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式教育」真的有用嗎?父母要分清利弊,不然很可能害了孩子

2020-10-09 棉花糖育兒觀

很多時候,大多數父母都會採用打壓式的教育方法,他們希望能給自己的孩子一個警告,讓自己的孩子更能記得教訓。

尤其有些父母會希望指責自己的孩子,將自己的孩子貶得一文不值。

但是打壓式教育真的有用嗎?

事實證明,打壓式教育對孩子來說有害無益,會給孩子帶來三大影響:

  • 孩子變得自卑

經常被父母打壓的孩子會變得膽怯自卑,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會變得畏手畏腳,生怕自己做錯。就連 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中他們也是戰戰兢兢,太過於在乎別人的想法導致失去自我。

這樣的孩子在未來還是比較依賴自己的父母,他們覺得離開父母的自己將會一事無成。

  • 害怕拼搏

經常被父母打壓的孩子將會變得沒有鬥志,不敢為自己的未來拼一把。因為他們太過於害怕父母的話,導致自己失去自信,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所以更加不敢往前跨。

這樣的孩子只有在具備相對的自信之後才敢往前走,所以他們的未來將會極度受到限制。

  • 孩子變得無知

孩子的性格塑造大多來源於環境,若是父母一味打壓孩子的自信心,會導致孩子變得盲目無知,他們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也缺乏迎接挑戰的勇氣,所以他們的人生將會變得很被動。

這樣的孩子將來出了社會很容易跟世界脫軌,更別說掌握自己的命運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是讓父母一味打壓,貶得一文不值,那麼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就會嚴重受挫,這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未來發展。

所以父母應該掌握三個方法,從自身出發,避免打壓式教育的出現:

  •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思想

與其打壓孩子的自信心倒不如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孩子要是擁有了一定的獨立自主能力,那麼他們在未來就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自己未來的方向。

父母可以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比如讓孩子去買菜,學會自己做選擇要買哪個玩具等等。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就會開始懂得自己做決定,自己做判斷,懂得自己想要什麼。

  • 讚賞和肯定孩子的行為

打壓只會讓孩子的未來受限,讓孩子受挫,所以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應該是賞罰分明。父母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讚賞,要懂得學會表揚和鼓勵孩子。

當孩子為一件事努力的時候,父母應該肯定和讚賞孩子的付出,並且對其加以鼓勵,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開始逐漸樹立起來,也會慢慢學會自己處理事情,更重要的是孩子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了。

  • 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

很多父母在打壓指責孩子的同時也在打壓孩子的需求,當孩子滿心歡喜地跟父母說著自己的夢想時得到的卻是父母的嗤之以鼻,那孩子的心靈也會受到一定的傷害。所以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在面對孩子提出的合理需求時應該儘量滿足孩子。

這樣就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所重視,自己的夢想被父母所尊重,那麼孩子就會更加的自信。未來孩子在面對其他的事情的時候也能做到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想法。

其實,父母教育孩子有千百種方法,但是打壓式教育是最為無效的方法,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父母儘量不要使用這個方法,而是應該多加鼓勵和讚賞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能夠更好地得到發展。

