四子璽公移居到燒鬥繁衍至今,第一、二、三字仍留在馬巷仔。贛南月氏今在龍南縣紅巖、馬巷仔和全南燒鬥村。月氏遷贛南已650多年,移居全南也已540多年。

贛南月氏系元朝皇室後裔。留有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吉立的蒙古包形狀的月盈墓,還有寬闊的跑馬場(有康熙和民國年間因土地爭執的判決書為證)。其均告示子孫後代不忘自己是馬背上的民族。清康熙年間,全南燒鬥月氏第九世月大因、月大固、月大亮、月大高四兄弟遷徙到湖北省孝感市撮箕口簸箕灣牟子大丘,後又遷徙到四川省鄰水縣的合流鎮燈盞村竹林灣。300多年來,鄰水縣月氏已分布十多個鄉鎮。

一個絕少的姓氏,一座荒野裡的奇異古墓,幾本殘破的族譜,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在贛南全南縣燒鬥村和龍南 縣的紅巖月屋村,月永通和月光榮說,全南和龍南兩縣的1100多月姓人都是蒙古人後裔,並且指著族譜上記載的文字說: 「還是元朝的皇族後裔!」

根據晉陽堂月氏的族譜記載,從元代至正年間開始,這個家族已在贛南生活了600多年,但族屬為何是漢族,這究 竟是怎麼回事呢?

族譜中的驚人秘密

燒鬥村離全南縣只有3公裡,燒鬥村的書記月日榮說全南燒鬥村和龍南紅巖月屋村的月姓人總共才1100多人。目前,兩村各珍藏的宣紙刊刻晉陽 堂月氏族譜中,記載著這個家族從1368年大元帝國滅亡到現在638年裡的風雨飄搖。

月日榮翻著殘舊的族譜說,贛南月氏是元末月闊察兒的後裔。月闊察兒號滄海,是博爾忽的後人。博爾忽與兄弟博爾 術、木黎華和赤老溫因忠勇輔佐蒙古大汗鐵木真而被稱為「四傑」。月闊察兒在元至正年間(公元1341年)為河南行省平 章政事,後為中書平章政事。1354年12月加封為太尉,總領各路兵馬,封萬戶侯鎮守信豐,後南徵死於行間。

月闊察兒原配為江都人閻氏,又娶了劉氏。南遷始祖月闊察兒死時,已是大元帝國氣數已盡的時候,他在贛州留下貴 忠和時忠兩個幼子,但長子貴忠早夭。到了明王朝成化年間,時忠在贛州發脈只留下已移居龍南的五世月華和月盈兩兄弟,而 月盈的兒子們又從龍南遷居全南燒鬥村,使龍南和全南兩房發展至今。

原全南縣廣電局局長月永勝說,燒鬥村原本為「超兜村」,「文革」時,村裡的會計覺得「兜」字書寫繁雜,為省事 乾脆改為「燒鬥村」。

形似蒙古包的古墓

有意思的是,月永勝的年齡足可以當月日榮的叔叔,但按照族譜上排列,他竟然是月日榮的侄子。據月永勝稱,月盈 死於嘉靖甲子年,葬在龍南縣紅巖月屋村附近,這座古墓的頂形狀奇特,酷似蒙古包。

在龍南縣紅巖月屋村附近,有一座酷似蒙古包的古墓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龍南縣紅巖月屋村,81歲的老人月光榮領著我們穿過林野中的小道,在蒿草叢中找到了月盈的墓。月家人扯開茅 草和藤蔓,踏著麻石臺階進入10平方米左右的祭場,墓碑和照壁雖然來自上世紀90年代,但碑蓋上精細的紋樣雕刻依舊讓 人看出年代的久遠。然而,就在碑後的土丘上,記者果然發現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歷史記憶。

