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給了陝西人一個饃,於是.....

2021-02-12 臨潼生活嚮導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上面的藍色字體 「臨潼生活嚮導」再點擊「關注」,每天為您推送最走心的文章,提供臨潼各類信息查詢,完全免費,請放心關注!     小編微信:ltshxd1

有人說老陝是面肚子,三天不吃麵就渾身不自在。陝西愛吃麵也會做面,給他一袋麵粉,能還你一個奇蹟!給他一個饃,他就能泡出花來!

全西安人最愛吃的早餐,沒有之一!每天早晨一睜眼,第一件事就是吃胡辣湯,吃前澆一勺店家精心熬製的紅豔豔的辣椒油,把配的坨坨饃掰碎攪在碗裡,吃罷舌尖發麻,微微冒汗,渾身舒坦。嘹咂咧!


在西安吃牛羊肉泡饃是很講究的事情。首先,饃一定是自己掰的而非機器切的。一定要把饃掰稱黃豆大小。然後招呼夥計。


泡饃的吃法也有好幾種,分幹泡、口湯、水圍城等。叫做「單走(陝西方念音zòu)」,只將切配好肉一份放入鍋內燒開,加入調料,盛入碗裡即成。


而在西府,這個叫做羊肉泡,做法是區別於西安牛羊肉泡饃的,食客進門到櫃檯前點好餐。服務員遞給你一塊兒切成三角形的鍋盔,這種鍋盔是特製的,極硬,能入滾湯而不散。不用將饃掰成黃豆大小,掰成大塊兒,如果喜歡吃麻花還可以加麻花。


掰好交給師父,師傅根據你選的肥瘦狀況將羊肉切好,碼在碗中,然後在肉湯之中泖熱。


三五分鐘之後,一碗香氣撲鼻的羊肉泡就好啦!這種泡饃在西府一帶很是流行,尤其是各類廟會上,經常圍坐一大群食客。

水盆羊肉是陝西地區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以渭北地區的尤為出名,和羊肉泡饃中的單走類似。據傳起源於明朝崇禎年間,因其在農曆六月上市,故稱"六月鮮"。陝西澄城縣的水盆羊肉是用一種月牙餅搭配吃的,把肥瘦相間的羊肉片夾在剛打出來的月牙餅中,加些新鮮青椒丁,就著羊肉湯。


豆花泡饃是盛行於西府一帶的早餐,其饃採用獨特工藝加味料烙成,厚過寸,鍋形,敲之有聲,俗稱"鍋盔",對火候、口感要求嚴格,色金黃,外脆內韌,嚼之勁道麥香醇厚,用快刀削成薄片,形似金葉;


豆花泡饃澆的不是滷汁,而是寶雞那邊的辣子油,強調這個是因為寶雞每家豆花泡饃店的辣子油都有自己的配方。


老闆用濃汁豆漿加作料將饃片和豆花滾燙燴成一碗,豆花潔白,滑嫩爽口,饃片金黃,軟香耐嚼,解渴耐飽。


與其他泡饃一樣,三鮮煮饃的關鍵也在於一鍋鮮湯,要用豬腿骨、雞鴨架等熬製四五個小時。食者將饃掰好後,經廚師用高湯、蒜苗、粉絲把饃煮好,碗中三鮮顏色鮮亮,高湯色白,香氣四溢,所謂丸子黃、肉片紅、麵皮奶色,再加上一點辣子,更是五顏六色,分外好看,也頗能引人食慾。


麻、辣、鹹、香、光、嫩。羊血鮮嫩,入口光滑,調料多樣,辣香撲鼻,這就是粉湯羊血,是陝西地區漢族傳統名吃之一,由制血、配調料和泡饃三個步驟精製而成。食時配以粉絲、香菜等輔料。


葫蘆頭泡饃是西安特有的傳統風味佳餚,可追朔到唐代。相傳唐高宗龍朔元年(661),有一胡某在朱雀大街開設了一家「雜羔店」,專賣豬雜碎。一天,藥聖孫思邈路過此處,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腸」,覺得腸子腥味大,油膩重,詢及店家,知製作不得法,當即給店主開了一個八珍湯(八種調料)的方子,讓其如法泡製,果然腸肥而不腥,湯油而不膩,味道十分鮮美,從此顧客盈門。店主為感謝藥聖的指點,便在店門首懸一藥葫蘆以示紀念,並將所賣食品取名「葫蘆頭」。


