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臺灣母親的深切感悟:最好的教育,還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

2021-02-24 小花生網


本文由小花生網友@雙寶娘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原文標題: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我的爺爺是清末廣西道師範畢業的,一開始在地方上當老師,因為表現不錯受到上級重視一路升官,最後的官位換成現在的說法是縣長,頗有名聲又受縣民愛戴,然而卻在一次的掃除行動時得罪了地頭蛇,被人暗殺在家門口,死的時候還不滿三十歲。

 

我老爹成了不折不扣的遺腹子,而且還是獨子,爺爺死之前將爸爸託孤給叔公。叔公雖不像爺爺那般有地位,卻也將爸爸好生照顧到14歲。可惜爸爸是個徹底的紈褲子弟,吸鴉片、玩女人、賭博樣樣來,叔公好幾次管教不成,索性聽從奶奶的建議,讓爸爸去軍校讀書。那時黃埔軍校赫赫有名,叔公到處託人好不容易把我老爹弄進去。

 

這一送,就真的送走了,而且還是一輩子老死無法相見。國共戰爭後大家要遷移臺灣,能離開大陸的人,大多具有一定的社會資本,或者是經濟環境較佳的地主、商人,或者是軍公教人員、以及跟著學校遷移的學生,老爹就是屬於後者。

 

來到臺灣後,憑著黃埔軍校的學歷,本應在軍隊中有很好的發展。不料我老爹特別討厭當軍人受限制,長官給他當排長、班長嫌帶兵操練累;給他文書工作待坐在辦公桌前又嫌無聊,最後同鄉老長官再也受不了,準備派他去花蓮炸山開路,若不服就革職一路,苦的是我老爹既不想去當苦工,更不想流落街頭,這才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認真抱著六法全書讀起來,準備考公務人員轉職。

 

沒想到,這一認真起來還讓他考上了,在美麗的阿里山山腳下當一個小事務官,這下我家優良又傳統的三個職業終於湊齊,分別是軍人、公務人員和教師。我老爹特別得意,總拿這個家族招牌到處說嘴,當然也包括教育他的三個子女。其實他會有這樣的想法,我也不意外,除了前面說的歷史背景之外,軍公教這三個職業在臺灣,一直受到國家許多特殊的照顧,例如:油、米、鹽糧食眷補、子弟學校教育的補貼、購屋金貼…等等,加上工作穩定、薪水豐厚、社會地位又高。就算是現在,臺灣的父母還是有很高比例,樂意看見子女的交往對象是軍公教出身。

 

如果這一切只停留在他的觀念認知裡,我倒沒什麼意見,慘的是我老爹「不準我們選其他的職業」,彷佛其他職業在他眼中都不存在一樣。

 

初中考高中時,我一心想考職業學校,從小我就愛動手做東西,也很響往相關的工作,也天真地在學校發的志願單裡寫下自己未來的夢想,首先獲得第一手資料的人,是我的班主任,這位先生是學校的紅牌老師,他帶的班級考上第一志願的比率是全校最高,而且位居冠軍寶座10年,沒人能打敗他的紀綠,當他聽到得意門生我,居然不考高中要考「什麼職業學校」,他驚嚇地把我叫去訓話。

 

「怎麼可以去考職業學校?!老師的班上只有你一個人說要考職業學校,你怎麼可以讓老師失望,當初分班時我一眼挑中你,是希望你增加我班上考上第一志願的比率。」

 

聽到這句話我睜大了眼睛,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由一個當了10年的老師嘴裡冒出來的話,忍不住傷心難過起來,原來我努力讀書只是為了穩固一個老師的紅牌地位,在他眼中我真的是學生嗎?還是只是顆棋子?!一顆幫他開疆拓土的棋子,他對我以後想過的生活,想要的職業完全不得而知,而且完全沒有給我說話的權力。

 

我的老爹,自然也無法接受女兒要去考「什麼職業學校」,他覺得我腦袋讀書讀瘋了,打算軟硬兼施化解我的特異想法,除了平常就有的責罵管教,還在我皮夾裡塞錢,叫我跟同學去看場電影放鬆一下,可惜我是個叛逆的十四歲少女,表面上相安無事嘴裡答應,卻偷偷地把零花錢存下來拿去輔導班,請輔導班代辦職校的準考證。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等到要職校考試的當天,我老爹!年紀大我整整55年的老爹!