圓圓的土丘之上,平鋪著兩級圓形花崗巖,厚約20公分的邊緣凹凸規整,最上壓一扁形石葫蘆,整個造型酷似蒙族 人的蒙古包。月光榮老人說,漢族人的墓形不可能造成蒙古包形。月盈將自己的墓修成這樣,一定是希望後人不要忘記自己是 馬背上的民族。只可惜重修月盈古墓時,月家後人沒有發現墓志銘,空空的墓穴內只剩下裝先人骨筋的罈子和幾件衣服。

月永勝說,原因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古墓曾經3次被盜墓賊洗劫。1998年,月家人不得已換上了新的墓碑, 並且將墓室內壁用水泥加固,並將本可以轉動的葫蘆頂用水泥做死。

徒有虛名的跑馬場

月光榮老人一路上說著有關贛南月氏的事情,贛州府志裡說,贛州月姓祠堂前有一口水潭,潭內挖出過三尊銅佛,所 以這個地方就叫「三佛潭前街」。還有一條叫「馬巷子」的巷子,都跟這裡的月氏有關。

當行至紅巖月屋村的對門崗時,月光榮指著眼前一片林草茂盛的平地告訴記者,這就是月氏的跑馬場。在他的記憶裡 ,跑馬場長約400米。由於長時間有人在此跑馬,所以場地的中央被馬兒踏出一條低陷的跑馬道。

儘管如今的跑馬場已經成為過去,難以讓人想像舊貌,但月光榮還是找出了月屋村裡珍藏的一份康熙五十一年的判決 書,這份判決書說月華遷居龍南選擇居住地時,買了對門崗這塊地,內有樹木成林,南有跑馬道一條,讓子孫在此習武。

月永通認為,康熙時的判決書說明龍南月氏確實擁有跑馬場,跑馬射箭符合蒙古人的尚武精神。他說,當時有唐姓人 兩度想強佔跑馬場,清政府兩次判決跑馬場歸月家所有。為此,民國時兩家又起官司,後判歸月姓所有。解放初,兩家為跑馬 場再鬧官司,人民政府判決跑馬場依舊歸屬月姓。

圍屋走出的月家人

在燒鬥村和月屋村,沒有馬奶子酒,也沒有敖包相會的歌聲繚繞,沒有絲毫的蒙古族先人留下的文化痕跡,就連月盈 老先生的骨筋葬,也是客家人的葬俗。

記者採訪時,恰逢中國某公司駐山西太原辦事處的月光福回家省親。他說,在太原只有兩位姓月的中國公民,一個是 他,另一個就是他的兒子。龍南月氏在新中國成立前,曾經被別族不斷挑釁,全南月氏也被另一族欺凌十餘年,如果不適應當 地文化,可能難以生存。雖然現在矛盾已然隨風而去,但至今月家人不跟這兩個家族的人通婚。

在月屋村,一座屬於月屋村民的圍屋坐落在村頭,相比龍南有名的關西大圍屋,算是簡陋而且樸素。月家圍屋的存在 似乎說明月氏人與來自中原的客家人一樣,要設法保護自己。

月家圍屋為幹打壘式,總長僅為126米,寬為99米。泥土和卵石夯成的兩個炮樓與圍牆連接在一起,默默地伏在 田野裡,一個個槍眼就像是不知疲倦的眼睛,盯著圍屋內和圍屋外的時間及空間變幻。跨入圍屋的大門,迎面的就是月氏的宗 祠,中間便是一條巷道,兩旁緊密分布的是磚瓦結構的房屋。

月光榮若有所思,他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龍南月家人才從圍屋裡走出來,在邊上的小溪旁建設了現在的月屋 村,並以月家圍屋為村名。如今,月家圍屋仍住著8、9戶月姓人家,他們繼續守著殘蝕破損的石鼓和柱墩,以及傾斜無助的 木樑和斷牆,守著月氏先人留下的最後遺產。