相關焦點

  • 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打壓式教育就能做到,父母是時候該反思了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究竟有沒有被毀掉,看他長大後的狀態就知道了,很多孩子現在無所事事,遊手好閒,安然自在地成為一個啃老族,這樣的孩子根本不思考要不要出去工作,也沒有有上進心,他們只想窩在一個地方,能夠活著就好了。
  • 在「打壓式教育」成長起來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活在「打壓式教育」下的孩子成年後往往少了那份發自內心的自信,而這種自信在幼年時期建立,在成長期穩固,最後成為一份氣質紮根在骨子裡。「打壓式教育」恰恰與教育的真正目的背道而馳。我們都知道一個詞叫做童言無忌,不知道多少童年時期孩子的天真爛漫被那些「打壓式教育」無情剝奪,可是那些父母看著不敢反抗,沒有主見的孩子們只會說一句:真聽話。
  • 打壓式教育真的可取嗎?父母需要掌握界限,否則這些後果很嚴重
    相信很多父母都明白,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內心是非常容易滿足的,往往一點小小的成就,就會打消他們之前所有的沮喪。因此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擔心孩子因為那些成就而變得越來越自滿,希望孩子始終保持謙遜的心。這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父母採取了一些錯誤的方式。比如說在當下出現的一種挫折式教育,又或者是批評式教育,打壓式教育。
  • 「媽媽,不要再打擊我了」,停止打壓式教育,別再用語言傷害孩子
    原創|小豆芽育兒記每位寶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和孩子打成一片,和孩子做朋友,有的就是長輩的姿態管教孩子,但無論是哪一種教育方式,有一種教育方式真的很不可取。女孩哭訴自己從未被肯定,可怕的打壓式教育電視綜藝《少年說》有這麼一是,一個女孩對著媽媽大聲哭訴,稱自己永遠被打擊,媽媽總是拿自己和其他人比較,自己的努力媽媽永遠看不到。
  • 別再說孩子笨了!父母的「打壓式」教育,毀了多少孩子的求知慾
    有時候是父母,有時候可能是遇到了並不稱職的老師,成年以後在職場上也可能遇到這種人。在許多父母眼裡,在別人面前貶低孩子是一種「傳統」,誇獎別人的孩子優秀、出色,順便再說自己的孩子不上進、愚笨等等,要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謙遜」。
  • 女兒啃老十年父母怒斥:別打壓孩子,來西瓜視頻學習用心理學教育
    「我家孩子太容易得瑟了,一點成績就驕傲自滿,不行,得打壓一下才會更努力。」這是家長的普遍認識,所以,很多人不自覺地運用了打壓式教育。 「考第一名了不起?你要知道,你這才是全班第一,全校呢?全區呢?全市呢?」 「演講得冠軍是好,但數學呢?能考100嗎?」 「這孩子就是糟心,學什麼都不用心,什麼都不會,長大一定一事無成。」
  • 「打擊式教育」盛行?數據分析剖析「中式父母」的「打壓式教育」
    關於「打擊式教育」所謂的「打擊式教育」,無非是父母們想通過自己的敲打,來幫助孩子成材,進而擁有「更成功的人生」,但是在此種教育方式的影響下,也漸漸形成了孩子內心世界的扭曲,正如在知乎中的討論,「從小被父母打擊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
  • 跟「打壓式教育」,說拜拜
    打壓式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以批評為主的一種教育方式,這種現象在大多數家長的身上都有表現,而在學校老師師身上也多有體現。人,其實就像一幅畫,生而之初,是一張白紙,接觸的人事物,是水彩,其中構圖最大的影響因素,是父母。所以,在不夠完全平和的情況下,並且在放大鏡的情況之下,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學習以及人生之類的日常教育輔導,批評,會脫口而出。
  • 《少年說》:那些用「打壓式」教育孩子的父母,請你們好好反思
    當他懷疑自己的時候,最支持他的也永遠是父母。正因為有了父母的鼓勵式教育,他才能成功,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一幕催淚的場景、動人的話語看哭了賈玲,也看哭了我。是的,成功不易,除了個人努力的成分,更需要外界的支持和鼓勵。而像楊迪這對開明的父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楊迪自然對他們感激涕零。
  • 別讓"打壓式教育"毀了孩子的天性!看看你中招沒?
    什麼是打壓式教育?我說的中國是哪些教育?總是有一些言語,比如不行,必須我讓你停聽見沒等詞語來威脅孩子。試想一下,孩子現在小你可以用語言或者行動去威脅他,可是等孩子長大了,他還會聽你的嗎?那麼咱們父母到底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能不讓打壓式教育毀了孩子的天性呢?首先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聽取孩子的意見。
  • 寶寶趴睡要不要阻止?父母要分清利弊,多注意
