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焦慮從何而來?
提前補習有沒有必要?
家長該如何從陪伴到放手?
針對這些令家長困惑的難題,從教52年的滬上知名教育人、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發出感慨:起跑線上不要急於論輸贏,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成為真正的「君子」。
新學生進校,黃玉峰親自授課/ 學校供圖
日前,《從陪伴到放手——復旦五浦匯教育叢書》主題宣講會在上海圖書館舉行。黃玉峰先生和復旦五浦匯的老師們從人生教育的宗旨出發,介紹了復旦五浦匯「一本二翼三和五教」的教育理念,以及他50多年來辛勤耕耘教育第一線的「育人」心得和方法。
「你給我一個翩翩少年,我還你一個謙謙君子。」這句話能帶給家長怎樣的啟迪?
1
為什麼家長這麼焦慮
如今,孩子周末甚至工作日奔赴兩三個補習班的比比皆是,有六、七年級的孩子已經學會了初中所有的內容,學生和家長有時如「無頭蒼蠅」一會兒奔這個機構,一會兒跑那個機構……黃玉峰先生在講座的一開始,就直指當前教育的弊端「火借風勢,風借火威,愈燒愈烈」。
家長的這種焦慮是否有必要,如何走出來?黃玉峰先生說,教育孩子應當有一種從容的心態,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有一句話非常壞: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人人都不願輸,都搶跑,要知道人生很長,為什麼一開始不能輸?其實所謂的不輸在起跑線,就是搶跑、加壓,不該學的先學,不該做的先做,好像跑在前面就是贏了,結果能不能贏?不見得!教育不是輸贏的問題,一旦想到輸贏,教育是失敗的。」
黃玉峰先生提倡的是:你給我一個翩翩少年,我還你一個謙謙君子。
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用一顆心去陪伴,而不是一味去壓制他、去罵他;不去爭,會讓你的心非常坦蕩。
有時我們說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為什麼不容許韓寒這樣的人走他自己的路。一個人過得幸福,就是生活平安、內心充實。
有時候我們常常忘了教育的初衷是什麼,最終一個人要成為真正的君子。有些孩子奔啊、跑啊,雖然成了「學霸」,內心卻不一定幸福。
資料照片,攝影:任國強
2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黃玉峰先生與家長們分享了著名教育人士的思考:
基礎教育應當面對個人生命的成長。留給孩子對人生的嚮往和追求。再好的孩子,如果只知道我要考名牌,別的都不在於,那就完了。——葉瀾
知識結構、思維能力,對知識的熱愛、興趣、研究,深入、好奇。基礎教育如果丟掉了這些,我們就忘了什麼是基礎教育。再怎麼改革,不能把『基礎性』改掉。——葉瀾
大量閱讀和勤寫作文,讓孩子貪心地讀,讓孩子吃野食,吃得越多、越豐富,他將來越會探索、越會讀書。——葉瀾
孩子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懷德海
「讀書為了成就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黃玉峰先生分享道,讀書的目的在提升享受幸福的素質與能力。「養一個孩子,我們是為了讓他幸福,而不求他一定要做大官、賺很多錢,求得的是內心的安寧和平靜。」
教育一個孩子是為了打好兩個底子:一是養成做學問的底子;而是養成有頭腦生活的底子。讓孩子們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
教育也要培養有「情」的人,「情」字對於一個人很重要。
人的幸福不與學歷、地位、金錢、名氣成正比,幸福在內心,幸福在自身修為。
教育需要心平氣和,以「性」養「道」,按照孩子的本性來教育。
「你是一朵花就盛開,你是一棵樹就長成參天大樹,你是一顆小草你也能很幸福,因為你可綠滿大地。」
資料照片,攝影:任國強
3
從陪伴到放手
所謂家長的用心陪伴,不是說在旁邊指手畫腳。
什麼叫陪伴?生命的融合交流共進不僅是陪伴學生,而且是在享受生命,人需要在陪伴中度過,珍惜一起成長,珍惜快樂的日子,享受每一天。
每一天和孩子的共處,為他輔導功課,照料生活起居,如果你覺得你是在享受生命,你就不會焦慮;如果孩子考不好你就罵他,那你是和自己在過不去。陪伴孩子的這十幾年,是很珍貴的一段經歷,因為孩子長大了就沒有那麼依戀你了。將來孩子長大了,家長再回憶這段經歷,會感覺很幸福。
學習最終是為了孩子學會學習,家長陪伴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放手。限制的目的是為了鬆綁,規矩的目的是為了從心所欲不逾矩。放手,讓它具有獨立性,自主性;孩子的生命在其中得到充實。
黃玉峰先生還與家長分享了實用的陪伴方法,包括情感的陪伴、心理的疏導、家風的形成、規矩的建立、習慣的養成;同時引導孩子以做人為重,以讀書為先,學會思考,培養學習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在什麼時候能放手?當孩子有強烈的學習興趣,有自我實現的欲望,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時,家長就可以適度、逐步放手,期待學生有自我實現。
黃玉峰先生分享道,復旦五浦匯的教育宗旨是要把孩子們培養成能感受幸福、守禮修身、個性完善、博學多識、獨立善良、智慧美麗的翩翩君子。
學習的終極意義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與各位家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