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關係,最近朋友手頭比較緊,打算找個銀行做一筆消費貸款用來周轉。不多,10萬塊錢。諮詢了幾家銀行,發現這銀行裡的套路也是滿滿的。
Z首先是P銀行,名字咱就不說了。銀行的客戶經理說,我們銀行不算年息的,是按月計息,月息只有4釐9,年化算下來5.88%,10萬塊錢每個月的利息算下來只有490塊錢,很划算的。這是對保單客戶的特別優惠,只有長保客戶才能享受,。朋友很心動,但是還是諮詢了Z銀行,打算比較一下。
接下來是Z銀行。Z銀行流程做得比較好,全線上申請審批,沒有客服諮詢,查了一下利率,上面標的是6.84%和36個月的還款計劃。
朋友一看,那還是P銀行划算,一年要多差不多一個點的利息呢,於是決定P銀行貸款,要求客服經提供每個月的還款清單,於是P銀行發來了還款計劃如下:
朋友一看,感覺不對了。不是說年化5.88%嗎,這每個月的還款額怎麼比Z行的6.84%還要高呢。算下來,P行三年的總利息要17504元,而Z招只要11244.9元,相差6000多。
其實問題出在還款方式上,因為朋友是等額本息還款,每一期都會還一部分本,所以銀行的算法會比較嚴謹。
反推算下來,P銀行月息4釐9,但是按照等額本息的算法,年利應該是10.8%。而之前銀行的說法並不靠譜。利用平常百姓的理解錯誤,將兩者比較,如果沒有算過利息總額的人,很有可能根據口頭或頁面上的利率來選擇,那就被忽悠了。
總之,缺錢的朋友如果選擇等額本息還款方式,想做貸款,一定要看看相同時間下的總利息。利率有各種算法,但是付出去的鈔票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