豆腐泡只有在渭南城區才能吃得到,據說其他各縣幾乎沒有,所以堪稱渭南一絕。豆腐中泡的饃是將上等的麥麵和好發酵後,放在鐵鏊子上用文火慢慢烙,直到餅子的兩面都上了火色,才算烙熟。將餅子掰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將盛有掰好餅子塊的大老碗,用鍋內熱滾滾的漿水連過幾遍,使饃塊透熱,再在其上舀上比豆腐腦略硬、略粗些的豆腐花,澆上新鮮或醃製的香椿末和特製的辣椒油,一碗熱氣騰騰、油香滑嫩的豆腐泡就端到了客人面前。


鮮紅的辣椒油託舉著一撮碧綠的香椿浮在白嫩嫩的豆花之上,真是賞心悅目。香椿的清香、辣椒的鮮香、豆腐花的濃香,撲面而來,直往鼻孔裡鑽,令人垂涎欲滴。


辣子疙瘩是陝西戶縣特有的漢族傳統名小吃,屬於泡饃。源於陝西關中地區 最為 "戶縣" 有名 色香味具全 油而不膩 可稱之為"關中一奇"。辣子疙瘩紅油飄浮一層,配料色澤鮮豔,餡心清素,肉塊酥爛,湯酸辣,香味撲鼻。


其吃法是先將饃掰成碎塊,放到碗中,舀肥瘦各半的大肉四塊,疙瘩四枚,用煮沸的辣子湯澆濾三次,加入浮油、臊子菜、味精即可食用。


麻食泡是陝西華陰地區特有的漢族風味小吃,可與西安的羊肉泡發媲美。麻食做工精細,色味俱全,碗面漂一層油潑辣子和飄香的大油珠子,似雲版上的明星,又若錦緞上的寶石。透過油層,碧玉般的豆腐塊、黃金般的粉條、銀白色的蔥節、火黃色的蒜沫若隱若現,切成塊的鍋盔饃埋在下邊,手一端碗,香氣撲鼻。



你沒看錯!真的能泡饃!

西安坊上有一種小吃叫滷汁涼粉,它是泡饃的一種,大鍋溫滷汁,藍布襯涼粉,時不時用水澆著,看起來鮮亮誘人,要一個坨坨饃掰好送給大師傅,給你澆上滷汁,布上一層涼粉,調芝麻醬、蒜水、醋、香油,吃貨一般會再加個雞蛋。


雜肝湯一般拿不上桌面,老陝不會特地請好友去吃,但卻是泡沫中的精品之一,口感特好,湯香,雜肝有特殊的香味。羊雜肝湯食用時將饃泡入,也可以就著湯吃,冬天吃暖身養胃。


來源:西部網訊 微信號

你吃全活了沒有?