難覓祖先蒙文牌位

記者想在這裡找到一些蒙古人的文化特徵,除了蒙古包似的古墓,一切都顯得徒勞。

月光榮說,小時候,圍屋的祠堂裡有一尊先祖的塑像,這位先祖可能就是月闊察兒。月闊察兒手中擎著一把長把大刀 ,頭戴寬邊翎毛帽,身穿戰甲,外披長袍。在祠堂的供桌上,還有幾塊蒙文樣的牌位,可惜這些全部毀於文革風暴。

10月的夜晚,燒鬥村村委書記在村委會主任家裡,幾位知道贛南月氏歷史的月氏老者正和村幹部商量新農村建設的 計策,他們覺得教育是頭等大事。

記者的造訪打斷了他們的會議。79歲的月上榮告訴記者,在燒鬥村,同樣有一個祠堂,祠堂內曾掛著一幅武官的畫 像,畫像的模樣幾乎與紅巖月屋村的月光榮所描述的雕像無異,唯一增加的內容是一把沉甸甸的大鐵刀,但這些也毀在了「文 革」期間。

第二日,記者繞過燒鬥村前的池塘,在無數次修繕的小祠堂內,看到了藏在閣樓裡倖免於難的許多牌位。遺憾的是, 記者沒有發現蒙文牌位。

百年多的身世之爭

歷史上,中國古代西北部有大月國和小月國,奇異而且少有的月姓難道是從這裡而來?目前沒有人知道這些。

月日榮的身份證上印著仍是「漢族」。他說,1966年,贛南月氏曾經打報告給全南縣有關部門要求恢復蒙古族族 屬,但非常時期裡贛南月氏沒有得到答覆。上世紀80年代,贛南月氏引起全南縣有關部門的重視,並複印了一至七修族譜中 的小引和序等,由於一、二修族譜中稱月闊察兒在明朝時歸降,並被明政府封為萬戶侯,所以省有關部門找來專家後認定,月 氏族譜存在矛盾:《元史》裡確有月闊察兒其人,但並未歸順大明。而且,明政府只封了17位蒙古人為萬戶侯,其中沒有月 闊察兒。另外,史料上只記載了月闊察兒的兒子也速,也速在元末時隨父徵戰,後在漠州對明軍開戰,大敗後逃亡漠北。所以 ,月闊察兒和也速都不可能在贛南有遺脈。  因為族譜中存在許多不詳,以及對月闊察兒的記載不符合史實,針對贛南月氏的身世之謎,記者在族譜上發現早在清 朝就有爭議。但贛南月氏認為,瞎認祖宗是大逆不道。由於贛南月氏族譜一修時間是在明朝萬曆年間,二修至五修是在清代, 六修為民國,七修是在1995年。所以出於明王朝對蒙古人的殺戮,以及一修時間離發脈時間遙遠,加上之前都是族內口碑 相傳,訛傳自然難免。

他們堅信,自己就是蒙古皇室在贛南的唯一後裔。然而面對懷疑,贛南月氏希望更多的專家和學者能關注少有的月姓 ,為他們解開歷史懸念,找到家族歷史的真相。(來源:尼瑪 庫庫諾爾蒙古族)

