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以麵食最為出名,石子饃就是陝西萬千美食文化中的一個地方特色。吃過石子饃的人都知道,石子饃以幹、薄、酥、脆、香、越吃越香越想吃、不調口味、人群、老少皆宜、而且適合長久保存為主要特點。
想必大多人吃到的石子饃都是機器批量生產、烤制的,邊角凹槽分布均勻規整。其實真正傳統的石子饃並不是這樣的,而且味道出色程度更是懸殊很大,吃一次一生難忘。下來我來說說二者之間的區別。
機制石子饃
配料:花椒葉、小茴香、鹽、
特點:幹、薄、脆、香、易儲存、含水量為0%、適合牙齒掉落的老人食用,遇水即融化。
口味:小茴香開胃助消化、花椒葉香味濃鬱獨特。
保健效果:養胃助消化
定位:磨牙零食
製作工藝:不用石子,機器批量生產
手工石子饃
配料:花椒葉、小茴香、芝麻、蔥、菜籽油、鹽、
特點:柔韌、香濃、易儲存、適合年輕人、老人食用,含水量為5%~7%,是出門或上班路上最適宜帶的食物。
口味:農村原生小麥的麥芽糖的潤甜與麥香味、高筋小麥粉固有的強韌較勁、青乾花椒葉、小茴香、芝麻、菜籽油與蔥花烘烙出來的濃鬱香味、
保健效果:營養豐富,養胃助消化
定位:家庭主食
製作工藝:賽選光面小型鵝暖石,清洗乾淨並用食用油潤泡,然後炒熱後烙饃
石子饃的起源
在洛濱鎮避難堡村一帶,過去有一個習俗,村子裡誰家小孩滿月的時候,親戚朋友都會來看望孩子,主人會做很多「幹鏌」來招待來訪的客人,幹鏌是最早的石子饃,只是幹鏌很薄,很大。後來人們將工藝升級了,同樣的做法,給幹鏌加進去了餡料,就誕生了口味色香味俱佳的石子饃。
由於傳統的石子饃的製作工藝繁瑣,不便於批量生產銷售。於是商家在石子饃的生產工程中,省略了很多工藝和用料,色澤雖然比以前提升了,口味卻失了不少水準。
每年小麥收割完了以後,家裡人得閒的時候還會四五個人組織在一起,做一些當地地地道道的石子饃,送送親戚很朋友品嘗。如果你也想品嘗避難堡傳統石子饃的口味,我給家人說一聲做點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