他。把。我。反。鎖。在。家。裡。

 

好多年的現在回憶起這段往事,連我自己都很懷疑,當時那個叛逆的十四歲少女,怎麼沒有選擇一躍而下還是一頭撞牆求死,既沒吵鬧哭泣,更沒有大力敲門吶喊放我出去,反而是在房間裡讀起平時被禁止看的「閒書」,平順地在房間裡待了一天,我媽還不放心地從門縫裡偷看,害怕我是死了才沒一點聲響,她後來形容給我聽,說那種狀態簡直是「安靜地令人發毛」,惹來我一陣大笑。

 

經過這一連串的反抗,想當然我的高中聯考一蹋糊塗,只上了第二志願,我老爹氣炸了,要讀第二志願不如去讀私立學校,他決定跟隨奶奶的路,把我扔到一所住宿制的私立教會高中,期望修女和神父們感化我這個特異份子,很可惜這一次他又失望了。高中時我開始對文字有興趣,初中好友在學校創辦了學生刊物,她知道我也愛寫,特別開設一個我們交換日記的專欄,還常常幫我把作品投到地方的青年月刊,當然,除了我們兩個人之外,沒人知道這個秘密。

 

當時臺灣的教育改革正萌發,是由臺灣第一個諾貝爾化學得主李遠哲所發起,因為他的特殊榮譽身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主張大學入學的窄門從原先的聯考制度,轉為可以「多元入學的方案」,除了筆試外,還有申請入學、推薦甄試等。少年情懷總是詩,我和初中好友約好了,一起爭取學校的推甄名額,攜手去讀我們夢想中的中文系,然後一輩子當文字工作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很遺憾這件事傳到我老爹耳裡,他無比震怒,神父和修女不但沒有把我感化成功,這個女兒還另闢了一條路,打算去讀「什麼中文系」,

 

「只讀中文系出來沒有固定工作,寫字能賣幾個錢?!或者只能當補習班的作文老師,讀了中文系出來再考公務人員多累,要考就是考師範學院的公費生,不然就是軍校,一畢業政府分發馬上就有工作,軍公教吃政府的飯,政府不倒你就餓不死」老爹氣呼呼地說

 

於是我放棄了中文系,考了師院公費生;老爹說幼教系是最低層沒用的老師;

於是我另外修了初教,每個學期滿學分;老爹說分發要選故鄉還好分數不夠;

於是我逃離他的魔掌,離鄉背景到臺北;老爹說另一伴要慎選軍公教才最好;

於是我選了個廣告人,完全背離和反叛;老爹說廣告人工作忙無法給你幸福;

於是我辭了老師工作,只為了一家團聚;老爹氣出重病來放話斷絕父女關係。

  

如果可以,誰願意如此絕裂,結婚前的第一人生我完全聽從他的話,走他想要我走的路、讀他叫我讀的學校、做他認為好的職業,結了婚好不容易開啟我的第二人生,這一次說什麼我再也不要受他控制,我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事實證明我沒按照他的意思,一樣可以過得幸福而美好。

 

人生歷經這樣的波折起伏,我深刻地體會到,教育不是什麼教學方法,更不是課本裡的教育理論,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讓他擁有決定權,走他想走的路。就算一開始步伐不穩跌跌撞撞,也請放手讓他嘗試。不要以愛為名控制孩子,不要對他說一切都是為了他好,這些都是生命中無法承受的負擔,那力量強大到足夠毀了一個孩子的人生。

 

寫下此文,也正式向過去道聲再見,此刻我彷佛看到那個十四歲女孩,噙著淚輕輕地向我揮揮手,這幾年一直藏在心裡的淚水再也忍不住傾瀉而出,再見了!親愛的小女孩,因為有你的一路堅忍,才成就現在美好幸福的我,在這裡分別不再回首,我允諾你,不會讓孩子變成以前那個悲傷的自己。

 

最後,分享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一首詩「孩子」,願每個父母都能成為孩子穩健的弓,讓孩子成為你生命的箭,讓這把箭射向那個廣闊屬於他們自己的天空。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們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兒女。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們通過你出生,卻並非來自於你,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雖然他們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給他們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思想,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給他們的身體提供住房,但不要禁錮他們的心靈,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為他們的心靈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達不到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努力將自己變得像他們, 卻不要設法把他們變得像你,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會停留在昨天。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是發射孩子生命之箭的弓,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在無窮之路上瞄準目標,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讓你在弓箭手掌中的彎折令他愉悅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s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為他既愛那飛著的箭,也愛那堅穩的弓。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