79歲的月上榮給記者描述先祖的塑像

相關焦點

  • 雲南蒙古族 人口 與分布
    (2)峨山縣人民政府批准本縣寶泉鄉2個村旎姓約100餘人恢復為蒙古族。(3)通海縣人民政府在1982一1991年先後數次為旗、華、夥姓共計24戶,139人恢復為蒙古族①。本世紀90年代初,曲靖地區(現為市),為餘姓蒙古族100餘人恢復民族成分。其中,1992年6月14日,曲靖市民族事務委員會為餘紅友等31人恢復了蒙古族民族成分。
  • 甘肅肅北蒙古族小年夜祭火祈福迎新春
    甘肅肅北蒙古族小年夜祭火祈福迎新春 2016-02-02 15:12: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2月1日晚,甘肅肅北縣蒙古族群眾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祭火節」,來自社會各界近千人參加了活動圖為祭火。
  • 新疆巴州蒙古族群眾載歌載舞喜迎「祖魯節」
    原標題:新疆巴州蒙古族群眾載歌載舞喜迎「祖魯節」亞心網訊(通訊員 趙磊)11月23日,新疆巴州歡度「祖魯節」活動在庫爾勒市舉行。「祖魯節」也叫明安珠勒節、千燈節、千佛燈節,是新疆衛拉特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在農曆十月二十五日舉行。
  • 蒙古族
    1924年,多松年﹑李裕智﹑烏蘭夫﹑吉雅泰等蒙古族先進分子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在北京蒙藏學校組成了蒙古族的第一個黨支部。此後,許多蒙古族學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或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積極地參加了黨領導的學生運動和各種革命活動。
  • 元代的蒙古族教育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元代不少蒙古族皇帝,學學習態度是積極的,他們會主動地邀請經筵官,或者在馬背上或者在皇宮裡與他們共同探討經傳史鑑或軍國大事,這對於元代帝王學習和積累統治經驗,提高統治者的政治、文化素質,大有神益。
  • 蒙古族穀類
    蒙古族穀類主要包括加工後的米和面兩大類。 1.米食。蒙古族米食包括炒米和阿瑪色。 (1)炒米 炒米又稱蒙古米。呈黃色,米粒香脆,色黃而不焦。蒙古人每日兩頓茶一頓飯,茶茶不離炒米。不可一日無茶,也不可一日無炒米。
  • 江西贛州這處風景區,不僅廣東的自駕遊客多,香港同胞更愛這地!
    這個景區位於江西贛州,不僅廣東有很多自駕車遊客,香港同胞更喜歡這裡!您知道香港人的飲用水是從哪裡來的嗎?您知道東江的源頭在哪裡嗎?許多人可能不會注意到,他隱藏在江西省贛州市的安遠三百山,這座有著長江、貢江和珠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嶺,是東江的源頭,是香港同胞飲用水的發源地,也是唯一一處為香港同胞提供飲用水源的地方。
  • 蒙古族--民族服務
    民族淵源  蒙古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據2011年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全省共有蒙古族9.98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77%。主要聚居於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烏蘭、都蘭、德令哈、格爾木。
  • 【蒙古歷史】元代的蒙古族教育
    元代端本堂教育的特色在於,他們一方面向蒙古師儒學習畏兀字和八思巴字,另一方面也向漢族師儒學習漢文漢語,在此基礎上也跟隨帝師學習藏語,為蒙古族教育開闢了一條新路。在300人當中.蒙古族生員所佔的比重也是比較大的。至元初還設置了隸屬於集賢院的國子監,以許衡為集賢館大學士、同子祭酒.教國廣與蒙古大姓四怯薛人員。選仁品以上朝官子孫為國子生。隨朝三品以上官得舉凡民之俊秀者入學,為陪堂生伴讀。因此.國子監也是蒙古族生徒學習漢族文化的一個主要場所。
  • 錫林浩特市蒙古族小學、蒙古族第二小學到校率已達100%
    錫林浩特市民族語言授課的學生陸續返校截止9月16日下午錫林浩特市蒙古族小學1070名學生全部返校錫林浩特市蒙古族第二小學778名學生已全部返校▲錫林浩特市蒙古族小學▲錫林浩特市蒙古族第二小學
  • 福田助6萬少數民族同胞共融CBD生活