相關焦點

  • 陝西石子饃-中新網
    陝西石子饃 2013年02月05日 15:50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   石子饃是陝西關中地區流行的風味食品
  • 陝西興平大叔街邊賣紅肉煮饃,大鍋熬湯小鍋煮饃,10米長桌擠滿人
    泡饃是陝西的特色美食,泡饃有很多種,有的不是用泡而是用煮的,其中有一種紅肉煮饃,顧名思義就是用紅燒肉煮出來的饃,放入肉湯,這紅肉泡饃裡還會放上香菜,蒜苗,蔥花等佐料,當地的人特別喜歡吃,剛剛做好的紅肉煮饃,香味,濃鬱,聞著就讓人流口水。
  • 石子饃全陝西人都有,為什麼志書上介紹時偏說「涇陽石子饃」?
    石子饃又稱砂子饃、餑餑、幹饃,是陝西民間的一種古老的傳統風味小吃,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製成的,故而得名。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具有明顯的石器時代「石烹」遺風,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
  • 陝西石子饃的簡單家常做法
    石子饃是陝西民間的一種古老的傳統風味小吃,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製成的,故而得名。在陝西各地有多種吃法,有帶餡的,也有不帶餡的,有厚的,也有薄脆的,看自己喜歡,在西安一般見到的都是顏色偏白的正常麵粉色,而在我的老家韓城,一般說的石子饃都是厚一點的,顏色偏黃黑的,因為用了壓榨菜籽油,加上厚一些,要烘烤時間長一點,所以顏色不是很漂亮,但根據價格的不同,會添加核桃碎、花生碎、瓜子仁等,吃的口感是油酥型的。
  • 食品中的「活化石」——陝西石子饃,一口酥香滿人間
    陝西關中地區有一種製作奇特,風味別致的古老食品,叫做石子饃,也叫幹饃。石子饃是陝西關中地區流行的風味食品。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製成的,故而得名,又稱砂子饃、餑餑。石子饃具有明顯的石器時代「石烹」遺風,唐代叫做「石鏊餅」,並曾以此餅向皇帝進貢。據傳:「神農時,驚訝食谷,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於燒石之上,燔之使熟也」。這就說明,石子饃是由遠古的「燔黍」演變而來的,經過了一個長久流傳,不斷改進的過程。
  • 一個正宗的老潼關肉夾饃有什麼?
    「肉夾饃」大家都熟悉,但這種叫法,實為陝西人對「臘汁肉+白吉饃」這一經典組合的暱稱。形如其名,「肉夾饃」就是一個饃裡夾著剁碎的臘汁肉,無他。這種起名方式倒與老陝的性格頗相似,有點兒「直愣愣」的味道。而且,本地人不論男女老少吃此物均不配菜、不加料,最多來碗清湯或醪糟潤嗓。更有精壯青年,手擎一個,面前鐵盤裡還摞著倆。
  • 雲遊西安|陝西美食紀錄片《面面俱到》(九)關中民俗小吃石子饃
    石子饃是陝西民間的一種古老的漢族風味小吃,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製成的,故而得名。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今天就請跟隨文旅君走進陝西美食紀錄片《面面俱到》「品嘗」關中民俗小吃石子饃上期回顧:雲遊西安 | 陝西美食紀錄片
  • 都知道陝西的泡饃好吃!但是來自於神農時代的石子饃,你吃過沒
    西北地區有名的小吃有很多,像陝西的葫蘆雞、商芝肉、金錢髮菜、帶把肘子、牛羊肉泡饃、石子饃、甑糕、油潑麵。。。。。。據傳:「神農時,驚訝食谷,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於燒石之上,燔之使熟也」。
  • 陝西白吉饃,老師傅一個秘方,勝過肉夾饃,酥香四溢,內裡綿軟
    根據老闆介紹,這個餅子叫白吉饃,是陝西牌的肉夾饃,做法和西安肉夾饃差不多的。我太愛了,抱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想法,為了以後在家也能吃到,我根據老闆傳授的方法在家自己做了一下,居然成功了。今天我就把這方法分享給大家,很簡單的哦,感興趣的小夥伴趕緊來看看吧。
  • 陝西特色白吉饃做法,夾菜夾肉都超讚,外脆裡軟,白嘴就能吃2個
    陝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從上古祖先"炎黃二帝",到"秦漢隋唐",都與這片土地有關。陝西作為十三朝古都,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幾千年以來形成了特有的三秦文化,在塊古老的土地散發著迷人的氣息。臊子麵,鍋盔,肉夾饃,羊肉泡饃,油潑麵,這些經典的麵食,光看到這寫字就會讓人直咽口水,如有機會去陝西旅遊的朋友一點要每樣都嘗試一下。剛畢業那會,和陝西的一個朋友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勤快的姑娘雖然和我年紀相仿但麵食做得很溜,以至於啥都不會的我每每看到她做的麵食都驚訝不已。所以對陝西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想去看看兵馬俑,想去吃那裡的各種特色美食。