歡迎在小花生網(www.xiaohuasheng.cn)分享真實的成長故事和生活感悟;也歡迎加花生編輯微信號 xhseditor,便於溝通

感謝訂閱 「小花生網」

每天推送國內外最優秀的教育資源

周一:原版新書開團

周二:實用的學習和教育方法

周三:英文趣味學習資源

周四:不同年齡的中文好書

周五:兒童電影/動畫片/紀錄片

周六:有趣的觀點和畫報

周日:引發深度思考的文章

相關焦點

  • 一位自閉症兒童媽媽的深切感悟~怎樣陪孩子孩子進步最快!
    昨天一位被診斷自閉症的孩子媽媽我們通話,媽媽說出來這幾天的深切感悟。這位媽媽飽受了陪伴孩子訓練痛苦七年之久,兒子今年九歲,這七年裡媽媽同樣陪兒子成長了七年,七年中也是不斷的成長著自己。昨天是因為看了一篇有關自我成長的文章感動哭了,媽媽的話:哭的稀裡譁啦,因此她深切的感受到像兒子這樣語言表達不出來的孩子的痛苦。因為當時媽媽哭的嘴周圍發麻,那種痛苦的經歷由此她想到了類似這些孩子,他們不是不想說,是他們真的說不出來,說不出的那種痛苦更是不能言說,而且那種被壓抑的自我的感覺更是痛苦。這種情況我們一味的去捏嘴巴,逼迫著孩子說都是無濟於事的。
  • 【薦讀】朱永新: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有了一種對孩子當下生活的尊重,對孩子本身作為人的尊重,我們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會變化。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是家庭教育的關鍵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能夠了解孩子,發現孩子,悅納孩子,遵從兒童天性,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和自我成長,這是最關鍵的。現在很多父母把別人家的孩子作為標杆,喜歡用自己孩子的短處去比較別人孩子的長處,這樣就很痛苦。
  • 致力於讓每一位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致力於讓每一位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文章摘要:希望學校的每一個孩子都真正成為一個&34;,成為最好的自己,讓他們陽光,讓他們有正能量,讓他們對未來有信心,還要讓他們樂觀地面對失敗、面對挫折。&34;和&34;是兩個概念。教,教授的是知識;育,培養的是文化。
  • 【教育】一位臺灣媽媽的大陸故事
    有一位臺灣的年輕媽媽,她用講故事來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她不僅在臺灣講,還講到了大陸的中小學。她為什麼有這樣的舉動呢?對於母親的職份,她又有什麼樣的思考呢?本期《成長你我他》母親節特別節目,我們來聽聽臺灣媽媽黃欣雯的大陸故事,一起來感受:傳遞生命教育的母親有何不同?
  • 成為母親後,我看見了最好和最壞的自己
    乍看,她似乎在說做全職媽媽會讓自己感覺平庸,瑣碎。其實看完整個採訪,很能理解她這段話的深意。她說自己今年擔綱製作了大家都非常喜歡的《朗讀者》,最初被認為自討苦吃。大家都認為,本來好好的主持人不做,又去擔綱什麼製片人。董卿說,這是自己20多年來一直的夢想。她了解自己,是一個特別特別愛工作的人,只要一上臺,拿上麥克風,對著攝像機燈,就能夠忘記生活中所有的煩惱。
  • 李崇建: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他自己
    分享TEDx上一位臺灣老師--李崇建的視頻演講《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他自己》,孩子需要學習,其實父母也需要學習如何跟孩子更好地相處,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我是一個老師,我經常要和孩子談話,也要和父母談話,偶爾也會和老師談話。我常常看到孩子面臨抉擇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知道我自己要什麼。」或者「我不知道我自己要選擇什麼。」
  • 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真正的貴族教育,首先是家庭培育,最終滲透到骨子裡。貴族教育就是把一種精神傳給孩子,傳遞給他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百折不饒、勇於擔當的精神,這勝過任何物質上的東西!一位著名作家曾說:「我們希望有兩份永久的遺產能夠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是根,另一個是翅膀。」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意識裡,富與貴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但事實上這是兩回事兒。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
  • 自戀型母親的女兒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因為,她們會擔心自己像媽媽一樣,讓孩子成為情感上的孤兒,或是用其他方式不小心傷害到孩子。對教育孩子心存恐懼和害怕是正常的,畢竟什麼職業都有崗前培訓,唯有父母這一「職業」沒有辦法培訓。自戀型母親的女兒卻會過得十分擔憂,焦慮重重。因為我們都是為自己的孩子著想,誰也不想把自己不好的一面遺傳給孩子。
  • 學生在校打牌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是孩子玻璃心還是母親教育不當
    對於叛逆的初中生來說,孩子母親的教育方法是否不太恰當?對於孩子母親而言,是因為孩子打撲克牌被學校發現,老師通知後快速趕來教育孩子。可以看出來的是,該母親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不然不會如此的氣憤,上來沒說兩句話直接就抽耳光。