    媽媽有疑問:寶寶趴睡要不要阻止?小佳是一位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寶7歲,二寶3個月,生養大寶那時候心裡緊張,缺乏經驗,所以對待二寶的各個方面都格外小心細緻。明明她查到的資料說寶寶趴睡沒什麼大問題,反而還有不少好處,但是在這樣的炮轟下,小佳心裡也十分忐忑,不知如何是好,生怕害了孩子。
  • 如何正確解決打壓式教育?
    用鼓勵和讚揚代替打壓英國著名教育家史賓塞說:「對孩子的一次喝彩,勝過百次訓斥。喝彩和鼓勵,可以讓自卑的孩子走出泥沼。」鼓勵孩子不僅可以激發孩子的動力,還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孩子受到鼓勵,思維會更加活躍,因此更會願意探索新的事物。
  • 父母「填鴨式教育」真的好嗎?用體驗式教育,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現在的孩子競爭層面大,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要求高,從小就用灌輸的方式傳授給孩子知識,甚至會幫孩子報很多興趣班、培訓班,最後看似有點效果,但不過是在"填鴨式"教育。作為家長會看重孩子的發展?不過是看重孩子的成績而已,"填鴨式"教育想要淘汰,似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畢竟它並不是沒有效果,不過是效果不佳而已。
  • 子女教育中,切忌使用「打壓式教育」
    打壓式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以批評為主的一種教育方式,這種現象在大多數家長的身上都有表現,而在學校老師師身上也多有體現。人,其實就像一幅畫,生而之初,是一張白紙,接觸的人事物,是水彩,其中構圖最大的影響因素,是父母。所以,在不夠完全平和的情況下,並且在放大鏡的情況之下,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學習以及人生之類的日常教育輔導,批評,會脫口而出。
  • 嚴師出高徒並不等於打壓式、挫敗式教育
    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有隨和的、搞笑的、嚴厲的…等等。但有一些父母明明很愛孩子,卻總是用打壓式的教育和孩子溝通!似乎在媽媽的眼裡,孩子只有按照她的理想型按部就班,孩子才能變成一個完美型。媽媽的否定和貶低,讓女兒內心變得容易自卑,經常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勁,在面對自己暗戀的對象面前,因為對方拒絕,反而向對方道歉,「是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
  • 父母的愛不必面面俱到,學會留白式教育,給孩子的成長留足可能
    文/心蕊編輯/心蕊父母為了孩子願奉獻全部的愛,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面面俱到的照顧。很少有父母去思考,過度的愛和保護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嗎?對於孩子百利而無一害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許多家長奉行教育孩子從娃娃抓起。
  • 33歲女大學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的打壓式教育,弊端終顯現
    在現代社會,啃老族往往是大家最為不齒的存在,然而在觀看過詳細的採訪視頻之後,卻有不在少數的網友對女兒範金成表示理解和同情,轉而激烈指責範金成父母的教育方式。,範金成在採訪中聊到母親,「經常用這個極端的話,你說她平常說啥好話?」。父母畸形的家庭教育導致了她成人之後嚴重的性格缺陷,同時也帶來了女兒和父母之間不可跨越的情感鴻溝。女兒怨恨父母沒能給自己一個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父母痛心女兒33歲還不肯成人,多年苦心教導終究白費。而這一出家庭悲劇的背後真兇,還是那畸形扭曲的打壓教育。
  • 33歲女大學生在家啃老10年:父母的打壓式教育,弊端終顯現
    ,範金成在採訪中聊到母親,「經常用這個極端的話,你說她平常說啥好話?」。 父母畸形的家庭教育導致了她成人之後嚴重的性格缺陷,同時也帶來了女兒和父母之間不可跨越的情感鴻溝。 女兒怨恨父母沒能給自己一個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父母痛心女兒33歲還不肯成人,多年苦心教導終究白費。而這一出家庭悲劇的背後真兇,還是那畸形扭曲的打壓教育。
  • 父母"填鴨式教育"真的好嗎?用體驗式教育,能讓孩子䊨在起跑線
    如果用填鴨式教學,只會讓孩子明白知識的基本概念,真正在實操的時候他們是不知道如何處理的,面對問題只會用死板的一面去解決,看起來是被動很多。父母&34;真的好嗎?用體驗式教育,能讓孩子䊨在起跑線1、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會更豐富填鴨式教育,家長習慣性地告訴孩子怎麼做,只會讓孩子變成一昧聽從別人話的人,自己不會動腦筋去思考,應該怎麼做,而是別人怎麼做自己就怎麼做。
  • 中國式打壓教育:我都是為了你好啊
    之前朋友圈熱傳一篇文章,《媽媽不打你,社會也會打你的》,不得不說,一切將打壓式教育合理化的行為,都是耍流氓。媽媽的回答:「你要不打擊,你可能就有點飄。」「我看到你的閃光點了,同時你真的要去改,要去實踐,才能夠有效果的,不是說我只肯定你,你就可以出得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