  • 「陝西味道」肉香味美,我到底是「饃夾肉」還是「肉夾饃」
    肉多到掉出來,這樣豪華的滷肉才稱得上我心中理想的肉夾饃肉夾饃就是陝西西安的特色美食之一,2016年1月8日,肉夾饃入選了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次聽說肉夾饃,都以為是病句,其實這是與古漢語有關。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肉」字放在前面起到強調的作用,引人垂涎。加上陝西人性急,直爽,省去「於」字,喊起來便當些。另外一種說法是,「肉夾饃」正確的叫法應為饃夾肉,但是「肉夾饃」這一錯誤的叫法為何流傳開來的呢?
  • 用幾塊石頭,做出一道陝北的名小吃,這一個石子饃是怎樣的佳餚
    除了遠古時代,烹飪一直都是在器皿上進行和完成的,人們在鐵器、陶器上都能找到食材的烹飪痕跡,食材的做法讓每一道菜品都被賦予了獨特的靈魂,哪怕是簡單的麵粉在不同的器皿不同的火候下也能締造出不一樣的效果,對於陝西人來說,這一個石子饃似乎就是利用自然的器皿所產生的美食。
  • 陝西人的那碗油潑辣子
    轉載自:新浪微博@破小4說起關中人吃辣椒,決不亞於四川人或者湖南人,有這麼一句話,說是: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陝西人怕不辣。一個「怕」字,位置不同,卻極為形象地說明關中人喜歡吃辣椒的程度。曾有文學作品描述過這麼一個場景,說:陝西人如果有客人來訪,還沒到飯點是,會給客人端上饃,並給一碗油潑辣子,當作是飯前的開胃菜!
  • 解鎖陝西白吉饃家常做法,三餐吃它都不膩,簡單還好做
    解鎖陝西白吉饃家常做法,三餐吃它都不膩,簡單還好做陝西那邊的白吉饃是很出名的,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做,小編想著每家都會做的話,便相信這個東西做起來就不會很複雜,所以我們也可以學起來,一起學著一邊做一做這個餅子。
  • 大媽擺攤賣饃,一個饃塞十幾種菜,對面煎餅果子老闆甘拜下風
    但是煎餅果子之類的飽腹小吃實在是太常見,很多人是吃著煎餅果子長大成家生了孩子繼續吃煎餅果子,這東西雖說不難吃但多少年如一日的吃難免會覺得厭倦,一般的街頭流行美食都是各領風騷三五年,煎餅果子這種幾十年依然堅挺在街頭的食物已經夠厲害的了,但是愛吃的人總能不斷琢磨出新的美食,所謂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就是因為總有人不甘平庸不喜歡循規蹈矩遵守老一套,於是一種叫做口袋饃或者布袋饃的街頭小吃出現了
  • 一碗豆花泡饃,代表了陝西人對生活的認真,對傳統的態度
    陝西人的早餐,已經講過兩期了。除了具有回坊特色的肉丸糊辣湯,以及獨特的油茶麻花,還有一個看似不起眼,卻身居陝西三大早餐美食之一的豆花泡饃。豆花泡饃起源於陝西寶雞鳳翔,據說早年間有對夫妻在鳳翔賣豆花為生,多年來久負盛名。
  • 陝西延安一名10歲小學生在學校吃饃被「噎著」不幸身亡
    近日,陝西延安某雙語小學一名10歲女生,在學校吃饃時被「噎著」,後送醫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當天,該小學生被饃噎到時,一名男老師抱著她疾步如飛地向校外跑去,打車將其送到醫院。醫生在搶救時,從她喉嚨取出一塊饃。不幸的是,最終還是搶救無效死亡。
  • 美味可口的陝西麻子菜饃,上手容易又好吃快來學吧
    大家好,這裡是美食東東,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陝西麻子菜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馬齒莧在我們的家鄉被稱為麻花菜。當我在家的時候,我祖母經常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做麻子饃給我們吃。雖然方法很簡單,但蘸上我們的大蒜和辣椒水,它的味道真的是無與倫比。
  • 袋袋饃技術培訓 袋袋饃小吃技術培訓班 袋袋饃培訓要多久 袋袋饃培訓學費多少錢
    袋袋饃培訓以上是袋袋饃圖片。 學廚網布袋饃簡介:沒有見過布袋饃的人可能會問,布袋是布袋,饃是饃,怎麼會是布袋饃呢?見了之後看了又看,吃一個,馬上就佩服的五體投地。原來是把饃做成了布袋的形狀,把食材加入學廚網秘制醬料攪拌,既好看又好吃又方便,很是吸引人。
  • 避難堡人的純手工石子饃,吃一次一生難忘,敬老愛幼必備
    陝西以麵食最為出名,石子饃就是陝西萬千美食文化中的一個地方特色。吃過石子饃的人都知道,石子饃以幹、薄、酥、脆、香、越吃越香越想吃、不調口味、人群、老少皆宜、而且適合長久保存為主要特點。想必大多人吃到的石子饃都是機器批量生產、烤制的,邊角凹槽分布均勻規整。其實真正傳統的石子饃並不是這樣的,而且味道出色程度更是懸殊很大,吃一次一生難忘。下來我來說說二者之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