  • 臺灣和內地的教育差距,第一點很多家長已經做不到了!
    「老師」是其中一位學生的爸爸。譬如一個孩子問「為什麼宇宙會有星球?」「老師」從不同角度耐心啟發著不斷給火堆添柴的孩子們的思考。這是臺灣最近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 「拼養」。我忍不住問了老師,他說臺灣人民對兒童安全很重視,一般學齡前的幼童都由家長帶領乘坐博愛直升電梯!年齡小的更是自覺給孩子乘坐安全的手扶推車!所以,在臺灣!
  • 蔡穎卿的書籍,會讓你對如何做好母親有更深的感悟
    通過自己的行為在生活和工作的細節裡,用成為榜樣的方式教育孩子,你是多好的自己,孩子就是多好的孩子。對於蔡穎卿,我在心中,她就是我期待的媽媽的樣子。,為自己、為孩子、為家庭平添行動的力量。仔細地閱讀這本書,每個父母都能成為教養專家,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更好的孩子。
  • 父親能陪伴,母親好情緒,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的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任務由祖輩承擔,父親真正起主導作用的不過12%。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驚喜是母親先發現的。孩子的每一次睡前故事,是母親開口讀的,孩子的每一次生病也是母親照顧陪伴的。著名作家龍應臺說過: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有些人直到過期了才幡然醒悟,有些人哪怕忙得飛起來,還是在有效期內盡到了責任。
  • 《我的工作是母親》:最好的教養在生活細節中……
    臺灣最暢銷親子作家蔡穎卿在《我的工作是母親》一書中提出在生活中修行,在行動中學習,母親要為孩子示範和帶領一種定靜安詳的生活。以我的工作是母親,仍然是我對親子關係最深刻的期許。一.在生活中修行1.日常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日常生活時時處處充滿變化,行住坐臥全力以赴是非常慎重的修行。
  • 教育孩子與教育自己
    家庭教育不再簡單地成為:家長是教師,孩子是學生。而是家庭的文化和共同關注的話題為教材,誰先發現,誰有見解,誰就是教師,反之就是學生。為此,有了孩子後的20年,在我們家一直存在著家庭教育,即使女兒去了德國後的將近四年,這樣的教育依然真實地發生著。但起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
  • 真正的貴族教育: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儲安平在其《英國採風錄》中記述了他對英國貴族和貴族社會的觀察,他說:「凡是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他們都看不起金錢……英國人以為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難、甚至能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他不僅僅是一個有榮譽的、而且是一個有良知的人。」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母親,關係到你的孩子將成為什麼樣的孩子
    ,沒有對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母親有一個系統的規劃。我希望自己作為母親這個角色有目標和規劃,希望母親這個角色為我的人生航行旅程增色添彩,希望母親這個角色是我人生藍圖上耀眼的一顆明珠。下面分享我自己的感悟和規劃,拋磚引玉。一、自信的媽媽我希望自己是一個自信的媽媽,一個自卑的媽媽教不出自信的孩子。
  • 在峰頂,眼淚是最好的答案——一位登珠峰者的感悟
    新華社蘭州10月24日電 題:在峰頂,眼淚是最好的答案——一位登珠峰者的感悟新華社記者王朋、侯韶婧得過高山肺水腫,卻7次登上博格達峰,在海拔6000多米的冰縫裡戰勝了孤獨和死亡,成功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 央視主持人董卿談育兒:在我們成為母親前,千萬別忘了先成為自己
    主持人董卿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然而讓我真正對她另眼相看的不是她的事業發展高度,而是她對教育的理解。在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事業之後她開始渴望做一位母親,在成為母親之後她也遇到了普通女性一樣會遇到的難題,相比媽媽這個角色,她似乎更加擅長工作,同時她也不知道在工作和孩子之間該如何抉擇。
  • 把孩子還給他自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其實,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將孩子還給他自己,讓他成為自己人生中的主角。與母親對話的男生噙著眼淚說:「媽媽,你曾為了我的學費而四處借錢,好像只有我在家的一天,才是你夥食最好的一天。媽媽,求求你對自己好一點,多吃點好的補補身子,多買幾身好看的衣服!我已經長大了,能夠管好自己。我更不會羨慕那些有錢的同學,因為我知道,我有一個特別愛我的媽媽!」
  • 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用一個標準一個模式去培養孩子,最後大部分人會是失敗者。很多人把上名校當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範,而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讓每個人找到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才能有更多的幸福感。