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阿呆爸 阿呆爸育兒 收錄於話題#做成長型父母46#真實養娃,血淚心得54
▲這是阿呆爸育兒的第292篇原創
文 | 阿呆爸
1
我拒絕了老婆的提議
今天我們這零下7度,冷到潑水成冰。早上老婆提議說「要不今天別送阿呆去幼兒園了」,我拒絕了。
阿呆班上有30多個小朋友,這幾天氣溫都降,每天都缺席十幾個。有的是感冒請假,有的單純就是家人覺得太冷了,不忍心送孩子上學。
這後一種做法,我是不太認同的。我是這樣想的。
上學就是孩子的任務,就像上班是大人的工作一樣。
對大人來說,也沒有幾個人喜歡大早上六七點從被窩裡爬起來。但是為了掙那麼點三瓜兩棗,誰不是硬著頭皮,咬牙起床去上班。
對孩子來說,道理是一樣的。大人上班是掙錢,孩子上學就是學知識。這是硬任務,沒什麼商量的餘地。
老是請假會養成不好的習慣,因為天冷、天熱、「今天不想上學」缺勤更要不得。
假如是生病、家裡有事,那請假很正常。但如果僅僅是因為天冷、孩子太小、「我今天就是不想上學」,就去請假,那就是一種「溺愛」,太「慣」孩子了。
我們老家有句俗話叫,「慣子如殺子」。在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放縱孩子的想法,最後會養成一堆壞毛病。
缺勤搞成習慣了,也會讓孩子在心理上產生一些錯誤的認知,誤以為學校、學習不重要,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可以不去。
大人覺得冷、上學苦,孩子未必這樣想。
現在基本上家家只有一兩個孩子,都是寶貝,都是心頭肉。經常不是擔心孩子穿少了,就是害怕他在學校吃不飽。其實很多時候,這只是我們大人一廂情願的想法。
在孩子的感受裡,他並不會把「冬天太冷」與「不想上學」聯繫起來。就像我們大人覺得孩子玩黃泥巴、跳水坑有細菌,太髒了,但是孩子卻興味盎然,樂不思蜀。
再說了,注意點保暖,讓天凍一凍,風吹一吹,對身體發育也有好處,並不事壞事。
幼兒園裡小朋友們一起玩一玩,鬧一鬧,比窩在家裡看電視、吃零食要好。
2
那一刻,世界最冷酷的人
我啪啦啪啦說了一堆理由,老婆煩了,直接擺擺手:送吧,送吧。
那臉上的表情,好像是在說我太不近人情,不心疼兒子。又因為說不過我,所以才無奈退步。
是無奈,是譴責,是心疼。
我也很無奈,自家兒子,我能不心疼嗎?
每天早上,看到被窩裡,那張熟睡的小臉,一臉天真好夢的樣子,我也不忍心叫啊。
前兩天我還在朋友圈裡吐槽,「早上七點,喊出『起來了』這一聲的爹媽,在孩子眼裡,恐怕是世界上最冷酷的人了」。
當時,還有一個朋友很扎心地點評了一句:我也不想啊,但是不得不喊啊,現在不吃點苦,將來打工更遭罪。
然後她又說了一些「不識嚴寒,哪懂溫暖」的話,還舉了上小學閨女的例子。
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七點十分到校。然後開始晨讀。不管是颳大風,還是下大雨,天天如此,從來沒有遲到過。
為人父母,換做誰,都寧願自己頂著刮臉刺骨的北風去打工,也不想讓孩子被風吹凍了一點手腳。
但是就像有一句話說的,慈不掌兵、義不掌財。
其實,做父母也一樣,該對孩子狠一點的時候,絕對不能心軟。
3
真正的辛苦從小學一年級起
而且心平氣和的說,上幼兒園階段還是比較自由的。
一般都是早上8到9點,送孩子入園。下午4到5點接放學。
早一點遲一點都無所謂,真不想去了,就是連續請假一個星期、兩個星期,老師也不會有意見。
對三五歲的孩子來說,只要保證一天有10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養成習慣了,喊他起床並不難。
真正辛苦、挑戰的起點,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至少要持續到高考結束那一天。
想一想,在長達十二年的學習生涯中,基本上都是在早上六點半左右起床,七點半之前到校晨讀,熬到晚上九十點自習才結束。
我在中學的時候,也基本上是每天早上六點左右就要起床,在冬夜未盡的蒙蒙亮裡趕到學校去。
我有幾個自律性很強的同學,起得更早,每天早上五點半就起來背課文,晚上十點寢室熄燈了,還要點蠟燭做兩道數學題呢。
我記得初二時,我還有一次看錯鬧鐘了,早上四點鐘就跑到學校去了。大冬天,十根手指凍得跟胡蘿蔔一樣。
當時身處其中,也許不覺得辛苦,但是時過境遷,再叫你回頭去走一遭,十有八九不樂意了。
尤其是在冬天,一個城市裡起的最早的人除了環衛工人、菜販子、賣早點的,最多的就是中學生了。
那時候,學習時間長、作業多、很多時候就只能擠壓睡眠了。
升學的壓力刻在時間表裡,你想睡懶覺,家長、老師、同學也會逼著你睡不成。
4
早起早到的好處:心態從容
我個人的經驗告訴我:
早起、堅持上學,也許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但是堅持做下來,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我自己二三十年裡,上學、上班,都很少遲到。上學時,基本都是到校最早的前幾名。上班之後,一般也是提前半個小時到辦公室。
這給我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早一點起來,早一點到學校、辦公室了,心態就會比較從容。
可以翻翻課本,收拾桌子,泡杯茶,然後想一想今天要做什麼事,或者就是啥事也不幹,單純的上網逛一逛。
這種「早起早到」,其實就相當於給了自己一個提前量。
那多出來的二三十分鐘,就是充分的準備、心理調適時間,上課鈴聲響起、九點開工了,就會迅速進入狀態。
相反,偶爾有過的幾次踩點進門,都會搞得我慌慌張張,不是落了這個東西,就是忘了那個事。
5
找到自己的節奏最重要
有些人會把「早起」和「勤奮」、「睡懶覺」和「墮落」掛鈎起來了。
這其實並沒有必然關係。
在以前的農業社會,早起是要下田幹活,現在的社會多元了,行業也是多種多樣。
「早起」的未必就是勤奮的,也許單純就是睡不著。「睡懶覺」的也許要值夜班,或者就是體質差,睡眠不足就幹不了活的。
寫《平凡的世界》的路遙就說過他寫作的狀態是「早晨從中午開始」。現在很多網際網路界的大佬,也都是中午十一二點起床,下午上班,晚上泡吧。
我自己身邊也有好幾個事業、婚姻都很不錯的朋友,他們就是喜歡睡懶覺。
早上睡到十點鐘,起來洗洗漱漱,下午去公司幹活,然後夜裡八九點下班回家,一天工作也要十個小時,一點也不懶。
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早點起、晚點起,都沒什麼大不了。
世間萬事,並無定法。對孩子來說如此,對成年人來說,也是如此。
今日互動
你在哪個城市?你那裡冷嗎?零下幾度了?你家孩子一般幾點起床,幾點到校?歡迎留言聊一聊。
本文圖片來源攝圖網,已獲得授權使用。
原標題:《零下7度,老婆想做這件事,我拒絕了:家裡有娃,再冷也要上幼兒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