    這是一項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心工程,未來將有一系列精準的社會服務活動,助福田區6萬少數民族同胞適應、融入福田城市生活,同心共築中國夢。 當日,福田區委常委、統戰部長劉俊琳,市民促會會長楊永群,市民宗局民族處處長方少鴻出席了活動。啟動儀式現場,九位嘉賓手持寓意五湖四海一家親的壺水,注入象徵圓滿成功的水晶球。隨後,一場和諧的民族之聲唱響深圳中心書城。
  • 蒙古族的春節:「白節」
    但並不是所有人過春節都要用紅色,蒙古族在過節時就愛用白色,並且把春節叫做「白節」。與我國的大多數民族不同,蒙古族崇尚白色,將白色視為純潔,吉祥的象徵。春節在蒙語中叫「查幹薩日音巴雅爾」,意為「白月之節」。蒙古族的白節跟我們漢族的春節日期是一樣的,但並不是古來有之。
  • 蒙古族學生胡娜創造歷史!
    經過數天緊張的等待,2018年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終於公布了擬錄取名單,來自內蒙古通遼市蒙古族學校的學生胡娜創造了歷史,成為第一位以蒙古族學校畢業生的身份考取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的蒙古族學子
  • 蒙古族迎賓禮儀
    蒙古族自古以來就有各種迎賓禮節。預約的會客,不論是社會團體還是私人會面,主人總是遠遠的迎候著客人。有人會在路邊等候,有的騎馬飛馳而來,有的騎著摩託、乘著越野吉普車趕來,在隆重的場合還會分幾個梯隊迎接客人。如果您到大草原旅遊,您一定會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為這是蒙古族從古到今的傳統。
  • 誰說蒙古族不過中秋節?
    關於蒙古族不過中秋節這個傳說,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八月十五殺韃子! 過去,漢人稱蒙古人為「韃子」。後來,元朝統治被推翻,從此蒙古族不再過中秋節。 然而,歷史上並無「殺韃」這個事件。根據歷史學者考證:「十家養一韃」是源自清末的民間傳說,是反清會黨的文學創作,用元代隱喻當朝,用蒙古隱喻滿族。 其實,中國很多地方的蒙古族都過中秋節,只是對這個節日的重視程度不一樣。
  • 感受蒙古族傳統文化魅力
    為了讓孩子們從小了解並熱愛家鄉文化,9月22日,北方新報社聯合自治區團委舉辦了「民族團結進校園,同心共築中國夢」主題活動,組織小記者們進行了一次蒙古族文化體驗之旅,大家走進蒙古包,自己動手熬製奶茶、品嘗白食、體驗搏克……感受蒙古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 新疆蒙古族分布與歷史由來
    一、吐爾扈特中舊吐爾扈特分為十個旗 1.在喀爾沙爾(焉耆)一帶設四個旗,他們是今天巴音郭楞州和靜一帶蒙古族的祖先。 2.在和博克賽爾一帶設三個旗,他們是今天和布克賽爾縣以及克拉瑪依市蒙古族的祖先。
  • 烏海市蒙古族學校教學井然有序
    這幾日,市蒙古族學校的學生們又迎來了新的學年。同學們帶著憧憬,帶著期望,開啟了全新的校園生活。開學前,市蒙古族學校在教師配備9月4日上午,記者在市蒙古族學校看到,學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上下足了功夫今年秋季學期起,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市蒙古族學校使用國家統編
  • 今天,除了蒙古族之外,還有近1000萬人說蒙古語,他們為什麼不是蒙古族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遊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布。近期,在網上有一篇文章,大約是說,當下講蒙古語民族的人口已接近千萬,但他們卻被分成了不同的多個民族,對此,我們要說的是,講蒙古語並不一定就是蒙古族,語言不是識別民族的唯一標準。
  • 多姿多彩的烏珠穆沁蒙古族服飾[組圖]
    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西烏珠穆沁旗的蒙古族婦女在呼和浩特舉行的「草原文化節」上展示傳統和現代結合的蒙古族盛裝。居住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和蒙古國南部地區的烏珠穆沁蒙古族是蒙古民族的一個古老部落,該部落一直以服飾華麗而聞名。烏珠穆沁蒙古族的服飾多採用繡有紋飾的紅、綠、藍等多種顏色的布料製成,領口和袖口寬大並裝飾有各類吉祥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